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這次動用了除第八軍之外,遠征軍中其他七個軍(第二十一軍還沒有來得及參戰,戰役就結束了)發動的這場戰役,是明帝國正式進軍奧斯曼帝國的開始。而按照朱祁鈺的要求,這場戰役不但要達到大量殲滅敵人,並且沉重打擊奧斯曼帝國軍民士氣的目的,還要將整個戰線向前推進一百到兩百裏,並且將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戰線!
從進攻大馬士革開始,戰役的四個關鍵階段,即攻占大馬士革與貝魯特;殲滅安條克與摩蘇爾的奧斯曼軍隊;在東部戰線上取得突破,並且圍殲東部戰線上的奧斯曼軍隊;攻占安條克城,打開奧斯曼帝國本土的南大門都已經完成,或者是接近完成階段。不過,整個戰役有五個關鍵階段,而最後一個,就是攻占摩蘇爾城,將東南兩個戰區銜接起來,這也將是戰役的掃尾階段。執行這一任務的是第二軍,以及第九軍。
在幼發拉底河畔的戰鬥結束之後,近衛軍被留下來負責清理戰場,而按照作戰安排,第二軍與第九軍立即殺向了摩蘇爾城。這次,兩個軍都炮兵部隊都被帶了上去,而且兩軍都安排了一支後勤部隊去運送彈藥,這也就導致了原本應該補充給第一軍的彈藥在半路上被第二軍給截了下來,然後被送到了第二軍去。本來,計刮中是沒有這一部分的,但是因為戰場情況的改變,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發拉底河的阻擊作戰中消耗了大量的彈藥,所以朱祁鈺也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先保證攻占摩蘇爾城,然後再考慮第一軍的需要。
在兩支騎兵部隊的先鋒部隊在相差不到兩刻鍾先後到達了摩蘇爾城外麵的時候。第三軍正在東部戰線上擴大突破口,而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則在迅速的包抄突破口兩側的奧斯曼軍隊,準備圍殲部署在這邊的數萬奧斯曼軍隊。當時,陳豫與張國濤並不知道東部戰線上的情況,而且他們也一直認為,衛平那邊要想獲得勝利。怎麽說也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吧,所以就沒有急著對城防非常空虛的摩蘇爾城發動進攻。
其實,朱祁鈺也沒有想到第三軍,第五軍以及第二十二軍的作戰行動能夠在一天之內就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按照朱祁鈺的預料,第三軍要撕開奧斯曼軍隊的防線,用上一兩天時間是很正常的。畢竟奧斯曼軍隊在這條防線上守了好幾年了。後來第五軍在突擊行動時都不得不繞開這條防線。當然,朱祁鈺這種低估了明軍各部隊戰鬥力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比如第一軍攻占大馬士革的戰鬥,他就沒有想到。而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朱祁鈺對全麵換裝之後的明軍還缺乏了解,準確的說,他對使用了新式裝備的明軍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完全掌握,仍然按照上一次西征時的情況來進行判斷的。顯然,這必然會讓他將戰役的時間估計的更久一些,也就自然無法準確的預料到各個戰場上的進展速度了。
可以說,陳豫也正是相信了皇帝的判斷,所以他才沒有急著進攻。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發拉底河畔的阻擊作戰中已經有了一些傷亡,所以陳豫不想繼續付出無謂的犧牲,因此沒有在炮兵到達之前就發動進攻,而是決定讓炮兵先來幹上兩手,然後再攻占摩蘇爾城。
正因為如此,第二軍與第九軍在摩蘇爾城外耽擱了一天極為寶貴的時間。其實當時摩蘇爾城根本就擋不住這兩個騎兵軍近八萬人的進攻。與安條克城不一樣,摩蘇爾城原本是屬於白羊王國的,而且處於奧斯曼帝國與白羊王國邊境附近。奧斯曼帝國在占領了這裏之後,隻是部署了更多的軍隊,而沒有有意加強摩蘇爾城的防禦。特別是在第五軍參戰之後,奧斯曼帝國認為,摩蘇爾城的價值雖然重要,但是卻沒有辦法抵擋明軍的大規模進攻,而且城內的百姓也不一定會配合守軍作戰,所以耗費寶貴的力量在這裏鞏固防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最後,他們甚至將原本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十多門火炮都給運走了。
