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軍官培訓學院成立的典禮上,朱祁鈺擔任了該學院的名譽院長,並且負責為第一期學員講解部分戰術課程。當然,陳懋才是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而在典禮活動上,朱祁鈺正式宣布了帝國軍隊改製的大體方案。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軍隊改編行動開始了。
帝國第二次軍製改革的核心,是將原先的兩級並行製改為了三級隸屬製。這不僅僅是整個軍製改革的核心,更是為了適應未來的遠征戰爭所進行的最為必要的改革了。當然,這也是帝國軍隊戰鬥力再次提高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這次的軍製改革,那麽帝國軍隊必然會被其臃腫的體係給拖垮,根本就不可能獲得今後那些輝煌的勝利!
在實行二級並行製的時候,帝國軍隊是分成了中央軍與地方軍兩種不同編製的。帝國中央軍除了負責京城(南北兩京)的衛戍與安全工作之外,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對外戰爭,在對外戰爭中充當主力部隊。相反,地方部隊則主要負責帝國其他各地的安全衛戍工作,隻有在最為必要的時候,才會承擔起為中央軍提供後勤保障的任務!
從這兩級編製來看,帝國軍隊之前是比較適合在周邊地區進行征戰的。對日戰爭,以及在南洋,西洋兩地的戰爭,這一軍事編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勝利的基礎。不過,很明顯的,這兩級編製本身就存在著指揮機構並行,且過於複雜,不適合進行遠征作戰。且重複的指揮係統,隻能製造出混亂來,這對軍隊征戰是致命的威脅!
在兩級編製中,帝國中央軍的問題還不大,畢竟這是主力軍團,且都受到皇帝的直接節製,並且由陳懋控製的帝國總參謀部負責具體的策劃與指揮。相反,地方軍的指揮體係卻極為混亂。陳懋的總參謀部也負責地方軍的指揮工作,不過,因為地方軍還負責地方保衛與安全工作,所以又受到了政府的節製。實際上,地方軍本身就類似於警察部隊。要受到兩套指揮係統的控製,結果就導致地方軍內部的問題極為複雜。在征戰時期,帝國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勝利,所以地方軍中的這些問題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到了和平時期,地方軍中的弊病就表現得非常地清楚了!
朱祁鈺這次搞的軍製改革,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變地方軍本身的毛病,並且將軍隊從國內治安的任務中解脫出來,為成立單獨的帝國警察部隊留出空間。當然,這也能夠更進一步地強化軍隊的單一性,將軍隊的力量都集中到對外戰爭上來,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軍隊的戰鬥力,並且為今後的遠征做好準備!
新的三級隸屬製中,就不存在指揮機構並行的毛病了。在新的軍事體製中,已經取消了地方軍,並且集中了軍隊的指揮大權。這樣一來,軍隊與政府就完全分離了,並且相互不幹涉,政府所控製的將是今後成立的警察部隊,軍隊則不負責國內治安任務,進一步消除了軍隊幹涉政務的危險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強化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
三級隸屬製中,國防部將負責全國所有軍隊的人事安排,衛戍部隊的調動,以及軍隊的後勤物資供應,軍人薪餉的發放等等。總參謀部則負責軍隊作戰計劃的製訂,向國防部提交人事調動的請求,以及在戰爭時期負責軍隊作戰的指揮工作,在和平時期根據假想敵的製訂相關的作戰計劃,以及負責軍隊的訓練,演習等工作。這兩個部門中,國防部本身是由帝國內閣政府控製的,並且由國防部長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實際上是向皇帝負責)。總參謀部本身就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需要向內閣總理負責。顯然,軍隊的人事,以及指揮大權分屬兩個部門,而且分成了戰時體製與非戰時體製。不管是哪套體製,最終,軍隊的控製大權是掌握在皇帝手裏的,這就是說,朱祁鈺為控製軍隊加了一道雙保險!
