他這才意識到種草也沒有那麽簡單。他思考了一陣,從一個電視節目中受到啟發,他申請了一批幹燥的小樹枝和一個切割。
然後,他現在這一平方公裏的草場格子周圍種了一圈梭梭、駱駝刺、沙柳、仙人掌等治沙灌木。
然後組織員工,將小樹枝切割成一尺來長的一段一段的,再將這些小樹枝密密麻麻地插在沙地上,將沙地分成一米見方的一個個小格子,再撒上草籽。
這樣草籽就不會被風吹走了。然後,徐嘉明這種模式同樣被許多人效仿,不過他們也不虧,當場獲得了第一筆一萬元的創意獎金。
以後,凡是使用他們這個創意的,都要交相應的專利費。其他第一個使用機械的,第一個現場學習操作機械的,也都獲得了獎金。
總之,段宇鍾組織的農墾大軍就這樣向著沙漠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後續的員工源源不斷地湧來,很快就超過十萬乃至百萬。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進行這樣大的工程,動用如此多的人力,就算是以組織力著稱的華國官府,也是吃不消的。
就算是太祖時代,也沒有辦法。因為別的不說,單是飲用淡水的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而這些,都需要從外界乃至從遙遠的東部地區運輸。
更別說其它的糧食、日用品等各方麵的消耗了。而神霄集團不但財大氣粗,而且,段宇鍾可以直接從小千世界中調集足夠的淡水供應農墾大軍。
也能提供糧食或者使用法寶從東部地區乃至世界各地轉運糧食及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而且,有段宇鍾主持綠化沙漠,所有的土地都不需要澆水。因為段宇鍾可以聯係昊天上帝進行“人工降雨”。
對於現代的昊天上帝而言,行雲布雨隻是基本技能。如今,為了照顧員工。為了降溫降暑,基本每隔一刻鍾就會下一場牛毛細雨。
每種好一格土地。就會下一場大雨,雨中有三光真水成分,可以讓植物很快成活。
就這樣,神霄集團負責組織員工開辟農場、林場、草場,段宇鍾負責使用法寶,提供小千世界和東昆侖山出產的淡水、糧食、植物種子種苗等,並聯係昊天上帝,經常為神霄集團新建的農場、林場、草場組織人工降雨。
彼此分工協作。綠化沙漠的進展很快。隨著這些農墾大軍的推進,和田河、克裏雅河、葉爾羌河、尼雅河、車爾臣河、孔雀河等河流,因為段宇鍾調集海量淡水補充河流,它們也都從斷流處繼續向沙漠深處推進。
沿著河流,農場、林場、草場如同一條條綠色綢帶,又好像一個個綠色箭頭射向沙漠深處。
到了五月份,員工足夠多,又從各地同時開工後,石油城的房屋已經不夠用。
段宇鍾一邊設置了無數帳篷和無數臨時活動房屋,一邊組織工程隊在沙漠中建造新城。
俗話說。沙進人退,而現在,確實人進沙退。段宇鍾從一開始就抱定了消滅沙漠和率領集團員工紮根沙漠的決心。
為此,不惜使用高工資、高福利以留住人,還以使用部分貴金屬決算等方式,吸引商家主動為神霄集團西域省的農墾公司供貨。
從而讓西域省成為華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引擎。
為了補充幾十萬人龐大的肉身消耗,段宇鍾乘坐飛碟到二號時空的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北海道漁場等處,捕了幾次魚,總量超過10萬噸,足夠百萬人吃一年了。
為了補充龐大的糧食消耗,到了六月份。段宇鍾還提前轉正了10萬員工,將他們調到東昆侖山和小千世界中種糧食。
其中徐嘉明赫然在列。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徐嘉明不但不覺得辛苦。反而有種被重用、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於是,他一改這些年來的懶散,每天玩命工作,拚命學習,不但學會了如何當好一個百人組織的領導,而且學會了開挖掘機、播種機、拖拉機等機械。
整個人一下子暴瘦20斤,除了變黑以外,整個人的狀態全所未有的好。
神霄集團的飲食許多都帶有靈氣,不但能補充消耗,還能治療傷病、改造身體,工作越努力,消耗越大的,獲得的好處越大。
如今,徐嘉明又被選中了到小千世界及東昆侖山種地,同行的大多是工作玩命以及積極學習,表現優異的。
成為正式員工後,大家都發現,工資待遇是最微不足道的,反正足夠使用就是了。
進一步了解了神霄集團的秘密後,大家追求的是自我實現乃至死後解脫、長生不老等更高遠的目標。
而這些並不遙遠,自他們踏足靈氣充足的小千世界和東昆侖山後,他們的身體就開始被快速改造。
他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對於外界而言,就是成仙後的仙人才有的待遇。
