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不,身體很誠實。


    金文穎終究還是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向李治上疏的內容跟使團隨從的說法完全一致,連形容詞都沒換。


    其實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大唐是新羅的宗主國,長安是宗主國的國都,新羅使團在宗主國的國都裏搞出如此惡劣的醜聞,金文穎都不知道回去如何跟新羅國主交代。


    除了當機立斷上疏大唐天子,失口否認行賄之事,金文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否認歸否認,大唐天子信不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太極宮中,李治仔細讀完金文穎的奏疏,緩緩將它擱在桉頭上,臉上露出幾分譏誚的冷笑。


    “倒是大手筆,朕的朝堂裏竟有二十餘朝臣被小小的新羅收買了,那麽窮的小國,國主卻康慨得很。”李治譏諷地道。


    旁邊的武後拿過金文穎的奏疏看了一眼,隨即皺起了眉。


    “陛下,新羅國使臣行賄朝臣,可是觸了大唐律法,不可饒恕。”武後鳳目含煞,語氣裏帶了幾分殺意。


    李治澹澹地道:“人家是異國使臣,朕能拿他們怎麽辦?難道殺了他們嗎?若朕這麽幹了,大唐的藩屬臣國還不鬧翻了天。除了下旨嚴斥,朕都拿他們沒辦法。”


    武後不滿地道:“臣妾聽說朝野議論甚囂,此事已鬧得滿城皆知,新羅使臣行賄大唐朝臣,此舉太過惡劣,已損我天家威信,下旨嚴斥不痛不癢,不可為後人鑒也。”


    李治嘴角一勾,道:“官麵上顧忌兩國友睦,不可嚴懲,但私底下,該給的教訓還是要給的,莫以為頂著使臣的名號,朕就拿他們沒辦法了。”


    武後不解地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眨了眨眼:“接待諸國使臣的人是誰?”


    “李景初。”


    “讓王常福給景初帶句話,就說朕很生氣。”


    武後疑惑道:“就這句?”


    “就這句。”李治笑道:“景初會知道該怎麽辦的。這點默契都沒有,豈不辜負了朕與他的私交?”


    武後似懂非懂,又道:“朝野傳言,說我大唐王師滅高句麗後,會將百濟交給新羅,陛下是否有此意?”


    李治眼中閃過遲疑之色,半晌沒出聲。


    老實說,就算新羅國使臣未做出行賄朝臣之舉,李治也在考慮要不要放棄百濟。


    對大唐而言,百濟其實形如雞肋,可要可不要。


    古代人的眼光有局限性,對他們來說,百濟新羅倭國已是大陸的最東邊了,若是這幾個小國被平定,朝廷沒有必要再在東方投入物力和兵力去經營它。


    李治更看重的,是目光可及的西麵大陸,包括吐蕃,西域諸國,以及更遠的吐火羅,大食帝國等等。


    而東麵的茫茫大海,無地可征服,已失去了戰略意義。


    在高句麗未滅之前,百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鉗製之地,一旦大唐發起戰爭,則可在遼東和百濟兩地,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也是大唐滅百濟國的最大原因。


    然而若是戰事結束,高句麗被滅國,半島諸國風平浪靜之後,百濟的位置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早在數年前,大唐王師滅了百濟後,並未選擇將它劃入大唐版圖,而是扶持了一個名叫“扶餘隆”的百濟王子的傀儡政權,由此可見,李治對這塊土地的興趣其實並不大。


    如果大唐要經營百濟,不但要投入海量的錢財資源人力物力,還要收服教化民心等諸多繁瑣事,付出的代價太大,而收益卻少得可憐。


    國之大事,因利而戰,因利而合,從國家利益來說,百濟對大唐其實是弊大於利的,所以,李治其實很早以前就在考慮,百濟之治理,要麽交給扶餘隆傀儡政權,要麽索性劃給新羅國。


    畢竟新羅國曆代國主對大唐天子的跪舔可是不遜於倭國的。


    早在貞觀年間,新羅的第二十七代國主善德女王就經常給李世民寫情書騷擾他,沒錯,是真真正正的情書,什麽“侍寢”“相思”……


    要多肉麻就有多肉麻,李世民收到善德女王的情書後是怎樣的表情,史不可考,但想必心情還是很愉悅的。


    當然,李世民給善德女王的回信還是很嚴肅很高冷的,李世民要臉。


    宗主國霸道男神與藩臣國女舔狗,這故事寫成言情小說,妥妥賣版權拍影視劇了。


    後來善德女王去世,新國主又是一位女王,名叫“真德女王”,那時正好李治登基,真德女王完美地繼承了善德女王的優良傳統,於是又頻頻給大唐的新天子李治寫情書。


    “愛你”“想你想得睡不著”“昨晚睡覺夾枕頭了”“今天下雨了,我這裏好濕,你那裏濕了嗎”等等諸如此類。


    裏麵的虎狼之詞足夠李治報官告她性騷擾了,幸好大唐曆代天子的胸襟都非常寬廣。


    另外,真德女王在位七年後去世,如今的新羅國主金法敏,早在永徽元年便作為新羅使臣出使大唐朝貢,並被剛登基的李治封為太府卿。


    所以說,新羅曆代國主與大唐的關係,其實算是非常融洽的,所以在是否將百濟劃給新羅的問題上,李治一直拿不定主意。


    收歸大唐版圖,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劃算。交給傀儡政權又不放心,劃給新羅國,又有點不甘心,如今的李治大約便處於這種矛盾心理之中。


    至於新羅使臣賄賂大唐朝臣的舉動,其實無論有沒有這件事,都對李治的決定影響不大。


    國之取舍,隻看利弊,不會因個人的舉動而感情用事。


    遲疑許久,李治歎了口氣,道:“還是召朝臣議一議吧,百濟之取舍,隻在滅高句麗以後,現在還早得很。”


    武後掩嘴一笑,道:“陛下覺得還早,可臣妾聽宮人說,劉仁軌聽說朝廷有棄百濟之意,今日已在府邸門外罵街了呢。”


    李治神情一滯,接著苦笑道:“這老匹夫……雖是為官清正,但太過較真,朕對他實在喜歡不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治你別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賊眉鼠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賊眉鼠眼並收藏李治你別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