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們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十分的高興,一連討論到半夜,飯菜都涼了,還不覺得餓。
不斷的對獎勵的多少,獎勵的等級進行爭論,不斷的詢問,到底獎勵多少合適,獎勵多少可以讓眾人努力工作,又不會讓國庫支出太大。
看得出來,他們依然深受原始部落的構成觀念影響。
部落建立之初,是沒有個人財富的,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部落的,而部落又是每個人的。
聽起來有點饒口,個人的先是部落的,然後部落的又是個人的,這不是說,個人的就是個人的嗎?
既然個人的就是個人的,幹嘛要經過部落這一手?
必須要經過這一手!這一手是協調,是分配,如果真是個人的就是個人的,那麽別人打獵,獵物就成別人的,其他人吃什麽?
所以得有一個領袖來分配,重新分配成個人的,在部落時期,就叫酋長,在國家時期,就叫天子,後來統一時期叫皇帝。
說白了,就是那領袖一個人的,領袖說怎麽分配,那就得怎麽分配。
有了這個分配權,這個領袖就可以幹很多事了,我可以分配,也可以不分配。
你想要分配得多一些,是不是要聽我的?我是不是就有了人手?有了人手是不是就可以訓練成士兵?
其他分配得少得,甚至不分配的就要反抗,可是你沒糧,光有人手有什麽用?
我有糧食啊,有糧食有人手,我就進行〖鎮〗壓,於是乎。就出現了每個國家都出現過的曆史,*帝國。
而且都進行得很徹底,〖中〗央集權。權利就抓在那個分配者手上。
可現在的眾人哪裏有漫長的歲月,去沉澱曆史?他們正在往一手促成封建帝國的老路上走。
他們還沒有從思想上轉變過來。以前為什麽一定要有一個分配者,一個領袖呢?
因為有了分配,大家都有食物吃,不會你打獵來的,別人沒得吃。
說白了,是為了一個集體的生存,重點不是集體,是生存。
可現在不是生存了。已經在王揚的努力下,硬生生的拉到了飛速的發展之中,生活狀態已經從生存中脫離出來了。
這種新的狀態,就做和平發展,這時候,就不能再一個人分配,要一群人分配,這群人叫官。
但是,這時候的權力應該是由人民來主導,而不是由那個最高領袖來主導。
那個最高領袖發現自己的權力。可能會被生活狀態的改變而架空,自己的權力可能會丟掉。
他就坐不住了,丟了權力。他就什麽都不是,於是開始未雨綢繆,在事情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之前,牢牢的把權力攥在自己手裏。
這一步是肯定會出現的,各個國家的曆史大潮也是這樣說明的。
直到民不聊生,人民反抗,出現人〖民〗主宰的國家,這就是現代國家。
曆史便是如此,現在的問題是。生存狀態是可以改的,生活質量也是可以靠王揚後世的知識。活生生提高的。
可人類的思想狀態,卻是遠遠跟不上的。眾人就沒跟上,他們還是認為,必須要有一個絕對的領袖來主導支配權,大家才是幸福。
所以在他們的觀念中,每個人都是國家的,而這個國家,一定是王揚的,所有人都是王揚的個人財產。
既然人都是別人的,那麽你生產出來的東西,肯定也是別人的。
所以這群文官們,最爭論不休的討論就是,如何能最少支出物資,保證國庫的利益,說白了,一定要保證王揚的利益,你不能讓王揚多掏腰包。
他們把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看成是暫時掏一點王揚的腰包,激勵眾人創造出更大的利益,然後將王揚的腰包充實最大化。
既然他們認為的目的是這個,自然得少出本錢,多賺實惠。
說起來有點可笑,王揚是玩了命的把大家往前帶,要把大家帶進〖民〗主社會,不想讓封建社會出現,眾人是玩了命的拖後腿,恨不得把王揚神化成神人,積極的進入封建社會。
於是當這個該獎勵多少的問題,拿到朝廷上討論的時候,迅速引起了百官的辯論。
“這個計劃是非常完美的,就是你們得把獎勵再調低一點,不要獎勵那麽多嘛”
“是啊,再低一點!”
骨學家的建議則是:“就比以前多獎勵那麽百分之一就好了,你們獎勵百分之十幹什麽?”
