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秦朗和田豫,司馬懿欲哭無淚。事情就是這麽巧,如果他不是急於趕往樊城,隻要等一天,他就能和騎兵匯合。如果不是昨天夜裏蜀軍大舉反擊,而是等到今天,這兩萬鐵騎也能及時趕到樊城,到時候,蜀軍再善戰,也隻有退走一途。陰差陽錯,隻不過一天的時間差,他就落入了萬劫不複的地步,慘敗而歸。


    這一次比房陵之戰還要慘。房陵之戰雖然退得狼狽,兵力終究受損有限,絕大部分主力都回來了。這一次三萬大軍,在樊城下戰死過萬,被俘無數,跟著他逃回來的不過三四千人,就算有潰兵慢慢的回來,估計一半的損失是少不了的,甚至有可能達到兩萬。


    這是毫無疑問的慘敗,在某種程度上比曹休在廬江的敗得還慘。曹休多少是遇伏在先,交戰時兵力又比對方少,可他現在卻是三萬對兩萬,而且蜀軍已經攻城多日,不複銳氣。在這種情況下,他卻沒能解樊城之圍,反而被蜀軍以少勝多,打得大敗而逃,這不知兵的名聲看來是怎麽也跑不掉了。


    司馬懿的心情比燒焦的胡須還要差,不過他什麽也沒說,一麵寫請罪疏向皇帝陛下請罪,一麵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與秦朗、田豫一起向樊城進軍,沿途收攏殘兵。看著那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士氣低落的戰士,司馬懿的心情也跌落到了穀底。


    司馬懿表麵上還是很平靜,該做的事做得井井有條,可是他心裏卻開始懷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帶兵。短短的一年時間,接連被同一個年輕人擊敗,這隻能用命中注定來解釋了。如果對方是久經沙場的宿將,那便也罷了。或者像是陸遜那樣的人也行,可現在偏偏是魏霸,一個剛剛出仕不到兩年的年輕人,司馬懿實在有些想不通。


    正如他想不通怎麽會有箭能射那麽遠一樣。


    對這些從天而降的巨弩,司馬懿百思不得其解,他知道有這樣的巨弩存在過,典籍上記載曾經有二十石、三十石的巨弩,隻是十石的弩就不能出京城,二十石、三十石的弩又怎麽可能出現在軍中。就算魏霸把這樣的利器帶到了軍中。他又是怎麽運送到陣前的?


    司馬懿在忙碌之餘,把馬鈞找了來,將自己的疑問告訴馬鈞,問他能不能找到答案。馬鈞想了很久,答應可以去試試看。他有些想法。但是不是真相,必須要驗證了才行。


    司馬懿語重心長的對馬鈞說,你一定要把這件事解決了,否則,我們以後都不敢和魏霸對陣了,這軍械上的差距太大,我們很吃虧啊。


    ……


    新野。剛剛趕到的天子曹睿看完司馬懿的請罪疏,麵寒如水,半天沒有說話。陪在一旁的孫資緊張得汗水涔涔,不敢說一句話。作為天子身邊的中書令。司馬懿的請罪疏必須要經過他的過目。這個消息是如此的不祥,天子此刻有任何反應,他覺得都情有可原。


    不過,曹睿沒有發火。更沒有暴怒,平靜如常。隻是眼角一根青筋如蚯蚓般的不停扭動,讓他清秀的麵龐看起來有些扭曲。


    曹睿抬起手,掩住麵門,指肚慢慢的揉著酸脹的眉心,過了很久,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看來皇叔多慮了。”曹睿忽然沒頭沒尾的說了一句。


    孫資卻聽明白了,他應聲答道:“陛下聖明,這本來就是東阿王臆測之詞。他不過是對自己遠離朝堂而怨恨,道聽途說,敷衍成文,哪裏知道真實的情況。”


    曹睿手滑了下來,蓋住大半張臉,隻露出兩隻眼睛:“彥龍,司馬懿又一次敗在魏霸手下,大將軍又臥病不起,如今還有誰能擔起這個重任?”


    孫資小心翼翼的看著曹睿,沉吟了片刻:“陛下,臣以為驃騎大將軍雖然再次敗北,卻不是他無能,而是魏霸多有奇技**巧,軍械犀利,非我軍能敵。當此之時,與蜀軍爭一時短長,未免不智。不如避其實,擊其虛,先擊退陸遜,解襄陽之圍。吳軍退走,蜀軍必難獨全。”


    曹睿若有所思。剛才司馬懿的請罪書中提出了射程遠達三四百步的巨箭,他也有些疑惑,不過他對魏霸來精於機械的事早有心理準備,雖有疑惑,卻不至於很震驚。隻是一想到雙方在這方麵的差距已經接連導致幾次戰事不利,他不免憂心衝衝。


