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陽光很好,燦爛的灑在這片植被並不茂密的土地上,配合著微風揚起陣陣塵土,這這片高地曠野散發著一股蒼茫磅礴的氣勢。
這裏是黑火蟻國西境南部的一片土地,地勢較高,土層淺薄,地表分布著大片裸露的石塊,隻有少數頑強的植被在石縫和少量堆積的泥土裏頑強生長,大部分地方都是曠地。
這裏的生命也很少,少數不願意在豐饒低地與其他生物激烈競爭的草食節肢動物,在這片土地上困難的覓食求生,供養著更加稀少的高級掠食者。
此時,這片土地上最龐大的生物群,便是列隊前進的黑火蟻國的各族大軍。
黑火蟻大軍從黑溪西岸的緩坡一路爬上這處高地,然後向西前進。這片高地一路上沒有太大的起伏,也沒有池塘、泥沼等障礙,正好可以避開墮落螞蟻的水生戰獸。順著高地可以抵達西境腹地,然後還能居高臨下的發起攻擊,這是“黑煤”大王精心挑選的一條行軍路線。
當然,這條道路也不是毫無缺點,最大的麻煩就是補給不便。
由於環境非常貧瘠,這裏本來沒有幾座黑火蟻國的副巢,沒有多少蟻口,也就難以就地籌集到糧食,還遠離橋梁以及本土的補給線。
“黑煤”大王選擇帶著營地裏的所有糧草,大概夠6日所需出發,之後就很難指望上補給了。
後方留守橋梁的部隊是沒有足夠的兵力來輸送糧秣的,長長的補給線在無處不在的寄生飛蟲監視下也很難保證送達,所以“黑煤”大王根本就沒指望後方的運輸,也不要求留守部隊參與運輸。
可以說,“黑煤”大王這是孤注一擲要一戰擊敗墮落螞蟻,不濟也得想辦法因糧於敵或奪取一處資源豐富的補給基地,不然這支大軍將很快陷入乏糧的困境。
“黑煤”大王這麽做非常冒險,但他自有考量。他知道墮落螞蟻還有兩支偏師在南境和北境,而本國派往南境、北境的部隊很少,不一定能抵擋住,“黑煤”大王自己就對南路軍、北路軍非常沒信心。
如果南境和北境有失,西境又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話,黑火蟻軍隻能退保本土,麵對敵軍優勢兵力的三麵進攻,陷入極大的戰略劣勢。
而如果自己統帥西路的黑火蟻軍,能夠趁著敵軍兵力不集中的時候取得一場大勝,就能吸引墮落螞蟻的偏師回援,減輕南境、北境的壓力,也確保核心腹地的安全。
“黑煤”大王不得不賭一把,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盡量保障大軍的供應和安全。
在這片高地上,大部分副巢都淪陷了,但還有一座位置偏僻的副巢沒有成為墮落螞蟻的目標。“黑煤”大王派出的搜索隊在大軍渡過黑溪那天就聯係上了他們,大軍可以稍微繞一點路,在這座副巢這裏休整補充。
這座副巢規模很小,能夠提供的糧食和物資不多,但地下水源充足,能夠保障至關重要的飲水,讓大軍不至於在幹旱的高地上陷入幹渴。
清晨行軍時也可以飲用少量露水,副巢的物資和沿途的狩獵能夠提供少量食物。“黑煤”大王計算過,大軍穿過這處高地大約需要3天,除掉補充大約會消耗掉2日份的物資,剩下的物資足夠支撐一場決戰,哪怕戰事不利也有足夠物資保證能夠原路撤回。
不得不說,“黑煤”大王的計算已經把他的腦力發揮到了極致!
