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次火力偵查,主角對螞蟻與蜜蜂之間的戰鬥方式和各自的優劣勢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但他最想了解的蜂巢中蜂群的規模情報卻還是雲遮霧繞。
之前他估算過蜂巢大約有一萬隻蜜蜂,但在試探性攻擊中,最多時候也就上百隻蜜蜂出來迎戰。
這可能是由於很多工蜂尚在外覓食,更可能是蜜蜂們始終沒有把幾十隻螞蟻當做需要全力應對的敵人。
寥寥百餘隻蜜蜂,主角可不信這麽大一個蜂巢、如此密集的進出頻率,會就這麽點蜂口!
不過,通過火力偵查,還是有所收獲的,至少主角自我否決了之前準備大舉正麵進攻的不切實際的計劃。
蜜蜂和螞蟻的物種不同,作戰方式也大相徑庭。
在地麵格鬥上,蜜蜂顯然居於劣勢,這是因為它們屬於飛行性昆蟲,雖然也能夠在地麵上活動,但身體構造並不適合與螞蟻戰鬥。
比如蜜蜂的口器是嚼吸式口器,雖然也有大顎,但蜜蜂體型比螞蟻大不少,大顎大小卻差不多,單純論咬合力還要弱上一些。而且蜜蜂口器中的吸管結構還會限製自己大顎的發揮。
在查閱參戰獵鐮猛蟻的信息包以後,主角就發現蜜蜂們的大顎也許更適合用來築巢,而不是戰鬥。
這樣一來,雖然單個蜜蜂體型較大,全身的力氣也大一些,但其主要武器卻決定了它們單兵戰鬥力最多與普通大頭蟻兵蟻平級,尚比不上獵鐮猛蟻戰士。
而如果陣列而戰,不提蜜蜂那低下的“布陣能力”,僅僅是其體型大和具有翅膀兩點,就決定了其陣列密度遠遠低於螞蟻大軍。
這就會導致戰線上任一蜜蜂實際上需要麵對三到四隻與自己戰鬥力相當的螞蟻的進攻,以寡敵眾顯然是極大的劣勢。
但如果蜜蜂們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戰術,那麽麻煩就將來到螞蟻大軍這邊。
今天的戰鬥尾聲,蜜蜂們就一直利用空中優勢,想要使用蟄針攻擊。
雖然由於獵鐮猛蟻們嚴陣以待,沒有遭受傷亡。但是這是由於獵手出身的獵鐮猛蟻們擅長應對這種狀況,而且雙方數量也都比較少。
如果換成密集布陣的大頭蟻兵蟻,一來她們隊形太緊密很難躲開蜜蜂的發自高空的俯衝攻擊,二來大頭蟻兵蟻視力更差一些,難以提前預警。
主角覺得大部隊正麵進攻,勢必會在蜜蜂群的空襲下損失慘重,原本被重重保護的雄蟻在空襲前也並不會比普通戰士安全,甚至因為體型更大更容易被針對。
而連獵鐮猛蟻都拿停留在空中不降落的蜜蜂沒有辦法,就更別提大頭蟻了。除非螞蟻們能夠突襲直接攻入蜂巢內,將戰鬥拖入近戰混戰,否則是無法消滅蜜蜂大軍主力的。
這是促使主角拋棄原計劃的主要原因。
不過他很快又有了替代方案。
人類采集野生蜂巢的曆史非常悠久,體型巨大的人類對於蜜蜂的反擊而言就是不設防的,但缺乏防護的古人顯然也不會任由蜜蜂反擊,他們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煙和火。
這些人類采集者會提前確定好蜂巢的位置,然後等晚上再來。
因為蜜蜂是晝行性生物,夜晚不外出活動,蜂巢周圍沒有哨兵,人類采集者可以從容靠近蜂巢並做準備工作。
他們沒有空手而來,而是帶著火把,並且準備了新鮮綠葉等發煙物。
用火種點燃燃料和發煙物的混合物後,濃烈的黑煙就冒了出來,隻需要將黑煙導入或吹向蜂巢,很快一群暈頭轉向的蜜蜂就被熏了出來。
晚上視覺不佳、又被熏暈乎的蜜蜂根本造不成威脅,隻有很少的蜜蜂還能夠準確判斷敵人在哪並反擊,但是無濟於事。
