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暗納悶兒,這不就是在清點庫存嗎,還用得著晚上,白天幹多好,又敞亮又明淨,還不用提心吊膽。(.無彈窗廣告)“所長,這事兒白天幹才好啊。”
老所長一聲輕笑,解釋道:“你小子想的太簡單了,如果能白天幹,我們還至於晚上這麽折騰?得,告訴你也無妨,這間庫房我們清點了三遍,白天的計數跟晚上的計數總是不一樣。白天的計數比晚上多一個。”
“我靠,還有這種事!”我重重感歎了一句。
老所長示意小聲點,別妨礙人家點數。他的目光投向旁邊的一個立櫃,興致盎然地站在立櫃跟前,不住地用手指摩挲,那神態仿佛一位慈母撫摸嬰兒。
能讓老所長感興趣的東西絕對不一般,我也走過去,用手電筒的光束掃視著立櫃的各個方位。不得不承認這是古代木器中的精品。整個立櫃都是黃花梨打造而成,高五尺九寸,寬三尺五寸,兩扇門對開。櫃扇上的圖案采用了各種雕刻技藝,深浮雕、淺浮雕、鏤雕、透雕交映成輝,整個圖案的立體感空前加強,看上去活靈活現。
就這麽一個立櫃,拿到拍賣公司至少拍出幾千萬的價格,碰到真正喜歡的上億也不新鮮。這麽一件國寶擺在眼前,不上手摸一摸真對不起這雙手。我伸出手想摸一摸櫃子的質感,這麽大器形的黃花梨物件,真沒上手摸過。
手指還沒觸碰到櫃子,一雙大手突然伸過來狠狠拍了我的手背一下。<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是老所長,他用嚴肅的目光盯著我,示意不要亂來。我這才發現老所長的手上是戴著手套的,比手術用的橡膠手套還要細薄。
“怎麽,對木器還有研究?”老所長發問。一雙手充滿戒備,看樣子我再去觸摸的話還得被他打回來。
“不敢說研究,就是感興趣。”我淡淡地回答。在故宮博物院的所長跟前,我得保持足夠低調,不然就是班門弄斧了。
“說說看。”老所長跟我扯閑篇,完全把專心過數的兩個年輕人瞥到了一邊。
立櫃的圖案雕刻大部分都集中對開的兩扇門上。左邊一扇雕刻的主題是一頭大象,大象的背上馱著一個大花瓶。大象的肚子用的是深浮雕、四條腿按遠近各用深淺浮雕刻畫,長長的象牙用的是透雕,立體感十足,仿佛整頭大象要從櫃子上走出來似的。
“左邊這扇門寓意‘太平有象’。”我說道。
老所長微微點頭,“算你小子有見識,接著說。”
我又把手電筒的光束移到右邊櫃扇上。這裏雕刻的是群山和大海,群山采用的是深浮雕和透雕,把山石呈現的更加巍峨挺拔。大海主要是淺浮雕技法,海水的紋路若隱若現、飄渺無際,個別浪花采用深浮雕,體現出大海波濤澎湃的一麵。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大海中的山石呈漢字中的“壽”字。
我馬上理解了其中寓意,對老所長說道:“右邊這扇門寓意‘壽山福海’。”
老所長再次點頭稱讚:“行啊小子,果然有見識!”
我沒有被老所長的誇獎衝昏頭腦,作為故宮裏的一名導遊,這些知識都是最基本的。此時我的眼神盯在了兩扇櫃門的門把手上,“老所長,您別糊弄我,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啊!”說到這我不禁露出貪婪地目光。
這一次連老所長都動容了,上下打量著我,“你小子,真是塊材料啊,看不出還有這眼力。”
看著兩個門把手,我口水幾乎快流下來。向老所長要了一隻手套戴在手上,手指輕輕摸索著把手。兩個門把手造型相同,呈暗紅色,類似貔貅頭的雕像,乍一看仿佛金屬質地,上手摸一摸很堅硬,即便用銳利的金屬器也未必能劃出痕跡。實際上並非金屬,而是木質。跟黃花梨的板麵是一體的,是木質上天然形成的疤痕。
“這就是傳說中的黃花梨影子木啊!”我喃喃道。
這一下連老所長都是一愣,連看我的眼神都變了,閃爍著一抹晶瑩的異色,仿佛發現了一件埋沒在石堆裏的真玉。“行啊,有兩下子,我真是低看你小子了!”
