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時辰之後,馬車原封不動地離開。元坤在禦書房召集了隨行的眾臣和泰成皇後。他似有頗難決斷之事,麵對眾人沉吟片刻,開口道:“朕決定先不回宮了。”
眾臣訝異,萬萬沒想到陛下說出這樣的話,而後麵那句更讓他們大出所料:“朕決定明日便啟程與晉王夫婦一行一起,去漢東看看。”
邵青最先反應過來,單膝跪下請命道:“臣懇請隨行護駕。”
元坤笑道:“自然少不了你。不過朕打算微服出行,地方官府且不必說,漢東境內的親王、郡王們也都不能驚動,所以隨行之人必須精簡,所有人化妝成商人的樣子。邵青,你從親衛裏麵挑出幾個人一起隨行護駕。”
“臣遵旨。”
“元祥,你……”
元祥把頭一揚,道:“皇兄別想趕我回京!師父都跟您走了,我回去也沒事幹,漢東我還從來沒去過,這次一定要跟去見識一番!”
元坤笑道:“好吧。你跟著我們自然可以,不過路上也不會讓你落下功課的。派人回去把你那位西席先生、詩酒不離身的白理給朕叫來!白理是漢東出身,熟知那裏的風土人情,帶上他等於帶了向導。”
眾人哈哈一笑,隨即又商量起其他隨駕的人名。[]包括郡王世子出身的現在戶部供職的元睿和兩名世家出身的工部主簿,邵青還提議帶上一位禦醫等等。阿和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可說到最後,元坤也沒有提泰成皇後的意思。
接著,便由邵青開始安排出行人員的召集,沒有被選上的禦林軍就在行宮中待命。阿和心想,自己多半就要被送回宮吧,最多求一求陛下在行宮裏再多待上幾天。陛下去漢東是因為政事,自己身為後宮中人,自然是不能加入的。不過想到宮裏的生活,特別是如果陛下不在,她便隻能整天呆在北宮那一隅裏,偶爾給太後去請個安,還怕撞見他的其他後妃……她到現在也隻是在宴會時遠遠地見過其他三宮皇後,見麵點個頭行個禮的程度而已。即使這樣,想到她們是他的妃子時,心裏多少還是有點不是滋味的。
這種不是滋味在想到“自己也是其中一人”時,變成了五味乏陳。
這樣在外麵趕路的日子,可能隻是再難期望的經曆了吧。想到那日自己從水麵裏鑽出來,看到陛下親自在山下相迎、擁她入懷,她一瞬間忘掉了很多,包括他的後宮、她的使命,一瞬間天地裏似乎隻有他們兩個人,阿和可以安穩地倒在他懷裏,幸福地暈了過去。
若能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讓她暈一暈多好。她想到這裏,笑了,笑自己話本看多了,陷進去不能自拔。
是時候回到現實當中了。
***
元坤召來邵青商量啟程的事。邵青遲疑之下,開了口:“陛下,泰成皇後的去處您還沒有發話。”
元坤怔了一下,難得的沉默了。看表情,似乎跟他決定親自去漢東走一趟一樣困難。
邵青諫言道:“若不放心泰成皇後留在宮中,您可以讓她留在玉山行宮。待我們返程時再接上泰成皇後一同回宮。皇後身邊有薛尚宮等女官在,想必定能受到妥善照料。對外就宣稱是泰成宮隨駕侍奉,也顯示了您對這位公主的青睞。到時候回宮了,太後也會嘉獎泰成宮侍奉有功,其餘人等更知道您對公主的寵愛,是件好事。”
元坤點點頭,道:“你也覺得,不送阿和回宮比較好?”