————
同樣把腦力發揮到極致的,還有“寄生滾”。
在“第二次岩麵之戰”的次日,“寄生滾”非常驚訝的得知黑火蟻大軍拔營向南去了,一時間猜不透“黑煤”大王的意圖。
它沒有讓麾下的寄生螞蟻和蟲獸輕易移動,而是在摸清對方動向前以不變應萬變。
“寄生滾”麾下其他大腦控製的寄生飛蟲大舉出動,30多萬黑火蟻軍各族螞蟻的移動,根本逃不過這些無處不在的飛蟲的偵查。
當黑火蟻軍沿著黑溪進入南部高地後,“寄生滾”立刻命令飛蟲偵查清楚了高地附近的地勢。
它不熟悉附近的地理,不過淨化前就保留的習慣,讓他可以很容易的共享飛蟲帶來的空中地圖,就像以前他作為第1軍團指揮官接收飛騎士傳來的情報那樣熟稔。
這讓它迅速了當地的地勢地貌,黑火蟻大軍的動向已經大致明確,寄生大軍也開始拔營。
此時,從各地匯集的寄生部隊已經大部分趕到岩麵營地。“寄生滾”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大腦,麾下已經有20多隻大腦、數百隻進化失敗的金色寄生蟻(獸)、3000寄生蟲獸、50萬寄生螞蟻的龐大兵力。
除了留下5萬寄生螞蟻及少量蟲獸在岩麵以西的老巢鎮守,絕大部分寄生戰力都跟隨“寄生滾”出動。
而它們的對手,40萬黑火蟻大軍留下了2萬戰士守衛橋梁,在“第二次岩麵之戰”中損失了2萬,又留下1萬兵力在高地副巢看守囤積在那裏的二日份的糧秣。黑火蟻軍現在隻剩下35萬機動兵力,數量上已經居於劣勢!
————
4月13日,黑火蟻軍從副巢出發,繼續前進,預計將在後天離開高地。
“黑煤”大王還不清楚,他的對手也已經抵達了高地,正在快速向他的部隊靠近。
寄生螞蟻和蟲獸並不喜歡這種在大太陽下暴曬的環境,如果是夏天,寄生菌們根本不敢控製寄主進入這樣的地形,不然菌絲很容易被曬幹。
此時還是春天,寄生大軍還是克服困難爬上了高地。“黑煤”大王覺得這裏地形寬敞,如果作為戰場能夠發揮陣型和兵力優勢,“寄生滾”又何嚐不這麽想。
現在寄生大軍兵力占優,在這裏交戰比在高地下的茂密灌草叢中更具優勢。尤其是“寄生滾”喜歡的蟲獸突擊,也更適合在曠地上發揮全部威力!
各懷心思的兩軍,一方尚未察覺但有所準備,一方蓄勢以待,一齊向著高地某處前進,即將激烈碰撞在一起!
這裏是黑火蟻國西境南部的一片土地,地勢較高,土層淺薄,地表分布著大片裸露的石塊,隻有少數頑強的植被在石縫和少量堆積的泥土裏頑強生長,大部分地方都是曠地。
這裏的生命也很少,少數不願意在豐饒低地與其他生物激烈競爭的草食節肢動物,在這片土地上困難的覓食求生,供養著更加稀少的高級掠食者。
此時,這片土地上最龐大的生物群,便是列隊前進的黑火蟻國的各族大軍。
黑火蟻大軍從黑溪西岸的緩坡一路爬上這處高地,然後向西前進。這片高地一路上沒有太大的起伏,也沒有池塘、泥沼等障礙,正好可以避開墮落螞蟻的水生戰獸。順著高地可以抵達西境腹地,然後還能居高臨下的發起攻擊,這是“黑煤”大王精心挑選的一條行軍路線。
當然,這條道路也不是毫無缺點,最大的麻煩就是補給不便。
由於環境非常貧瘠,這裏本來沒有幾座黑火蟻國的副巢,沒有多少蟻口,也就難以就地籌集到糧食,還遠離橋梁以及本土的補給線。
“黑煤”大王選擇帶著營地裏的所有糧草,大概夠6日所需出發,之後就很難指望上補給了。
後方留守橋梁的部隊是沒有足夠的兵力來輸送糧秣的,長長的補給線在無處不在的寄生飛蟲監視下也很難保證送達,所以“黑煤”大王根本就沒指望後方的運輸,也不要求留守部隊參與運輸。
可以說,“黑煤”大王這是孤注一擲要一戰擊敗墮落螞蟻,不濟也得想辦法因糧於敵或奪取一處資源豐富的補給基地,不然這支大軍將很快陷入乏糧的困境。