文官們直接無語了:“百分之一你得知道,每個月就兩匹布,百分之十已經就剩兩塊毛巾了,你這百分之一連張手帕都做不成了。”
“是啊,食物也下發得很少,百分之十就多一口吃的,你這百分之一,連塞牙縫都不夠啊”
文官自覺很吝嗇了,結果遭遇更加吝嗇的骨學家和其他官員,不禁欲哭無淚。
王揚聽完以後,也是十分無語。
這個計劃其實總的方針上已經定下了。
靠基本指標,代替懲罰,解決眾人不工作的不確定性,不工作的,就肯定沒有物資發放。
然後用“保底加抽成”的方式,來調動眾人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把獎勵分為十等,你做出了多少多少貢獻,就獎勵你額外物資,你貢獻得越多,獎勵越豐厚。
總而言之一句話,多勞多得,不怕你的貢獻能力叼炸天,就怕你沒這能力。
這個計劃的前景,百官非常看好,幾乎可以肯定,這計劃確實是完美得過頭了。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稱讚禮部這群文官,對他們能想出這種好計劃而感到佩服。
但與此同時,這樣一來,就等於人人都可以獲得獎勵,這將要付出的物資,就比原來多多了。
已經超過了他們的預期,雖然就算如此,對於國家來說,還是賺得很多,但是憑什麽啊,本來就應該什麽都是國家的。
那麽坐在上首的王揚是怎麽想的呢?王揚的想法,就是獎勵多一點就多一點吧,沒關係,不能因為太小氣,結果眾人看不上那點獎勵,不幹活了吧?對不對?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不多給點獎勵呢?反正對於國庫而言,還是賺大了。
結果百官一致強烈的反對:“不行!絕不能這麽幹,國庫是國庫,他們是他們,本來就應該一切都是國庫的。”
王揚真是覺得他們又可愛,又好笑,那國庫說白了就是老子的,老子的腰包再怎麽鼓,關你們什麽事兒?
而百官此時的表現,卻是把充當了忠實的管家,主人家的利益,是拚了命都要保障的,要是主人家都在吃殘羹剩飯了,那麽他們這些個管家能吃什麽?
換句話說,你王揚身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過得結結巴巴,淒淒慘慘,普通人民還能過得比你好?
所以首先,你得過好。
這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混帳邏輯,倒不是說這個道理講不通,有一定的道理。
但問題是,這個計劃,或者說這個方案的根本目的是什麽,不是他王揚要過得怎麽怎麽好,要修一座故宮,而是要提高生產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達到快速發展的最終目的。
而體現這個目標的最終表現,是民富,然後才是國強啊!
你得把大家喂飽了,大家才有力氣幹活嘛,不能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啊。
現在百官們的思想轉換不過來,如果是在生存時期,那肯定要先王揚吃飽,因為他是吃頭一份,他先選食物。
他把最好的選走,其他人再選。
這個邏輯關係,在眾人這裏,根本轉換不過來,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總覺得不踏實,總覺得不按以前成功的老路走,國家就會崩盤瓦解,最後回到舊石器時代。
所以他們的想法和以前一樣,分,還是要分的。
以前是分食物,你王揚先挑,挑最大份,現在不分食物,分物資,你王揚還得先挑,挑最大份。
你不想挑都不行,我們幫著你挑,不然文明倒退,國家崩潰,誰負責?
可是這樣是有問題的,眾人是把王揚當一個領導人的標杆,想發最終的分配權,強塞回王揚手裏,就是不接。
因為他們相信,王揚會對大家好的,不會讓大家吃虧。
但你把王揚準備放下的權力,又活生生的塞回他手裏,他萬一不分了呢?打算獨吞了呢?那不是就對大家不好了嗎?
眾人這種簡單粗暴的邏輯思維方式,簡直就是逼王揚成為萬惡的資本家。
王揚都不想當地主了,他們還紛紛來當長工。敢情閏土是他們家親戚?就算他們是閏土,王揚也不想當魯迅啊。
麵對這等啼笑皆非的場麵,王揚真是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麽辦。
罵他們一通吧,好像說不過去,畢竟人家是為自己的錢包想。
不罵他們一通吧,又好像不合適,他們打算往封建老路上走。
所以王揚這個糾結啊,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誇他們可愛不是,誇他們不可愛也不是。
“想讓眾人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任重而道遠啊!”王揚深深感到這一點。
恐怕,不僅是這些官員,就是普通人也是這麽想的。(未完待續)
不斷的對獎勵的多少,獎勵的等級進行爭論,不斷的詢問,到底獎勵多少合適,獎勵多少可以讓眾人努力工作,又不會讓國庫支出太大。
看得出來,他們依然深受原始部落的構成觀念影響。
部落建立之初,是沒有個人財富的,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部落的,而部落又是每個人的。
聽起來有點饒口,個人的先是部落的,然後部落的又是個人的,這不是說,個人的就是個人的嗎?