邵青笑道:“恕臣多嘴,陛下宮裏的事作臣子的本不該多嘴,隻是看陛下的意思,對泰成宮頗為回護,自然是十分看重的。不論哪朝哪國,後宮爭寵總不是罕見的,而泰成皇後出身高貴,性格和善敦厚,依臣的看法,泰成宮未必不懂那些爭寵之術,隻是礙於身份,加之性格使然,不屑去做罷了。”
元坤笑了笑,心想邵青不愧是年長一些,認人之準,讓人佩服。他才見過阿和幾麵,就給他說中了。阿和確實不會做出後宮爭寵之行,她甚至沒有當自己是他的妃子,是啊,她說過的,她是一個活契約罷了。
邵青又道:“陛下曾讓臣去查證一些關於吳國端王的事,臣一直未能稟報,望陛下恕罪。關於端王之死,吳國上下也是眾說紛紜,正式的記載是在疆場上中流箭而亡,但當時吳國的宣帝病重,太子又年幼,若宣帝駕崩太子繼位的話,手握重兵的端王很可能就是攝政王!就算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吳國一直有傳言說,那個流箭,隻怕是有人有意為之。至於是什麽人,再明顯不過,當時太子的生母酈貴妃嫌疑最大。酈氏族人都等著宣帝駕崩之後酈氏當上太後,子幼母壯,到時候垂簾聽政,自然大權就落到外戚手中。而端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後來宣帝挺過了病關,轉危為安,什麽太子太後的事情就沒人敢再提了。不過沒過多久,就聽說宣帝惱了酈氏族人行為逾越,全家流放嶺南,酈氏被降為宮女,沒多久也就死了。那個太子據說也不得宣帝喜愛,生母去世之後沒多久也就被廢成庶人,遣出宮了。民間這才有了傳說,說宣帝其實知道了酈氏是謀害端王的凶手,惱恨她們害死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弟,這才廢了酈氏和她的孩子的。”
元坤點點頭,這些事情他多多少少也有耳聞,隻是不知阿和是否知道這些事情背後的那些陰謀詭計。她這樣的性子,生在帝王之家真是難為她了。
“不過宣帝對端王遺族的照顧還是很周到的。阿和郡主深得吳太後的喜歡,從小就時常進出宮廷,在太後膝下承歡。隻是端王去世還是對王府的打擊很大,端王妃沒有生育男孩,也就是說沒有世子可以襲王位。當年端王手握重兵之時,幕下之賓、各種僚臣、謀士、將領雲集,何等的興盛!王爺去世之後這一切都化為虛無。皇後當年還是郡主之時就經曆了這場巨變,想來性子雖然柔和卻也應有堅韌之處。”邵青最後說道。
元坤聽出他的話外之音,問道:“你覺得,阿和是否可以受苦耐勞,經得起旅行顛簸?”
邵青笑答:“其實從皇後舍身救漢中王一事就可看出,她身上隱藏著不一般的勇氣和意誌,這種果敢和堅毅,不會輸給禦林軍的將士。”
“能得到你這個禦林軍首領的讚譽,阿和的能耐真是不容小覷。”元坤半打趣地說道。
邵青此時揣測元坤的意思,心中大概也有數了:他見到這兩日少年帝後之間的情誼,自然也明白陛下此時對泰成皇後的心意已經不太尋常了,作為一個臣子,他隻是如實地闡述自己的意見。而作為從小陪著元坤長大的半師半友,他或許應該給他一點建議。
“陛下如果隻是想保護好一位心愛之人,那麽給她安穩的環境和周到的照顧也就夠了。她會在您的保護下,幸福安穩地度日。如果陛下是想要一位可以攜手同行的伴侶知己,那麽不妨讓她更加了解您,了解你的抱負、社稷、子民……寵妃還是賢後,隻在您的一念之間。”
寵妃還是賢後,元坤笑著搖搖頭,不,她一開始就不要我的寵愛,所以直接拒絕了第一種可能不是嗎?那麽,不妨試試後一種可能。
“帶上泰成皇後一起去漢東吧。隊伍裏有女子也可以讓對方放鬆警惕,以為隻是普通的家眷出遊。邵青,你去告知泰成宮的諸人。”
邵青含笑領命而去。
眾臣訝異,萬萬沒想到陛下說出這樣的話,而後麵那句更讓他們大出所料:“朕決定明日便啟程與晉王夫婦一行一起,去漢東看看。”
邵青最先反應過來,單膝跪下請命道:“臣懇請隨行護駕。”
元坤笑道:“自然少不了你。不過朕打算微服出行,地方官府且不必說,漢東境內的親王、郡王們也都不能驚動,所以隨行之人必須精簡,所有人化妝成商人的樣子。邵青,你從親衛裏麵挑出幾個人一起隨行護駕。”
“臣遵旨。”
“元祥,你……”
元祥把頭一揚,道:“皇兄別想趕我回京!師父都跟您走了,我回去也沒事幹,漢東我還從來沒去過,這次一定要跟去見識一番!”