“黑煤”大王這麽做非常冒險,但他自有考量。他知道墮落螞蟻還有兩支偏師在南境和北境,而本國派往南境、北境的部隊很少,不一定能抵擋住,“黑煤”大王自己就對南路軍、北路軍非常沒信心。
如果南境和北境有失,西境又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話,黑火蟻軍隻能退保本土,麵對敵軍優勢兵力的三麵進攻,陷入極大的戰略劣勢。
而如果自己統帥西路的黑火蟻軍,能夠趁著敵軍兵力不集中的時候取得一場大勝,就能吸引墮落螞蟻的偏師回援,減輕南境、北境的壓力,也確保核心腹地的安全。
“黑煤”大王不得不賭一把,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盡量保障大軍的供應和安全。
在這片高地上,大部分副巢都淪陷了,但還有一座位置偏僻的副巢沒有成為墮落螞蟻的目標。“黑煤”大王派出的搜索隊在大軍渡過黑溪那天就聯係上了他們,大軍可以稍微繞一點路,在這座副巢這裏休整補充。
這座副巢規模很小,能夠提供的糧食和物資不多,但地下水源充足,能夠保障至關重要的飲水,讓大軍不至於在幹旱的高地上陷入幹渴。
清晨行軍時也可以飲用少量露水,副巢的物資和沿途的狩獵能夠提供少量食物。“黑煤”大王計算過,大軍穿過這處高地大約需要3天,除掉補充大約會消耗掉2日份的物資,剩下的物資足夠支撐一場決戰,哪怕戰事不利也有足夠物資保證能夠原路撤回。
不得不說,“黑煤”大王的計算已經把他的腦力發揮到了極致!
————
同樣把腦力發揮到極致的,還有“寄生滾”。
在“第二次岩麵之戰”的次日,“寄生滾”非常驚訝的得知黑火蟻大軍拔營向南去了,一時間猜不透“黑煤”大王的意圖。
它沒有讓麾下的寄生螞蟻和蟲獸輕易移動,而是在摸清對方動向前以不變應萬變。
“寄生滾”麾下其他大腦控製的寄生飛蟲大舉出動,30多萬黑火蟻軍各族螞蟻的移動,根本逃不過這些無處不在的飛蟲的偵查。
當黑火蟻軍沿著黑溪進入南部高地後,“寄生滾”立刻命令飛蟲偵查清楚了高地附近的地勢。
它不熟悉附近的地理,不過淨化前就保留的習慣,讓他可以很容易的共享飛蟲帶來的空中地圖,就像以前他作為第1軍團指揮官接收飛騎士傳來的情報那樣熟稔。
這讓它迅速了當地的地勢地貌,黑火蟻大軍的動向已經大致明確,寄生大軍也開始拔營。
此時,從各地匯集的寄生部隊已經大部分趕到岩麵營地。“寄生滾”作為進化程度最高的大腦,麾下已經有20多隻大腦、數百隻進化失敗的金色寄生蟻(獸)、3000寄生蟲獸、50萬寄生螞蟻的龐大兵力。
除了留下5萬寄生螞蟻及少量蟲獸在岩麵以西的老巢鎮守,絕大部分寄生戰力都跟隨“寄生滾”出動。
而它們的對手,40萬黑火蟻大軍留下了2萬戰士守衛橋梁,在“第二次岩麵之戰”中損失了2萬,又留下1萬兵力在高地副巢看守囤積在那裏的二日份的糧秣。黑火蟻軍現在隻剩下35萬機動兵力,數量上已經居於劣勢!
————
4月13日,黑火蟻軍從副巢出發,繼續前進,預計將在後天離開高地。
“黑煤”大王還不清楚,他的對手也已經抵達了高地,正在快速向他的部隊靠近。
寄生螞蟻和蟲獸並不喜歡這種在大太陽下暴曬的環境,如果是夏天,寄生菌們根本不敢控製寄主進入這樣的地形,不然菌絲很容易被曬幹。
此時還是春天,寄生大軍還是克服困難爬上了高地。“黑煤”大王覺得這裏地形寬敞,如果作為戰場能夠發揮陣型和兵力優勢,“寄生滾”又何嚐不這麽想。
現在寄生大軍兵力占優,在這裏交戰比在高地下的茂密灌草叢中更具優勢。尤其是“寄生滾”喜歡的蟲獸突擊,也更適合在曠地上發揮全部威力!
各懷心思的兩軍,一方尚未察覺但有所準備,一方蓄勢以待,一齊向著高地某處前進,即將激烈碰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