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諾上前一步,把安妮護在身後,單手一擒一拉,便將對方扭住,然後稍用力一壓便將對方按趴在了石凳上,本來石桌是更好的選擇,但上麵有好吃的,程諾沒舍得破壞,便選了石凳。
待家丁趴下後,程諾收回手順勢拉出了對方的腰刀,豎在了對方的脖頸處,剛解除約束想到抬起身的家丁立刻動也不敢動。
這一串的動作一氣嗬成,待其餘家丁反應過來時,程諾手裏已經多了一個人質。
“蠢貨!”大管家喝斥一聲,看向程諾的眼裏多了兩分忌憚,身體也向後退了一步。
程諾並沒有理他,而是看向祝英台:“問你話呢,怎麽樣,答應還是不答應?”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七天與十四天的區分並不大,能答應七天,答應十四天也就沒有太大障礙。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答應,對祝英台而言後果卻是難以承受。
“我答應!”祝英台咬了咬牙。
一片抽刀亮槍聲,從家丁如臨大敵的圍了上來。
“大和尚,你想幹什麽?”退到一顆低矮的歪脖子樹邊,進入眾人保護圈的大管家眼神一凝,看向程諾:“趕緊把人放了!”
所以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實力都是第一位的,亮出一點武力值,大管家口中的野和尚都變成了大和尚。
“放人?沒問題…”程諾用刀麵拍了拍手下家丁的臉,然後抬腿一腳把對方踹了出去,家丁慘叫一聲,幾個咕嚕翻到大管家的腳下。
大管家養氣的功夫這一會兒被破壞殆盡,聲音都氣得有點發岔,指著程諾,則要說話,程諾把刀一扔,左手一撩僧衣,掏出駁殼槍,甩手就是一下。
呯的一聲巨響,低矮的歪脖子樹被攔腰打斷。幸虧不高,本來歪得也挺厲害,倒在地上並沒有影響到石桌上的美食。
大管家呆若木雞。
程諾不隻是頭一次運用這種方法來實現威懾,當初在白雪公主時空裏就用了好幾次,效果都是出奇的好,這一次也不例外。
幾乎所有的家丁都被這一下震住,一動不敢動,手裏的刀掉了下去也不敢揀。一個家丁口齒都有點打顫:“掌心雷?”
程諾明明提著槍,掌什麽心雷?
不隻是他們,祝英台主仆也被這一下弄得半天回不過神,隻有安妮經曆過很多次這種場景,鎮定的很。
程諾走向大管家,家丁裏沒有一個人敢攔。程諾正要把大管家拉到祝英台一邊,一股異味傳來,程諾一看,這位一直表現的很有氣度的大管家居然被嚇得尿了褲子。
…瞧你這出息。
反應過來的大管家麵紅耳赤。
程諾一腳把他踹得遠遠的,然後又走到一邊把幾個家丁綁好。這也算是防患於未然。做完這件事後,程諾才又拿了幾塊點心走到大管家身邊,邊吃邊審問。
那邊安妮已經不客氣地享用起了美食。雖說大家都算吃過早飯,但時間也過去了不短兼之口味相差太遠,對食物的興趣很大也算正常。
也許是被程諾剛才那一槍嚇破了膽,大管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細,把自己掌握的情況都說了出來。
其實也沒有太多情況,有價值的情報總共有三條。
一是祝英台為梁山伯戴孝的做法同時讓祝家和馬家震怒非常,為給馬家一個過得去的交待,祝家已經決定犧牲祝英台的性命,對外隻稱祝英台在送親途中暴病身亡以掩蓋事實。
所以在得知祝英台被一位大師帶走之後,立刻封鎖了各條道路四處搜查,正如大管家所說,一旦查到,立刻安排自殺。
祝家倒不清楚祝英台一心想要為梁山伯殉情之事,畢竟這件事因為程諾的幹預尚未發生。
二是祝英台要付出的代價並不隻是生命,為更好地粉飾這件事,也為讓祝家、馬家不因為這件事產生裂痕,祝英台的身份沒有變,在祝英台死後,仍將以馬文才妻子的名義葬入馬家。
這一點讓祝英台差點崩潰。
這就是年輕人做事衝動的後果。你以為自己一死就一了百了,哪有這麽容易的事。就算當時你跳進了梁山伯的墳,說不定也會被挖出來另葬。
