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從臨賀追來,諸葛恪留心觀察沿途的痕跡,他發現魏霸走得非常快,甚至沒有紮營。宿營地看不到有營柵的痕跡,看起來就像一大群人在趕路,而不是大軍在行動,顯得非常輕脫,一點也沒有行軍作戰應有的穩重。如果魏霸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諸葛恪也許會嗤之以鼻,可魏霸已經是威名遠播的名將,諸葛恪就不敢有任何忽視了。


    他很清楚,魏霸這麽做的好處就是節省時間,減輕負重。為了能夠快速行軍,魏霸把所有的行軍物資都留在了臨賀城下,想必隨身隻帶了必須的武器和軍糧,行軍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行軍作戰,安營紮寨是一個很費時間的事情,大軍之所以一天隻能前進三四十裏,並不是隻能走這麽遠,而是因為真正用於前進的時間並不多,安營紮寨,埋鍋造飯所耗費的時間遠遠超過行軍。


    魏霸省去了這些事情,行軍速度當然可以大大提高。諸葛恪也想這樣做,可是他發現自己學不來。別的不說,就是這樣的天氣在野外宿營也受不了,夜間的溫度倒是不低,可如果沒有帳篷,一夜下來,不知道要喂飽多少蚊子。


    諸葛恪不知道魏霸是怎麽做到的,他手下的蠻子也許沒問題,他自己也能如此?僅憑這一點,就讓諸葛恪有些佩服魏霸,至少他本人做不到這些。


    諸葛恪雖然也要極盡全力的行軍,卻依然無法趕上魏霸的步伐。更讓他擔心的是,他原本以為魏霸不會離開臨賀城太遠,一天的時間應該能追上了。可是在追了一天之後,魏霸還在前方,遠遠超過了他的估計。


    離開臨賀越遠,變數就越多,危險也就越大,對魏霸也就越有利。通過親身經曆,諸葛恪能夠明顯的感覺到他和魏霸的部下在身體素質上的差異。經過一天的急行軍,他麾下的這些將士已經筋疲力盡,就算追上魏霸,還能不能戰鬥都是個問題。


    麵對著橫亙在天地之間的群山,諸葛恪猶豫不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和對未知的恐懼讓他無法決斷。他也曾經希望自己能多謀善斷,可是當他意識到每一個決定都可能關係到生死的時候,他怎麽也做不到當機立斷。


    身處天地之間,群山之中,諸葛恪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


    魏霸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消滅了戴良,在戴良的大營裏吃早飯。戴良以為自己兵力占優,露出雙脅,yin*魏霸上鉤,不料被魏霸一刀捅了個透心涼。戰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束了。左右兩軍剛剛包圍了前營的相夫等人,還沒來得及發出最後的攻擊,後軍剛剛出營,眼看著就要將魏霸的親衛營攔腰斬斷,戴良突然經戰死,中軍被王雙等人占領,勝負已定。


    吳國對交州控製力薄弱的缺點再一次暴露無遺。戴良戰死,他的部下雖然還有七八千人,卻沒有人願意再戰鬥。他們不知道為誰戰鬥。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交州人,要麽原來是士家的部下,要麽是強征來的土著,他們大多數人和戴良以及吳國都沒有什麽感情,也不存在什麽依附關係。他們可以為戴良戰鬥,也可以為別人戰鬥。現在戴良死了,他們幾乎沒有什麽心理負擔的就放下了武器。


    魏霸亮出神將的大旗,又表明自己和士家的合作關係,再加上有夏侯玄這個魏國密使的身份作陪襯,七八千人就心甘情願地投降了。魏霸沒有費太多力氣,卻花了不少時間。他要將撲滅大營裏的火,收拾戰場,埋葬死者,治療傷員,還要將近八千人的俘虜重新整編,從中挑出了一千多可以立即使用的降卒補充進自己的隊伍。這場大戰,他損失了不少人手。相夫率領的兩千多先遣隊被吳軍圍攻,死傷近半,必須及時加以補充才能保證戰鬥力。其他的人暫時看管起來,等戰事全部結束再進行處理。


    經過這一戰,魏霸再次證明了神將的戰無不勝,六千人打敗了一萬人,而且是如此幹淨利落,雖然是襲擊在先,卻也足夠讓人瞠目結舌。再也沒有人敢懷疑神將的真假。神將的名聲為魏霸招降俘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俘虜人數雖多,卻沒有產生什麽**,他們安靜地接受了自己的命運。那些被選中立刻加入魏霸隊伍的人也沒有什麽抗拒心理,他們坦然的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拿起武器,為魏霸戰鬥。


