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利則有一弊,長城實業在擁有了大量的土地儲備後,流動資金便顯得日益短缺。到了一九五四年的三月份,孟有田不得不使出了醞釀已久的殺手鐧。
“賣樓花”在今天當然已不算是什麽新鮮事,但在四十多年前,當我們第一次提出這個新方法時,地產界和社會的反響可以用“石破天驚”四個字來形容。香港是全世界最先推行“賣樓花”方法的地方,這一方法現在也早已在世界各地推行使用,成為地產商推銷新樓盤的必然方法
要是形象地加以比喻的話,“賣樓花”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辦工廠的,不可能自己做好許多現貨放在那裏等買家來買,一般都是接到訂單後才生產。有了訂單和訂金,廠方就可以啟動,銷路也有保障。而搞地產也是一樣,說得好聽一些,就是將地產工業化。
當然,樓還沒建,就要買家先付訂金,難免有人心中沒底。但這也不是問題,長城實業通過律師或銀行方麵來保障買家利益,從而給他們信心。
土瓜灣的樓盤剛剛打下地基,長城實業便散發了售樓說明書,在售樓說明書上向市民推介分期付款的買樓新方法:第一期先交訂金百分之三十,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麵交10%……第八期餘款10%於領到入戶書時繳清。
這是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推出,更開了在大廈未落成前預先訂購的先河,香港市民在短暫的質疑和驚愕過後。在樓宇開售的第一天,便蜂擁而至,交訂金買樓的市民在賣樓接洽處外排起了長龍。
在長城實業大肆買地的時候,銀行對這樣瘋狂的擴張表示過擔憂,管理層對是否繼續發放貸款進行過討論;社會上也有惡意和嫉妒的猜測,等著長城實業因為缺乏資金而陷入困境,或者至少要把吃進去的地皮再吐出來,以此來彌補流動資金的不足。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長城實業再出新招,促銷了樓宇。加速了資金的周轉。在眾人的懷疑和猜測中。長城實業不僅毫發無損,而且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和擴張勢頭。
“鬼才”,“超人”,“神腦”......隨著長城實業的香港房地產市場上的異軍突起。長城實業的領頭人孟有田被業內業外冠以多種稱號。或貶或褒。但沒人能否認在他的領導下,長城實業已經奇跡般地成為香港房地產業崛起的龍頭之一。
十年,嗯。還不到十年,孟有田已經達成了既定的目標,或者比預想中的還要好很多。隨著房地產業的興旺,之後的十年便是他身家暴漲的時期,然後又是一個低穀,又是一個逢低吸納的好時機,還能在股市發大財……
機遇總是有的,別人是依靠著運氣和膽魄,孟有田卻是投機取巧。但這也沒什麽丟臉的,他做事又不獨,雖然搶了很多人的財路,可也沒有全部堵死。嗯,自己還是很仁義的。
比如說現在,在長城實業紅火發展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開始效仿。反正本錢需要的少,登報紙賣樓花,就收買家的錢用於買地建樓。利園山、九龍倉、尖沙嘴、西環等地的地皮紛紛被人搶購,掀起了發展地產的。
這樣一來,地皮的價格一路直上,而拍賣會更是頻繁舉行當然,場上的競價也變得激烈起來。本來,長城實業先行一步,在資金和名氣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卻並沒有表現出財大氣粗,橫行霸道的模樣。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怨家少堵牆。反正已經有了之前大量的廉價土地儲備,還有在暗中進行的收舊樓的布置,犯不著跟別人臉紅脖子粗地去搶高價地皮。當然,長城實業也參加拍賣會,如果競爭者少,價格合適,也會出手購買。而更多的則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參與“食餅”,也就是二次投標的一種投機活動。
所謂“食餅”,其實就是地盤拍賣過程中的一種投機行為。比如港府要拍賣一幅地,a可能是獨力競投,b可能也是獨力競投,c可能是幾個人合作競投,有實力的就獨資,沒實力的就幾個公司合夥叫價,d根本無心買地,卻也來湊熱鬧參與競投。
這幅地本來一千萬才可以投得,沒有這一千萬的人,一般不敢叫價,因為若真的投到,拿不出錢來怎麽辦?於是,有人就找後援,姨媽、姑姐也叫出來。
好啦,開投了,假如a、b、c、d四方競投,從五百萬開始叫價,六百萬、七百萬,叫到差不多的時候,當中就會有人開始商量﹕“不如我們投回來再投過啦!”於是大家來了妥協,某方叫到七百五十萬時,另外三方就不叫價了,七百五十萬成交。
之後,a、b、c、d四方隨即找個地方坐下來,重新把這幅地拿出來競投。好了,再次叫價,叫到九百萬時,c、d不叫價了,隻剩下a和b。九百萬和七百五十萬之間的差價一百五十萬,四方平分,每方分得三十多萬;接著,a和b再競投,a叫價九百五十萬,b可能就放手了,這幅地最終由a以九百五十萬投得,而九百五十萬與九百萬之間的差價五十萬,再由a和b平分,每方分得二十五萬。
整個過程,就是大餅分小餅,你吃一塊,我吃一塊,大家都有好處。a以較便宜的價錢投得地盤,其餘三方也得到利益,吃虧的則是港府。對此,孟有田倒是不在乎,參與有獎,何樂而不為呢?能拍得便拍得,拍不著就分些利益,憑長城實業的實力,誰敢不給麵子?