說起來,梁祝故事也隻說到了化蝶,之後的事情到底是怎麽還真不清楚,以馬家的實力,如果馬文才的脾氣暴烈一些,挖了梁山伯的墳也不是沒可能。
第三就是對祝英台周邊關係的處理,祝家的態度很簡單,全部弄死。這裏的全部重點就是從小服侍祝英台的小丫鬟、阿福,還有就是有拐帶嫌疑的程諾以及跟他在一起的安妮。
“大師,求求你,”小丫鬟跪倒在了程諾身前:“您的法力這麽高強,就救救阿福吧。”
小丫鬟哭的梨花帶雨,也難為她,這麽點的時間在生死之間打了一個來回。
按大管家的交待,祝英台的父親對阿福非常憤怒,在把他吊上去之前先打了三十棍,估計頂多就能撐一天,也就是到明天早上。
被人認為法力高強也不是頭一回,程諾也懶得去糾正。
其實沒有小丫鬟這麽一說,程諾也打算有時間就去找找祝家、馬家的晦氣…既然有殺自己的意願並付諸了實施,就得有承受自己報複的覺悟,程諾可不是一個大方的人。
程諾拉起小丫鬟正準備說話,一旁的祝英台也對著他深施一禮,同樣提出了請他去救阿福的要求。
既然是祝英台提出了要求,有點象奸商趨勢發展的程諾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將剛剛達到的十四天協議再拓展了一倍,變成二十八天。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怕溫水煮青蛙,十四天的差距和阿福的一條命相較,但凡祝英台講點主仆感情,就不會拒絕。
不僅如此,程諾順手還給自己這種行為披了一層合理的輕紗,他對祝英台解釋自己為什麽要竭力把她自殺的時間往後推的原因,就是這樣做能夠給他帶來法力的補充,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句話被他用在了這裏。
…你說祝英台也是外出念過書的,怎麽就會相信這一套呢?說來說去也隻能用關心則亂來解釋了。
待家丁趴下後,程諾收回手順勢拉出了對方的腰刀,豎在了對方的脖頸處,剛解除約束想到抬起身的家丁立刻動也不敢動。
這一串的動作一氣嗬成,待其餘家丁反應過來時,程諾手裏已經多了一個人質。
“蠢貨!”大管家喝斥一聲,看向程諾的眼裏多了兩分忌憚,身體也向後退了一步。
程諾並沒有理他,而是看向祝英台:“問你話呢,怎麽樣,答應還是不答應?”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七天與十四天的區分並不大,能答應七天,答應十四天也就沒有太大障礙。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答應,對祝英台而言後果卻是難以承受。
“我答應!”祝英台咬了咬牙。
一片抽刀亮槍聲,從家丁如臨大敵的圍了上來。
“大和尚,你想幹什麽?”退到一顆低矮的歪脖子樹邊,進入眾人保護圈的大管家眼神一凝,看向程諾:“趕緊把人放了!”
所以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實力都是第一位的,亮出一點武力值,大管家口中的野和尚都變成了大和尚。
“放人?沒問題…”程諾用刀麵拍了拍手下家丁的臉,然後抬腿一腳把對方踹了出去,家丁慘叫一聲,幾個咕嚕翻到大管家的腳下。
大管家養氣的功夫這一會兒被破壞殆盡,聲音都氣得有點發岔,指著程諾,則要說話,程諾把刀一扔,左手一撩僧衣,掏出駁殼槍,甩手就是一下。
呯的一聲巨響,低矮的歪脖子樹被攔腰打斷。幸虧不高,本來歪得也挺厲害,倒在地上並沒有影響到石桌上的美食。
大管家呆若木雞。
程諾不隻是頭一次運用這種方法來實現威懾,當初在白雪公主時空裏就用了好幾次,效果都是出奇的好,這一次也不例外。
幾乎所有的家丁都被這一下震住,一動不敢動,手裏的刀掉了下去也不敢揀。一個家丁口齒都有點打顫:“掌心雷?”