大部分蜜蜂逃走後,人類采集者就可以帶走蜂巢,清理掉裏麵被熏死熏暈的成年蜜蜂,帶著戰利品:蜂蠟、蜂蜜、蜂蛹等滿載而歸。
這種技術很簡單,而且需要的原料螞蟻們都能夠準備。
事實上,在前年南部丘陵地區對寄生螞蟻的戰事中,因為戰況膠著,主角也曾在晚上帶著部隊使用煙熏戰術,效果顯著。
那一次,神使王軍團還利用天然的節節草作為輸煙管道,提高了效率。
因此,神使王軍團對於煙熏戰術並不陌生。隻不過後來的戰事,神使王軍團要麽是防禦一方,要麽戰鬥力碾壓無需這麽麻煩,就沒有再用過這一戰術。
決定了下一步的戰術,主角立刻命令部下開始準備。
螳虎的新編成的第七軍團沒有之前煙熏戰術的經驗,但在主角把信息包傳給他們後,他們就能照葫蘆畫瓢的去準備材料。
用了一白天時間,螞蟻們采集到了足夠的燃料(幹樹枝、幹樹葉、昆蟲糞便等)、發煙材料(新鮮的植物)和管道(石刀切割成段的節節草草莖)。
當天夜裏,主角親自帶隊出發,實施煙熏作戰。
——我是分割線——
天公作美,這個夜晚依舊是個難得的風力平緩的天氣,半爿明月當空,為沒有光汙染的地麵帶來了足夠的光亮。
蜜蜂們不喜歡夜間活動,都縮回了自以為安全的蜂巢裏,外麵一點警戒都沒有。
螞蟻們也不喜歡夜間外出活動,但在主角的命令下,他們還是能夠忠實的執行任務。
這就是文明的優勢,文明生物能夠有效克服自身的恐懼和不適,在各種自己並不適應的環境中都能夠生存活動。
人類的祖先也是晝行性生物,很多人類還因為營養不良而患上夜盲症,但慢慢的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類在夜晚也開始進行各類活動,擴展自己有限的生命時光。最終,才有了現代的各種“夜生活”。
螞蟻們的這次夜生活注定是沾滿血腥氣息的。
沒有蜜蜂的幹擾,螞蟻們很輕鬆的來回幾趟就把燃料和發煙物都堆放在了蜂巢樹洞下的樹杈平台上——那處蜜蜂們的升降平台。
螞蟻們動作輕微,一點也沒有驚醒即將大難臨頭的蜜蜂!
之前他估算過蜂巢大約有一萬隻蜜蜂,但在試探性攻擊中,最多時候也就上百隻蜜蜂出來迎戰。
這可能是由於很多工蜂尚在外覓食,更可能是蜜蜂們始終沒有把幾十隻螞蟻當做需要全力應對的敵人。
寥寥百餘隻蜜蜂,主角可不信這麽大一個蜂巢、如此密集的進出頻率,會就這麽點蜂口!
不過,通過火力偵查,還是有所收獲的,至少主角自我否決了之前準備大舉正麵進攻的不切實際的計劃。
蜜蜂和螞蟻的物種不同,作戰方式也大相徑庭。
在地麵格鬥上,蜜蜂顯然居於劣勢,這是因為它們屬於飛行性昆蟲,雖然也能夠在地麵上活動,但身體構造並不適合與螞蟻戰鬥。
比如蜜蜂的口器是嚼吸式口器,雖然也有大顎,但蜜蜂體型比螞蟻大不少,大顎大小卻差不多,單純論咬合力還要弱上一些。而且蜜蜂口器中的吸管結構還會限製自己大顎的發揮。
在查閱參戰獵鐮猛蟻的信息包以後,主角就發現蜜蜂們的大顎也許更適合用來築巢,而不是戰鬥。
這樣一來,雖然單個蜜蜂體型較大,全身的力氣也大一些,但其主要武器卻決定了它們單兵戰鬥力最多與普通大頭蟻兵蟻平級,尚比不上獵鐮猛蟻戰士。
而如果陣列而戰,不提蜜蜂那低下的“布陣能力”,僅僅是其體型大和具有翅膀兩點,就決定了其陣列密度遠遠低於螞蟻大軍。
這就會導致戰線上任一蜜蜂實際上需要麵對三到四隻與自己戰鬥力相當的螞蟻的進攻,以寡敵眾顯然是極大的劣勢。
但如果蜜蜂們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戰術,那麽麻煩就將來到螞蟻大軍這邊。
今天的戰鬥尾聲,蜜蜂們就一直利用空中優勢,想要使用蟄針攻擊。