元坤笑道:“好吧。你跟著我們自然可以,不過路上也不會讓你落下功課的。派人回去把你那位西席先生、詩酒不離身的白理給朕叫來!白理是漢東出身,熟知那裏的風土人情,帶上他等於帶了向導。”
眾人哈哈一笑,隨即又商量起其他隨駕的人名。[]包括郡王世子出身的現在戶部供職的元睿和兩名世家出身的工部主簿,邵青還提議帶上一位禦醫等等。阿和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可說到最後,元坤也沒有提泰成皇後的意思。
接著,便由邵青開始安排出行人員的召集,沒有被選上的禦林軍就在行宮中待命。阿和心想,自己多半就要被送回宮吧,最多求一求陛下在行宮裏再多待上幾天。陛下去漢東是因為政事,自己身為後宮中人,自然是不能加入的。不過想到宮裏的生活,特別是如果陛下不在,她便隻能整天呆在北宮那一隅裏,偶爾給太後去請個安,還怕撞見他的其他後妃……她到現在也隻是在宴會時遠遠地見過其他三宮皇後,見麵點個頭行個禮的程度而已。即使這樣,想到她們是他的妃子時,心裏多少還是有點不是滋味的。
這種不是滋味在想到“自己也是其中一人”時,變成了五味乏陳。
這樣在外麵趕路的日子,可能隻是再難期望的經曆了吧。想到那日自己從水麵裏鑽出來,看到陛下親自在山下相迎、擁她入懷,她一瞬間忘掉了很多,包括他的後宮、她的使命,一瞬間天地裏似乎隻有他們兩個人,阿和可以安穩地倒在他懷裏,幸福地暈了過去。
若能再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讓她暈一暈多好。她想到這裏,笑了,笑自己話本看多了,陷進去不能自拔。
是時候回到現實當中了。
***
元坤召來邵青商量啟程的事。邵青遲疑之下,開了口:“陛下,泰成皇後的去處您還沒有發話。”
元坤怔了一下,難得的沉默了。看表情,似乎跟他決定親自去漢東走一趟一樣困難。
邵青諫言道:“若不放心泰成皇後留在宮中,您可以讓她留在玉山行宮。待我們返程時再接上泰成皇後一同回宮。皇後身邊有薛尚宮等女官在,想必定能受到妥善照料。對外就宣稱是泰成宮隨駕侍奉,也顯示了您對這位公主的青睞。到時候回宮了,太後也會嘉獎泰成宮侍奉有功,其餘人等更知道您對公主的寵愛,是件好事。”
元坤點點頭,道:“你也覺得,不送阿和回宮比較好?”
