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傳輸尚未完成,楊小千和於謙就離開了會議室,該聽的已經聽完,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沒必要再參與討論,所以兩人離開機密會議室所在的大樓後,徑直飛上高空,確保不會有其他人聽到平板電腦中記載的最高機密。
在正常情況下,隻憑語言學專家和資深譯者,要掌握譚棕所使用的語言至少需要幾年時間,因為這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體係,要掌握它不僅僅需要攻克音節、詞語、語法、語句結構等難關,還要解決一個難題:世界觀的巨大差異。
本世界有太多另一個世界裏不存在的事物,反之也是一樣,雙方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大相徑庭,由此導致描述事物的語言也有極大差異。比如,在譚棕所使用的亞人語中,詞語“燈光”與“溫暖”為近義詞,都是詞語“太陽”和“火焰”的衍生詞匯,使用的輔助詞根則來源於一個經常出現在各類詞匯中的上義詞,以詞源學專家所認識的規律來判斷,這個上義詞很可能代指“符文”。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根據語言學家們的推測,很有可能在另一個世界,發出光線用來照明的燈,並不使用電流或者煤油,而是使用符文來提供能源。而在那個世界,太陽和火焰是最先出現的照明物,並且都能讓人產生溫暖或灼熱感,所以當使用符文能源用來發光發熱的器具出現後,它被稱之為“燈”,而太陽則被稱為“天燈”,月亮則被稱為“冷燈”。
當然,“燈”、“天燈”、“冷燈”都隻是亞人語翻譯到中文之後對應的詞匯,相互之間的聯係不能單純從字麵意思理解。
存在著這樣艱險的阻礙,語言學家自然不可能短短兩三個月就破譯並掌握亞人語,好在他們還有一位“天才語言學者”的幫助——不用問,隱藏在幕後的天才語言學者就是零一基地裏那位偽裝成翻譯機器的人工智能——所以順利攻克了各個難點,基本掌握亞人語體係,之所以說是基本掌握,是因為看起來譚棕也是個詞匯量極其有限的“文盲”,就算是零一,也不能無中生有,翻譯出譚棕未掌握的詞匯內容。
畢竟亞人語不是英語,不像英語單詞那樣易於構造,即便掌握了小部分詞根詞源,也難以創造正確的新詞匯。
語言學家們破譯亞人語後,專項組立刻召集資深口譯員與心理研究小組,嚐試與譚棕和四足亞人指揮官交流,在專項組成員的優待下,譚棕張開了嘴,先塞進去數不清的美味食物,再吐出為數不多的異界信息。
代號“雞冠”的四足亞人指揮官在死亡威脅下也是極為配合,有問必答,回答問題的語速幾乎能追上速射機槍。
可惜兩者都沒能給出太多有效情報,因為他們的種族似乎都在異世界偏居一隅,被各種強大魔獸壓縮了生存空間,僅能藏在夾縫中生存。
四足亞人靠著強大的繁衍能力和消化能力延續種族,而譚棕的族人則靠著祖先的饋贈東躲西藏,苟延殘喘。
所謂祖先的饋贈,便是各種符文器具,譚棕來到本世界時腳踝上的符文銀環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這個銀環,他早已葬身獸口。
從譚棕的描述來看,他似乎是某個人類部族的一員,而這個部族的製度似乎仍處於原始公社製與奴隸製之間,仍未向封建製階段轉變,既沒有從事農耕,也沒有遊牧牲畜,而是遊走在各處危險地帶和安全地帶之間,部族的食物供應全部來源於采集與狩獵。
老人、兒童和身體柔弱的女性族人會采集各種野果與植物,青壯年和體格強健的女性族人則會冒險進入強大魔物盤踞的地盤,收集魔獸的屍體或是布置陷阱,狩獵動物和實力低下的魔怪。
