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影帝老戲骨在太極殿裏飆演技,弱小單純的李欽載瑟瑟發抖。
接不住,完全接不住……
很難想象這群大小殺才經曆了怎樣的心理催眠,才會如此入戲。
一個個激動得口沫橫濺,好像真的似的,開口就把自己代入了受害者的角色,渾身散發著一種正義的憤怒氣質,總結起來一句話,“這是你逼我出手的!”
李治陰沉著臉,冷冷道:“據百騎司查實,高句麗國主泉男建被擒獲後,平壤城數萬敵軍群龍無首,分化為無數股殘餘軍隊,遁入民間。”
“這些高句麗餘孽有的占山為王,打家劫舍,有的潛伏城池,刺殺我王師將士,還有的卻被有心人利用,誘使這些餘孽離開國境,進入新羅國境內……”
“新羅國王臣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分批收容那些高句麗餘孽,默許高句麗餘孽與我唐軍為敵,甚至為他們提供糧食和掩護,王臣上下,其心可誅!”
“此次龐同善在新羅國境內被刺,罪魁不僅是高句麗餘孽,還有默許收容餘孽的新羅國主和臣子,他們已背叛了與大唐的盟約,暗中背刺我大唐王師,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治拍案而起,憤怒地掃視眾人,喝道:“今日的新羅國,已非我大唐盟友,亦非我大唐之藩屬,而是敵人!聽清楚了嗎?新羅國是我大唐的敵人。”
“大唐的敵人,一定要被踩踏在大唐王師將士的鐵蹄之下!否則何以匡扶王道正義,何以威服天下!”
“朕已決定,向新羅國……宣戰!”
殿內眾臣熱血沸騰,紛紛高舉拳頭,怒喝道:“戰!戰!戰!”
李欽載目光呆滯地看著眾人,他還在試圖尋找到自己的角色,並且投入到這場影帝級的飆戲中。
這就宣戰了?這特麽也行?
“龐同善的血不會白流,大唐的行軍副總管差點沒命,朕必須為龐同善複仇,用新羅國王臣的血,來報還大唐所受的屈辱!”
殿內眾臣再次發出了怒吼,仿佛受到莫大的屈辱似的,許敬宗投入得太徹底,連眼淚都流出來了,不用說,那是悲憤的眼淚。
李欽載搖頭歎息。
從龐同善奉命進入新羅國境內,調停倭國人和新羅國的衝突開始,李欽載便察覺到其中可能有陰謀。
以李勣的老奸巨猾,一定會拿出一個能搬上台麵的理由,以正義的名義,堂堂正正向新羅國開戰。
但李欽載沒想到李勣用的居然是這個理由。
收容大唐敵對國家的殘餘軍隊,默許高句麗餘孽對大唐行軍副總管行刺,並向餘孽們提供掩護。
樁樁件件加起來,確實已是背叛盟約,由友轉敵了。
以大唐王師在海東半島的囂張氣焰,路人多看他們一眼都會被逮起來扇幾記大逼兜,更何況是如此嚴重的公然背叛。
心裏默默地給自己的爺爺寫下一個“服”字,真是不服不行。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出手便拿捏住了七寸,又狠又準,不管收容高句麗餘孽是真是假,龐同善重傷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的事,無可辯駁。
新羅國主要解釋?
你解釋吧,黃泥巴掉褲襠裏,看你怎麽解釋得清楚。既然解釋不清,就別怪大唐發飆了。
而且大唐發飆的理由站得住腳,經得起任何人的質疑。
新羅國先動的手,大唐奮起反擊,有什麽不對?
個人也好,國家也好,隻要首先占住了道德正義的高地,基本天下無敵,而且幹死別人後還不會有後遺症。
對這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李欽載隻能除了服氣,就是欽佩。
海東半島戰略是李欽載先提出來的,但他隻提出了總的戰略,具體的計劃實施卻沒再插過手。
事實證明,沒有李欽載參與的計劃,大唐的君臣們互相配合,也完成得非常完美。
殿內君臣義憤填膺,唯有李欽載沉默不語。
李治對李欽載的反應頗不滿意,待殿內氣氛稍微降溫後,李治突然看著他道:“景初如何看?”
李欽載一愣,我還能如何看,當然是跪著看,你們都是大佬,啥事都已安排妥當,我還能說什麽?
