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粵東沿海。8月6日,一輛指揮車開路,近20輛東風車緊隨其後,滿載一營人員物資,浩浩蕩蕩就出發了。


    經過10個小時的行軍,人員車輛安全抵達訓練目的地。按照前期勘察,全營入住在水東鎮六宴村。這個村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村民多以家庭作坊為主,主要生產皮革皮鞋,樓房較多,離海邊也近,便於人員集中居住,便於前出訓練,便於加強人員管理。部隊野外訓練,前期多以借住民房為主,進入演習實施階段,人員才全部移至山林或海灘,搭設帳蓬,進行野外露營,這是一些部隊的通常做法。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部隊一旦離開營區,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部隊的很多工作將無法開展。


    “報告首長,三連入住受阻,老鄉對我們入住他們家有很大抵觸情緒。”三連張連長急匆匆跑到正在開設的指揮所,向劉副團長報告。


    “有多少人不能住進去?了解清楚原因沒有?”劉副團長也感到莫名其妙。


    “我們都磨破嘴皮了,他們就是不肯,二排、三排現在還沒有入住。”張連長也感覺很委屈。


    “其他農戶有沒有合適的?”


    “有,但也不是太情願,而且離連部太遠,不便於人員集中。”


    “張連長,你這樣,人員先在外麵找地方休整。郭幹事,你去查明一下情況。”劉副團長覺得這是一種新情況,不能貿然行事,便命令我先去調查了解一下。


    我來到村委會,向村支部李書記反映了這一情況。他帶著我到村民家進行了了解。由於當地人講的是海話(當地土話),我們聽不懂,必須請當地人邊翻譯邊做工作。請村委會幹部出麵應該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放軍想在你家借住一段時間,給個方便嘛。”


    “母得啦(不行啦)。”


    “點該呀(為什麽呀)?”


    通過了解,李書記大致給我們說出了緣由。說以前也有部隊來過,但因一些細節不注意,造成了很多誤會,引起了鄉親不滿。比如,有的戰士吃飯吃魚時,常講“把魚翻過來一下”,因為村裏漁民居多,常年以打魚為生,對這個“翻”字特別忌諱,覺得說“翻”就是“翻船”的意思,是對老鄉的不尊重。在南方,每位農戶家裏都擺有神龕,用來祈福求安,有的戰士不懂,打掃衛生時就給移動了,動了老鄉家的風水。有時戰士為了晚上便於掛蚊帳,就在牆上亂釘釘子,當地人認為在牆上釘釘子家人外出就會碰“釘子”……我聽後感到我們的工作做得還非常不到位,盡管在家裏專門進行了群眾紀律教育,但這麽細的要求,肯定一些戰士不能理解。這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卻是事關群眾利益的大事,我馬上向劉副團長做了報告。


    “首長,我建議:第一,應立即開展深入的宣傳群眾、發動群眾工作,講明部隊性質,說明訓練目的,嚴明部隊紀律,以取得群眾的理解支持;第二,充分了解當地民情、社情、風俗人情,製定詳細的群眾紀律規定;第三,三連的部分戰士暫不入住,就在野外宿營,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到底是一支什麽樣的部隊。”我一股腦地說了三條建議,請首長定奪。


    “我同意你的意見,孫參謀,通知全營主官到指揮所開會。”看來,劉副團長已經有了他的具體思路辦法。


    “首長,人員到齊,可以開會。”孫參謀向首長報告了人員參會情況。


    “緊急召集大家來,說明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晚了,恐怕我們也會犯別人一樣的錯誤。郭幹事,先把你了解到的情況通報一下。”按照劉副團長的指示,我一一做了報告。


    “據我們前期了解,這裏的民風是淳樸的,三連遇到的情況不能一味責怪當地老鄉不支持我們部隊的工作,前提首先是我們沒有做好。相信其它連隊也存在這種情況,隻是沒有發展到三連遇到的這種地步,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我們就會違犯群眾紀律,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給我們這支以秋毫無犯而聞名的營隊摸黑。”劉副團長的語氣越來越嚴厲,眼睛掃了掃與會人員,觀察大家對這件事的態度,頓了頓,接著說道。


    “各連指導員,是維護群眾紀律的第一責任人,要迅速組織人員懸掛橫幅標語,製作板報牆報,宣傳部隊的優良傳統,感化教育群眾,要對村主幹道兩旁垃圾、雜草進行清理,給群眾創造優美潔淨的生活環境,郭幹事要在原群眾紀律‘十個不準’的基礎上,迅速擬定群眾紀律‘二十個’不準,並下發群眾紀律宣傳教育提綱,不但要讓戰士知道‘不準’,還要讓大家知道‘為什麽不準’,這樣才有執行力。”


    “三連,更要做好老鄉的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老鄉的信任支持,這是對你們連隊幹部的考驗,也是對全連戰士的考驗。”


    前期安家工作,既是對幹部溝通協調能力的檢驗,也是對我們廣泛發動宣傳教育群眾能力的檢驗。


    “不準私自移動房東家神位……,


    不準私自使用房東固定電話……


    不準在房東牆上釘釘子……


    不準私自動用房東物品……


    ……”


    一個個不準,體現的是對戰士的嚴格要求,彰顯的是對群眾利益的重視,贏得的是群眾對部隊的熱切關愛和無私支持。


    三連二排、三排官兵找了一處相對空曠的地方“安營紮寨”,從日常著裝、管理秩序、一日作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訓練之餘主動幫老鄉提水擔水、清潔衛生,借用老鄉物品也能主動歸還。由於連隊人多,用水量大,老鄉家用的壓水井水源一時難以承擔,怕影響老鄉用水,他們自覺從遠處打水,寧可辛苦自己也決不給老鄉添麻煩。他們用實際行動打動了老鄉,感動了鄉親,不但原來的房東主動伸出了“橄欖枝”,連周圍的房東也紛紛請他們入住,軍民魚水深情的畫麵又映入了眼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部隊我的塔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義誠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義誠信並收藏我的部隊我的塔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