在巔峰時期,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有近三十萬,不過在數年的消耗戰中,雖然奧斯曼帝國在不斷的向摩蘇爾城增兵,不過部署在這裏的軍隊數量一直在下降。在這次戰役爆發的時候,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就二十萬的樣子。結果,十八萬守軍在南下救援大馬士革的時候被明軍消滅在了幼發拉底河河畔。而留在摩蘇爾城的兩萬多軍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幾乎沒有像樣的戰鬥力。而且,當時摩蘇爾城的百姓在聽聞明軍已經殺了過來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裏應外合,配合明軍攻占摩蘇爾城。
顯然,如果當時第二軍與第九軍采用一些比較有效的手段攻城的話,就算沒有炮兵的支持,他們也能夠輕易的攻占摩蘇爾城,甚至不需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不過,陳豫卻忽視了這一點。其實,這就是陳豫的一個缺點,即他在指揮作戰的時候,雖然有的時候能夠發揮出很好的創意來,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陳豫的思想是屬於老一代將領的,那就是嚴格按照戰役計劃行動,隻要條件許可,他絕不會輕易的改變作戰安排。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陳豫的這個缺點表現得並不突出,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陳豫的缺點。特別是在日本戰場上,陳豫的很多次表現都讓人覺得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將領。不過,這卻忽略了一點。在日本戰場上,朱祁鈺是很少約束手下的,給了手下將領大量自由發揮的機會。而且,當時陳豫是由陳懋指揮的,參加的都是西部戰區的作戰行動。其實,陳豫這個表現得不算太明顯的缺陷。正是他無法步入最優秀將領行列的一個根本原因。可以說,在朱祁鈺時代,如同鄧茂,楊天奉,顧成林,胡沱,謝正卿這些最優秀的,或者是在某一方麵做得最好的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從來都隻把戰役計劃當作參考,而在實際作戰的時候,絕對是首先考慮戰場情況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裏,戰役計劃其實隻是確定了最終的戰役目的,如果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且所付出的代價,所消耗的時間更少的話,那麽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改變計劃,采用新的戰術安排。
當然,不管陳豫這次決定延遲進攻的判斷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最終都完成了任務。第二天,第二軍與第九軍的炮兵團趕到了摩蘇爾城外,雖然兩個團所帶的彈藥並不算充足,不過在數輪炮擊之後,摩蘇爾城的城門打開了,而奧斯曼軍隊通過投降的方式來結束了這場戰鬥。而這也是這次戰役行動結束的標誌。
在此之前,東部戰場上的戰鬥可以說是最為激勵的,而且第三軍與第五軍,還有第二十二軍的配合進攻可以說是無堅不摧的。當然,這對於處於防線前麵的數萬奧斯曼帝國的軍人來說,這隻能是他們最為悲慘的一次戰鬥。
第三軍利用強大的炮火撕開了奧斯曼軍隊的防線之後,步兵向前推進了二十裏,隨後,步兵轉向兩翼擴大突破口,並且壓縮奧斯曼軍隊的防區。而第三軍的炮兵部隊也迅速的跟了上來,雖然重型炮兵團的轉移速度很慢,不過也基本上跟得上步兵的推進速度。而輕型野戰炮團完全可以配合騎兵作戰,就更能夠輕易的跟上步兵的速度了。
