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新城,一座比老城還要大的城池。
它連接於揚州老城的東麵城牆,由於其東邊和南邊都毗鄰於京杭大運河,新城的水路交通顯得更加的便利,很多鹽商都樂意居住於新城。
陳伯仁已經移籍於揚州,在新城亦是罷辦了一處大宅子。
這座宅子的外麵顯得很普通,但裏麵卻是別有洞天。四進的結構和錯綜複雜的走廊令人宛如進入迷宮般,而每處的庭院都是經過園林風格的修整,令到這裏處處透著江南的氣息。
四月的天已經漸漸悶熱,一個水車正在緩緩地轉動,灑起的池水散出一股清涼。在那個清澈的小池中,幾株荷花正在含苞待放,幾條錦鯉正在嬉戲。
陳伯仁領著範姓和楊姓的鹽商將三位大人請到了涼亭中,並吩咐管家準備了一桌上等的佳肴,另外給李瑜準備了一壇上好的花雕。
眾人依序入座,但臉上都露著凝重之色。
何東序最先到達這裏,此時麵對著前來的李瑜和徐爌,便是憤慨地說道:“嗬嗬……這位欽差大人當是好手段啊!”
由於林晧然當街接手了那個凶案,令到他跟林晧然直接產生了衝突,他更是選擇拂袖離開,已然是公開跟林晧然決裂。
隻是想著對方的地位和權勢,且到巡鹽察院後的這番舉動,並將推官餘長慶給拉攏過去,卻是令到他心底湧起了一份害怕。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正是如此,他心裏除了憤怒之外,其實還藏著一份害怕,急需拉攏李瑜和徐爌一起對付林晧然,從而減輕自身所承受的壓力。
徐爌是徐階的得意門生,亦是一個極度聰明的人,自然不會接茬。現在何東序主動跳出來跟林晧然叫板,那他便是樂於坐山觀虎鬥,而不是跟著何東序這個傻瓜一起上。
“可不是嗎!這般拉攏人心的手段,我看他是想要將揚州占為己有,但他恐怕還不知道揚州的水有多深呢!”李瑜對林晧然亦是恨之入骨,則是選擇進行附和道。
何東序得到李瑜的附和,心裏不由得大定,便繼續發泄著怨恨道:“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難免是要目中無人,但這揚州的水足可以將他淹死一百次!”
徐爌默默地喝了一口酒水,看著何東序憤慨的模樣,深知此話不假。
不說揚州有著一個令人眼紅的鈔關,這大明的鹽利以淮鹽為最,而兩淮的鹽利分配便在揚州城,令到揚州城早已經成為一個各方虎視眈眈的香餑餑。
現在揚州城早已經集結著各方勢力,不說隱藏有背後的勳貴,其中便牽扯到他的老師徐階、兵部尚書楊博、原吏部尚書郭樸和吏部左侍郎董份等朝廷大佬。
林晧然的地位尊貴,確實淩駕於揚州地方官員之上,但他亦是真的觸碰到各方在揚州的利益,亦要落得萬劫不複之地。
昔日的鄢懋卿有著嚴嵩的支持,確實是風光一時,但最終包括嚴嵩在內都沒有得到好結果。
陳伯仁對林晧然有著比較深的了解,顯得憂心忡忡地說道:“林晧然有著聯合商會的財力支持,我看他不像是衝著錢財而來,此次怕是真的想要對淮鹽動刀子,沒準真要推行票鹽法!”
“如果他真這麽做的話,那便是自尋死路!”李瑜顯得篤定地說道。
何東序的嘴角噙著一絲不屑,亦是自信滿滿地說道:“我聽說過這個票鹽法,但他這個法子在淮鹽根本玩不轉!不說他會得罪一大幫人,咱們隻要稍微控製住灶戶的產鹽量,根本不會有足夠的鹽支撐票鹽法,他同樣無法向朝廷交差!若是到了那時,便是他林晧然的死期!”
