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南北
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 作者:天策大醬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遷都的話,朝廷文武百官,各部機構,自然是隨同朝廷南下,可是,國朝的勳貴怎麽處置?”
這時候,陳新甲張口詢問道。
“勳貴一同南下!”
朱慈烜不假思索道。
“不過,讓他們提前南下,省得到時候人多!”
“那軍隊呢?”
陳新甲又問。
“將原本駐軍北京的大部分兵力,全部抽調走,隻留下兩個鎮的駐軍,北京未來又沒有仗打,駐那麽多兵幹嘛?”
“可是兵員的家眷們又如何處置?”
“發點銀子吧,朝廷至少往南京帶十萬大軍,十萬人的家眷加起來,有多少人了?幾十萬人,朝廷給他們發點路費,然後,再給點安置銀子,讓他們把家遷到南邊好了!”
這時候,高宏圖張口提議道。
他是堅定的遷都派——北京這地遠離經濟中心,供養人口太難了。
別的不說,用海運從安南把安南的大米運到南京,跟運到北京相比,路程多了近一倍。
運輸成本直線上升啊。
而且江南的大米從南方運到北方,照樣也得用運費。
北方的糧食,根本不足以自給,明清兩朝,都是靠著從南方運糧,滿足北方需求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北方人口拉到糧價相比較低,運糧成本也低的南京一帶安置,再合適不過了!
“就依這個個法子吧!”
朱慈烜思考了一下,開口說道。
而陳新甲,卻是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殿下,若是遷都南京的話,我朝日後,各鎮兵馬退役後,從何地募集新兵?”
“是就地募兵呢?還是說……”
“每年從北方募兵!”
朱慈烜思考了一下後,不假思索道。
“自古以來,北兵都比南兵能打,而且,南人們占了天下財賦了,若是日後,朝廷的軍將又全成了南人,那北人以後,可就永無出頭之日了啊!”
南方士紳們,什麽貨色,朱慈烜可是清楚的很。
在走上殖民道路之後,江浙的士紳,未來勢必成為一批江浙財團,他們在官場,在經濟上,實力頗深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軍隊再全是南人的話!
那北方人,還混個毛線啊?
朱元璋當初,幹嘛要非南北榜?
按理說,朱元璋也是南方人啊,他怎麽還記掛著北方士子?
原因很簡單。
南人是人,北人也是人,都是大明朝的子民。
特麽的科舉考試,幾十個士子,一個北方人都不錄,全成了南人?
這叫事?
要照這麽搞下去,未來朝堂上一個北方人都沒有了,一群南方人當官,他們還不得把北方各省給欺負死?
君不見,後世南方報係怎麽黑北方的?
明末南方士紳集團們坐大,東林黨人掌握京察之後,非東林黨人出身的官員,甭管你們官當的再好,政績再牛逼,一概不得升遷,除非加入東林黨。
所以說,無論是從朝局的平衡,還是對皇權的鞏固,對北人利益的維持。
朱慈烜麾下的軍隊,未來必須從北方募兵,南方不是不可以募兵,但國朝的精兵,必須是從北方來的!
這麽一來,才能夠徹底鎮壓江南的士紳還有財團。
他們要是敢炸刺。
朱慈烜就敢用北人軍將直接掀桌子砍他們的腦殼。
雙方製衡,皇權居中調停。
這樣才行!
否則,若是朱慈烜把都城遷到了南邊,朝堂上南方官員,又因為區域優勢,又因為經濟優勢,占據了上風,軍隊又全成了南方人。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什麽都是他們的人了,這些家夥若是一琢磨,一商量,把皇帝的權力給架空了,可該咋辦?
“北兵鎮江南,南財養北兵,朕看成,我大明朝的奸商,劣紳太多,不肯交稅,沒有刀把子逼著,他們可不會老實交稅。”
這時候,崇禎發表著感言。
“父皇說的是!”
朱慈烜朝崇禎恭維一聲。
崇禎說的當然有道理了。
江南的士紳夠有錢了吧?
可是,無論是大明來了,還是“我大清”來了,他們都不願意交稅。
但凡他們少貪點,稍微交點,大明朝也不至於亡了,北方也不至於流民遍地,起義成群。
可他們,就是不肯交。
除非刀子架在脖子上才肯!
這時候,陳新甲又張口道。
“殿下,臣有件事,不得不提!”
“說來聽聽!”
朱慈烜問。
隻見到陳新甲,皺眉說道。
“我大明朝如今,可不僅僅隻有陸師,還有水師啊!”
“北人彪悍,驍勇不假,可問題在於,北人不善水戰,這未來的水兵從何地招募啊?”
“水師南人北人並用,而且,不就是水性嘛?北人不會,難道還不會學?”
朱慈烜思考後說。
“殿下說的是!”
