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還鄉,人生得意。
李欽載領著部曲們上路,當然,還得加上一位相親相愛一家人群裏的大舅哥。
與大舅哥相處不多,這次算是認識他以來相處最長的一次。
與他同行真的超級尷尬。
兩人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崔升顯然是個好孩子,高門世家教養出來的子弟,無論言行還是禮儀都無可挑剔。
知識淵博,出口便是聖賢典故,通曉青史,上下千年如數家珍。
剛離開涼州,崔升便與李家的部曲們混得很熟了。路上無聊便將上古的聖賢故事用最直白的語言述說出來,聽得部曲們如癡如醉,紛紛讚不絕口。
李欽載有點嫉妒,但毫無辦法,奈何自己沒文化……
有本事跟我比二元一次方程啊,牛頓三大定律你行嗎?
出涼州城東行,越過長城,放眼望去仍是一片荒漠,偶爾能見商隊駱駝悠悠南下,駱駝嘴裏不知咀嚼著什麽,脖頸下的駝鈴鐺鐺作響,在遼闊荒蕪的土地上回蕩。
蒼茫而孤獨的旅程,愈發顯得人類的渺小,天地仿佛被放大到宇宙中。
看著這壯闊又寂寥的風景,李欽載情不自禁脫口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話音落,與他並肩而騎的崔升猛地扭頭看著他,眼神裏布滿了震驚。
李欽載吟誦過後,突然反應過來,咦,我又偉岸了一次?
再看崔升震驚的眼神,李欽載不由冷笑。
傻了吧?我會抄詩。
“大舅哥何故如此震驚地看著我?”李欽載無辜地眨眼。
崔升忍不住問道:“剛才這首詩,是你作的?”
李欽載矜持地道:“觸景生情,隨口吟了兩句,此詩如何?”
崔升見不得他這副故作矜持的虛偽樣子,收回了目光望向前方,澹澹地道:“還行。”
李欽載眨眼:“如此遼闊壯懷的風景,大舅哥學富五車,何妨也作上一首詩,應和這大好河山。”
崔升不服氣地圓睜雙目,倆眼直勾勾地盯著眼前的風景,似乎在措辭詞匯平仄,想要作出一首壓過李欽載風頭的詩。
然而一首絕世好詩豈是那麽容易作出來的。
臉頰漲得通紅,表情猙獰且用力,猶如便秘十天仍不服輸的中老年男人,與天鬥,與地鬥,與皮燕子鬥。
半晌之後,崔升的肩膀突然一垮,被鬥得服服帖帖。
“欺人太甚……”崔升悲憤喃喃道。
李欽載親熱地勾住他的肩,道:“大舅哥息怒,妹夫跟你開個小玩笑。我從來不會做讓人感到難堪的事,那太失禮了。”
崔升臉色稍霽,澹澹地瞥了他一眼。
誰知李欽載話鋒一轉,道:“作詩這種事,太難為人了,靈光不至,不可強求,但是旅途無聊,總要找點事做……”
“我這裏有瘋狂水池管理員,業界良心甲乙包工頭,以及變態老農數雞兔腳丫等題,不知大舅哥喜歡哪一款?”
崔升臉色一寒,當即狠狠抽了一下座下的馬兒,一馬當先絕塵而去。
李欽載搖頭歎道:“沒學問也就罷了,態度還不端正,你若是我的學生,今日至少要脫層皮……”
接下來的路程,崔升莫名沉默了許多,不知是因自己的淺薄而羞愧,還是仍憋著勁兒搜腸刮肚尋找作詩靈感。
越過長城後轉道往南,李欽載一行人朝蘭州進發。
行走三日,路上的風景終於不再荒涼,沿路已經有了人跡,商隊也多了起來。
李欽載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明顯。
終究是世俗凡人,李欽載喜歡人間煙火,喜歡看庸碌的世人熙熙攘攘,大人吵,孩子哭,雞飛狗跳,無事生非。
這才是真實的人間,身處於這樣的環境裏,才能切身感到自己活得踏實,無所謂對這人間是否重要,隻願成為融入人間的一粒沙。
繼續往南走,沿途的百姓越來越多,多得有點不尋常。
他們大多是攜家帶口,家境稍微殷實一點的甚至會趕著一輛牛車,牛車上載著全部的家當和婆娘孩子,漢子騎在車轅上,揚著鞭,哼著小調,充滿了喜悅安寧。
也有貧苦的百姓,簡簡單單拎著一個包袱,另一隻手牽著孩子,婆娘黑紗遮麵,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麵。
孩子不聽話鬧騰,父親劈手就是一巴掌,孩子咧嘴大哭,婆娘默默地往他嘴裏塞半隻煮熟的雞蛋,孩子立馬眉開眼笑。
李欽載看著這一切,歎道:“真好,勃勃生機,人間真實。”
劉阿四湊在他耳邊道:“五少郎,當初吐蕃兵圍鄯州的時候,咱們解了鄯州之圍,百姓紛紛出逃,後來吐蕃被打退了,逃出去的百姓得知了消息,又紛紛返回故土,這些人都是要回鄯州重建家業的百姓。”
“說起來,五少郎可是這些百姓的恩人呢。”劉阿四笑道。
李欽載點點頭,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低調點往前走,莫驚擾百姓。”
一行人剛要加快行程,突然一位與李欽載隊伍擦肩而過的百姓看到了他,驚鴻一瞥後,百姓指著李欽載放聲道:“是天子使節李縣伯,是李縣伯!”