邵青笑道:“恕臣多嘴,陛下宮裏的事作臣子的本不該多嘴,隻是看陛下的意思,對泰成宮頗為回護,自然是十分看重的。不論哪朝哪國,後宮爭寵總不是罕見的,而泰成皇後出身高貴,性格和善敦厚,依臣的看法,泰成宮未必不懂那些爭寵之術,隻是礙於身份,加之性格使然,不屑去做罷了。”
元坤笑了笑,心想邵青不愧是年長一些,認人之準,讓人佩服。他才見過阿和幾麵,就給他說中了。阿和確實不會做出後宮爭寵之行,她甚至沒有當自己是他的妃子,是啊,她說過的,她是一個活契約罷了。
邵青又道:“陛下曾讓臣去查證一些關於吳國端王的事,臣一直未能稟報,望陛下恕罪。關於端王之死,吳國上下也是眾說紛紜,正式的記載是在疆場上中流箭而亡,但當時吳國的宣帝病重,太子又年幼,若宣帝駕崩太子繼位的話,手握重兵的端王很可能就是攝政王!就算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吳國一直有傳言說,那個流箭,隻怕是有人有意為之。至於是什麽人,再明顯不過,當時太子的生母酈貴妃嫌疑最大。酈氏族人都等著宣帝駕崩之後酈氏當上太後,子幼母壯,到時候垂簾聽政,自然大權就落到外戚手中。而端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後來宣帝挺過了病關,轉危為安,什麽太子太後的事情就沒人敢再提了。不過沒過多久,就聽說宣帝惱了酈氏族人行為逾越,全家流放嶺南,酈氏被降為宮女,沒多久也就死了。那個太子據說也不得宣帝喜愛,生母去世之後沒多久也就被廢成庶人,遣出宮了。民間這才有了傳說,說宣帝其實知道了酈氏是謀害端王的凶手,惱恨她們害死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弟,這才廢了酈氏和她的孩子的。”
元坤點點頭,這些事情他多多少少也有耳聞,隻是不知阿和是否知道這些事情背後的那些陰謀詭計。她這樣的性子,生在帝王之家真是難為她了。
“不過宣帝對端王遺族的照顧還是很周到的。阿和郡主深得吳太後的喜歡,從小就時常進出宮廷,在太後膝下承歡。隻是端王去世還是對王府的打擊很大,端王妃沒有生育男孩,也就是說沒有世子可以襲王位。當年端王手握重兵之時,幕下之賓、各種僚臣、謀士、將領雲集,何等的興盛!王爺去世之後這一切都化為虛無。皇後當年還是郡主之時就經曆了這場巨變,想來性子雖然柔和卻也應有堅韌之處。”邵青最後說道。
元坤聽出他的話外之音,問道:“你覺得,阿和是否可以受苦耐勞,經得起旅行顛簸?”
邵青笑答:“其實從皇後舍身救漢中王一事就可看出,她身上隱藏著不一般的勇氣和意誌,這種果敢和堅毅,不會輸給禦林軍的將士。”
“能得到你這個禦林軍首領的讚譽,阿和的能耐真是不容小覷。”元坤半打趣地說道。
邵青此時揣測元坤的意思,心中大概也有數了:他見到這兩日少年帝後之間的情誼,自然也明白陛下此時對泰成皇後的心意已經不太尋常了,作為一個臣子,他隻是如實地闡述自己的意見。而作為從小陪著元坤長大的半師半友,他或許應該給他一點建議。
“陛下如果隻是想保護好一位心愛之人,那麽給她安穩的環境和周到的照顧也就夠了。她會在您的保護下,幸福安穩地度日。如果陛下是想要一位可以攜手同行的伴侶知己,那麽不妨讓她更加了解您,了解你的抱負、社稷、子民……寵妃還是賢後,隻在您的一念之間。”
寵妃還是賢後,元坤笑著搖搖頭,不,她一開始就不要我的寵愛,所以直接拒絕了第一種可能不是嗎?那麽,不妨試試後一種可能。
“帶上泰成皇後一起去漢東吧。隊伍裏有女子也可以讓對方放鬆警惕,以為隻是普通的家眷出遊。邵青,你去告知泰成宮的諸人。”
邵青含笑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