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驚四座!


    不管是有座位的重臣,還是隻有資格站在一旁的大臣,都被李嚴這句話驚呆了,就連原本因為無趣而有些無聊的天子劉禪都吃驚的睜大了眼睛,看著大將軍李嚴,就像在看一個從未謀麵的陌生人,抑或是李嚴的頭上突然長出了角,化身為憤怒的公牛。


    諸葛亮皺起了眉,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這不是他熟悉的李嚴,這不是任何一個人熟悉的李嚴。


    李嚴自負,好麵子,特別是重臣場合,他不苛言笑,鼻翼那兩道如刀刻的法令紋就是他最明顯的標誌。也正是因為好麵子,不想在眾人麵前丟人,所以他在諸葛亮麵前從來不輕易說話,更不會輕易說這種不留退路的話,以免和諸葛亮發生衝突而丟了麵子。


    誰也不能否認李嚴是一個強悍的人,然而越是強悍的人,卻是能清醒的評估對手,當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的時候,從來不會輕易的發動挑釁。他隻會在暗中準備,等機會成熟的時候突然出手,一擊斃命。


    李嚴說出這麽嚴重的話,難道是做好了準備,要出手了?


    這讓諸葛亮心生不安,因為他看不出李嚴有必勝的可能。


    李嚴拖了兩個多月才到成都,魏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詔書,諸葛亮知道,他們用的是拖字訣,利用這段時間,他們已經交換了看法,達成了某些協議,魏霸躲在交州不出麵,李嚴趕到成都正麵對抗。不管怎麽說,魏霸都是一個後輩,而且曾經是丞相府的故吏,他與諸葛亮之間有近乎君臣的關係,按照大家認同的道德觀念,如果發生正麵衝突,對魏霸來說道德上先天不利。


    李嚴則不然,他是大將軍,他是先帝托孤的重臣,和諸葛亮是同輩人,他有足夠的資曆和實力與諸葛亮對抗,而且從職能分工來說,對於禦駕親征這件事,身為大將軍的他比身為丞相的諸葛亮更有發言權。


    由他出麵發作,再自然不過,再合理不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李嚴也必須出麵。禦駕親征,利益受損最大的人就是他。天子到了關中前線,他這個大將軍還能一手遮天嗎?麵對這個威脅,他也必須進行反擊。力證禦駕親征不可行,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隻是諸葛亮想不出他如此強硬的底氣何在?以前有魏霸在背後撐腰,李嚴都沒有這麽強硬過,現在魏霸受挫,隻能暫時龜縮在朱崖島舔舐傷口,他怎麽反倒強硬起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而妖不是普通人能夠應付的,即使是諸葛亮也不能不小心應付。


    諸葛亮撫了撫胡須,董允便站了起來,義正辭嚴的請大將軍做進一步解釋。


    如今的朝堂,大部分都是諸葛亮的親信,李嚴本來就沒什麽真正的親信,他離開成都,遠赴關中,原本礙於形勢而依附他的那些人現在要麽是被排擠出了朝堂,要麽是認清形勢,不敢主動站出來為李嚴說話。


    李嚴基本上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可是李嚴慷慨激昂,根本沒有一點孤家寡人的意思。麵對董允的發難,他提出了兩個問題:


    首先,蜀漢有沒有發動統一天下的大戰的實力?打戰是需要錢的,要想統一天下,可不是幾個月就能解決的,此戰一開,至少要兩年的時間。那麽蜀漢有打兩年大戰的錢糧儲備嗎?按理說,他是大將軍,這個問題應該問丞相府,可是就他本人督領的關中而言,經過一年多的休整,關中目前僅能保證溫飽,還有一大筆債沒有還,別說發動統一天下的大戰,就算是魏軍來攻,能不能守住關中都是一個問題。如果天子要禦駕親征,又要多出許多的費用,這筆帳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敢問丞相府對此有何準備?


    其次,誰來指揮這一場統一天下的大戰?禦駕親征是沒錯,陛下稟承先帝遺風,也曾經親曆過戰場,這也沒錯。可是親曆過戰場,不代表就能指示數萬人的大戰。那麽,誰來指揮這場戰事?


    如今我大漢真正有指揮十萬人以上大戰經驗的有三個人:丞相諸葛亮,車騎將軍魏霸,鎮北大將軍陸遜。可是這三個人目前都不適合指揮這場大戰。丞相諸葛亮是文臣,擔負著天下民事的重任,不可能親赴戰場指揮,況且就他之前的戰績來看,不管是隴右之戰還是後來的關中之戰,抑或是最後的洛陽之戰,他尚不能做到如臂使指,並不具備攻必取,戰必勝的能力。


    車騎將軍魏霸是我大漢最負盛名的名將,自出戰以來,戰功赫赫,可是不久前,他與魏軍名將張郃對壘彭城,雖然最後力挽狂瀾,斬殺了張郃,重創魏軍,可是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目前正在朱崖反思這場戰事的得失,根本不可能再次領軍出征。


