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冬,三五九旅開赴南泥灣執行屯田任務,一首《南泥灣》唱遍了大江南北。(.無彈窗廣告)
從入伍到新兵期結束,我們全營也在幹這樣一件事――開荒:在平地上開出十幾畝的副業地,用來種菜、種瓜、種飼料,解決連隊蔬菜自給問題。
“搞好農副業生產,是彌補標準不足、改善官兵生活、培養部隊作風的有效措施,不僅能夠改善部隊生活,提高部隊戰鬥力,還能保持和發揚部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搞農副業生產是我軍的傳家寶,在我們這一代可不能給丟掉……”怕大家不解,指導員曾雪給大家講起了部隊搞農副業生產的曆史,給大家介紹了這次開荒種地的意義。
南方人種菜不像北方。北方人打畦起壟是為了堵水,便於澆地灌溉。南方人起壟是為了種地,要在平地上把地起高,每兩米留出一條低溝,用於排水。這樣,即使下大雨,也不會把苗淹掉。
種菜的土需要肥土,去哪裏找呢?大家紛紛把目標瞄準了魚塘。到了冬天,南方的雨水偏少,魚塘裏的水也瀕於幹涸。連隊給買來了糞筐、挑子、手套、鐵鍬,大家說幹就幹。到了魚塘,大家不禁望而卻步:魚塘裏的水太臭了。大家紛紛用手捂住了鼻子。一些新戰士不由得往後退了幾步。
“怎麽,怕啦,一看就缺乏鍛煉。我先來。”覃班長第一個跳了進去,班副王嶺也跟著跳了進去。<strong>.</strong>二班長郭日旺、三班長更雙寶、四班長周廷君、五班長何榮崇、六班長歐陽勁峰也緊隨其後。我們還是麵麵相覷,不肯向前一步。
“我命令你們,3秒之內必須全部跳下來。”有班長在向我們喊。這時隊伍裏有的人已經開始跳下去了,個別從城市入伍的新戰士還是不願“就範”,一名副班長強行從後麵把他們推了下去。
“這有什麽,在我們老家經常幹這種事,出糞坑、掏大糞是常有的事。”新戰士劉世全率先拿起了鐵鍬往糞筐裏裝塘泥。劉世全入伍前曾在山東體校呆過,軍事素質特別好,很多人跑步都跑不過他。“在家吃過苦的人就是不一樣。”覃班長邊幹邊表揚著自己心愛的戰士,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新戰士竇紅日、王永剛、張國兵、李鋒這幾個從農村來的娃更不在話下,平時髒活、累活都是搶著幹。廣東籍戰士林壯標、海南籍戰士陳紅星也挽起袖子,提起了糞筐。大家慢慢幹開了,也忘了臭了,真是“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有的戰士用手挖起塘泥,聞聞,冷不丁向旁邊戰友的臉上抹去,像抹蛋糕一樣,笑聲回蕩在四周,打了勝仗似的。
就這樣,幹了近兩個月,起壟的泥基本夠了,因泥巴太硬,要想把它搞平整,還需要填加不少黃土。大家找來尺子、繩子,量著、砌著,像疊被子一樣,橫平豎直地把壟整好了。
“今天晚飯後,統一挑大糞,給地施肥。”飯前集合時,副班長王嶺給大家布置了任務。
飯後搞副業是連隊的傳統,要麽去小勤練兵。大家還是樂於前者。經過前次的塘泥“熏陶”,大家對廁所的“米田共”也就沒那麽大的抵觸情緒了。有的負責打舀,有的負責擔挑,有的負責衝水,經過磨合,班裏彼此之間基本都有了默契。
經過大家的細心“照料”,終於可以種菜了。連隊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采取積分製,看哪個班種的菜長勢好,哪個班收成高,就半年或年底獎勵一次加菜。雖然福利隻是一次加菜,但對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培養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不無裨益。南方四季如夏,對菜的季節性要求不高,有的班長比較懂行,就搶先選了蘿卜、包菜,覺得這種菜容易長大長重,應該產量足。有的選了橄欖菜,南方入伍的班長則選了空青菜等其它菜種,這種菜是續薦的,既簡便又不缺產量。為了讓菜長勢更好,大家利用出外跑步、晚飯後等時機,帶上編織帶、推上鬥車,就去撿拾牛糞去了。一個班人不多,能分得七分副業地,大家像種自家的自留地一樣,精心、細心,像愛護自家的財產一樣愛護著自己的菜苗。它就是希望,它就是寄托,它就是榮譽。