    魏霸在戴良的大營裏呆了兩天,整頓隊伍,特別是對相夫的部下進行思想工作,一方麵對他們進行安撫,另一方麵也進行了嚴厲的教育。在大戰之中,他們將多日的訓練成果忘諸腦後,險些崩潰,幾乎打亂了整個計劃。這樣的教訓非常深刻,魏霸不敢掉以輕心。隨著大軍的數量越來越多,戰鬥力並沒有成比例的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如果不加以克服,魏霸打造一支精銳之師的願望肯定會落空。一旦遭受著重大挫折,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赫赫威名就會毀於一旦。


    這關係到他的命運,他不敢有任何大意。


    魏霸等待諸葛恪,諸葛恪卻遲遲沒有到來,已經過去了兩天,諸葛恪還在五十裏之外。在這兩天裏,士匡得到了消息,從廣信趕來,將俘虜接收過去,帶回蒼梧郡安置。魏霸甩掉了包袱,重新上陣。他率領大軍趕往臨賀城,邀戰諸葛恪。


    得到魏霸正在趕來的消息,諸葛恪大吃一驚,戴良全軍覆沒的消息更讓他震驚不已,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戴良的一萬大軍都沒能擋住魏霸,他不敢自負到認為用兩千人就足以戰勝魏霸。


    諸葛恪沒有猶豫,立刻回撤,他下令放棄臨賀城,退出臨賀郡。戴良的一萬援軍已經全軍覆沒,再守在臨賀沒有意義,隻會增加危險。諸葛恪也沒有這樣的勇氣,隻能選擇撤退。


    就這樣,一心想建功立業的諸葛恪被魏霸一路追擊,狼狽的退出了臨賀城。


    撤過龜山,路過謝沭的時候,諸葛恪心情鬱結。他曾經要求朱績率領騎兵從這裏出發,切斷魏霸的退路,將魏霸堵在臨賀,可是朱績根本沒有搭理他,隻給他一封公事公辦的回複,以陸遜的命令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絕了他,讓他身臨險境。如今他連魏霸的麵都沒有見著,一場真正的戰鬥都沒有開始,就被迫退出臨賀。結果是如此的令人沮喪,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朱績造成的。因為朱績的傲慢,他喪失了擊殺魏霸的大好戰機,將臨賀郡拱手相讓,以一種恥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戰鬥生涯。他不知道怎麽麵對孫權,怎樣麵對其他將領。他無法證明自己適合這個戰場,有資格成為一員千軍萬馬縱橫沙場的名將。


    就在諸葛恪滿懷沮喪,即將退出臨賀郡的時候,他接到了潘濬的消息。潘濬帶領兩萬大軍和剛剛收獲的糧食,正從臨烝趕來,準備接應諸葛恪。得知這個消息,諸葛恪喜出望外,重新振奮起來,停住了撤退的腳步。他將戴良大軍覆沒的消息轉告了潘濬,請潘濬做好作戰的準備。他主動請纓,要以身為餌,將魏霸yin*到潘濬的大軍麵前。


    接到諸葛恪的軍報,潘濬大吃一驚。僅僅是數天的時間,魏霸就擊殺了戴良的一萬大軍?戴良戰死,不僅僅是損失了一萬大軍,更失去了對交州的控製。如果不能奪回臨賀,重新進入交州,吳國將失去交州。他不敢怠慢,立刻將這個消息傳送給孫權,由孫權做出最後決定。這件事太過重大,他不敢自作主張。


    對於諸葛恪的自以為是,潘濬有點不以為然,不過他不像朱績那麽年輕氣盛,沒有把不滿表現在臉上。他給諸葛恪回信,讓他注意安全,千萬不要輕敵大意,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對於潘濬的支持,諸葛恪非常滿意,非常感激。他再一次寫了一封意氣風發的挑戰書,向魏霸挑戰。


    接到諸葛恪的挑戰書,魏霸非常意外。他立刻意識到了情況有了變化。如果沒有新的援軍到來,諸葛恪的態度不可能產生如此重大的轉變。想來想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潘瑞或者陸遜的大軍趕來了,甚至可能是兩個人都到了。魏霸和潘濬有過交流,深知潘濬雖然敗在他的手下,可那不過是因為孫權的亂命將潘濬逼到了絕境,這才讓他撿了個便宜,並不是因為潘濬自己無能。如果公平對陣,他未必有足夠的機會戰勝潘濬,更何況現在潘濬的實力遠遠超過他。


    魏霸停了下來,退守龜山。他派出大量的斥候打探消息,做好戰前準備。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一旦離開山區太遠,進入長沙、零陵或者桂陽等平原地帶,蠻子們的戰鬥力將大打折扣。如果一時衝動,不僅可能陷入敵人的包圍,無法脫身。更讓他緊張地是朱績率領的一千騎兵,進入開闊地域,哪怕遇到千人規模的騎兵,也足以讓人心生寒意。


    與清醒悲觀的關鳳和盲目樂觀的蠻子們都不同,麵對強敵,魏霸非常冷靜。他仔細分析著敵我雙方的優劣,警惕的注視著周圍的一切,耐心的等待著出擊的機會。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霸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