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悉若不淡定了。
在出發來到大唐之前,他與吐蕃國內的君臣們都有過商討,其實他們的猜測跟李治一樣,都覺得大唐剛經曆東征之戰,應該不會有餘力掉轉兵鋒馬上對吐蕃開戰。
所以讚悉若這次來長安可謂是信心滿滿,不管若幹年後兩國關係如何,至少他來長安應該能談出一個四五年的和平。
然而李欽載的一番話,卻兜頭給他淋了一盆涼水。
從李欽載的話裏,讚悉若聽出了意思。
這位大唐有名的重臣好像不大樂意兩國休戰,甚至恨不得兩國打出腦漿子才滿意。
這個……劇本不對呀!
讚悉若眯起眼打量李欽載,他在辨別李欽載的這番話究竟是真心話,還是隨口詐一詐他。
“李郡公何出此言?兩國休戰,百姓各自安居樂業,留以喘息之機,不是兩利之事嗎?”讚悉若強笑道。
李欽載眉眼不抬,淡淡地道:“百姓喘不喘息,與我何幹?”
讚悉若眼皮猛跳。
李欽載卻接著道:“按我大唐原本的計劃,東征之後,大唐接下來便調撥兵馬,陳兵西南,大相,拋開私交不論,從各為其主的角度說,海東半島平定後,西南的吐蕃便是大唐剩下的最後一個強敵了。”
“大唐將士挾海東大勝之餘威,一鼓作氣把吐蕃滅了,從此大唐再無強敵,社稷至少可得百年太平,百姓若要喘息,何不再忍一忍,就這最後一戰了,咬牙滅了吐蕃,子孫後代從此安享太平,再無憂患。”
讚悉若臉色變了,他死活沒想到,大唐天子最寵信的重臣,對吐蕃的態度竟然是要戰不要和。
“李郡公,恕外臣直言,大唐東征之後,將士久疲,國庫已空,恐怕無力再支撐起一場大戰了吧?”讚悉若語氣凝重地道。
李欽載笑了:“大相可知我大唐幅員遼闊,耕地千萬頃,如今已是炎夏,而海東半島的捷報不日便至,待到今年秋收,國庫又能收上糧草,支應下一場戰爭足夠了。”
“至於將士久疲,更是無妨。東征將士凱旋之後,自然要休養歇息,但我大唐還可從地方州縣調撥新的駐軍,別的不說,僅僅在長安城,便有拱衛皇城國都的十二衛,近二十萬兵馬,他們可是活蹦亂跳,非久疲之師。”
“糧草有了,新的兵將有了,大相何以言我大唐不足再支撐起一場大戰?”李欽載笑吟吟地道。
讚悉若啞口無言,看這架勢,難不成大唐真要發動對吐蕃的滅國之戰?
這也太霸道了吧。
周邊鄰國被你挨著個兒的欺負過去,還有沒有天理公道?當年吐蕃與大唐的衝突,不過是為了小小的吐穀渾,如今吐穀渾已經歸屬大唐,吐蕃老老實實撤兵了,你們還要怎樣?
多大仇多大怨,非要滅國嗎?
讚悉若身軀微顫,努力壓製心頭怒火。
說不清是氣憤還是害怕,若換了十年前,大唐縱是與吐蕃啟戰,吐蕃也根本不懼。
然而這些年大唐的軍隊裝備了犀利的火器,這種火器當年吐蕃軍在吐穀渾不僅見識過,而且親身體會過,滋味不好受。
如果大唐真要滅吐蕃,有了那種犀利的火器,說實話,滅吐蕃問題不大。
這便是讚悉若感到恐懼的原因,也是他來長安主動求和的原因。
昔日半斤八兩的對手,如今居然惹不起了,吐蕃不得不低頭。
讚悉若的表情愈發凝重,他察覺到此次使唐,過程恐怕不會太順利。
“吐蕃與大唐交好數十載,當年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之和親,亦是千古佳話,兩國本是兄弟之邦,偶有摩擦衝突,不過是小小的意氣之爭,不足一笑爾,李郡公何出滅國之言,不至於的。”讚悉若強笑道。
李欽載歎了口氣,道:“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們總拿出來說,當初與大唐爭奪吐穀渾時你們怎麽不說了?”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我強你弱,你們又強調兩國和平友好了,是戰是和都是你們說了算?”
讚悉若臉色愈發難看,麵前的美酒佳肴也沒心情入嘴了,心情越來越沉重。
酒宴氣氛陡然僵冷,賓主陷入久久沉默。
半晌之後,讚悉若緩緩道:“李郡公,吐蕃不願再啟戰端,隻願兩國世代和平,不知要付出什麽代價?”