而長城實業放緩步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香港還沒有取消樓高限製。五六層的樓宇,不僅占地皮,而且獲利不高。再挺些時日,等到港府取消限製,孟有田才準備甩開膀子大幹。為此,他已經派人去歐美學習高層建築的技術和經驗,就等著限高令解除,第一座摩天大廈,或者說是香港第一高樓便要從自己手中建起了。rs
“賣樓花”在今天當然已不算是什麽新鮮事,但在四十多年前,當我們第一次提出這個新方法時,地產界和社會的反響可以用“石破天驚”四個字來形容。香港是全世界最先推行“賣樓花”方法的地方,這一方法現在也早已在世界各地推行使用,成為地產商推銷新樓盤的必然方法
要是形象地加以比喻的話,“賣樓花”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辦工廠的,不可能自己做好許多現貨放在那裏等買家來買,一般都是接到訂單後才生產。有了訂單和訂金,廠方就可以啟動,銷路也有保障。而搞地產也是一樣,說得好聽一些,就是將地產工業化。
當然,樓還沒建,就要買家先付訂金,難免有人心中沒底。但這也不是問題,長城實業通過律師或銀行方麵來保障買家利益,從而給他們信心。
土瓜灣的樓盤剛剛打下地基,長城實業便散發了售樓說明書,在售樓說明書上向市民推介分期付款的買樓新方法:第一期先交訂金百分之三十,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麵交10%……第八期餘款10%於領到入戶書時繳清。
這是分期付款方式第一次推出,更開了在大廈未落成前預先訂購的先河,香港市民在短暫的質疑和驚愕過後。在樓宇開售的第一天,便蜂擁而至,交訂金買樓的市民在賣樓接洽處外排起了長龍。
在長城實業大肆買地的時候,銀行對這樣瘋狂的擴張表示過擔憂,管理層對是否繼續發放貸款進行過討論;社會上也有惡意和嫉妒的猜測,等著長城實業因為缺乏資金而陷入困境,或者至少要把吃進去的地皮再吐出來,以此來彌補流動資金的不足。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長城實業再出新招,促銷了樓宇。加速了資金的周轉。在眾人的懷疑和猜測中。長城實業不僅毫發無損,而且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和擴張勢頭。
“鬼才”,“超人”,“神腦”......隨著長城實業的香港房地產市場上的異軍突起。長城實業的領頭人孟有田被業內業外冠以多種稱號。或貶或褒。但沒人能否認在他的領導下,長城實業已經奇跡般地成為香港房地產業崛起的龍頭之一。
十年,嗯。還不到十年,孟有田已經達成了既定的目標,或者比預想中的還要好很多。隨著房地產業的興旺,之後的十年便是他身家暴漲的時期,然後又是一個低穀,又是一個逢低吸納的好時機,還能在股市發大財……
機遇總是有的,別人是依靠著運氣和膽魄,孟有田卻是投機取巧。但這也沒什麽丟臉的,他做事又不獨,雖然搶了很多人的財路,可也沒有全部堵死。嗯,自己還是很仁義的。
比如說現在,在長城實業紅火發展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開始效仿。反正本錢需要的少,登報紙賣樓花,就收買家的錢用於買地建樓。利園山、九龍倉、尖沙嘴、西環等地的地皮紛紛被人搶購,掀起了發展地產的。
這樣一來,地皮的價格一路直上,而拍賣會更是頻繁舉行當然,場上的競價也變得激烈起來。本來,長城實業先行一步,在資金和名氣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卻並沒有表現出財大氣粗,橫行霸道的模樣。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怨家少堵牆。反正已經有了之前大量的廉價土地儲備,還有在暗中進行的收舊樓的布置,犯不著跟別人臉紅脖子粗地去搶高價地皮。當然,長城實業也參加拍賣會,如果競爭者少,價格合適,也會出手購買。而更多的則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參與“食餅”,也就是二次投標的一種投機活動。
所謂“食餅”,其實就是地盤拍賣過程中的一種投機行為。比如港府要拍賣一幅地,a可能是獨力競投,b可能也是獨力競投,c可能是幾個人合作競投,有實力的就獨資,沒實力的就幾個公司合夥叫價,d根本無心買地,卻也來湊熱鬧參與競投。
這幅地本來一千萬才可以投得,沒有這一千萬的人,一般不敢叫價,因為若真的投到,拿不出錢來怎麽辦?於是,有人就找後援,姨媽、姑姐也叫出來。
好啦,開投了,假如a、b、c、d四方競投,從五百萬開始叫價,六百萬、七百萬,叫到差不多的時候,當中就會有人開始商量﹕“不如我們投回來再投過啦!”於是大家來了妥協,某方叫到七百五十萬時,另外三方就不叫價了,七百五十萬成交。
之後,a、b、c、d四方隨即找個地方坐下來,重新把這幅地拿出來競投。好了,再次叫價,叫到九百萬時,c、d不叫價了,隻剩下a和b。九百萬和七百五十萬之間的差價一百五十萬,四方平分,每方分得三十多萬;接著,a和b再競投,a叫價九百五十萬,b可能就放手了,這幅地最終由a以九百五十萬投得,而九百五十萬與九百萬之間的差價五十萬,再由a和b平分,每方分得二十五萬。
整個過程,就是大餅分小餅,你吃一塊,我吃一塊,大家都有好處。a以較便宜的價錢投得地盤,其餘三方也得到利益,吃虧的則是港府。對此,孟有田倒是不在乎,參與有獎,何樂而不為呢?能拍得便拍得,拍不著就分些利益,憑長城實業的實力,誰敢不給麵子?
而長城實業放緩步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香港還沒有取消樓高限製。五六層的樓宇,不僅占地皮,而且獲利不高。再挺些時日,等到港府取消限製,孟有田才準備甩開膀子大幹。為此,他已經派人去歐美學習高層建築的技術和經驗,就等著限高令解除,第一座摩天大廈,或者說是香港第一高樓便要從自己手中建起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