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接下來還有更新
德意誌並沒有意識到即便他們設想了如何對法戰爭,但是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的法國已經不是當年的法國了。德軍認為碾壓法國沒有問題,卻沒有考慮過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後進行了極大的軍事變革,現在的他們已經不是當年被摁在地上碾壓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盡管毛奇被稱為偉大的沉默者,與後來的繼任者,包括施裏芬對於法國的戰爭政策存在著偏失,導致了他們對戰爭局勢的誤判。
現在的毛奇還在用普法戰爭時期的觀念來看待問題,直到了1890年才預言下一次戰爭可能要打7年,甚或30年更久,因為現代國家的資源與統治強度太巨大,僅一次會戰失敗並不能迫使它失去戰爭能力。
而他的繼任者小毛奇在1906年說得更徹底:“那是一種民族戰爭,不是一次決定性會戰所能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苦戰把全部國力都耗盡,否則一個國家不會屈服,而在這樣的戰爭中,即令獲得勝利也還是得不償失。”冠冕的說法是這種戰爭中隻有失敗者沒有勝利者。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預見未來的發展,那麽就會知道這場戰爭是德意誌帝國,擴張國土的最後一次可勝利性的戰役。因為從此之後他們發動戰爭將會付出巨大而慘痛的代價,一場沒有耗盡了國力卻沒有贏家的戰爭。
整個歐洲隻有拿破侖看穿了這一點,所以他很清楚這是統一歐洲最後的機會,從此之後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最終獲得慘勝都不會讓法蘭西笑到最後了。
英國軍隊在潘波勒的登陸顯然沒有躲過法國人的眼睛,剛靠岸就遭到了強烈的炮火轟擊,法國人絕對不允許被英國陸軍開辟出第二戰場,威脅到他們的後方安全。
“腓特烈三世已經不止一次的請求德國介入到這場戰爭了。現在柏林比我們巴黎還要著急,怕不是腓特烈三世擔心會錯失良機吧?”
德卡茲外交部長向拿破侖抱怨說道,“跟英國人比起來,德國更像是侵略者。他們就是想借助這次的戰爭,向德國境內部署兵力,想控製法國的北部。外交部正在盡力的斡旋,阻止他們的陰謀得逞。”
拿破侖輕笑著說道,“放心吧,現在德國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們跟英國人拉鋸戰的時間越久,腓特烈三世自然會越心急,然而法國的國土一天沒有被攻陷,德國人就一天沒有機會入侵我們。”
說到這裏,得卡茲外交部長也有些疑惑不解,他反問說道,“為什麽菲特烈三世不直接選擇袖手旁觀呢,這樣一來,德國獲取的利益將會更大,英國和法國的鬥爭會讓兩國元氣大傷,而德國完全能夠不費任何力氣,成為帝國的實力至上主義者。”
“因為腓特烈三世的野心跟杜伊勒裏宮一樣大。”
隻有對手才最了解對手心裏在想什麽,拿破侖也同樣是。他冷靜的說道,“腓特烈三世希望能夠像法蘭西第一帝國一樣,將自己的版圖和勢力範圍擴張到大半個歐洲,即便是沒有,打敗俄羅斯,也可以借助這次的戰爭,徹底的顛覆局勢,畢竟引發戰爭的是法國,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竊取勝利果實的小人。”
“所以腓特烈三世心有不甘,他不希望雙方都是兩敗俱傷,而是希望徹底的摧毀法蘭西的一切,並且讓大不列顛今後再也沒有野心去涉足歐洲的事務。說不定現在總參謀部已經製定好了一份全麵入侵法國計劃,就等到法國戰事不利或者直接被大不列顛平推,他們才有機會站出來作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不過拿破侖非常清楚,估計現在毛奇本人也有力不從心之感,德國總參謀部知道自己的偉大計劃並非一種必勝的公式,那實在是一種極端冒險的賭博。