既然個人的就是個人的,幹嘛要經過部落這一手?
必須要經過這一手!這一手是協調,是分配,如果真是個人的就是個人的,那麽別人打獵,獵物就成別人的,其他人吃什麽?
所以得有一個領袖來分配,重新分配成個人的,在部落時期,就叫酋長,在國家時期,就叫天子,後來統一時期叫皇帝。
說白了,就是那領袖一個人的,領袖說怎麽分配,那就得怎麽分配。
有了這個分配權,這個領袖就可以幹很多事了,我可以分配,也可以不分配。
你想要分配得多一些,是不是要聽我的?我是不是就有了人手?有了人手是不是就可以訓練成士兵?
其他分配得少得,甚至不分配的就要反抗,可是你沒糧,光有人手有什麽用?
我有糧食啊,有糧食有人手,我就進行〖鎮〗壓,於是乎。就出現了每個國家都出現過的曆史,*帝國。
而且都進行得很徹底,〖中〗央集權。權利就抓在那個分配者手上。
可現在的眾人哪裏有漫長的歲月,去沉澱曆史?他們正在往一手促成封建帝國的老路上走。
他們還沒有從思想上轉變過來。以前為什麽一定要有一個分配者,一個領袖呢?
因為有了分配,大家都有食物吃,不會你打獵來的,別人沒得吃。
說白了,是為了一個集體的生存,重點不是集體,是生存。
可現在不是生存了。已經在王揚的努力下,硬生生的拉到了飛速的發展之中,生活狀態已經從生存中脫離出來了。
這種新的狀態,就做和平發展,這時候,就不能再一個人分配,要一群人分配,這群人叫官。
但是,這時候的權力應該是由人民來主導,而不是由那個最高領袖來主導。
那個最高領袖發現自己的權力。可能會被生活狀態的改變而架空,自己的權力可能會丟掉。
他就坐不住了,丟了權力。他就什麽都不是,於是開始未雨綢繆,在事情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之前,牢牢的把權力攥在自己手裏。
這一步是肯定會出現的,各個國家的曆史大潮也是這樣說明的。
直到民不聊生,人民反抗,出現人〖民〗主宰的國家,這就是現代國家。
曆史便是如此,現在的問題是。生存狀態是可以改的,生活質量也是可以靠王揚後世的知識。活生生提高的。
可人類的思想狀態,卻是遠遠跟不上的。眾人就沒跟上,他們還是認為,必須要有一個絕對的領袖來主導支配權,大家才是幸福。
所以在他們的觀念中,每個人都是國家的,而這個國家,一定是王揚的,所有人都是王揚的個人財產。
既然人都是別人的,那麽你生產出來的東西,肯定也是別人的。
所以這群文官們,最爭論不休的討論就是,如何能最少支出物資,保證國庫的利益,說白了,一定要保證王揚的利益,你不能讓王揚多掏腰包。
他們把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看成是暫時掏一點王揚的腰包,激勵眾人創造出更大的利益,然後將王揚的腰包充實最大化。
既然他們認為的目的是這個,自然得少出本錢,多賺實惠。
說起來有點可笑,王揚是玩了命的把大家往前帶,要把大家帶進〖民〗主社會,不想讓封建社會出現,眾人是玩了命的拖後腿,恨不得把王揚神化成神人,積極的進入封建社會。
於是當這個該獎勵多少的問題,拿到朝廷上討論的時候,迅速引起了百官的辯論。
“這個計劃是非常完美的,就是你們得把獎勵再調低一點,不要獎勵那麽多嘛”
“是啊,再低一點!”
骨學家的建議則是:“就比以前多獎勵那麽百分之一就好了,你們獎勵百分之十幹什麽?”