林晧然若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動了那麽多人的蛋糕,偏偏又無法給朝廷帶去更多的鹽稅,屆時必然是群起而攻之,便是注定落下萬劫不複之地。
正是如此,他根本不害怕林晧然要推行票鹽法,甚至還希望林晧然盡快推行此法。
徐爌聽著桌間的交流,便是將酒杯輕輕放下,眉頭微微地蹙起。他總感到林晧然此行是有備而來,這個人定然還有後招,隻是又想不明白他還有什麽辦法來破這個必敗之局。
陳伯仁輕輕地點了點頭,亦是知道林晧然強行推動票鹽法的嚴重後果,便是將話題拉回當前道:“那現在我們該怎麽應付這位欽差大人呢?”
“據我的觀察,他現在恐怕不會急於推出票鹽法,而是設法拉擾一些官員過去,這樣事情會有些棘手!”李瑜輕輕地吐了一口濁氣,端起酒杯輕輕地搖頭道。
雖然林晧然身陷無解之局,但在林晧然沒捅破天之前,他們這幫地方官員亦是無計可施,根本沒有實力跟林晧然相抗衡。
隻是任由著林晧然這般拉攏低層官員並壯大起來,那他們這些人的處境會變得被動,甚至會危及到自身。
何東序的心裏早已經有主意,便是主動說道:“他不是要插手明春樓陳瀟瀟的案子嗎?咱們現在有人證和物證,可謂是鐵證如山,便是在此案上挫一挫他的銳氣!”
徐爌抬眼望了一眼何東序,發現這個人還真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明明是他跟林晧然的爭端,但現在卻想將他們這幫人拉到同一戰線,從而一起應付著林晧然。
“我可是聽說了,這位欽差有青天之名,是一個極厲害的斷案能手,怕是不好對付啊!”李瑜正要點頭支持,坐在陳伯仁旁邊一直不吭聲的範員外卻是突然插了話道。
範員外名為範千山,身材矮瘦,生得一對招風耳,但眼睛透露著幾分精光。他是揚州的大鹽商之一,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晉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範家原本是山西普通的小地主,但借著明初時期的開中法而起家,成為大明有名的鹽商,並一步步地擠進了大鹽商行列。
範員外的話音剛落,旁邊的大鹽商楊大石便附和著道:“此案雖是人證物證俱在,但鄙人以為不可小題大做,傷了雙方的和氣!”
它連接於揚州老城的東麵城牆,由於其東邊和南邊都毗鄰於京杭大運河,新城的水路交通顯得更加的便利,很多鹽商都樂意居住於新城。
陳伯仁已經移籍於揚州,在新城亦是罷辦了一處大宅子。
這座宅子的外麵顯得很普通,但裏麵卻是別有洞天。四進的結構和錯綜複雜的走廊令人宛如進入迷宮般,而每處的庭院都是經過園林風格的修整,令到這裏處處透著江南的氣息。
四月的天已經漸漸悶熱,一個水車正在緩緩地轉動,灑起的池水散出一股清涼。在那個清澈的小池中,幾株荷花正在含苞待放,幾條錦鯉正在嬉戲。
陳伯仁領著範姓和楊姓的鹽商將三位大人請到了涼亭中,並吩咐管家準備了一桌上等的佳肴,另外給李瑜準備了一壇上好的花雕。
眾人依序入座,但臉上都露著凝重之色。
何東序最先到達這裏,此時麵對著前來的李瑜和徐爌,便是憤慨地說道:“嗬嗬……這位欽差大人當是好手段啊!”
由於林晧然當街接手了那個凶案,令到他跟林晧然直接產生了衝突,他更是選擇拂袖離開,已然是公開跟林晧然決裂。
隻是想著對方的地位和權勢,且到巡鹽察院後的這番舉動,並將推官餘長慶給拉攏過去,卻是令到他心底湧起了一份害怕。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正是如此,他心裏除了憤怒之外,其實還藏著一份害怕,急需拉攏李瑜和徐爌一起對付林晧然,從而減輕自身所承受的壓力。
徐爌是徐階的得意門生,亦是一個極度聰明的人,自然不會接茬。現在何東序主動跳出來跟林晧然叫板,那他便是樂於坐山觀虎鬥,而不是跟著何東序這個傻瓜一起上。
“可不是嗎!這般拉攏人心的手段,我看他是想要將揚州占為己有,但他恐怕還不知道揚州的水有多深呢!”李瑜對林晧然亦是恨之入骨,則是選擇進行附和道。
何東序得到李瑜的附和,心裏不由得大定,便繼續發泄著怨恨道:“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難免是要目中無人,但這揚州的水足可以將他淹死一百次!”