在新的軍製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帝國中央軍。不過,朱祁鈺則取消了中央軍以集團軍為最高編製的方式,準確地說,應該是為集團軍換了個名宇,換上了更具有帝國特點的名宇。另外,各軍的名稱也有所變化。第一集團軍改編為青龍軍團,仍然由衛平擔任司令官,陳豫為副司令。下轄謝正卿的第一混成軍,陳豫的第二重騎兵軍,衛平的第三重步兵軍,馬壽成的第二十一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一軍),巴克爾的第十六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一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二集團軍改編為朱雀軍團,仍然由羅國棟擔任司令,楊天奉為副司令。下轄羅國棟的第四輕步兵軍,楊天奉的第五重騎兵軍,嚴廣儒的第六輕步兵軍,李天長的第二十二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二軍),呼羅暫的第十七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二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三集團軍改編為白虎軍團,仍然由田宗擔任司令,胡沱為副司令。下轄田宗的第七輕步兵軍,胡沱的第八重步兵軍,張國濤的第九輕騎兵軍,郭諍的第二十三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三軍),哲別的第十八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三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四集團軍改編為玄武軍團,由衛廣擔任司令,萬軍平為副司令。下轄肖國清的第十輕步兵軍,萬軍平的第十一輕步兵軍,林寶儒的第十二輕步兵軍,呼蘭的第十九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四軍),溫不裏地第二十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五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五集團軍改編為麒麟軍團,由祖百齡擔任司令,副司令暫缺。下轄郭長齡的第十三輕步兵軍,江伯濤的第十四輕步兵軍。王誌鴻的第十五輕步兵軍,苗幕漢的第二十四輕步兵軍,張仕超的第二十五輕步兵軍,田壯的第二十六輕步兵軍(第二十四到二十六輕步兵軍都為前西北軍團的軍隊),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從這裏完全可以看得出來,軍隊編製的改變,實際上,就是將之前的西北軍團,西北騎兵軍團以及蒙古軍團編入了中央主力軍團之中。同時擴大了各軍團的編製,由以前一個集團軍三個軍的編製擴大到了五個,甚至六個軍的規模。不過,這其中卻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這就是各軍名稱的改變。
在此之前,帝國軍隊隻有兩種,即騎兵軍與步兵軍,而這次,騎兵與步兵又分成了輕重兩級。這其中就有很大的玄機了。
重騎兵軍團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配備了一些輕型火炮。並且其騎兵的素質遠高於輕騎兵軍,所用的戰馬都是優良品種,不管是從戰馬的品種,還是從軍人的素質方麵來看,重騎兵軍都要優於輕騎兵軍。其戰鬥力也強了很多,甚至具備了一定的攻堅作戰能力,擺脫了以往騎兵部隊在遇到堅城時的尷尬。當然,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重騎兵軍是帝國最為優秀的軍團,也是帝國進攻能力最為強大的軍團。當然,輕騎兵軍的強項是速度,其速度是任何其它部隊都比不上的。因此,輕騎兵軍團類似於之前的騎兵部隊,主要承擔的就是突擊任務。
同樣的,重步兵軍與輕步兵軍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重步兵軍的火炮配製數量遠遠地超過了輕步兵軍。按照新的編製,輕步兵軍已經不在步兵師裏配備師屬炮兵團了,全軍僅一個軍屬炮兵團。而重步兵軍不但有師屬炮兵團,而且軍屬炮兵團增加到了三個,全軍一共有六個炮兵團。顯然,重步兵軍就是為了攻堅作戰,以及防禦作戰而準備的,不過,同時也犧牲了步兵的機動能力。相反,輕步兵軍則盡量地保存了機動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改編為輕騎兵部隊。當然,在實際使用中,輕步兵軍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後方的衛戍,以及後勤運送工作!