文官們直接無語了:“百分之一你得知道,每個月就兩匹布,百分之十已經就剩兩塊毛巾了,你這百分之一連張手帕都做不成了。”
“是啊,食物也下發得很少,百分之十就多一口吃的,你這百分之一,連塞牙縫都不夠啊”
文官自覺很吝嗇了,結果遭遇更加吝嗇的骨學家和其他官員,不禁欲哭無淚。
王揚聽完以後,也是十分無語。
這個計劃其實總的方針上已經定下了。
靠基本指標,代替懲罰,解決眾人不工作的不確定性,不工作的,就肯定沒有物資發放。
然後用“保底加抽成”的方式,來調動眾人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把獎勵分為十等,你做出了多少多少貢獻,就獎勵你額外物資,你貢獻得越多,獎勵越豐厚。
總而言之一句話,多勞多得,不怕你的貢獻能力叼炸天,就怕你沒這能力。
這個計劃的前景,百官非常看好,幾乎可以肯定,這計劃確實是完美得過頭了。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稱讚禮部這群文官,對他們能想出這種好計劃而感到佩服。
但與此同時,這樣一來,就等於人人都可以獲得獎勵,這將要付出的物資,就比原來多多了。
已經超過了他們的預期,雖然就算如此,對於國家來說,還是賺得很多,但是憑什麽啊,本來就應該什麽都是國家的。
那麽坐在上首的王揚是怎麽想的呢?王揚的想法,就是獎勵多一點就多一點吧,沒關係,不能因為太小氣,結果眾人看不上那點獎勵,不幹活了吧?對不對?
既然如此,那為什麽不多給點獎勵呢?反正對於國庫而言,還是賺大了。
結果百官一致強烈的反對:“不行!絕不能這麽幹,國庫是國庫,他們是他們,本來就應該一切都是國庫的。”
王揚真是覺得他們又可愛,又好笑,那國庫說白了就是老子的,老子的腰包再怎麽鼓,關你們什麽事兒?
而百官此時的表現,卻是把充當了忠實的管家,主人家的利益,是拚了命都要保障的,要是主人家都在吃殘羹剩飯了,那麽他們這些個管家能吃什麽?
換句話說,你王揚身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過得結結巴巴,淒淒慘慘,普通人民還能過得比你好?
所以首先,你得過好。
這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混帳邏輯,倒不是說這個道理講不通,有一定的道理。
但問題是,這個計劃,或者說這個方案的根本目的是什麽,不是他王揚要過得怎麽怎麽好,要修一座故宮,而是要提高生產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達到快速發展的最終目的。
而體現這個目標的最終表現,是民富,然後才是國強啊!
你得把大家喂飽了,大家才有力氣幹活嘛,不能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啊。
現在百官們的思想轉換不過來,如果是在生存時期,那肯定要先王揚吃飽,因為他是吃頭一份,他先選食物。
他把最好的選走,其他人再選。
這個邏輯關係,在眾人這裏,根本轉換不過來,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總覺得不踏實,總覺得不按以前成功的老路走,國家就會崩盤瓦解,最後回到舊石器時代。
所以他們的想法和以前一樣,分,還是要分的。
以前是分食物,你王揚先挑,挑最大份,現在不分食物,分物資,你王揚還得先挑,挑最大份。
你不想挑都不行,我們幫著你挑,不然文明倒退,國家崩潰,誰負責?
可是這樣是有問題的,眾人是把王揚當一個領導人的標杆,想發最終的分配權,強塞回王揚手裏,就是不接。
因為他們相信,王揚會對大家好的,不會讓大家吃虧。
但你把王揚準備放下的權力,又活生生的塞回他手裏,他萬一不分了呢?打算獨吞了呢?那不是就對大家不好了嗎?
眾人這種簡單粗暴的邏輯思維方式,簡直就是逼王揚成為萬惡的資本家。
王揚都不想當地主了,他們還紛紛來當長工。敢情閏土是他們家親戚?就算他們是閏土,王揚也不想當魯迅啊。
麵對這等啼笑皆非的場麵,王揚真是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麽辦。
罵他們一通吧,好像說不過去,畢竟人家是為自己的錢包想。
不罵他們一通吧,又好像不合適,他們打算往封建老路上走。
所以王揚這個糾結啊,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誇他們可愛不是,誇他們不可愛也不是。
“想讓眾人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任重而道遠啊!”王揚深深感到這一點。
恐怕,不僅是這些官員,就是普通人也是這麽想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