就算是種田,也不是一般的種田,高度機械化自不用說,他們還能見識到各種神通道法,見到世界的另一麵。
這些人的經曆通過網絡等散發出去後,對於其它處於試用期的員工和對於那些找工作的人,又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更是讓神霄集團農墾大軍的規模飛速膨脹。
不得不說,華國官方還是大大低估了段宇鍾及神霄加團的能量。
到了六月下旬,神霄集團組織的進軍沙漠的大軍已經超過百萬,如何管理已經成為一個讓官府頭疼的問題。
雖然神霄集團管理得很好,但為了避免在南疆形成國中之國,經過一個月的反複討論和博弈,華國官府在六月底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決定將段宇鍾納入體製內。
因此,在七月一日那天,段宇鍾如同夢幻一般,被華國最高領導破格授予中將軍銜。
當然,段宇鍾這個中將屬於預備役範疇。含金量隻比那些身為歌唱家的中將高一些,負責管理神霄集團此時已經膨脹到200萬的南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農墾大軍。
這二百萬農墾大軍被按照赤色黨的西域生產建設兵團的組織模式整編成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
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如同西域生產建設兵團一樣,實施軍、政、企合一,分為十三個農業師和一個工程建築師。
十三個農業師番號是從十五師到二十七師,工程建築師為第二十八師。
二十八師總部設在古董山石油城,其餘十三個農業師總部分別設在距離和田、於闐、民豐、且末、若羌、樓蘭、輪台、庫車、阿克蘇、巴楚、莎車、尉犁、英蘇等十三個城市向沙漠內部輻射大約200公裏的相應的十三個新城。
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的軍事化組織模式、機械化生產模式、科教文衛事業、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等製度全麵複製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有的地方還加以改進和優化。
隻不過,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暫時不具有戍邊職能,雖然也進行軍事訓練,但卻沒有配備武器。
而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中的企業是國企,但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中的企業成分卻是身為民企的神霄集團。
華國官府隻是以土地入股,占有30%的股份。相應的,塔裏木兵團的政府部分也是神霄集團自治加上華國政府監督。
當然,華國官府設置塔裏木兵團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加強控製,因此,兵團的自治自然也是華國官府框架內的自治。
而且,兵團從成立之初,就深深打上了華國赤色黨和官府的烙印。
後來,段宇鍾才知道,關於兵團的設置,華國高層曾經有過一番激烈的交鋒。
當時,麵對神霄集團調集的百萬農墾大軍,高層態度不一。
有的覺得應該由國家全麵控製,有的甚至要求神霄集團解散這些農墾大軍,為了安全、穩定,寧願不要沙漠變成綠洲。
不過,鑒於此時國內外的嚴峻局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廢止這項巨大工程顯然行不通,國家接手顯然也不行,就算技術達標,財政也負擔不起,否則也不會等到現在。
因此,隨著討論的繼續,讓神霄集團繼續消滅沙漠的觀點占了上風。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於是,經過最高領導拍板,有史以來最大膽的“一國兩製”政策出爐了。
之後,國家不但一如既往地支持神霄集團,而且還抽調赤色黨思想過硬的年輕優秀黨員,並從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抽調的大批兵團子弟、退休人員和現有精兵強將參與塔裏木兵團的組建。
新出爐的塔裏木兵團將管轄三十三萬平方公裏的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羅布泊周邊的庫姆塔格沙漠中的絕大部分地區。
將來還要擴展到段宇鍾承包的其它西北地區的幾十萬平方公裏的沙漠、戈壁土地上。