    至於剩下的鎮北大將軍陸遜,說到這裏,李嚴瞟了一眼一直低著頭的陸遜本人:“你們可以問問鎮北大將軍本人的意見,看他是不是有信心指揮這場大戰。”


    眾人把目光轉向了陸遜,陸遜沉默了片刻,出列向天子稟告,很鄭重的說道:“臣是車騎將軍魏霸的手下敗將,幾次對壘都沒有占到上風,對魏戰事中,雖然小有斬獲,可都是依仗地形,以守代攻,但凡是主動進攻的戰事都乏善可呈。洛陽一戰,與諸葛丞相聯手,也未能攻克洛陽,便是明證。”


    話說到這裏,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陸遜不可能擔任這場戰事的總指揮。他順帶著還旁證了李嚴的話:諸葛亮也不具備指揮這場大戰的實力。


    董允忍不住反駁道:“照你們這麽說,這統一天下就遙不可及了?”


    李嚴厲聲喝斥道:“你懂什麽,你領過兵,上過戰場嗎?兵者,國之大事,此是你等書生能胡言亂語,信口大言的。”


    董允嚇了一跳,本待反駁,卻又覺得底氣不足。


    諸葛亮咳嗽了一聲:“那大將軍以為,將由誰指揮這場戰事方可?”


    李嚴緩和了臉色,淡淡一笑:“這還不簡單麽,當然是車騎將軍魏霸最合適。”


    得到了諸葛亮的支持,董允膽氣複壯,冷笑道:“剛才大將軍不是說車騎將軍魏霸也不合適麽?”


    李嚴冷冷的看了董允一眼,言語重新變得刻薄起來。“你連我的意思都沒搞明白,也敢在些大放厥詞,我真是替你父親董和感到可悲。我說車騎將軍目前在朱崖反思彭城之戰的得失,不適合領兵出征,可曾說他永遠也不能出征?車騎將軍年尚未三十,便有如此功績,若能靜思得失,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屆時再出征,豈不是水到渠成,摧軍破敵,易如反掌。”


    被李嚴如此指責,董允臉漲得通紅,不假思索的反駁道:“彭城一戰,魏霸主力盡毀,一敗塗地,連其父鎮東大將軍魏延都戰死沙場,還談什麽赫赫戰功……”


    “誰沒打過敗仗?”李嚴打斷了董允的話:“再說了,誰說彭城之戰敗了?”


    董允嘿嘿一聲冷笑:“彭城之戰已有定論,不是敗,難道是勝了?”


    李嚴的眼神變得淩厲起來:“彭城之戰已有定論?我身為大將軍,尚且不知,你又是從何得知?”他轉向諸葛亮:“敢問丞相,彭城之戰的結論是何人所作,何時所定,為何平一無所知?”


    董允頓時臉脹得通紅,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李嚴是大將軍,對彭城之戰下結論,必須得到大將軍府的認可。在李嚴同意之前,就不存在所謂的定論,董允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說彭城之戰已有定論,直接送了李嚴一個把柄。李嚴立刻抓住了這個把柄,把矛頭直指諸葛亮。


    諸葛亮暗自歎了一口氣:“大將軍,這不是定論,隻是群臣公認的看法而已。”


    李嚴追問道:“那丞相怎麽評價彭城之戰,也認為是一場失敗嗎?”


    諸葛亮左右為難。如果說彭城之戰不是失敗,那無疑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打了董允的耳光,李嚴弄不好還要回頭揪著董允,說他傳謠,中傷重將,擾亂軍心,恐怕董允免不了要吃點苦頭。可是如果支持董允的看法,認定彭城之戰是失敗,那他之前的戰績恐怕就更是失敗了。


    他沉吟片刻,反問道:“大將軍以為呢?”


    李嚴冷笑一聲,轉身向聽得津津有味的天子劉禪拱了拱手:“陛下,臣鬥膽,敢為陛下分析一下彭城之戰的得失。”


    劉禪眨眨眼睛,同意了。


    李嚴咳嗽了一聲,對彭城之戰的經過做了一個描述,細細的分析了雙方的傷亡和戰略、戰術得失,最後指出,從戰略上來說,魏霸守住了彭城,實現了戰略目標,自然是勝利;從戰術上來說,他挫敗了張郃的戰術,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打成平手,不能算敗;最後,從雙方戰損上來看,漢軍折了鎮東大將軍魏延,喪失騎兵近八千,步卒一萬三千多人,可是也斬殺了魏軍名將張郃、後起之秀秦朗,斬殺對方精銳騎兵近萬人,步卒萬餘,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勝利,隻是代價太大,是慘勝而已。


    “我們都習慣了車騎將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所以覺得彭城之戰是失敗。”李嚴冷笑道:“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丞相兩次北伐,一次東征,那又算什麽?”他斜著眼睛睨了董允一眼:“如果是書生論兵,人雲亦雲,那還好說,可是如果有人引導輿論,惡意中傷車騎將軍,則不得不防了。”


    .


    .


    .rs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霸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霸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