陳新甲連忙道。
又商量了好一陣後,
敲定了一些細節後。
朱慈烜卻是又繼續說道。
“另外,朝廷雖然遷都南下,但是北方亦不可以鬆懈,尤其是北地的工廠,要大力發展之,北京周圍,咱麾下所有的工廠,一律留下,而且,大明銀行的總行,亦當永遠留駐北京!”
“除此之外,西村軍校,亦留駐原地!”
朱慈烜要平衡一下南北的經濟。
南北的經濟差距太大了。
再這麽折騰下去。
可能南方人都不願意搭理北邊的窮親戚了。
差距可以有,但在朱慈烜看來,不能夠太大了。
北方的礦產較為豐富,就在北邊搞重工業吧。
至於會不會未來,搞出來嚴重的汙染?
搞的北方跟後世似的,一到冬天,就成了“霧都”?
這些,都不必擔心!
畢竟,一代人,考慮一代事!
在霧都事件之前,那煙囪裏麵噴出來的滾滾濃煙,象征著的可是國家實力!
是富強的象征!
而敲定好了如何遷都之前的準備後,大明朝就開始了遷都——這麽大規模的遷都行動。
哪裏是短時間能夠辦成的?
至少得折騰個幾個月,分批南遷。
而且,暫時遷都一事,還是處於保密狀態的——當然要保密了。
朱慈烜手上還有不少北京城的房地產。
而且大明朝的高官們手上,亦有不少這種地產,就像是六部堂官,還有幾個閣老,在北京城都是買宅子住的,長安居大不易,北京城的宅子,在明朝時價格就不低。
高價買來的宅子,要是因為遷都事發,而跌了?
那上哪說理去?
所以,朱慈烜他們這些掌握了消息渠道的人,要率先的將手上的房產地道,先賣出去再說。
然後,再慢慢的放出消息,公布遷都。
隻聽見,朱慈烜說道。
“事情就先這麽著,遷都的事,到了臘月再公開!”
“殿下,臣有一事要問,您是在北京登基呢?還是遷都到南京再登基?”
這時,董颺先突然間問。
這可是有說道的。
隻聽見董颺先說。
“若是年底,陛下遜位,或是正月初一,陛下遜位,那臣還得與諸位同僚,商議一下殿下的年號呢,可若是過了正月再登基,那臣等暫時就不需要商議此事!”
“明年遷都之後,再南京登基吧!”
朱慈烜略加思考後,朝董颺先等人道。
嗯,曆史上崇禎就有一個崇禎十七年。
朱慈烜琢磨著,怎麽著也得讓朱由檢,混到崇禎十七年,再下台……
這時候,陳新甲張口詢問道。
“勳貴一同南下!”
朱慈烜不假思索道。
“不過,讓他們提前南下,省得到時候人多!”
“那軍隊呢?”
陳新甲又問。
“將原本駐軍北京的大部分兵力,全部抽調走,隻留下兩個鎮的駐軍,北京未來又沒有仗打,駐那麽多兵幹嘛?”
“可是兵員的家眷們又如何處置?”
“發點銀子吧,朝廷至少往南京帶十萬大軍,十萬人的家眷加起來,有多少人了?幾十萬人,朝廷給他們發點路費,然後,再給點安置銀子,讓他們把家遷到南邊好了!”
這時候,高宏圖張口提議道。
他是堅定的遷都派——北京這地遠離經濟中心,供養人口太難了。
別的不說,用海運從安南把安南的大米運到南京,跟運到北京相比,路程多了近一倍。
運輸成本直線上升啊。
而且江南的大米從南方運到北方,照樣也得用運費。
北方的糧食,根本不足以自給,明清兩朝,都是靠著從南方運糧,滿足北方需求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北方人口拉到糧價相比較低,運糧成本也低的南京一帶安置,再合適不過了!
“就依這個個法子吧!”
朱慈烜思考了一下,開口說道。
而陳新甲,卻是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殿下,若是遷都南京的話,我朝日後,各鎮兵馬退役後,從何地募集新兵?”
“是就地募兵呢?還是說……”
“每年從北方募兵!”
朱慈烜思考了一下後,不假思索道。
“自古以來,北兵都比南兵能打,而且,南人們占了天下財賦了,若是日後,朝廷的軍將又全成了南人,那北人以後,可就永無出頭之日了啊!”
南方士紳們,什麽貨色,朱慈烜可是清楚的很。
在走上殖民道路之後,江浙的士紳,未來勢必成為一批江浙財團,他們在官場,在經濟上,實力頗深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軍隊再全是南人的話!
那北方人,還混個毛線啊?
朱元璋當初,幹嘛要非南北榜?
按理說,朱元璋也是南方人啊,他怎麽還記掛著北方士子?
原因很簡單。
南人是人,北人也是人,都是大明朝的子民。
特麽的科舉考試,幾十個士子,一個北方人都不錄,全成了南人?
這叫事?