雖然由於獵鐮猛蟻們嚴陣以待,沒有遭受傷亡。但是這是由於獵手出身的獵鐮猛蟻們擅長應對這種狀況,而且雙方數量也都比較少。
如果換成密集布陣的大頭蟻兵蟻,一來她們隊形太緊密很難躲開蜜蜂的發自高空的俯衝攻擊,二來大頭蟻兵蟻視力更差一些,難以提前預警。
主角覺得大部隊正麵進攻,勢必會在蜜蜂群的空襲下損失慘重,原本被重重保護的雄蟻在空襲前也並不會比普通戰士安全,甚至因為體型更大更容易被針對。
而連獵鐮猛蟻都拿停留在空中不降落的蜜蜂沒有辦法,就更別提大頭蟻了。除非螞蟻們能夠突襲直接攻入蜂巢內,將戰鬥拖入近戰混戰,否則是無法消滅蜜蜂大軍主力的。
這是促使主角拋棄原計劃的主要原因。
不過他很快又有了替代方案。
人類采集野生蜂巢的曆史非常悠久,體型巨大的人類對於蜜蜂的反擊而言就是不設防的,但缺乏防護的古人顯然也不會任由蜜蜂反擊,他們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煙和火。
這些人類采集者會提前確定好蜂巢的位置,然後等晚上再來。
因為蜜蜂是晝行性生物,夜晚不外出活動,蜂巢周圍沒有哨兵,人類采集者可以從容靠近蜂巢並做準備工作。
他們沒有空手而來,而是帶著火把,並且準備了新鮮綠葉等發煙物。
用火種點燃燃料和發煙物的混合物後,濃烈的黑煙就冒了出來,隻需要將黑煙導入或吹向蜂巢,很快一群暈頭轉向的蜜蜂就被熏了出來。
晚上視覺不佳、又被熏暈乎的蜜蜂根本造不成威脅,隻有很少的蜜蜂還能夠準確判斷敵人在哪並反擊,但是無濟於事。
大部分蜜蜂逃走後,人類采集者就可以帶走蜂巢,清理掉裏麵被熏死熏暈的成年蜜蜂,帶著戰利品:蜂蠟、蜂蜜、蜂蛹等滿載而歸。
這種技術很簡單,而且需要的原料螞蟻們都能夠準備。
事實上,在前年南部丘陵地區對寄生螞蟻的戰事中,因為戰況膠著,主角也曾在晚上帶著部隊使用煙熏戰術,效果顯著。
那一次,神使王軍團還利用天然的節節草作為輸煙管道,提高了效率。
因此,神使王軍團對於煙熏戰術並不陌生。隻不過後來的戰事,神使王軍團要麽是防禦一方,要麽戰鬥力碾壓無需這麽麻煩,就沒有再用過這一戰術。
決定了下一步的戰術,主角立刻命令部下開始準備。
螳虎的新編成的第七軍團沒有之前煙熏戰術的經驗,但在主角把信息包傳給他們後,他們就能照葫蘆畫瓢的去準備材料。
用了一白天時間,螞蟻們采集到了足夠的燃料(幹樹枝、幹樹葉、昆蟲糞便等)、發煙材料(新鮮的植物)和管道(石刀切割成段的節節草草莖)。
當天夜裏,主角親自帶隊出發,實施煙熏作戰。
——我是分割線——
天公作美,這個夜晚依舊是個難得的風力平緩的天氣,半爿明月當空,為沒有光汙染的地麵帶來了足夠的光亮。
蜜蜂們不喜歡夜間活動,都縮回了自以為安全的蜂巢裏,外麵一點警戒都沒有。
螞蟻們也不喜歡夜間外出活動,但在主角的命令下,他們還是能夠忠實的執行任務。
這就是文明的優勢,文明生物能夠有效克服自身的恐懼和不適,在各種自己並不適應的環境中都能夠生存活動。
人類的祖先也是晝行性生物,很多人類還因為營養不良而患上夜盲症,但慢慢的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類在夜晚也開始進行各類活動,擴展自己有限的生命時光。最終,才有了現代的各種“夜生活”。
螞蟻們的這次夜生活注定是沾滿血腥氣息的。
沒有蜜蜂的幹擾,螞蟻們很輕鬆的來回幾趟就把燃料和發煙物都堆放在了蜂巢樹洞下的樹杈平台上——那處蜜蜂們的升降平台。
螞蟻們動作輕微,一點也沒有驚醒即將大難臨頭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