有時運氣好,碰上身受重傷且無毒可食用的大型魔獸,整個部族便能飽餐一頓,吃剩下的肉和內髒會灑上充當調料的植物粉末,選在天燈也就是太陽出現時,放置在石板上暴曬成肉幹。
當有族人因病或是因傷死去時,其他人不會拋下他們的屍體,如果實在無法帶回屍體,也會切下手臂和雙腿,將肉剔出製成肉幹,骨頭則留給死者的親屬。當部族食物短缺時,無力從事生產的老人便會放棄生命,把自己的屍體送給族人食用。
頗為原始的部族就這樣代代延續,直到運氣耗盡。
在又一次部族遷徙的過程中,一隻嗜血的三頭魔怪闖入部族,比魔獸更可怕的三頭魔怪將譚棕的族人屠殺殆盡,噴射出的幽藍色火焰將所有族人焚燒成灰,隻有譚棕作為探路的前哨,僥幸逃脫。
譚棕在逃命的過程中引來一群魔獸,又不幸地跑上了懸崖,最後隻能孤注一擲地跳入懸崖上的空間裂縫。
這就是譚棕所知道的一切,在專項組反複詢問後,譚棕才終於在美食的誘惑下回想起另一個重要信息。
譚棕部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天燈升起的方向,跨過遼闊且危險的海洋,就能找到無比強大的天環部族。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能夠飛天遁地,能夠移山倒海,甚至能夠輕易擊殺十人高的魔怪。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都有最柔軟厚實的獸皮用來遮蔽身體,都有吃不完的肉幹和野果。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都能住在舒適溫暖的石屋裏,並且每個屋子都會有一盞燈,在夜裏驅趕黑暗。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在衰老無力後不必勞作狩獵也能每天獲取食物,直到壽命耗盡才會被做成肉幹。
在翻譯員成功讓譚棕理解“天堂”一詞的含義後,譚棕認定,天環部族就是天堂,當然,關押他的隔離室也是天堂,因為在隔離室內他不會有危險,又暖和又舒適,還能每天吃到無法想象的美味食物。
比肉幹好吃一百倍。
這是譚棕的原話,因為他最多隻能數到一百。
在正常情況下,隻憑語言學專家和資深譯者,要掌握譚棕所使用的語言至少需要幾年時間,因為這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體係,要掌握它不僅僅需要攻克音節、詞語、語法、語句結構等難關,還要解決一個難題:世界觀的巨大差異。
本世界有太多另一個世界裏不存在的事物,反之也是一樣,雙方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大相徑庭,由此導致描述事物的語言也有極大差異。比如,在譚棕所使用的亞人語中,詞語“燈光”與“溫暖”為近義詞,都是詞語“太陽”和“火焰”的衍生詞匯,使用的輔助詞根則來源於一個經常出現在各類詞匯中的上義詞,以詞源學專家所認識的規律來判斷,這個上義詞很可能代指“符文”。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根據語言學家們的推測,很有可能在另一個世界,發出光線用來照明的燈,並不使用電流或者煤油,而是使用符文來提供能源。而在那個世界,太陽和火焰是最先出現的照明物,並且都能讓人產生溫暖或灼熱感,所以當使用符文能源用來發光發熱的器具出現後,它被稱之為“燈”,而太陽則被稱為“天燈”,月亮則被稱為“冷燈”。
當然,“燈”、“天燈”、“冷燈”都隻是亞人語翻譯到中文之後對應的詞匯,相互之間的聯係不能單純從字麵意思理解。
存在著這樣艱險的阻礙,語言學家自然不可能短短兩三個月就破譯並掌握亞人語,好在他們還有一位“天才語言學者”的幫助——不用問,隱藏在幕後的天才語言學者就是零一基地裏那位偽裝成翻譯機器的人工智能——所以順利攻克了各個難點,基本掌握亞人語體係,之所以說是基本掌握,是因為看起來譚棕也是個詞匯量極其有限的“文盲”,就算是零一,也不能無中生有,翻譯出譚棕未掌握的詞匯內容。