為了配合連隊養豬,有時副業地也種一點飼料,比如地瓜秧之類的。地瓜秧、地瓜是好東西,在北方是很多家庭難得的餐桌之物,用地瓜秧蒸個菜饃,蘸上蒜汁,別提有多好吃了。可在南方它們卻是豬之飼料。這就是地域的差別。很多人後來也是從這裏瞅到了商機,用北方的做法把它上了餐桌。南方的好東西也被很多退伍兵帶到了北方,各取所需。
那時候,也有一些很不好的現象。有的把農副業生產當做一項形象工作,雖然投放不少,但存在“豬養大了不殺,菜長高不收”,留著給領導看的現象,出現了“政治豬”、“文化豬”,形式主義嚴重。有的單位隻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過於重視基礎性建設,在豬圈、羊圈和給水工程方麵投入較多,影響了其它方麵的投入,有的喂養牲畜全憑買飼料,不懂得綜合利用泔水、草料,經濟效益不高,有的不重視實效,種一些華而不實的品種,既得不到實惠,還造成了浪費;有的盲目引進優良品種,因氣候、飼料等方麵難以滿足需要,導致成活率、出欄率過低,有的規劃不到位,牲畜出欄和菜成品成熟時間過於集中,導致有的時節產出過多,部隊難以自我消化,而有的時間則沒有產出,完全依靠市場采購。上級覺察到了這些,要求立即改正,強調農副業生產要回歸本位,要堅持為部隊生活服務的原則,要堅持因地製宜、規模適度、科學適用的原則,要堅持規範管理、減少用兵、提高效益的原則。我們基層聽到這些要求,肯定是很高興的。無論什麽時候,隻要是堅持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的規定,都會受到基層官兵的衷心擁護和熱烈歡迎。
從入伍到新兵期結束,我們全營也在幹這樣一件事――開荒:在平地上開出十幾畝的副業地,用來種菜、種瓜、種飼料,解決連隊蔬菜自給問題。
“搞好農副業生產,是彌補標準不足、改善官兵生活、培養部隊作風的有效措施,不僅能夠改善部隊生活,提高部隊戰鬥力,還能保持和發揚部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搞農副業生產是我軍的傳家寶,在我們這一代可不能給丟掉……”怕大家不解,指導員曾雪給大家講起了部隊搞農副業生產的曆史,給大家介紹了這次開荒種地的意義。
南方人種菜不像北方。北方人打畦起壟是為了堵水,便於澆地灌溉。南方人起壟是為了種地,要在平地上把地起高,每兩米留出一條低溝,用於排水。這樣,即使下大雨,也不會把苗淹掉。
種菜的土需要肥土,去哪裏找呢?大家紛紛把目標瞄準了魚塘。到了冬天,南方的雨水偏少,魚塘裏的水也瀕於幹涸。連隊給買來了糞筐、挑子、手套、鐵鍬,大家說幹就幹。到了魚塘,大家不禁望而卻步:魚塘裏的水太臭了。大家紛紛用手捂住了鼻子。一些新戰士不由得往後退了幾步。
“怎麽,怕啦,一看就缺乏鍛煉。我先來。”覃班長第一個跳了進去,班副王嶺也跟著跳了進去。<strong>.</strong>二班長郭日旺、三班長更雙寶、四班長周廷君、五班長何榮崇、六班長歐陽勁峰也緊隨其後。我們還是麵麵相覷,不肯向前一步。
“我命令你們,3秒之內必須全部跳下來。”有班長在向我們喊。這時隊伍裏有的人已經開始跳下去了,個別從城市入伍的新戰士還是不願“就範”,一名副班長強行從後麵把他們推了下去。