李欽載笑了,這話可是你主動說的,我連暗示都沒有啊。
讚悉若不得不妥協,甚至願意代表吐蕃付出代價。
有國家層麵的原因,大唐兵鋒太利,吐蕃勝算不大。
也有私人方麵的原因,讚悉若剛繼任吐蕃大相,可以說自己的位置還不大穩當,這個時候更不敢輕易與大唐開戰。
天時地利恰好湊齊,李欽載精神漸漸振奮。
沒想到一頓酒居然還喝出了意外的收獲。
闔眼沉吟片刻,李欽載緩緩道:“若吐蕃真希望兩國和平相處,世代永罷刀兵,倒也不是不行……”
讚悉若皺眉沉聲道:“還請李郡公直言。”
李欽載平靜地道:“大唐要金齒部。”
讚悉若一驚,不假思索道:“不行!不可能!達咩!”
金齒部是南邊的一個部落,位於吐蕃和南詔六國之間,同時也恰好卡在大唐與南詔六國的邊境線上,大約是後世雲南和緬甸交界的那一帶,地方不大,但戰略意義很重要。
它是聯係吐蕃和南詔六國的紐帶,是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大唐,吐蕃和南詔六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
大唐若要了金齒部,等於切斷了吐蕃和南詔六國的來往,從此吐蕃的南麵邊境將直麵大唐邊軍,曾經與南詔六國眉來眼去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
不得不說,這位李郡公的眼光太毒辣了,一句話便擊中了吐蕃的要害,你特麽是研究了多久的地圖啊。
吐蕃與南詔六國,長期以來關係曖昧,而南詔六國對大唐也是時附時叛,仗著有吐蕃這個備胎,像個渣女一樣腳踏兩條船。
由於南詔氣候和叢林地理特點,他們叛唐之後,大唐還不好收拾他們,作戰環境太惡劣了,朝廷往往隻能以懷柔安撫為主。
現在李欽載一句話便要收金齒部,金齒部若歸了大唐,等於逼著渣女跟其中一個備胎分手,從此吐蕃與南詔的聯係被攔腰切斷。
對吐蕃來說,這個渣女魅力太大,功夫極高,可舍不得跟她分手。
在出發來到大唐之前,他與吐蕃國內的君臣們都有過商討,其實他們的猜測跟李治一樣,都覺得大唐剛經曆東征之戰,應該不會有餘力掉轉兵鋒馬上對吐蕃開戰。
所以讚悉若這次來長安可謂是信心滿滿,不管若幹年後兩國關係如何,至少他來長安應該能談出一個四五年的和平。
然而李欽載的一番話,卻兜頭給他淋了一盆涼水。
從李欽載的話裏,讚悉若聽出了意思。
這位大唐有名的重臣好像不大樂意兩國休戰,甚至恨不得兩國打出腦漿子才滿意。
這個……劇本不對呀!
讚悉若眯起眼打量李欽載,他在辨別李欽載的這番話究竟是真心話,還是隨口詐一詐他。
“李郡公何出此言?兩國休戰,百姓各自安居樂業,留以喘息之機,不是兩利之事嗎?”讚悉若強笑道。
李欽載眉眼不抬,淡淡地道:“百姓喘不喘息,與我何幹?”
讚悉若眼皮猛跳。
李欽載卻接著道:“按我大唐原本的計劃,東征之後,大唐接下來便調撥兵馬,陳兵西南,大相,拋開私交不論,從各為其主的角度說,海東半島平定後,西南的吐蕃便是大唐剩下的最後一個強敵了。”
“大唐將士挾海東大勝之餘威,一鼓作氣把吐蕃滅了,從此大唐再無強敵,社稷至少可得百年太平,百姓若要喘息,何不再忍一忍,就這最後一戰了,咬牙滅了吐蕃,子孫後代從此安享太平,再無憂患。”
讚悉若臉色變了,他死活沒想到,大唐天子最寵信的重臣,對吐蕃的態度竟然是要戰不要和。
“李郡公,恕外臣直言,大唐東征之後,將士久疲,國庫已空,恐怕無力再支撐起一場大戰了吧?”讚悉若語氣凝重地道。
李欽載笑了:“大相可知我大唐幅員遼闊,耕地千萬頃,如今已是炎夏,而海東半島的捷報不日便至,待到今年秋收,國庫又能收上糧草,支應下一場戰爭足夠了。”
“至於將士久疲,更是無妨。東征將士凱旋之後,自然要休養歇息,但我大唐還可從地方州縣調撥新的駐軍,別的不說,僅僅在長安城,便有拱衛皇城國都的十二衛,近二十萬兵馬,他們可是活蹦亂跳,非久疲之師。”
“糧草有了,新的兵將有了,大相何以言我大唐不足再支撐起一場大戰?”李欽載笑吟吟地道。
讚悉若啞口無言,看這架勢,難不成大唐真要發動對吐蕃的滅國之戰?