要照這麽搞下去,未來朝堂上一個北方人都沒有了,一群南方人當官,他們還不得把北方各省給欺負死?
君不見,後世南方報係怎麽黑北方的?
明末南方士紳集團們坐大,東林黨人掌握京察之後,非東林黨人出身的官員,甭管你們官當的再好,政績再牛逼,一概不得升遷,除非加入東林黨。
所以說,無論是從朝局的平衡,還是對皇權的鞏固,對北人利益的維持。
朱慈烜麾下的軍隊,未來必須從北方募兵,南方不是不可以募兵,但國朝的精兵,必須是從北方來的!
這麽一來,才能夠徹底鎮壓江南的士紳還有財團。
他們要是敢炸刺。
朱慈烜就敢用北人軍將直接掀桌子砍他們的腦殼。
雙方製衡,皇權居中調停。
這樣才行!
否則,若是朱慈烜把都城遷到了南邊,朝堂上南方官員,又因為區域優勢,又因為經濟優勢,占據了上風,軍隊又全成了南方人。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筆趣閣</a>
什麽都是他們的人了,這些家夥若是一琢磨,一商量,把皇帝的權力給架空了,可該咋辦?
“北兵鎮江南,南財養北兵,朕看成,我大明朝的奸商,劣紳太多,不肯交稅,沒有刀把子逼著,他們可不會老實交稅。”
這時候,崇禎發表著感言。
“父皇說的是!”
朱慈烜朝崇禎恭維一聲。
崇禎說的當然有道理了。
江南的士紳夠有錢了吧?
可是,無論是大明來了,還是“我大清”來了,他們都不願意交稅。
但凡他們少貪點,稍微交點,大明朝也不至於亡了,北方也不至於流民遍地,起義成群。
可他們,就是不肯交。
除非刀子架在脖子上才肯!
這時候,陳新甲又張口道。
“殿下,臣有件事,不得不提!”
“說來聽聽!”
朱慈烜問。
隻見到陳新甲,皺眉說道。
“我大明朝如今,可不僅僅隻有陸師,還有水師啊!”
“北人彪悍,驍勇不假,可問題在於,北人不善水戰,這未來的水兵從何地招募啊?”
“水師南人北人並用,而且,不就是水性嘛?北人不會,難道還不會學?”
朱慈烜思考後說。
“殿下說的是!”
陳新甲連忙道。
又商量了好一陣後,
敲定了一些細節後。
朱慈烜卻是又繼續說道。
“另外,朝廷雖然遷都南下,但是北方亦不可以鬆懈,尤其是北地的工廠,要大力發展之,北京周圍,咱麾下所有的工廠,一律留下,而且,大明銀行的總行,亦當永遠留駐北京!”
“除此之外,西村軍校,亦留駐原地!”
朱慈烜要平衡一下南北的經濟。
南北的經濟差距太大了。
再這麽折騰下去。
可能南方人都不願意搭理北邊的窮親戚了。
差距可以有,但在朱慈烜看來,不能夠太大了。
北方的礦產較為豐富,就在北邊搞重工業吧。
至於會不會未來,搞出來嚴重的汙染?
搞的北方跟後世似的,一到冬天,就成了“霧都”?
這些,都不必擔心!
畢竟,一代人,考慮一代事!
在霧都事件之前,那煙囪裏麵噴出來的滾滾濃煙,象征著的可是國家實力!
是富強的象征!
而敲定好了如何遷都之前的準備後,大明朝就開始了遷都——這麽大規模的遷都行動。
哪裏是短時間能夠辦成的?
至少得折騰個幾個月,分批南遷。
而且,暫時遷都一事,還是處於保密狀態的——當然要保密了。
朱慈烜手上還有不少北京城的房地產。
而且大明朝的高官們手上,亦有不少這種地產,就像是六部堂官,還有幾個閣老,在北京城都是買宅子住的,長安居大不易,北京城的宅子,在明朝時價格就不低。
高價買來的宅子,要是因為遷都事發,而跌了?
那上哪說理去?
所以,朱慈烜他們這些掌握了消息渠道的人,要率先的將手上的房產地道,先賣出去再說。
然後,再慢慢的放出消息,公布遷都。
隻聽見,朱慈烜說道。
“事情就先這麽著,遷都的事,到了臘月再公開!”
“殿下,臣有一事要問,您是在北京登基呢?還是遷都到南京再登基?”
這時,董颺先突然間問。
這可是有說道的。
隻聽見董颺先說。
“若是年底,陛下遜位,或是正月初一,陛下遜位,那臣還得與諸位同僚,商議一下殿下的年號呢,可若是過了正月再登基,那臣等暫時就不需要商議此事!”
“明年遷都之後,再南京登基吧!”
朱慈烜略加思考後,朝董颺先等人道。
嗯,曆史上崇禎就有一個崇禎十七年。
朱慈烜琢磨著,怎麽著也得讓朱由檢,混到崇禎十七年,再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