程諾明明提著槍,掌什麽心雷?
不隻是他們,祝英台主仆也被這一下弄得半天回不過神,隻有安妮經曆過很多次這種場景,鎮定的很。
程諾走向大管家,家丁裏沒有一個人敢攔。程諾正要把大管家拉到祝英台一邊,一股異味傳來,程諾一看,這位一直表現的很有氣度的大管家居然被嚇得尿了褲子。
…瞧你這出息。
反應過來的大管家麵紅耳赤。
程諾一腳把他踹得遠遠的,然後又走到一邊把幾個家丁綁好。這也算是防患於未然。做完這件事後,程諾才又拿了幾塊點心走到大管家身邊,邊吃邊審問。
那邊安妮已經不客氣地享用起了美食。雖說大家都算吃過早飯,但時間也過去了不短兼之口味相差太遠,對食物的興趣很大也算正常。
也許是被程諾剛才那一槍嚇破了膽,大管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細,把自己掌握的情況都說了出來。
其實也沒有太多情況,有價值的情報總共有三條。
一是祝英台為梁山伯戴孝的做法同時讓祝家和馬家震怒非常,為給馬家一個過得去的交待,祝家已經決定犧牲祝英台的性命,對外隻稱祝英台在送親途中暴病身亡以掩蓋事實。
所以在得知祝英台被一位大師帶走之後,立刻封鎖了各條道路四處搜查,正如大管家所說,一旦查到,立刻安排自殺。
祝家倒不清楚祝英台一心想要為梁山伯殉情之事,畢竟這件事因為程諾的幹預尚未發生。
二是祝英台要付出的代價並不隻是生命,為更好地粉飾這件事,也為讓祝家、馬家不因為這件事產生裂痕,祝英台的身份沒有變,在祝英台死後,仍將以馬文才妻子的名義葬入馬家。
這一點讓祝英台差點崩潰。
這就是年輕人做事衝動的後果。你以為自己一死就一了百了,哪有這麽容易的事。就算當時你跳進了梁山伯的墳,說不定也會被挖出來另葬。
說起來,梁祝故事也隻說到了化蝶,之後的事情到底是怎麽還真不清楚,以馬家的實力,如果馬文才的脾氣暴烈一些,挖了梁山伯的墳也不是沒可能。
第三就是對祝英台周邊關係的處理,祝家的態度很簡單,全部弄死。這裏的全部重點就是從小服侍祝英台的小丫鬟、阿福,還有就是有拐帶嫌疑的程諾以及跟他在一起的安妮。
“大師,求求你,”小丫鬟跪倒在了程諾身前:“您的法力這麽高強,就救救阿福吧。”
小丫鬟哭的梨花帶雨,也難為她,這麽點的時間在生死之間打了一個來回。
按大管家的交待,祝英台的父親對阿福非常憤怒,在把他吊上去之前先打了三十棍,估計頂多就能撐一天,也就是到明天早上。
被人認為法力高強也不是頭一回,程諾也懶得去糾正。
其實沒有小丫鬟這麽一說,程諾也打算有時間就去找找祝家、馬家的晦氣…既然有殺自己的意願並付諸了實施,就得有承受自己報複的覺悟,程諾可不是一個大方的人。
程諾拉起小丫鬟正準備說話,一旁的祝英台也對著他深施一禮,同樣提出了請他去救阿福的要求。
既然是祝英台提出了要求,有點象奸商趨勢發展的程諾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將剛剛達到的十四天協議再拓展了一倍,變成二十八天。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怕溫水煮青蛙,十四天的差距和阿福的一條命相較,但凡祝英台講點主仆感情,就不會拒絕。
不僅如此,程諾順手還給自己這種行為披了一層合理的輕紗,他對祝英台解釋自己為什麽要竭力把她自殺的時間往後推的原因,就是這樣做能夠給他帶來法力的補充,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句話被他用在了這裏。
…你說祝英台也是外出念過書的,怎麽就會相信這一套呢?說來說去也隻能用關心則亂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