除此之外,帝國近衛軍繼續保留,不過近衛軍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在作戰能力方麵,近衛軍仍然介於重騎兵與步兵之間。當然,毫無疑問的,帝國近衛軍仍然是最優秀的軍團,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重騎兵軍團,而在防禦作戰方麵,也不會比輕步兵部隊差多少。
除了中央主力軍團之外,朱祁鈺還成立了專門的後勤司令部。這是一個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聯合指揮的軍事部門。戰時,由總參謀部向後勤司令部下達物資運送任務,然後由國防部配合後勤司令部負責為前線部隊提供物資補給。而在和平時期,後勤司令部則負責為軍隊提供訓練使用的彈藥物資,並且負責配發各部隊的糧草。當然,後勤司令部也就自己的直屬部隊,即由前地方軍改編而來的後勤保障部隊。
後勤保障部隊采用單獨的編製體係,並且隨戰爭需要,可以直接從預備役部隊中征用軍隊,以擴大後勤保障部隊的規模。平時,後勤保障部隊則負責在各地方駐紮,負責為五大主力軍團負責提供糧草等物資,並且負責守衛軍隊的糧食,彈藥倉庫,以及儲備這些物資的營地。
最後,朱祁鈺成立了單獨的預備役司令部。預備役司令部也是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聯合指揮的。戰時,預備役司令部由總參謀部控製,負責向總參謀部提供預備役軍人的相關數據,好讓總參謀部根據軍人的具體數量,來製訂出相應的作戰計劃,並且負責為前線作戰部隊補充兵員。和平時期,預備役司令部是由國防部直接領導的,並且從總參謀部,其它情報部門獲取相關的信息,確定預備役軍隊的規模。當然,還得負責訓練預備役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
這套體係,其實就是從總參謀部到作戰部隊形成了三個級別。當然,處於最高位置的仍然是帝國皇帝。總參謀部在新的體製中的權力實際上得到了加強,其權限範圍擴大了許多,並且具備了一定的人事與文職處理權。同樣的,國防部與總參謀部形成了完全並行的,配套的體係,兩者分別負責和平與戰爭兩種時期軍隊的工作,並且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從而使皇帝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將軍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在新的軍事體製中,除了讓軍隊擺脫了國內治安工作等非軍事任務的煩瑣事務之外,最重要的,還有兩點,一是加強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製。
從五大軍團的編製來看,除了麒麟軍團本身主要承擔邊境地區的衛戍任務,以及銜接前線與後方的後勤保障工作,都由輕步兵軍組成之外,其它的四個軍團都是混合編製,並且按照實際作戰需要,其編製內的步兵與騎兵的比例有著一些差別。
毫無疑問的,最強悍的是青龍軍團與朱雀軍團,這兩支軍團的主體原本就是帝國第一批成立的兩個集團軍,而且都得到了西北騎兵軍團與蒙古軍團騎兵的加強,編製內既有重騎兵,又有輕騎兵,既有重步兵,又有輕步兵,都是全能型的戰鬥部隊。當然,這兩個軍團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是帝國軍隊的兩把利刃,也是朱祁鈺未來進行遠征時的軍隊主力部隊!
從新的人事安排上來看,衛平,羅國棟,陳豫,楊天奉,胡沱,衛廣這樣的優秀年輕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而且各軍的軍長,到軍團司令,幾乎都換成了年輕麵孔。而這些軍長,司令都是對皇帝絕對忠誠的。再加上朱祁鈺所建立起來的低級軍官培養體係,那麽帝國軍隊從低級軍官到高級將領,都將成為皇帝的嫡係人員。這也就讓帝國軍隊徹底地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
帝國第二次軍製改革的核心,是將原先的兩級並行製改為了三級隸屬製。這不僅僅是整個軍製改革的核心,更是為了適應未來的遠征戰爭所進行的最為必要的改革了。當然,這也是帝國軍隊戰鬥力再次提高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這次的軍製改革,那麽帝國軍隊必然會被其臃腫的體係給拖垮,根本就不可能獲得今後那些輝煌的勝利!
在實行二級並行製的時候,帝國軍隊是分成了中央軍與地方軍兩種不同編製的。帝國中央軍除了負責京城(南北兩京)的衛戍與安全工作之外,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對外戰爭,在對外戰爭中充當主力部隊。相反,地方部隊則主要負責帝國其他各地的安全衛戍工作,隻有在最為必要的時候,才會承擔起為中央軍提供後勤保障的任務!
從這兩級編製來看,帝國軍隊之前是比較適合在周邊地區進行征戰的。對日戰爭,以及在南洋,西洋兩地的戰爭,這一軍事編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勝利的基礎。不過,很明顯的,這兩級編製本身就存在著指揮機構並行,且過於複雜,不適合進行遠征作戰。且重複的指揮係統,隻能製造出混亂來,這對軍隊征戰是致命的威脅!
在兩級編製中,帝國中央軍的問題還不大,畢竟這是主力軍團,且都受到皇帝的直接節製,並且由陳懋控製的帝國總參謀部負責具體的策劃與指揮。相反,地方軍的指揮體係卻極為混亂。陳懋的總參謀部也負責地方軍的指揮工作,不過,因為地方軍還負責地方保衛與安全工作,所以又受到了政府的節製。實際上,地方軍本身就類似於警察部隊。要受到兩套指揮係統的控製,結果就導致地方軍內部的問題極為複雜。在征戰時期,帝國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勝利,所以地方軍中的這些問題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到了和平時期,地方軍中的弊病就表現得非常地清楚了!