有人擔心華國放開那麽大一片國土給私人資本進行“自治”,會對國家穩定造成威脅。
但馬上有人反駁,神霄集團的向心力怎麽都比香江的向心力大得多。(未完待續)
然後,他現在這一平方公裏的草場格子周圍種了一圈梭梭、駱駝刺、沙柳、仙人掌等治沙灌木。
然後組織員工,將小樹枝切割成一尺來長的一段一段的,再將這些小樹枝密密麻麻地插在沙地上,將沙地分成一米見方的一個個小格子,再撒上草籽。
這樣草籽就不會被風吹走了。然後,徐嘉明這種模式同樣被許多人效仿,不過他們也不虧,當場獲得了第一筆一萬元的創意獎金。
以後,凡是使用他們這個創意的,都要交相應的專利費。其他第一個使用機械的,第一個現場學習操作機械的,也都獲得了獎金。
總之,段宇鍾組織的農墾大軍就這樣向著沙漠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後續的員工源源不斷地湧來,很快就超過十萬乃至百萬。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進行這樣大的工程,動用如此多的人力,就算是以組織力著稱的華國官府,也是吃不消的。
就算是太祖時代,也沒有辦法。因為別的不說,單是飲用淡水的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而這些,都需要從外界乃至從遙遠的東部地區運輸。
更別說其它的糧食、日用品等各方麵的消耗了。而神霄集團不但財大氣粗,而且,段宇鍾可以直接從小千世界中調集足夠的淡水供應農墾大軍。
也能提供糧食或者使用法寶從東部地區乃至世界各地轉運糧食及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而且,有段宇鍾主持綠化沙漠,所有的土地都不需要澆水。因為段宇鍾可以聯係昊天上帝進行“人工降雨”。
對於現代的昊天上帝而言,行雲布雨隻是基本技能。如今,為了照顧員工。為了降溫降暑,基本每隔一刻鍾就會下一場牛毛細雨。
每種好一格土地。就會下一場大雨,雨中有三光真水成分,可以讓植物很快成活。
就這樣,神霄集團負責組織員工開辟農場、林場、草場,段宇鍾負責使用法寶,提供小千世界和東昆侖山出產的淡水、糧食、植物種子種苗等,並聯係昊天上帝,經常為神霄集團新建的農場、林場、草場組織人工降雨。
彼此分工協作。綠化沙漠的進展很快。隨著這些農墾大軍的推進,和田河、克裏雅河、葉爾羌河、尼雅河、車爾臣河、孔雀河等河流,因為段宇鍾調集海量淡水補充河流,它們也都從斷流處繼續向沙漠深處推進。
沿著河流,農場、林場、草場如同一條條綠色綢帶,又好像一個個綠色箭頭射向沙漠深處。
到了五月份,員工足夠多,又從各地同時開工後,石油城的房屋已經不夠用。
段宇鍾一邊設置了無數帳篷和無數臨時活動房屋,一邊組織工程隊在沙漠中建造新城。
俗話說。沙進人退,而現在,確實人進沙退。段宇鍾從一開始就抱定了消滅沙漠和率領集團員工紮根沙漠的決心。
為此,不惜使用高工資、高福利以留住人,還以使用部分貴金屬決算等方式,吸引商家主動為神霄集團西域省的農墾公司供貨。
從而讓西域省成為華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引擎。
為了補充幾十萬人龐大的肉身消耗,段宇鍾乘坐飛碟到二號時空的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北海道漁場等處,捕了幾次魚,總量超過10萬噸,足夠百萬人吃一年了。
為了補充龐大的糧食消耗,到了六月份。段宇鍾還提前轉正了10萬員工,將他們調到東昆侖山和小千世界中種糧食。
其中徐嘉明赫然在列。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徐嘉明不但不覺得辛苦。反而有種被重用、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於是,他一改這些年來的懶散,每天玩命工作,拚命學習,不但學會了如何當好一個百人組織的領導,而且學會了開挖掘機、播種機、拖拉機等機械。
整個人一下子暴瘦20斤,除了變黑以外,整個人的狀態全所未有的好。
神霄集團的飲食許多都帶有靈氣,不但能補充消耗,還能治療傷病、改造身體,工作越努力,消耗越大的,獲得的好處越大。
如今,徐嘉明又被選中了到小千世界及東昆侖山種地,同行的大多是工作玩命以及積極學習,表現優異的。
成為正式員工後,大家都發現,工資待遇是最微不足道的,反正足夠使用就是了。
進一步了解了神霄集團的秘密後,大家追求的是自我實現乃至死後解脫、長生不老等更高遠的目標。
而這些並不遙遠,自他們踏足靈氣充足的小千世界和東昆侖山後,他們的身體就開始被快速改造。