在第三軍想兩翼擴張的時候,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也迅速的完成了突擊。兩支騎兵部隊在向奧斯曼軍隊的縱深防區推進了五十裏,而沒有遇到頑強抵抗之後,也按照戰役部署,開始向奧斯曼軍隊的後方穿插迂回,完成包抄行動。
當時第五軍是向東北方向迂回的,他們的任務是切斷這個方向上兩萬多奧斯曼軍隊的退路,然後與第三軍的步兵與炮兵部隊配合殲滅這股敵人。對第五軍來說,這樣的任務太簡單,太輕鬆了,就算沒有第三軍步兵與炮兵部隊的配合,第五軍都可以輕鬆的幹掉這兩萬多敵人,要知道,在第五軍征戰奧斯曼帝國的這幾年中,殲敵超過三萬的戰役就打了十多次,要對付兩萬多敵人,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如此,第五軍也是最先完成組站任務的。從上午開始突擊,到殲滅最後一股敵人,僅僅花了五個時辰不到,而戰鬥結束的時候,天色還沒有暗下來呢。而當時,第三軍的步兵根本就沒有跟上來,大部分的作戰行動都是第五軍單獨完成的。用第五軍第一師師長高瞻的話來說,這簡直是在拿第五軍開涮,這樣的戰鬥,對第五軍來說,連熱身活動都算不上。
相對而言,第二十二軍這邊的戰鬥就要艱難得多了。第二十二軍的任務是包圍戰場西南方向上的敵人,而這邊的奧斯曼軍隊的規模在四萬人左右,整個戰場的寬度也要大得多,顯然,作戰難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第二十二軍與第五軍幾乎是同時轉向的,不過到下午的時候,第二十二軍才完成了迂回行動,切斷了奧斯曼軍隊的退路。不過,戰鬥並沒有迅速結束。在黃昏時,奧斯曼軍隊開始有組織的突圍,戰鬥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在第二十二軍的防線上,雖然壓力並不大,不過官兵們仍然需要盡量擋住突圍的奧斯曼軍隊。
夜間,第三軍的一個步兵師,以及兩個跟上來的輕型野戰炮團殲滅了斷後的奧斯曼軍隊,開始協助第二十二軍殲滅這股最後的敵人。不過,因為受到夜晚的影響,雙方的戰鬥雖然激烈,不過卻都沒有達到目的。明軍沒有能夠完全殲滅敵人,而奧斯曼軍隊也沒有能夠成功突圍。不過,這對奧斯曼軍隊來說,他們已經失敗了,如果無法在夜間突圍的話,那麽在天亮之後,他們就將徹底完蛋。
天亮之後,第三軍與第二十二軍對最後殘餘的近萬名奧斯曼軍人發動了最後的進攻。戰鬥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結束了。這要比第二軍與第九軍攻占摩蘇爾城早了大概三個時辰,而距離第三軍發動全麵進攻,差半個時辰就到一整天。
此時,提前完成了作戰任務的第五軍也已經按照計劃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裏,兵不刃血的攻占了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這三座城市,完成了戰役推進的任務。隨後,第二十二軍也趕了過來,而最後到達新的戰線的則是速度最緩慢的第三軍。
可以說,這是當時明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進攻行動,整個戰役分別在六個戰場上進行,參戰明軍達到了二十三萬,而其他的非戰鬥性部隊超過了十五萬(主要是提供後勤保障的聯合軍團)。奧斯曼帝國參戰的軍隊超過了七十五萬。結果,明軍僅僅以不到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殲滅了七十三萬敵人,奪取了大馬士革,貝魯特,安條克,摩蘇爾,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等七座城市,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到兩百五十裏,並且成功的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地麵通道,與顧成林的大西洋艦隊取得了聯係,完全實現了戰役目標。