朱祁鈺這次搞的軍製改革,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變地方軍本身的毛病,並且將軍隊從國內治安的任務中解脫出來,為成立單獨的帝國警察部隊留出空間。當然,這也能夠更進一步地強化軍隊的單一性,將軍隊的力量都集中到對外戰爭上來,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軍隊的戰鬥力,並且為今後的遠征做好準備!
新的三級隸屬製中,就不存在指揮機構並行的毛病了。在新的軍事體製中,已經取消了地方軍,並且集中了軍隊的指揮大權。這樣一來,軍隊與政府就完全分離了,並且相互不幹涉,政府所控製的將是今後成立的警察部隊,軍隊則不負責國內治安任務,進一步消除了軍隊幹涉政務的危險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強化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
三級隸屬製中,國防部將負責全國所有軍隊的人事安排,衛戍部隊的調動,以及軍隊的後勤物資供應,軍人薪餉的發放等等。總參謀部則負責軍隊作戰計劃的製訂,向國防部提交人事調動的請求,以及在戰爭時期負責軍隊作戰的指揮工作,在和平時期根據假想敵的製訂相關的作戰計劃,以及負責軍隊的訓練,演習等工作。這兩個部門中,國防部本身是由帝國內閣政府控製的,並且由國防部長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實際上是向皇帝負責)。總參謀部本身就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需要向內閣總理負責。顯然,軍隊的人事,以及指揮大權分屬兩個部門,而且分成了戰時體製與非戰時體製。不管是哪套體製,最終,軍隊的控製大權是掌握在皇帝手裏的,這就是說,朱祁鈺為控製軍隊加了一道雙保險!
在新的軍製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帝國中央軍。不過,朱祁鈺則取消了中央軍以集團軍為最高編製的方式,準確地說,應該是為集團軍換了個名宇,換上了更具有帝國特點的名宇。另外,各軍的名稱也有所變化。第一集團軍改編為青龍軍團,仍然由衛平擔任司令官,陳豫為副司令。下轄謝正卿的第一混成軍,陳豫的第二重騎兵軍,衛平的第三重步兵軍,馬壽成的第二十一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一軍),巴克爾的第十六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一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二集團軍改編為朱雀軍團,仍然由羅國棟擔任司令,楊天奉為副司令。下轄羅國棟的第四輕步兵軍,楊天奉的第五重騎兵軍,嚴廣儒的第六輕步兵軍,李天長的第二十二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二軍),呼羅暫的第十七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二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三集團軍改編為白虎軍團,仍然由田宗擔任司令,胡沱為副司令。下轄田宗的第七輕步兵軍,胡沱的第八重步兵軍,張國濤的第九輕騎兵軍,郭諍的第二十三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三軍),哲別的第十八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三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四集團軍改編為玄武軍團,由衛廣擔任司令,萬軍平為副司令。下轄肖國清的第十輕步兵軍,萬軍平的第十一輕步兵軍,林寶儒的第十二輕步兵軍,呼蘭的第十九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四軍),溫不裏地第二十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五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五集團軍改編為麒麟軍團,由祖百齡擔任司令,副司令暫缺。下轄郭長齡的第十三輕步兵軍,江伯濤的第十四輕步兵軍。王誌鴻的第十五輕步兵軍,苗幕漢的第二十四輕步兵軍,張仕超的第二十五輕步兵軍,田壯的第二十六輕步兵軍(第二十四到二十六輕步兵軍都為前西北軍團的軍隊),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從這裏完全可以看得出來,軍隊編製的改變,實際上,就是將之前的西北軍團,西北騎兵軍團以及蒙古軍團編入了中央主力軍團之中。同時擴大了各軍團的編製,由以前一個集團軍三個軍的編製擴大到了五個,甚至六個軍的規模。不過,這其中卻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這就是各軍名稱的改變。
在此之前,帝國軍隊隻有兩種,即騎兵軍與步兵軍,而這次,騎兵與步兵又分成了輕重兩級。這其中就有很大的玄機了。
重騎兵軍團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配備了一些輕型火炮。並且其騎兵的素質遠高於輕騎兵軍,所用的戰馬都是優良品種,不管是從戰馬的品種,還是從軍人的素質方麵來看,重騎兵軍都要優於輕騎兵軍。其戰鬥力也強了很多,甚至具備了一定的攻堅作戰能力,擺脫了以往騎兵部隊在遇到堅城時的尷尬。當然,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重騎兵軍是帝國最為優秀的軍團,也是帝國進攻能力最為強大的軍團。當然,輕騎兵軍的強項是速度,其速度是任何其它部隊都比不上的。因此,輕騎兵軍團類似於之前的騎兵部隊,主要承擔的就是突擊任務。
同樣的,重步兵軍與輕步兵軍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重步兵軍的火炮配製數量遠遠地超過了輕步兵軍。按照新的編製,輕步兵軍已經不在步兵師裏配備師屬炮兵團了,全軍僅一個軍屬炮兵團。而重步兵軍不但有師屬炮兵團,而且軍屬炮兵團增加到了三個,全軍一共有六個炮兵團。顯然,重步兵軍就是為了攻堅作戰,以及防禦作戰而準備的,不過,同時也犧牲了步兵的機動能力。相反,輕步兵軍則盡量地保存了機動能力,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改編為輕騎兵部隊。當然,在實際使用中,輕步兵軍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後方的衛戍,以及後勤運送工作!