他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吃的食物,對於外界而言,就是成仙後的仙人才有的待遇。
就算是種田,也不是一般的種田,高度機械化自不用說,他們還能見識到各種神通道法,見到世界的另一麵。
這些人的經曆通過網絡等散發出去後,對於其它處於試用期的員工和對於那些找工作的人,又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更是讓神霄集團農墾大軍的規模飛速膨脹。
不得不說,華國官方還是大大低估了段宇鍾及神霄加團的能量。
到了六月下旬,神霄集團組織的進軍沙漠的大軍已經超過百萬,如何管理已經成為一個讓官府頭疼的問題。
雖然神霄集團管理得很好,但為了避免在南疆形成國中之國,經過一個月的反複討論和博弈,華國官府在六月底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決定將段宇鍾納入體製內。
因此,在七月一日那天,段宇鍾如同夢幻一般,被華國最高領導破格授予中將軍銜。
當然,段宇鍾這個中將屬於預備役範疇。含金量隻比那些身為歌唱家的中將高一些,負責管理神霄集團此時已經膨脹到200萬的南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農墾大軍。
這二百萬農墾大軍被按照赤色黨的西域生產建設兵團的組織模式整編成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
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如同西域生產建設兵團一樣,實施軍、政、企合一,分為十三個農業師和一個工程建築師。
十三個農業師番號是從十五師到二十七師,工程建築師為第二十八師。
二十八師總部設在古董山石油城,其餘十三個農業師總部分別設在距離和田、於闐、民豐、且末、若羌、樓蘭、輪台、庫車、阿克蘇、巴楚、莎車、尉犁、英蘇等十三個城市向沙漠內部輻射大約200公裏的相應的十三個新城。
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的軍事化組織模式、機械化生產模式、科教文衛事業、交通運輸、社會保障等製度全麵複製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有的地方還加以改進和優化。
隻不過,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暫時不具有戍邊職能,雖然也進行軍事訓練,但卻沒有配備武器。
而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中的企業是國企,但塔裏木生產建設兵團中的企業成分卻是身為民企的神霄集團。
華國官府隻是以土地入股,占有30%的股份。相應的,塔裏木兵團的政府部分也是神霄集團自治加上華國政府監督。
當然,華國官府設置塔裏木兵團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加強控製,因此,兵團的自治自然也是華國官府框架內的自治。
而且,兵團從成立之初,就深深打上了華國赤色黨和官府的烙印。
後來,段宇鍾才知道,關於兵團的設置,華國高層曾經有過一番激烈的交鋒。
當時,麵對神霄集團調集的百萬農墾大軍,高層態度不一。
有的覺得應該由國家全麵控製,有的甚至要求神霄集團解散這些農墾大軍,為了安全、穩定,寧願不要沙漠變成綠洲。
不過,鑒於此時國內外的嚴峻局勢和經濟下行壓力,廢止這項巨大工程顯然行不通,國家接手顯然也不行,就算技術達標,財政也負擔不起,否則也不會等到現在。
因此,隨著討論的繼續,讓神霄集團繼續消滅沙漠的觀點占了上風。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於是,經過最高領導拍板,有史以來最大膽的“一國兩製”政策出爐了。
之後,國家不但一如既往地支持神霄集團,而且還抽調赤色黨思想過硬的年輕優秀黨員,並從西域省生產建設兵團抽調的大批兵團子弟、退休人員和現有精兵強將參與塔裏木兵團的組建。
新出爐的塔裏木兵團將管轄三十三萬平方公裏的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羅布泊周邊的庫姆塔格沙漠中的絕大部分地區。
將來還要擴展到段宇鍾承包的其它西北地區的幾十萬平方公裏的沙漠、戈壁土地上。
有人擔心華國放開那麽大一片國土給私人資本進行“自治”,會對國家穩定造成威脅。
但馬上有人反駁,神霄集團的向心力怎麽都比香江的向心力大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