畢竟亞人語不是英語,不像英語單詞那樣易於構造,即便掌握了小部分詞根詞源,也難以創造正確的新詞匯。
語言學家們破譯亞人語後,專項組立刻召集資深口譯員與心理研究小組,嚐試與譚棕和四足亞人指揮官交流,在專項組成員的優待下,譚棕張開了嘴,先塞進去數不清的美味食物,再吐出為數不多的異界信息。
代號“雞冠”的四足亞人指揮官在死亡威脅下也是極為配合,有問必答,回答問題的語速幾乎能追上速射機槍。
可惜兩者都沒能給出太多有效情報,因為他們的種族似乎都在異世界偏居一隅,被各種強大魔獸壓縮了生存空間,僅能藏在夾縫中生存。
四足亞人靠著強大的繁衍能力和消化能力延續種族,而譚棕的族人則靠著祖先的饋贈東躲西藏,苟延殘喘。
所謂祖先的饋贈,便是各種符文器具,譚棕來到本世界時腳踝上的符文銀環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這個銀環,他早已葬身獸口。
從譚棕的描述來看,他似乎是某個人類部族的一員,而這個部族的製度似乎仍處於原始公社製與奴隸製之間,仍未向封建製階段轉變,既沒有從事農耕,也沒有遊牧牲畜,而是遊走在各處危險地帶和安全地帶之間,部族的食物供應全部來源於采集與狩獵。
老人、兒童和身體柔弱的女性族人會采集各種野果與植物,青壯年和體格強健的女性族人則會冒險進入強大魔物盤踞的地盤,收集魔獸的屍體或是布置陷阱,狩獵動物和實力低下的魔怪。
有時運氣好,碰上身受重傷且無毒可食用的大型魔獸,整個部族便能飽餐一頓,吃剩下的肉和內髒會灑上充當調料的植物粉末,選在天燈也就是太陽出現時,放置在石板上暴曬成肉幹。
當有族人因病或是因傷死去時,其他人不會拋下他們的屍體,如果實在無法帶回屍體,也會切下手臂和雙腿,將肉剔出製成肉幹,骨頭則留給死者的親屬。當部族食物短缺時,無力從事生產的老人便會放棄生命,把自己的屍體送給族人食用。
頗為原始的部族就這樣代代延續,直到運氣耗盡。
在又一次部族遷徙的過程中,一隻嗜血的三頭魔怪闖入部族,比魔獸更可怕的三頭魔怪將譚棕的族人屠殺殆盡,噴射出的幽藍色火焰將所有族人焚燒成灰,隻有譚棕作為探路的前哨,僥幸逃脫。
譚棕在逃命的過程中引來一群魔獸,又不幸地跑上了懸崖,最後隻能孤注一擲地跳入懸崖上的空間裂縫。
這就是譚棕所知道的一切,在專項組反複詢問後,譚棕才終於在美食的誘惑下回想起另一個重要信息。
譚棕部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天燈升起的方向,跨過遼闊且危險的海洋,就能找到無比強大的天環部族。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能夠飛天遁地,能夠移山倒海,甚至能夠輕易擊殺十人高的魔怪。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都有最柔軟厚實的獸皮用來遮蔽身體,都有吃不完的肉幹和野果。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都能住在舒適溫暖的石屋裏,並且每個屋子都會有一盞燈,在夜裏驅趕黑暗。
傳說天環部族的族人在衰老無力後不必勞作狩獵也能每天獲取食物,直到壽命耗盡才會被做成肉幹。
在翻譯員成功讓譚棕理解“天堂”一詞的含義後,譚棕認定,天環部族就是天堂,當然,關押他的隔離室也是天堂,因為在隔離室內他不會有危險,又暖和又舒適,還能每天吃到無法想象的美味食物。
比肉幹好吃一百倍。
這是譚棕的原話,因為他最多隻能數到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