“這有什麽,在我們老家經常幹這種事,出糞坑、掏大糞是常有的事。”新戰士劉世全率先拿起了鐵鍬往糞筐裏裝塘泥。劉世全入伍前曾在山東體校呆過,軍事素質特別好,很多人跑步都跑不過他。“在家吃過苦的人就是不一樣。”覃班長邊幹邊表揚著自己心愛的戰士,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新戰士竇紅日、王永剛、張國兵、李鋒這幾個從農村來的娃更不在話下,平時髒活、累活都是搶著幹。廣東籍戰士林壯標、海南籍戰士陳紅星也挽起袖子,提起了糞筐。大家慢慢幹開了,也忘了臭了,真是“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有的戰士用手挖起塘泥,聞聞,冷不丁向旁邊戰友的臉上抹去,像抹蛋糕一樣,笑聲回蕩在四周,打了勝仗似的。
就這樣,幹了近兩個月,起壟的泥基本夠了,因泥巴太硬,要想把它搞平整,還需要填加不少黃土。大家找來尺子、繩子,量著、砌著,像疊被子一樣,橫平豎直地把壟整好了。
“今天晚飯後,統一挑大糞,給地施肥。”飯前集合時,副班長王嶺給大家布置了任務。
飯後搞副業是連隊的傳統,要麽去小勤練兵。大家還是樂於前者。經過前次的塘泥“熏陶”,大家對廁所的“米田共”也就沒那麽大的抵觸情緒了。有的負責打舀,有的負責擔挑,有的負責衝水,經過磨合,班裏彼此之間基本都有了默契。
經過大家的細心“照料”,終於可以種菜了。連隊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采取積分製,看哪個班種的菜長勢好,哪個班收成高,就半年或年底獎勵一次加菜。雖然福利隻是一次加菜,但對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培養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不無裨益。南方四季如夏,對菜的季節性要求不高,有的班長比較懂行,就搶先選了蘿卜、包菜,覺得這種菜容易長大長重,應該產量足。有的選了橄欖菜,南方入伍的班長則選了空青菜等其它菜種,這種菜是續薦的,既簡便又不缺產量。為了讓菜長勢更好,大家利用出外跑步、晚飯後等時機,帶上編織帶、推上鬥車,就去撿拾牛糞去了。一個班人不多,能分得七分副業地,大家像種自家的自留地一樣,精心、細心,像愛護自家的財產一樣愛護著自己的菜苗。它就是希望,它就是寄托,它就是榮譽。
為了配合連隊養豬,有時副業地也種一點飼料,比如地瓜秧之類的。地瓜秧、地瓜是好東西,在北方是很多家庭難得的餐桌之物,用地瓜秧蒸個菜饃,蘸上蒜汁,別提有多好吃了。可在南方它們卻是豬之飼料。這就是地域的差別。很多人後來也是從這裏瞅到了商機,用北方的做法把它上了餐桌。南方的好東西也被很多退伍兵帶到了北方,各取所需。
那時候,也有一些很不好的現象。有的把農副業生產當做一項形象工作,雖然投放不少,但存在“豬養大了不殺,菜長高不收”,留著給領導看的現象,出現了“政治豬”、“文化豬”,形式主義嚴重。有的單位隻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過於重視基礎性建設,在豬圈、羊圈和給水工程方麵投入較多,影響了其它方麵的投入,有的喂養牲畜全憑買飼料,不懂得綜合利用泔水、草料,經濟效益不高,有的不重視實效,種一些華而不實的品種,既得不到實惠,還造成了浪費;有的盲目引進優良品種,因氣候、飼料等方麵難以滿足需要,導致成活率、出欄率過低,有的規劃不到位,牲畜出欄和菜成品成熟時間過於集中,導致有的時節產出過多,部隊難以自我消化,而有的時間則沒有產出,完全依靠市場采購。上級覺察到了這些,要求立即改正,強調農副業生產要回歸本位,要堅持為部隊生活服務的原則,要堅持因地製宜、規模適度、科學適用的原則,要堅持規範管理、減少用兵、提高效益的原則。我們基層聽到這些要求,肯定是很高興的。無論什麽時候,隻要是堅持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的規定,都會受到基層官兵的衷心擁護和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