這是明帝國在與奧斯曼帝國宣戰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當然,這絕不會是最後的一場大型會戰。明軍用戰役的結果證明了,當兩支軍隊的實力相差太懸殊的時候,戰鬥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確實,好幾次戰鬥,都是明軍在屠殺奧斯曼軍人。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徹底的證明了,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足以對戰爭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從進攻大馬士革開始,戰役的四個關鍵階段,即攻占大馬士革與貝魯特;殲滅安條克與摩蘇爾的奧斯曼軍隊;在東部戰線上取得突破,並且圍殲東部戰線上的奧斯曼軍隊;攻占安條克城,打開奧斯曼帝國本土的南大門都已經完成,或者是接近完成階段。不過,整個戰役有五個關鍵階段,而最後一個,就是攻占摩蘇爾城,將東南兩個戰區銜接起來,這也將是戰役的掃尾階段。執行這一任務的是第二軍,以及第九軍。
在幼發拉底河畔的戰鬥結束之後,近衛軍被留下來負責清理戰場,而按照作戰安排,第二軍與第九軍立即殺向了摩蘇爾城。這次,兩個軍都炮兵部隊都被帶了上去,而且兩軍都安排了一支後勤部隊去運送彈藥,這也就導致了原本應該補充給第一軍的彈藥在半路上被第二軍給截了下來,然後被送到了第二軍去。本來,計刮中是沒有這一部分的,但是因為戰場情況的改變,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發拉底河的阻擊作戰中消耗了大量的彈藥,所以朱祁鈺也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先保證攻占摩蘇爾城,然後再考慮第一軍的需要。
在兩支騎兵部隊的先鋒部隊在相差不到兩刻鍾先後到達了摩蘇爾城外麵的時候。第三軍正在東部戰線上擴大突破口,而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則在迅速的包抄突破口兩側的奧斯曼軍隊,準備圍殲部署在這邊的數萬奧斯曼軍隊。當時,陳豫與張國濤並不知道東部戰線上的情況,而且他們也一直認為,衛平那邊要想獲得勝利。怎麽說也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吧,所以就沒有急著對城防非常空虛的摩蘇爾城發動進攻。
其實,朱祁鈺也沒有想到第三軍,第五軍以及第二十二軍的作戰行動能夠在一天之內就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按照朱祁鈺的預料,第三軍要撕開奧斯曼軍隊的防線,用上一兩天時間是很正常的。畢竟奧斯曼軍隊在這條防線上守了好幾年了。後來第五軍在突擊行動時都不得不繞開這條防線。當然,朱祁鈺這種低估了明軍各部隊戰鬥力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比如第一軍攻占大馬士革的戰鬥,他就沒有想到。而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朱祁鈺對全麵換裝之後的明軍還缺乏了解,準確的說,他對使用了新式裝備的明軍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完全掌握,仍然按照上一次西征時的情況來進行判斷的。顯然,這必然會讓他將戰役的時間估計的更久一些,也就自然無法準確的預料到各個戰場上的進展速度了。
可以說,陳豫也正是相信了皇帝的判斷,所以他才沒有急著進攻。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第二軍與第九軍在幼發拉底河畔的阻擊作戰中已經有了一些傷亡,所以陳豫不想繼續付出無謂的犧牲,因此沒有在炮兵到達之前就發動進攻,而是決定讓炮兵先來幹上兩手,然後再攻占摩蘇爾城。
正因為如此,第二軍與第九軍在摩蘇爾城外耽擱了一天極為寶貴的時間。其實當時摩蘇爾城根本就擋不住這兩個騎兵軍近八萬人的進攻。與安條克城不一樣,摩蘇爾城原本是屬於白羊王國的,而且處於奧斯曼帝國與白羊王國邊境附近。奧斯曼帝國在占領了這裏之後,隻是部署了更多的軍隊,而沒有有意加強摩蘇爾城的防禦。特別是在第五軍參戰之後,奧斯曼帝國認為,摩蘇爾城的價值雖然重要,但是卻沒有辦法抵擋明軍的大規模進攻,而且城內的百姓也不一定會配合守軍作戰,所以耗費寶貴的力量在這裏鞏固防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最後,他們甚至將原本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十多門火炮都給運走了。