他們幻想著英國能夠打敗法國,但是依照目前的情勢看來,英國想打敗法國的可能性很小,最好的結局是雙方兩敗俱傷。然而他們趁著法國無暇自顧時發動入侵戰爭。
然而拿破侖做好了雙重準備,一是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在法德邊境線修築的防線,讓他有充足的底蘊去阻攔德意誌軍隊的南下,並且將萊茵軍團的精銳全部部署在北線,嚴防德國踏破了防線之後迅速的切入到法國的中部。
最後一道保險是法國和俄羅斯結成的聯盟,拿破侖已經囑咐,法國大使向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挑明了情況。
“一旦法蘭西被入侵,就意味著,德國人將超過80%的主力部隊部署在法德邊境線,而他們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是防務空虛的。完全能夠趁虛而入,占領他們。這是沙皇擴張領土和獲得巴爾幹半島主導權的唯一一次機會。”
拿破侖調動了每一個參戰國家的貪婪和野心,亞曆山大三世與腓特烈三世本質上並無區別,他們都希望能夠成為歐陸唯一的帝國。
但是正如同總參謀部預料的一樣,想要在短時間內戰勝法國,然後掉頭攻打俄羅斯,對於這樣的偉業我們是太弱了。現在並未能把德國陸軍擴大到實現其計劃時所需要的數量。他曾想至少應拚湊編成8個臨時軍,這個理想也未能達到。因為對於德意誌來講,現在的兵力已經是他們的極限,先攻打法國,在殲滅英國攻入法國本土的陸軍,然後還要掉轉頭麵對可能進攻的俄羅斯,這種操作難度令人咋舌。
所以完成兩線作戰的計劃,就隻有在法國人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候攻下他。並且還要將德軍的損失降到最小。
現在法國提防自己的盟友跟防家賊一樣,讓德國總參謀部感到十分為難,他們無從下手,更不知道這項入侵的計劃最終會不會成功。
所以德國依舊在等待著,等待英國人能打破戰局,並且將情況往他們有利的方向傾斜。
德意誌並沒有意識到即便他們設想了如何對法戰爭,但是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的法國已經不是當年的法國了。德軍認為碾壓法國沒有問題,卻沒有考慮過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後進行了極大的軍事變革,現在的他們已經不是當年被摁在地上碾壓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盡管毛奇被稱為偉大的沉默者,與後來的繼任者,包括施裏芬對於法國的戰爭政策存在著偏失,導致了他們對戰爭局勢的誤判。
現在的毛奇還在用普法戰爭時期的觀念來看待問題,直到了1890年才預言下一次戰爭可能要打7年,甚或30年更久,因為現代國家的資源與統治強度太巨大,僅一次會戰失敗並不能迫使它失去戰爭能力。
而他的繼任者小毛奇在1906年說得更徹底:“那是一種民族戰爭,不是一次決定性會戰所能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苦戰把全部國力都耗盡,否則一個國家不會屈服,而在這樣的戰爭中,即令獲得勝利也還是得不償失。”冠冕的說法是這種戰爭中隻有失敗者沒有勝利者。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預見未來的發展,那麽就會知道這場戰爭是德意誌帝國,擴張國土的最後一次可勝利性的戰役。因為從此之後他們發動戰爭將會付出巨大而慘痛的代價,一場沒有耗盡了國力卻沒有贏家的戰爭。
整個歐洲隻有拿破侖看穿了這一點,所以他很清楚這是統一歐洲最後的機會,從此之後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最終獲得慘勝都不會讓法蘭西笑到最後了。
英國軍隊在潘波勒的登陸顯然沒有躲過法國人的眼睛,剛靠岸就遭到了強烈的炮火轟擊,法國人絕對不允許被英國陸軍開辟出第二戰場,威脅到他們的後方安全。
“腓特烈三世已經不止一次的請求德國介入到這場戰爭了。現在柏林比我們巴黎還要著急,怕不是腓特烈三世擔心會錯失良機吧?”