徐爌默默地喝了一口酒水,看著何東序憤慨的模樣,深知此話不假。
不說揚州有著一個令人眼紅的鈔關,這大明的鹽利以淮鹽為最,而兩淮的鹽利分配便在揚州城,令到揚州城早已經成為一個各方虎視眈眈的香餑餑。
現在揚州城早已經集結著各方勢力,不說隱藏有背後的勳貴,其中便牽扯到他的老師徐階、兵部尚書楊博、原吏部尚書郭樸和吏部左侍郎董份等朝廷大佬。
林晧然的地位尊貴,確實淩駕於揚州地方官員之上,但他亦是真的觸碰到各方在揚州的利益,亦要落得萬劫不複之地。
昔日的鄢懋卿有著嚴嵩的支持,確實是風光一時,但最終包括嚴嵩在內都沒有得到好結果。
陳伯仁對林晧然有著比較深的了解,顯得憂心忡忡地說道:“林晧然有著聯合商會的財力支持,我看他不像是衝著錢財而來,此次怕是真的想要對淮鹽動刀子,沒準真要推行票鹽法!”
“如果他真這麽做的話,那便是自尋死路!”李瑜顯得篤定地說道。
何東序的嘴角噙著一絲不屑,亦是自信滿滿地說道:“我聽說過這個票鹽法,但他這個法子在淮鹽根本玩不轉!不說他會得罪一大幫人,咱們隻要稍微控製住灶戶的產鹽量,根本不會有足夠的鹽支撐票鹽法,他同樣無法向朝廷交差!若是到了那時,便是他林晧然的死期!”
林晧然若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動了那麽多人的蛋糕,偏偏又無法給朝廷帶去更多的鹽稅,屆時必然是群起而攻之,便是注定落下萬劫不複之地。
正是如此,他根本不害怕林晧然要推行票鹽法,甚至還希望林晧然盡快推行此法。
徐爌聽著桌間的交流,便是將酒杯輕輕放下,眉頭微微地蹙起。他總感到林晧然此行是有備而來,這個人定然還有後招,隻是又想不明白他還有什麽辦法來破這個必敗之局。
陳伯仁輕輕地點了點頭,亦是知道林晧然強行推動票鹽法的嚴重後果,便是將話題拉回當前道:“那現在我們該怎麽應付這位欽差大人呢?”
“據我的觀察,他現在恐怕不會急於推出票鹽法,而是設法拉擾一些官員過去,這樣事情會有些棘手!”李瑜輕輕地吐了一口濁氣,端起酒杯輕輕地搖頭道。
雖然林晧然身陷無解之局,但在林晧然沒捅破天之前,他們這幫地方官員亦是無計可施,根本沒有實力跟林晧然相抗衡。
隻是任由著林晧然這般拉攏低層官員並壯大起來,那他們這些人的處境會變得被動,甚至會危及到自身。
何東序的心裏早已經有主意,便是主動說道:“他不是要插手明春樓陳瀟瀟的案子嗎?咱們現在有人證和物證,可謂是鐵證如山,便是在此案上挫一挫他的銳氣!”
徐爌抬眼望了一眼何東序,發現這個人還真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明明是他跟林晧然的爭端,但現在卻想將他們這幫人拉到同一戰線,從而一起應付著林晧然。
“我可是聽說了,這位欽差有青天之名,是一個極厲害的斷案能手,怕是不好對付啊!”李瑜正要點頭支持,坐在陳伯仁旁邊一直不吭聲的範員外卻是突然插了話道。
範員外名為範千山,身材矮瘦,生得一對招風耳,但眼睛透露著幾分精光。他是揚州的大鹽商之一,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晉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範家原本是山西普通的小地主,但借著明初時期的開中法而起家,成為大明有名的鹽商,並一步步地擠進了大鹽商行列。
範員外的話音剛落,旁邊的大鹽商楊大石便附和著道:“此案雖是人證物證俱在,但鄙人以為不可小題大做,傷了雙方的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