在巔峰時期,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有近三十萬,不過在數年的消耗戰中,雖然奧斯曼帝國在不斷的向摩蘇爾城增兵,不過部署在這裏的軍隊數量一直在下降。在這次戰役爆發的時候,部署在摩蘇爾城的奧斯曼軍隊就二十萬的樣子。結果,十八萬守軍在南下救援大馬士革的時候被明軍消滅在了幼發拉底河河畔。而留在摩蘇爾城的兩萬多軍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幾乎沒有像樣的戰鬥力。而且,當時摩蘇爾城的百姓在聽聞明軍已經殺了過來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裏應外合,配合明軍攻占摩蘇爾城。
顯然,如果當時第二軍與第九軍采用一些比較有效的手段攻城的話,就算沒有炮兵的支持,他們也能夠輕易的攻占摩蘇爾城,甚至不需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不過,陳豫卻忽視了這一點。其實,這就是陳豫的一個缺點,即他在指揮作戰的時候,雖然有的時候能夠發揮出很好的創意來,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陳豫的思想是屬於老一代將領的,那就是嚴格按照戰役計劃行動,隻要條件許可,他絕不會輕易的改變作戰安排。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陳豫的這個缺點表現得並不突出,甚至有人認為這不是陳豫的缺點。特別是在日本戰場上,陳豫的很多次表現都讓人覺得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將領。不過,這卻忽略了一點。在日本戰場上,朱祁鈺是很少約束手下的,給了手下將領大量自由發揮的機會。而且,當時陳豫是由陳懋指揮的,參加的都是西部戰區的作戰行動。其實,陳豫這個表現得不算太明顯的缺陷。正是他無法步入最優秀將領行列的一個根本原因。可以說,在朱祁鈺時代,如同鄧茂,楊天奉,顧成林,胡沱,謝正卿這些最優秀的,或者是在某一方麵做得最好的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從來都隻把戰役計劃當作參考,而在實際作戰的時候,絕對是首先考慮戰場情況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裏,戰役計劃其實隻是確定了最終的戰役目的,如果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且所付出的代價,所消耗的時間更少的話,那麽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改變計劃,采用新的戰術安排。
當然,不管陳豫這次決定延遲進攻的判斷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最終都完成了任務。第二天,第二軍與第九軍的炮兵團趕到了摩蘇爾城外,雖然兩個團所帶的彈藥並不算充足,不過在數輪炮擊之後,摩蘇爾城的城門打開了,而奧斯曼軍隊通過投降的方式來結束了這場戰鬥。而這也是這次戰役行動結束的標誌。
在此之前,東部戰場上的戰鬥可以說是最為激勵的,而且第三軍與第五軍,還有第二十二軍的配合進攻可以說是無堅不摧的。當然,這對於處於防線前麵的數萬奧斯曼帝國的軍人來說,這隻能是他們最為悲慘的一次戰鬥。
第三軍利用強大的炮火撕開了奧斯曼軍隊的防線之後,步兵向前推進了二十裏,隨後,步兵轉向兩翼擴大突破口,並且壓縮奧斯曼軍隊的防區。而第三軍的炮兵部隊也迅速的跟了上來,雖然重型炮兵團的轉移速度很慢,不過也基本上跟得上步兵的推進速度。而輕型野戰炮團完全可以配合騎兵作戰,就更能夠輕易的跟上步兵的速度了。
在第三軍想兩翼擴張的時候,第五軍與第二十二軍也迅速的完成了突擊。兩支騎兵部隊在向奧斯曼軍隊的縱深防區推進了五十裏,而沒有遇到頑強抵抗之後,也按照戰役部署,開始向奧斯曼軍隊的後方穿插迂回,完成包抄行動。
