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到1872年冬,俾斯麥為了強化自己在國內的地位,他痛下決心以反對教權主義為由,向主張天主教的“教皇無謬誤說“開刀。


    這一舉措受到進步自由黨和新教徒的支持,這個黨的魯道夫.費舍夫在1873年競選演說中說,普魯士正經曆著一場世界觀的大搏鬥,這是一場“文化鬥爭“.這聲牌子並不合俾斯麥要搞整人陰謀的實際.但它深受俾斯麥的歡迎.俾斯麥指使法爾克,加強國家對教會的管束.1872年2月,法爾克提交了一份國家對學校監督的法律草案.普魯士上議院大多表示反對,連羅恩都是勉強讚成.俾斯麥通過的此法案,即是所謂《五月法令》.


    強行通過法案是文化鬥爭的首戰.受威爾夫基金資助的報刊說,法案在對梵蒂岡教皇提出警告後,將會有“結婚手續由教堂改至民政局辦理“,“向教會辦事業課以重稅“,“限製耶穌會等跨國教。——以上內容摘自《俾斯麥》


    從他的做法來看,曆史上的俾斯麥的確在向羅馬教皇宣戰,向天主教宣戰,而且因為這件事曆史上他還遭到了天主教徒的刺殺,也為後來俄國訪問柏林埋下了伏筆,作者也是查了史料之後才這麽下筆的,如果你們按照常理去認為俾斯麥不會這麽做,那我也沒辦法,因為他當時就是這麽做了。這並不是為了在文中抬高拿破侖的能力而故意降低俾斯麥的智商,而是確有其事。


    《帝國法蘭西》關於文化鬥爭中曆史記載的俾斯麥反天主教措施 正在手打中,請稍等片刻,


    內容更新後,請重新刷新頁麵,即可獲取最新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法蘭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家過河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家過河卒並收藏帝國法蘭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