我不以為然,不就是認識一塊影子木嗎,沒什麽大不了的。在故宮幹導遊連這都不認得,還怎麽混飯吃。
所謂的影子木,正確說法應該叫癭子木。樹癭子通俗來講就是樹幹上生出的樹瘤,是一種病態。但是這種病態放在木器、木雕行業反倒成了寶貝。樹癭子(樹瘤子)質地堅硬、形態萬千,非常適合鏤雕、透雕等各種雕刻技法,可以給木器本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然而樹癭子的形成並不容易,樹幹首先要發生病變,樹木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開始分泌一些樹脂、樹膠等殺菌物質,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大瘤子。樹癭子的形成極其緩慢和偶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甚至百年的時間,其間充滿了變數。樹幹上的病變太小,樹木會短時間內自愈,形不成癭子;病變太大的話,樹木直接死掉,也形不成癭子,所以其生病的程度得相當合適。不是每棵樹病變都能形成樹癭子,一百棵病變的樹木裏也不見得有一顆能長成癭子。
具體到黃花梨木就更不易了,因為黃花梨本身就能持續分泌殺菌物質,不給樹木病變提供條件,樹櫻子也就很難形成了。黃花梨影子木就好比翡翠中的老坑冰種,甚至還要珍貴,“世所罕見”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我用戴著手套的手指輕輕觸摸著櫃扇上的一對門把手,雖然隔著一層薄薄的橡膠膜,還是能體會到那種雍榮和華貴。凸起的貔貅頭雕刻的惟妙惟肖,嘴裏銜著一枚圓環,更精湛的是圓環能在貔貅嘴裏自由轉動,鏤雕的技法運用到了極致。所有的雕工都是在一塊癭子上完成的,連獸頭帶嘴裏的圓環一次雕刻成型。兩個一模一樣的獸首門把手,得多麽大一塊黃花梨原料啊!
老所長一聲輕笑,解釋道:“你小子想的太簡單了,如果能白天幹,我們還至於晚上這麽折騰?得,告訴你也無妨,這間庫房我們清點了三遍,白天的計數跟晚上的計數總是不一樣。白天的計數比晚上多一個。”
“我靠,還有這種事!”我重重感歎了一句。
老所長示意小聲點,別妨礙人家點數。他的目光投向旁邊的一個立櫃,興致盎然地站在立櫃跟前,不住地用手指摩挲,那神態仿佛一位慈母撫摸嬰兒。
能讓老所長感興趣的東西絕對不一般,我也走過去,用手電筒的光束掃視著立櫃的各個方位。不得不承認這是古代木器中的精品。整個立櫃都是黃花梨打造而成,高五尺九寸,寬三尺五寸,兩扇門對開。櫃扇上的圖案采用了各種雕刻技藝,深浮雕、淺浮雕、鏤雕、透雕交映成輝,整個圖案的立體感空前加強,看上去活靈活現。
就這麽一個立櫃,拿到拍賣公司至少拍出幾千萬的價格,碰到真正喜歡的上億也不新鮮。這麽一件國寶擺在眼前,不上手摸一摸真對不起這雙手。我伸出手想摸一摸櫃子的質感,這麽大器形的黃花梨物件,真沒上手摸過。
手指還沒觸碰到櫃子,一雙大手突然伸過來狠狠拍了我的手背一下。<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是老所長,他用嚴肅的目光盯著我,示意不要亂來。我這才發現老所長的手上是戴著手套的,比手術用的橡膠手套還要細薄。
“怎麽,對木器還有研究?”老所長發問。一雙手充滿戒備,看樣子我再去觸摸的話還得被他打回來。
“不敢說研究,就是感興趣。”我淡淡地回答。在故宮博物院的所長跟前,我得保持足夠低調,不然就是班門弄斧了。
“說說看。”老所長跟我扯閑篇,完全把專心過數的兩個年輕人瞥到了一邊。
立櫃的圖案雕刻大部分都集中對開的兩扇門上。左邊一扇雕刻的主題是一頭大象,大象的背上馱著一個大花瓶。大象的肚子用的是深浮雕、四條腿按遠近各用深淺浮雕刻畫,長長的象牙用的是透雕,立體感十足,仿佛整頭大象要從櫃子上走出來似的。
“左邊這扇門寓意‘太平有象’。”我說道。
老所長微微點頭,“算你小子有見識,接著說。”
我又把手電筒的光束移到右邊櫃扇上。這裏雕刻的是群山和大海,群山采用的是深浮雕和透雕,把山石呈現的更加巍峨挺拔。大海主要是淺浮雕技法,海水的紋路若隱若現、飄渺無際,個別浪花采用深浮雕,體現出大海波濤澎湃的一麵。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大海中的山石呈漢字中的“壽”字。
我馬上理解了其中寓意,對老所長說道:“右邊這扇門寓意‘壽山福海’。”
老所長再次點頭稱讚:“行啊小子,果然有見識!”