當時第五軍是向東北方向迂回的,他們的任務是切斷這個方向上兩萬多奧斯曼軍隊的退路,然後與第三軍的步兵與炮兵部隊配合殲滅這股敵人。對第五軍來說,這樣的任務太簡單,太輕鬆了,就算沒有第三軍步兵與炮兵部隊的配合,第五軍都可以輕鬆的幹掉這兩萬多敵人,要知道,在第五軍征戰奧斯曼帝國的這幾年中,殲敵超過三萬的戰役就打了十多次,要對付兩萬多敵人,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如此,第五軍也是最先完成組站任務的。從上午開始突擊,到殲滅最後一股敵人,僅僅花了五個時辰不到,而戰鬥結束的時候,天色還沒有暗下來呢。而當時,第三軍的步兵根本就沒有跟上來,大部分的作戰行動都是第五軍單獨完成的。用第五軍第一師師長高瞻的話來說,這簡直是在拿第五軍開涮,這樣的戰鬥,對第五軍來說,連熱身活動都算不上。
相對而言,第二十二軍這邊的戰鬥就要艱難得多了。第二十二軍的任務是包圍戰場西南方向上的敵人,而這邊的奧斯曼軍隊的規模在四萬人左右,整個戰場的寬度也要大得多,顯然,作戰難度自然增加了不少。
第二十二軍與第五軍幾乎是同時轉向的,不過到下午的時候,第二十二軍才完成了迂回行動,切斷了奧斯曼軍隊的退路。不過,戰鬥並沒有迅速結束。在黃昏時,奧斯曼軍隊開始有組織的突圍,戰鬥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階段。在第二十二軍的防線上,雖然壓力並不大,不過官兵們仍然需要盡量擋住突圍的奧斯曼軍隊。
夜間,第三軍的一個步兵師,以及兩個跟上來的輕型野戰炮團殲滅了斷後的奧斯曼軍隊,開始協助第二十二軍殲滅這股最後的敵人。不過,因為受到夜晚的影響,雙方的戰鬥雖然激烈,不過卻都沒有達到目的。明軍沒有能夠完全殲滅敵人,而奧斯曼軍隊也沒有能夠成功突圍。不過,這對奧斯曼軍隊來說,他們已經失敗了,如果無法在夜間突圍的話,那麽在天亮之後,他們就將徹底完蛋。
天亮之後,第三軍與第二十二軍對最後殘餘的近萬名奧斯曼軍人發動了最後的進攻。戰鬥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結束了。這要比第二軍與第九軍攻占摩蘇爾城早了大概三個時辰,而距離第三軍發動全麵進攻,差半個時辰就到一整天。
此時,提前完成了作戰任務的第五軍也已經按照計劃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裏,兵不刃血的攻占了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這三座城市,完成了戰役推進的任務。隨後,第二十二軍也趕了過來,而最後到達新的戰線的則是速度最緩慢的第三軍。
可以說,這是當時明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進攻行動,整個戰役分別在六個戰場上進行,參戰明軍達到了二十三萬,而其他的非戰鬥性部隊超過了十五萬(主要是提供後勤保障的聯合軍團)。奧斯曼帝國參戰的軍隊超過了七十五萬。結果,明軍僅僅以不到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殲滅了七十三萬敵人,奪取了大馬士革,貝魯特,安條克,摩蘇爾,第比利斯,阿哈奇赫,查爾迪蘭等七座城市,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一百五十到兩百五十裏,並且成功的打通了前往地中海的地麵通道,與顧成林的大西洋艦隊取得了聯係,完全實現了戰役目標。
這是明帝國在與奧斯曼帝國宣戰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當然,這絕不會是最後的一場大型會戰。明軍用戰役的結果證明了,當兩支軍隊的實力相差太懸殊的時候,戰鬥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確實,好幾次戰鬥,都是明軍在屠殺奧斯曼軍人。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徹底的證明了,技術上的巨大差距,足以對戰爭造成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