德卡茲外交部長向拿破侖抱怨說道,“跟英國人比起來,德國更像是侵略者。他們就是想借助這次的戰爭,向德國境內部署兵力,想控製法國的北部。外交部正在盡力的斡旋,阻止他們的陰謀得逞。”
拿破侖輕笑著說道,“放心吧,現在德國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們跟英國人拉鋸戰的時間越久,腓特烈三世自然會越心急,然而法國的國土一天沒有被攻陷,德國人就一天沒有機會入侵我們。”
說到這裏,得卡茲外交部長也有些疑惑不解,他反問說道,“為什麽菲特烈三世不直接選擇袖手旁觀呢,這樣一來,德國獲取的利益將會更大,英國和法國的鬥爭會讓兩國元氣大傷,而德國完全能夠不費任何力氣,成為帝國的實力至上主義者。”
“因為腓特烈三世的野心跟杜伊勒裏宮一樣大。”
隻有對手才最了解對手心裏在想什麽,拿破侖也同樣是。他冷靜的說道,“腓特烈三世希望能夠像法蘭西第一帝國一樣,將自己的版圖和勢力範圍擴張到大半個歐洲,即便是沒有,打敗俄羅斯,也可以借助這次的戰爭,徹底的顛覆局勢,畢竟引發戰爭的是法國,他們隻不過是一群竊取勝利果實的小人。”
“所以腓特烈三世心有不甘,他不希望雙方都是兩敗俱傷,而是希望徹底的摧毀法蘭西的一切,並且讓大不列顛今後再也沒有野心去涉足歐洲的事務。說不定現在總參謀部已經製定好了一份全麵入侵法國計劃,就等到法國戰事不利或者直接被大不列顛平推,他們才有機會站出來作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不過拿破侖非常清楚,估計現在毛奇本人也有力不從心之感,德國總參謀部知道自己的偉大計劃並非一種必勝的公式,那實在是一種極端冒險的賭博。
他們幻想著英國能夠打敗法國,但是依照目前的情勢看來,英國想打敗法國的可能性很小,最好的結局是雙方兩敗俱傷。然而他們趁著法國無暇自顧時發動入侵戰爭。
然而拿破侖做好了雙重準備,一是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在法德邊境線修築的防線,讓他有充足的底蘊去阻攔德意誌軍隊的南下,並且將萊茵軍團的精銳全部部署在北線,嚴防德國踏破了防線之後迅速的切入到法國的中部。
最後一道保險是法國和俄羅斯結成的聯盟,拿破侖已經囑咐,法國大使向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挑明了情況。
“一旦法蘭西被入侵,就意味著,德國人將超過80%的主力部隊部署在法德邊境線,而他們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是防務空虛的。完全能夠趁虛而入,占領他們。這是沙皇擴張領土和獲得巴爾幹半島主導權的唯一一次機會。”
拿破侖調動了每一個參戰國家的貪婪和野心,亞曆山大三世與腓特烈三世本質上並無區別,他們都希望能夠成為歐陸唯一的帝國。
但是正如同總參謀部預料的一樣,想要在短時間內戰勝法國,然後掉頭攻打俄羅斯,對於這樣的偉業我們是太弱了。現在並未能把德國陸軍擴大到實現其計劃時所需要的數量。他曾想至少應拚湊編成8個臨時軍,這個理想也未能達到。因為對於德意誌來講,現在的兵力已經是他們的極限,先攻打法國,在殲滅英國攻入法國本土的陸軍,然後還要掉轉頭麵對可能進攻的俄羅斯,這種操作難度令人咋舌。
所以完成兩線作戰的計劃,就隻有在法國人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候攻下他。並且還要將德軍的損失降到最小。
現在法國提防自己的盟友跟防家賊一樣,讓德國總參謀部感到十分為難,他們無從下手,更不知道這項入侵的計劃最終會不會成功。
所以德國依舊在等待著,等待英國人能打破戰局,並且將情況往他們有利的方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