除此之外,帝國近衛軍繼續保留,不過近衛軍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在作戰能力方麵,近衛軍仍然介於重騎兵與步兵之間。當然,毫無疑問的,帝國近衛軍仍然是最優秀的軍團,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重騎兵軍團,而在防禦作戰方麵,也不會比輕步兵部隊差多少。
除了中央主力軍團之外,朱祁鈺還成立了專門的後勤司令部。這是一個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聯合指揮的軍事部門。戰時,由總參謀部向後勤司令部下達物資運送任務,然後由國防部配合後勤司令部負責為前線部隊提供物資補給。而在和平時期,後勤司令部則負責為軍隊提供訓練使用的彈藥物資,並且負責配發各部隊的糧草。當然,後勤司令部也就自己的直屬部隊,即由前地方軍改編而來的後勤保障部隊。
後勤保障部隊采用單獨的編製體係,並且隨戰爭需要,可以直接從預備役部隊中征用軍隊,以擴大後勤保障部隊的規模。平時,後勤保障部隊則負責在各地方駐紮,負責為五大主力軍團負責提供糧草等物資,並且負責守衛軍隊的糧食,彈藥倉庫,以及儲備這些物資的營地。
最後,朱祁鈺成立了單獨的預備役司令部。預備役司令部也是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聯合指揮的。戰時,預備役司令部由總參謀部控製,負責向總參謀部提供預備役軍人的相關數據,好讓總參謀部根據軍人的具體數量,來製訂出相應的作戰計劃,並且負責為前線作戰部隊補充兵員。和平時期,預備役司令部是由國防部直接領導的,並且從總參謀部,其它情報部門獲取相關的信息,確定預備役軍隊的規模。當然,還得負責訓練預備役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
這套體係,其實就是從總參謀部到作戰部隊形成了三個級別。當然,處於最高位置的仍然是帝國皇帝。總參謀部在新的體製中的權力實際上得到了加強,其權限範圍擴大了許多,並且具備了一定的人事與文職處理權。同樣的,國防部與總參謀部形成了完全並行的,配套的體係,兩者分別負責和平與戰爭兩種時期軍隊的工作,並且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從而使皇帝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將軍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在新的軍事體製中,除了讓軍隊擺脫了國內治安工作等非軍事任務的煩瑣事務之外,最重要的,還有兩點,一是加強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製。
從五大軍團的編製來看,除了麒麟軍團本身主要承擔邊境地區的衛戍任務,以及銜接前線與後方的後勤保障工作,都由輕步兵軍組成之外,其它的四個軍團都是混合編製,並且按照實際作戰需要,其編製內的步兵與騎兵的比例有著一些差別。
毫無疑問的,最強悍的是青龍軍團與朱雀軍團,這兩支軍團的主體原本就是帝國第一批成立的兩個集團軍,而且都得到了西北騎兵軍團與蒙古軍團騎兵的加強,編製內既有重騎兵,又有輕騎兵,既有重步兵,又有輕步兵,都是全能型的戰鬥部隊。當然,這兩個軍團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是帝國軍隊的兩把利刃,也是朱祁鈺未來進行遠征時的軍隊主力部隊!
從新的人事安排上來看,衛平,羅國棟,陳豫,楊天奉,胡沱,衛廣這樣的優秀年輕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而且各軍的軍長,到軍團司令,幾乎都換成了年輕麵孔。而這些軍長,司令都是對皇帝絕對忠誠的。再加上朱祁鈺所建立起來的低級軍官培養體係,那麽帝國軍隊從低級軍官到高級將領,都將成為皇帝的嫡係人員。這也就讓帝國軍隊徹底地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