我沒有被老所長的誇獎衝昏頭腦,作為故宮裏的一名導遊,這些知識都是最基本的。此時我的眼神盯在了兩扇櫃門的門把手上,“老所長,您別糊弄我,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啊!”說到這我不禁露出貪婪地目光。
這一次連老所長都動容了,上下打量著我,“你小子,真是塊材料啊,看不出還有這眼力。”
看著兩個門把手,我口水幾乎快流下來。向老所長要了一隻手套戴在手上,手指輕輕摸索著把手。兩個門把手造型相同,呈暗紅色,類似貔貅頭的雕像,乍一看仿佛金屬質地,上手摸一摸很堅硬,即便用銳利的金屬器也未必能劃出痕跡。實際上並非金屬,而是木質。跟黃花梨的板麵是一體的,是木質上天然形成的疤痕。
“這就是傳說中的黃花梨影子木啊!”我喃喃道。
這一下連老所長都是一愣,連看我的眼神都變了,閃爍著一抹晶瑩的異色,仿佛發現了一件埋沒在石堆裏的真玉。“行啊,有兩下子,我真是低看你小子了!”
我不以為然,不就是認識一塊影子木嗎,沒什麽大不了的。在故宮幹導遊連這都不認得,還怎麽混飯吃。
所謂的影子木,正確說法應該叫癭子木。樹癭子通俗來講就是樹幹上生出的樹瘤,是一種病態。但是這種病態放在木器、木雕行業反倒成了寶貝。樹癭子(樹瘤子)質地堅硬、形態萬千,非常適合鏤雕、透雕等各種雕刻技法,可以給木器本身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然而樹癭子的形成並不容易,樹幹首先要發生病變,樹木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開始分泌一些樹脂、樹膠等殺菌物質,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大瘤子。樹癭子的形成極其緩慢和偶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甚至百年的時間,其間充滿了變數。樹幹上的病變太小,樹木會短時間內自愈,形不成癭子;病變太大的話,樹木直接死掉,也形不成癭子,所以其生病的程度得相當合適。不是每棵樹病變都能形成樹癭子,一百棵病變的樹木裏也不見得有一顆能長成癭子。
具體到黃花梨木就更不易了,因為黃花梨本身就能持續分泌殺菌物質,不給樹木病變提供條件,樹櫻子也就很難形成了。黃花梨影子木就好比翡翠中的老坑冰種,甚至還要珍貴,“世所罕見”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我用戴著手套的手指輕輕觸摸著櫃扇上的一對門把手,雖然隔著一層薄薄的橡膠膜,還是能體會到那種雍榮和華貴。凸起的貔貅頭雕刻的惟妙惟肖,嘴裏銜著一枚圓環,更精湛的是圓環能在貔貅嘴裏自由轉動,鏤雕的技法運用到了極致。所有的雕工都是在一塊癭子上完成的,連獸頭帶嘴裏的圓環一次雕刻成型。兩個一模一樣的獸首門把手,得多麽大一塊黃花梨原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