定了定神,李欽載正色道:“陛下所言不錯,臣以為,必須要向新羅國宣戰,辱我大唐之仇,非滅國不能報還!”
李治用力一拍掌,笑道:“沒錯!必須滅國,此仇方泯!”
李欽載此刻終於找到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了。
那就是煽風點火。
“陛下,臣有數言進上。”
“景初盡管說。”李治笑道。
李欽載沉吟片刻,緩緩道:“新羅國失臣禮,王師起而伐之,師出有名,勝局已定。”
“但王師伐不臣之前,大唐必須將新羅國的罪狀公示天下,尤其是歸附大唐的諸藩屬國,以安撫藩屬國之恐慌,咱們大唐是講道理的,不會動輒欺負別人,此次是新羅國負我大唐在先,焉有不伐之理?”
李治兩眼發亮,興奮地道:“沒錯沒錯,咱大唐是講道理的!”
“所以,臣以為,陛下首先應將新羅國駐長安的使臣召進宮來,當著文武百官和諸藩屬國使臣的麵,盡數新羅國主不臣的事實,然後公然宣告,大唐與新羅國斷交,宣戰!”
“其次,禮部和兵部當擬伐新羅檄文,頒布天下,鹹使聞之,道理在我,正義在我,師出有名,天下臣民弗有疑也,則此戰定矣。”
李治急忙點頭:“景初心思細膩,此諫朕可納也。”
李欽載繼續道:“其三,駐新羅國邊境的三萬倭人,可令其為伐新羅之前鋒軍,可向倭人許下重利。”
“倭人奉大唐天子旨意而伐不臣,入新羅境後,當攻城拔寨,但有屠戮搶掠者,不究其罪,所獲半數歸己,半數歸唐,並可除奴籍。重賞之下,倭人必用心用命,戰力陡升。”
殿內眾人驚訝地看著李欽載。
這年輕的小後生,張嘴出的主意真夠毒辣,縱容倭人在新羅國燒殺搶掠,倭人久貧,巴不得在戰爭中撈點好處,尤其是倭國與新羅國是百年世仇,有動力又有因果,倭人必浴血而戰,不死不休。
李欽載這番話,等於放出了三萬隻猛獸,新羅國光是對付這三萬倭人,已經夠傷腦筋了,何況背後還有十數萬虎視眈眈的唐軍將士。
接不住,完全接不住……
很難想象這群大小殺才經曆了怎樣的心理催眠,才會如此入戲。
一個個激動得口沫橫濺,好像真的似的,開口就把自己代入了受害者的角色,渾身散發著一種正義的憤怒氣質,總結起來一句話,“這是你逼我出手的!”
李治陰沉著臉,冷冷道:“據百騎司查實,高句麗國主泉男建被擒獲後,平壤城數萬敵軍群龍無首,分化為無數股殘餘軍隊,遁入民間。”
“這些高句麗餘孽有的占山為王,打家劫舍,有的潛伏城池,刺殺我王師將士,還有的卻被有心人利用,誘使這些餘孽離開國境,進入新羅國境內……”
“新羅國王臣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分批收容那些高句麗餘孽,默許高句麗餘孽與我唐軍為敵,甚至為他們提供糧食和掩護,王臣上下,其心可誅!”
“此次龐同善在新羅國境內被刺,罪魁不僅是高句麗餘孽,還有默許收容餘孽的新羅國主和臣子,他們已背叛了與大唐的盟約,暗中背刺我大唐王師,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治拍案而起,憤怒地掃視眾人,喝道:“今日的新羅國,已非我大唐盟友,亦非我大唐之藩屬,而是敵人!聽清楚了嗎?新羅國是我大唐的敵人。”
“大唐的敵人,一定要被踩踏在大唐王師將士的鐵蹄之下!否則何以匡扶王道正義,何以威服天下!”
“朕已決定,向新羅國……宣戰!”
殿內眾臣熱血沸騰,紛紛高舉拳頭,怒喝道:“戰!戰!戰!”
李欽載目光呆滯地看著眾人,他還在試圖尋找到自己的角色,並且投入到這場影帝級的飆戲中。
這就宣戰了?這特麽也行?
“龐同善的血不會白流,大唐的行軍副總管差點沒命,朕必須為龐同善複仇,用新羅國王臣的血,來報還大唐所受的屈辱!”