    馬鈞是聰明,可是他和魏霸比還是略遜一籌,夏侯徽沒有情報傳來,馬鈞就趕不上魏霸的進度。在可預期的未來,魏軍的軍械將一直處於劣勢。


    更大的問題,魏國拖不起了。從去年曹休在東南大敗算起,一年多的戰事,不僅人馬傷亡慘重,元氣大傷,而且物資消耗也掏空了魏國本來就不豐裕的倉庫。如果戰事拖延下去,國內必然會民怨四起,邊疆的蠻胡也會趁機生事。


    曹睿現在真是內憂外患,頭上的皇冠仿佛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覺得自己的骨頭都快被壓斷了,再堅持下去,他隨時都可能被壓得血肉模糊。


    如果不是從小就在祖父的身邊長大,早就見識過祖父在內憂外患麵前的堅韌,他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不能堅持下去。


    曹睿想了很久,還是拿不定主意。他派人把劉曄和蔣濟找來,看看他們有什麽良策。


    劉曄和蔣濟趕到之後,聽到這個消息,也驚愕不已。與其他人不同,他們對司馬懿的能力非常清楚。特別是劉曄,他曾經和司馬懿一起在曹操帳下聽令,對這位同僚的心計知之甚詳。現在聽說司馬懿又一次敗在魏霸的手中,他眉頭緊蹙,想了半晌,下了一個結論。


    此戰非司馬懿戰法失誤,而是蜀軍軍械犀利,這才意外失利。這種事隻能取一時之效,真要是無堅不摧,他們又何必等到現在,早就該用了。現在我們有了防備,他們還有什麽辦法?小心戒備,把指揮台建得更牢固一些,建得更遠一些就是了,何必談虎色變。


    至於先攻襄陽還是樊城,其實兩者是一體的,談不上先後。在沒有水師策應的情況下,想要突破漢水並不容易,還是先取樊城,修複浮橋來得更穩妥一些。樊城易得也易失,蜀軍雖然獲勝,損失也不小,如果沒有更多的援軍到來,他們守不住樊城。收複樊城,重新架起浮橋,襄陽自然固若金湯。


    蔣濟也表達了和劉曄相似的意見,認為還是奪回樊城比較穩妥。曹睿權衡之後,采納了他們的意見,下令司馬懿等人先取樊城,小心戒備,不要再重蹈覆轍。同時下令許昌的陳群率領大軍向襄陽進發。


    ……


    接到詔書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回到了樊城。吳懿進了城,據城而守,和水師連成一片,進可攻,退可守。司馬懿兵力不足,隻能保持對樊城的壓力,卻無法攻城。


    樊城暫時平靜下來,對岸的襄陽卻燃起了戰火。


    蜀軍大破司馬懿,攻克樊城,就算沒有發生蜀軍羞辱吳軍的插曲,吳軍也坐不住了。按照雙方戰前的約定,蜀軍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為吳軍攻取襄陽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吳軍還不發力攻城,那不僅會被蜀軍恥笑,吳人自己也覺得說不過去。


    在這種情況下,陸遜沒有等魏霸去,他主動派人來和吳懿商量,請求吳懿把之前用來攻擊樊城的那些大型攻城器械送給他們,用來攻擊襄陽。吳懿爽快的答應了,還主動讓魏霸過去指導吳軍修複。


    此刻魏霸就在吳軍大營。當然了,具體的事務不要他動手,陸遜派了不少人來配合他,他隻要動動嘴皮子,指點兩句就行。他也清楚,陸遜這麽做是想學他的技術,所以有些訣竅他是不會說的,隻告訴對方怎麽做就行,為什麽這麽做,你自己去想,能想出多少,全看你自己的天份。


    和他做接口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陸遜身邊的陸嵐,一個是張昭的侄子張奮。陸嵐有些書生氣,對技術不怎麽清楚,很多時候就是在旁邊看著,做好圖紙的保管,是個陪同人員。張奮對機械懂得比較多,他本人之前也做過攻城大車,不過和魏霸打造的攻城車比起來,那就差得遠了。在理論上,他更是比魏霸差的不止一點兩點。


    不過這不並是因為張奮笨,而是因為他是自學成才,不像魏霸經受過係統的自然科學基礎教育。相反,張奮很聰明,他隱約的感覺到了魏霸的長處在數學,特別是形學上的造詣。


    “我對形學的了解不夠,所以參軍的設計,我隻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張奮搖搖頭道:“也許請精通易象的虞公來,他會理悟得多一些。”


    “虞公,哪個虞公?”


    “當然是會稽虞家的虞翻虞仲翔公。”


    虞翻?魏霸心頭一驚:“他現在在何處?”


    張奮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苦笑道:“他現在在交州。”


    見張奮如此詭異的表情,魏霸愣了一下,隨即又明白了過來,不禁暗自發笑。虞翻是江東望族,從孫策時代起就是重臣,現在居然被發配到交州去了,可見孫權內部也不太平啊。一把手不好當,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曹睿,抑或是孫權,都是焦頭爛額,要說輕鬆,反倒是那位阿鬥陛下最輕鬆,要不怎麽說人家是三國第一有福人呢。(未完待續)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霸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