拖家帶口的百姓們頓時一靜,紛紛側目朝李欽載望去。
李欽載被眾人盯得渾身不自在,急忙低下頭,下令部曲打馬疾行。
那名認出李欽載的百姓猶自激動地道:“是李縣伯沒錯,我在鄯州城裏見過李縣伯!”
百姓們轟的一下,紛紛圍攏過來,許多百姓甚至攔在李欽載隊伍的馬前,隊伍頓時寸步難行,李欽載苦笑,隻好下馬與百姓們招呼。
“是大恩人呐!”
“鄯州數萬百姓活命之恩,全托李縣伯!”
“擊退吐蕃賊,護我生民周全,李縣伯莫非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轉世?”
“英雄豈可無名,當受我鄯州百姓大禮!”
百姓們圍著李欽載感激涕零,然後動作統一地同時跪拜下來。
李欽載急忙將麵前的百姓扶起,然而跪拜的人太多,扶起這個,跪下那個,實在忙不過來。
李欽載隻好苦笑長揖回禮,道:“諸位父老不必拜我,天子之臣,守土護民是本分,換了朝廷任何一位朝臣都會如此,諸位還是快快啟程歸鄉,重建家園吧。”
激動熙攘的人群外,崔升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望向李欽載的目光終於有了一些變化。
沉默地掏出紙筆,崔升在紙上奮筆疾書。
帝王事,朝堂事,人間事,皆當記諸於青史。
後人為鑒,為憑,為瞻。
李欽載領著部曲們上路,當然,還得加上一位相親相愛一家人群裏的大舅哥。
與大舅哥相處不多,這次算是認識他以來相處最長的一次。
與他同行真的超級尷尬。
兩人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崔升顯然是個好孩子,高門世家教養出來的子弟,無論言行還是禮儀都無可挑剔。
知識淵博,出口便是聖賢典故,通曉青史,上下千年如數家珍。
剛離開涼州,崔升便與李家的部曲們混得很熟了。路上無聊便將上古的聖賢故事用最直白的語言述說出來,聽得部曲們如癡如醉,紛紛讚不絕口。
李欽載有點嫉妒,但毫無辦法,奈何自己沒文化……
有本事跟我比二元一次方程啊,牛頓三大定律你行嗎?
出涼州城東行,越過長城,放眼望去仍是一片荒漠,偶爾能見商隊駱駝悠悠南下,駱駝嘴裏不知咀嚼著什麽,脖頸下的駝鈴鐺鐺作響,在遼闊荒蕪的土地上回蕩。
蒼茫而孤獨的旅程,愈發顯得人類的渺小,天地仿佛被放大到宇宙中。
看著這壯闊又寂寥的風景,李欽載情不自禁脫口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話音落,與他並肩而騎的崔升猛地扭頭看著他,眼神裏布滿了震驚。
李欽載吟誦過後,突然反應過來,咦,我又偉岸了一次?
再看崔升震驚的眼神,李欽載不由冷笑。
傻了吧?我會抄詩。
“大舅哥何故如此震驚地看著我?”李欽載無辜地眨眼。
崔升忍不住問道:“剛才這首詩,是你作的?”
李欽載矜持地道:“觸景生情,隨口吟了兩句,此詩如何?”