殿內眾臣再次發出了怒吼,仿佛受到莫大的屈辱似的,許敬宗投入得太徹底,連眼淚都流出來了,不用說,那是悲憤的眼淚。
李欽載搖頭歎息。
從龐同善奉命進入新羅國境內,調停倭國人和新羅國的衝突開始,李欽載便察覺到其中可能有陰謀。
以李勣的老奸巨猾,一定會拿出一個能搬上台麵的理由,以正義的名義,堂堂正正向新羅國開戰。
但李欽載沒想到李勣用的居然是這個理由。
收容大唐敵對國家的殘餘軍隊,默許高句麗餘孽對大唐行軍副總管行刺,並向餘孽們提供掩護。
樁樁件件加起來,確實已是背叛盟約,由友轉敵了。
以大唐王師在海東半島的囂張氣焰,路人多看他們一眼都會被逮起來扇幾記大逼兜,更何況是如此嚴重的公然背叛。
心裏默默地給自己的爺爺寫下一個“服”字,真是不服不行。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出手便拿捏住了七寸,又狠又準,不管收容高句麗餘孽是真是假,龐同善重傷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的事,無可辯駁。
新羅國主要解釋?
你解釋吧,黃泥巴掉褲襠裏,看你怎麽解釋得清楚。既然解釋不清,就別怪大唐發飆了。
而且大唐發飆的理由站得住腳,經得起任何人的質疑。
新羅國先動的手,大唐奮起反擊,有什麽不對?
個人也好,國家也好,隻要首先占住了道德正義的高地,基本天下無敵,而且幹死別人後還不會有後遺症。
對這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李欽載隻能除了服氣,就是欽佩。
海東半島戰略是李欽載先提出來的,但他隻提出了總的戰略,具體的計劃實施卻沒再插過手。
事實證明,沒有李欽載參與的計劃,大唐的君臣們互相配合,也完成得非常完美。
殿內君臣義憤填膺,唯有李欽載沉默不語。
李治對李欽載的反應頗不滿意,待殿內氣氛稍微降溫後,李治突然看著他道:“景初如何看?”
李欽載一愣,我還能如何看,當然是跪著看,你們都是大佬,啥事都已安排妥當,我還能說什麽?
定了定神,李欽載正色道:“陛下所言不錯,臣以為,必須要向新羅國宣戰,辱我大唐之仇,非滅國不能報還!”
李治用力一拍掌,笑道:“沒錯!必須滅國,此仇方泯!”
李欽載此刻終於找到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了。
那就是煽風點火。
“陛下,臣有數言進上。”
“景初盡管說。”李治笑道。
李欽載沉吟片刻,緩緩道:“新羅國失臣禮,王師起而伐之,師出有名,勝局已定。”
“但王師伐不臣之前,大唐必須將新羅國的罪狀公示天下,尤其是歸附大唐的諸藩屬國,以安撫藩屬國之恐慌,咱們大唐是講道理的,不會動輒欺負別人,此次是新羅國負我大唐在先,焉有不伐之理?”
李治兩眼發亮,興奮地道:“沒錯沒錯,咱大唐是講道理的!”
“所以,臣以為,陛下首先應將新羅國駐長安的使臣召進宮來,當著文武百官和諸藩屬國使臣的麵,盡數新羅國主不臣的事實,然後公然宣告,大唐與新羅國斷交,宣戰!”
“其次,禮部和兵部當擬伐新羅檄文,頒布天下,鹹使聞之,道理在我,正義在我,師出有名,天下臣民弗有疑也,則此戰定矣。”
李治急忙點頭:“景初心思細膩,此諫朕可納也。”
李欽載繼續道:“其三,駐新羅國邊境的三萬倭人,可令其為伐新羅之前鋒軍,可向倭人許下重利。”
“倭人奉大唐天子旨意而伐不臣,入新羅境後,當攻城拔寨,但有屠戮搶掠者,不究其罪,所獲半數歸己,半數歸唐,並可除奴籍。重賞之下,倭人必用心用命,戰力陡升。”
殿內眾人驚訝地看著李欽載。
這年輕的小後生,張嘴出的主意真夠毒辣,縱容倭人在新羅國燒殺搶掠,倭人久貧,巴不得在戰爭中撈點好處,尤其是倭國與新羅國是百年世仇,有動力又有因果,倭人必浴血而戰,不死不休。
李欽載這番話,等於放出了三萬隻猛獸,新羅國光是對付這三萬倭人,已經夠傷腦筋了,何況背後還有十數萬虎視眈眈的唐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