這也太霸道了吧。
周邊鄰國被你挨著個兒的欺負過去,還有沒有天理公道?當年吐蕃與大唐的衝突,不過是為了小小的吐穀渾,如今吐穀渾已經歸屬大唐,吐蕃老老實實撤兵了,你們還要怎樣?
多大仇多大怨,非要滅國嗎?
讚悉若身軀微顫,努力壓製心頭怒火。
說不清是氣憤還是害怕,若換了十年前,大唐縱是與吐蕃啟戰,吐蕃也根本不懼。
然而這些年大唐的軍隊裝備了犀利的火器,這種火器當年吐蕃軍在吐穀渾不僅見識過,而且親身體會過,滋味不好受。
如果大唐真要滅吐蕃,有了那種犀利的火器,說實話,滅吐蕃問題不大。
這便是讚悉若感到恐懼的原因,也是他來長安主動求和的原因。
昔日半斤八兩的對手,如今居然惹不起了,吐蕃不得不低頭。
讚悉若的表情愈發凝重,他察覺到此次使唐,過程恐怕不會太順利。
“吐蕃與大唐交好數十載,當年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之和親,亦是千古佳話,兩國本是兄弟之邦,偶有摩擦衝突,不過是小小的意氣之爭,不足一笑爾,李郡公何出滅國之言,不至於的。”讚悉若強笑道。
李欽載歎了口氣,道:“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們總拿出來說,當初與大唐爭奪吐穀渾時你們怎麽不說了?”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我強你弱,你們又強調兩國和平友好了,是戰是和都是你們說了算?”
讚悉若臉色愈發難看,麵前的美酒佳肴也沒心情入嘴了,心情越來越沉重。
酒宴氣氛陡然僵冷,賓主陷入久久沉默。
半晌之後,讚悉若緩緩道:“李郡公,吐蕃不願再啟戰端,隻願兩國世代和平,不知要付出什麽代價?”
李欽載笑了,這話可是你主動說的,我連暗示都沒有啊。
讚悉若不得不妥協,甚至願意代表吐蕃付出代價。
有國家層麵的原因,大唐兵鋒太利,吐蕃勝算不大。
也有私人方麵的原因,讚悉若剛繼任吐蕃大相,可以說自己的位置還不大穩當,這個時候更不敢輕易與大唐開戰。
天時地利恰好湊齊,李欽載精神漸漸振奮。
沒想到一頓酒居然還喝出了意外的收獲。
闔眼沉吟片刻,李欽載緩緩道:“若吐蕃真希望兩國和平相處,世代永罷刀兵,倒也不是不行……”
讚悉若皺眉沉聲道:“還請李郡公直言。”
李欽載平靜地道:“大唐要金齒部。”
讚悉若一驚,不假思索道:“不行!不可能!達咩!”
金齒部是南邊的一個部落,位於吐蕃和南詔六國之間,同時也恰好卡在大唐與南詔六國的邊境線上,大約是後世雲南和緬甸交界的那一帶,地方不大,但戰略意義很重要。
它是聯係吐蕃和南詔六國的紐帶,是必經之地,同時也是大唐,吐蕃和南詔六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
大唐若要了金齒部,等於切斷了吐蕃和南詔六國的來往,從此吐蕃的南麵邊境將直麵大唐邊軍,曾經與南詔六國眉來眼去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
不得不說,這位李郡公的眼光太毒辣了,一句話便擊中了吐蕃的要害,你特麽是研究了多久的地圖啊。
吐蕃與南詔六國,長期以來關係曖昧,而南詔六國對大唐也是時附時叛,仗著有吐蕃這個備胎,像個渣女一樣腳踏兩條船。
由於南詔氣候和叢林地理特點,他們叛唐之後,大唐還不好收拾他們,作戰環境太惡劣了,朝廷往往隻能以懷柔安撫為主。
現在李欽載一句話便要收金齒部,金齒部若歸了大唐,等於逼著渣女跟其中一個備胎分手,從此吐蕃與南詔的聯係被攔腰切斷。
對吐蕃來說,這個渣女魅力太大,功夫極高,可舍不得跟她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