崔升見不得他這副故作矜持的虛偽樣子,收回了目光望向前方,澹澹地道:“還行。”
李欽載眨眼:“如此遼闊壯懷的風景,大舅哥學富五車,何妨也作上一首詩,應和這大好河山。”
崔升不服氣地圓睜雙目,倆眼直勾勾地盯著眼前的風景,似乎在措辭詞匯平仄,想要作出一首壓過李欽載風頭的詩。
然而一首絕世好詩豈是那麽容易作出來的。
臉頰漲得通紅,表情猙獰且用力,猶如便秘十天仍不服輸的中老年男人,與天鬥,與地鬥,與皮燕子鬥。
半晌之後,崔升的肩膀突然一垮,被鬥得服服帖帖。
“欺人太甚……”崔升悲憤喃喃道。
李欽載親熱地勾住他的肩,道:“大舅哥息怒,妹夫跟你開個小玩笑。我從來不會做讓人感到難堪的事,那太失禮了。”
崔升臉色稍霽,澹澹地瞥了他一眼。
誰知李欽載話鋒一轉,道:“作詩這種事,太難為人了,靈光不至,不可強求,但是旅途無聊,總要找點事做……”
“我這裏有瘋狂水池管理員,業界良心甲乙包工頭,以及變態老農數雞兔腳丫等題,不知大舅哥喜歡哪一款?”
崔升臉色一寒,當即狠狠抽了一下座下的馬兒,一馬當先絕塵而去。
李欽載搖頭歎道:“沒學問也就罷了,態度還不端正,你若是我的學生,今日至少要脫層皮……”
接下來的路程,崔升莫名沉默了許多,不知是因自己的淺薄而羞愧,還是仍憋著勁兒搜腸刮肚尋找作詩靈感。
越過長城後轉道往南,李欽載一行人朝蘭州進發。
行走三日,路上的風景終於不再荒涼,沿路已經有了人跡,商隊也多了起來。
李欽載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明顯。
終究是世俗凡人,李欽載喜歡人間煙火,喜歡看庸碌的世人熙熙攘攘,大人吵,孩子哭,雞飛狗跳,無事生非。
這才是真實的人間,身處於這樣的環境裏,才能切身感到自己活得踏實,無所謂對這人間是否重要,隻願成為融入人間的一粒沙。
繼續往南走,沿途的百姓越來越多,多得有點不尋常。
他們大多是攜家帶口,家境稍微殷實一點的甚至會趕著一輛牛車,牛車上載著全部的家當和婆娘孩子,漢子騎在車轅上,揚著鞭,哼著小調,充滿了喜悅安寧。
也有貧苦的百姓,簡簡單單拎著一個包袱,另一隻手牽著孩子,婆娘黑紗遮麵,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麵。
孩子不聽話鬧騰,父親劈手就是一巴掌,孩子咧嘴大哭,婆娘默默地往他嘴裏塞半隻煮熟的雞蛋,孩子立馬眉開眼笑。
李欽載看著這一切,歎道:“真好,勃勃生機,人間真實。”
劉阿四湊在他耳邊道:“五少郎,當初吐蕃兵圍鄯州的時候,咱們解了鄯州之圍,百姓紛紛出逃,後來吐蕃被打退了,逃出去的百姓得知了消息,又紛紛返回故土,這些人都是要回鄯州重建家業的百姓。”
“說起來,五少郎可是這些百姓的恩人呢。”劉阿四笑道。
李欽載點點頭,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低調點往前走,莫驚擾百姓。”
一行人剛要加快行程,突然一位與李欽載隊伍擦肩而過的百姓看到了他,驚鴻一瞥後,百姓指著李欽載放聲道:“是天子使節李縣伯,是李縣伯!”
拖家帶口的百姓們頓時一靜,紛紛側目朝李欽載望去。
李欽載被眾人盯得渾身不自在,急忙低下頭,下令部曲打馬疾行。
那名認出李欽載的百姓猶自激動地道:“是李縣伯沒錯,我在鄯州城裏見過李縣伯!”
百姓們轟的一下,紛紛圍攏過來,許多百姓甚至攔在李欽載隊伍的馬前,隊伍頓時寸步難行,李欽載苦笑,隻好下馬與百姓們招呼。
“是大恩人呐!”
“鄯州數萬百姓活命之恩,全托李縣伯!”
“擊退吐蕃賊,護我生民周全,李縣伯莫非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轉世?”
“英雄豈可無名,當受我鄯州百姓大禮!”
百姓們圍著李欽載感激涕零,然後動作統一地同時跪拜下來。
李欽載急忙將麵前的百姓扶起,然而跪拜的人太多,扶起這個,跪下那個,實在忙不過來。
李欽載隻好苦笑長揖回禮,道:“諸位父老不必拜我,天子之臣,守土護民是本分,換了朝廷任何一位朝臣都會如此,諸位還是快快啟程歸鄉,重建家園吧。”
激動熙攘的人群外,崔升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望向李欽載的目光終於有了一些變化。
沉默地掏出紙筆,崔升在紙上奮筆疾書。
帝王事,朝堂事,人間事,皆當記諸於青史。
後人為鑒,為憑,為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