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天狼騎跟南人的步卒都在這裏了,沒發現其他人的屍首,蕭將軍被一刀……大王,另外有件怪事。”


    “說!”


    “地上有兩個方向的蹄印,一個是雙騎去了西邊,另一個是往北,往北不知幾騎,卻還帶著車轍。”


    “好!”


    耶律大石最終趕到了劉侍郎山,當下便吩咐手下兵士查看戰場情況,最關鍵的是找一個少年的屍首,結果讓耶律大石有些看不懂了。


    新帝似乎沒有死,但是,哪去了呢?


    往西?為什麽往西會有蹄印?


    往北還算說的通,可能是新帝見戰敗逃回黃龍府,可往西是怎麽回事呢?


    耶律大石想不明白,但眼下必須要做出選擇。


    “往北!眾將士,咱們殺回黃龍府!”


    “噢噢!”


    “殺回去!”


    耶律大石彎刀一指,五百騎向北奔去!


    三日後……


    黃龍府,契丹南院第一大城,這個城有個特色,那便是塔很多,不光是城中,就連周圍阡陌也多見高塔。


    塔,本來不是華夏之物,在西方佛教傳來之前,我華夏並不建塔,大多建造高樓。而佛教來了之後,便有了塔。塔便是佛教中的浮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便是這個意思。


    如此多的塔,可見契丹佛教之盛,許多的僧人來這裏傳教,甚至可以麵見君王。甚至,先帝的皇後,當今的太後,名字就叫做蕭觀音,可見信佛之誠。


    不過,若是深究,觀音二字實為誤傳,曾經西行去天竺取真經而回的玄奘法師言說,‘音,如何可觀?觀世音,本應為觀自在,此乃梵文譯成漢文時的謬誤,二者讀著相似,可實為觀自在。’


    可世人還是隻知觀世音,不知觀自在,這便不必深究了。


    黃龍府城外有一個慈雲寺,供奉的便是觀自在菩薩,也是人們口中的觀音大士。


    這一日,卻有一個身著青色道袍的女冠來到了廟中。本來女冠修的是道,這進了佛家的寺廟,實在是有些奇怪,但是慈雲寺的門子看見了,卻不聞不問,隻是把人往裏麵引,來到了寺後麵的高塔。


    這女冠尋梯而上,似乎輕車熟路,沒多久便來到了塔頂。


    “魚玄機,你今日前來,可是要行當日東林寺之舉?”


    “梅師兄不要開玩笑,眼下都什麽時候了。”


    這女冠便是當日在東林寺借經,又大戰戒色大師的魚玄機。


    而這位被稱為梅師兄的,卻是個長眉老僧,一身穿著簡簡單單,隻是一件月白僧袍,並不著袈裟。


    這位梅師兄言說,“什麽時候?我怎麽沒什麽感覺?”


    魚玄機皺眉道:“師兄,師妹此番來不是陪你說笑的,師妹實在是不知,怎麽這契丹好好的,就說完就完了呢?我不信師兄沒有做什麽事情……”


    梅師兄聞言笑道:“我就是什麽事情都沒有做呀。”


    “你……”魚玄機氣節,但她也是明白了,又問道:“師兄,為何什麽都不做?當初我魔門不是已經定計,要利用契丹來攻略中原嗎?若是成功,便可以恢複當年諸子百家,各門各路,學派興盛的樣子,不讓如今儒家專美。”


    那梅師兄一聽,也是歎了一口氣,道:“師妹,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定計,是因為看到契丹狂野飄蕩,族人頗為能戰,沒準真的可以問鼎中原,到時候,我們魔門若是立下大功,兼之這契丹人沒什麽文化才學,我們自然可以控製他們,複興當年諸子百家的盛世。可是哪想到,當年沒有南征成功,契丹跟大齊一紙盟約之下,隻十幾年,這契丹便野性不再。師妹,你看看,眼下的契丹可有機會謀奪中原?”


    “這……”魚玄機知道自己師兄說的是真的。


    其實,所謂的魔門,並非是一個門派,而是源遠流長。想當年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各有各的學問,各有各的長出,但後來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言,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天下隻有一個學問可以大行其道,其他的各路學派都受到了打壓。


    很多的能人異士便不甘心,他們不想被儒學束縛,便隱居山林,或者遊戲人間。


    魔門自然不是他們自己叫的,而是儒學對這些個人的稱呼,本來也沒什麽魔字,但是西方佛教傳入中原之後,佛學與中原的道家、儒家相互印證學問,儒士中有那聰明之輩,便借來佛學裏的魔,以此來稱呼這些個不受儒學約製的閑雲野鶴。


    這一招真個厲害非常,道家能人一見,當下也是高興,能排斥其他學說本來是個好事,而佛門高人也覺得,自己這一教是新來的,正好可以壯大勢力。


    魔門便出現了。


    經過這許多年的打擊,魔門老早就勢力薄弱,隻不過,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每隔幾代總有能人出現,或者立新學,或者建新功,文韜武略也不弱於那幾門。


    事實上,天下各門本來都有出路。


    明麵上看的是儒學一統天下,為帝王家所用,得天下人之心,士子進身都要憑著這門學問。


    但其實,釋、道,二家也不見得就弱了,就說道家,當年漢武帝雖然用了董仲舒,可劉家一直以黃老之學治天下,無為而治幾個字,深得其精髓。


    佛門更是厲害,總有高僧得帝王欣賞,當年大周武帝女皇,便偏好佛門之學,以此來打壓李家的道學。


    另外,雖然各朝各代的帝王都說是什麽儒學治天下,其實裏子上,用的都是法家的手段,也就是說,法家也有好出路。


    至於縱橫家,後來大部分人都是從了儒學。


    最慘的是墨家,本來擅長機關奇巧,但卻被儒門給說成了奇技淫巧,其地位也就能跟青樓裏的姑娘比較一番了。


    是以,眼下的魔門,確實有些人單勢孤的樣子。


    魚玄機此番前來黃龍府,便是見到契丹的變化實在出乎她的意料,四十多年前,魔門幾位高人見到契丹一族有些興旺,再加上當時的大齊帝國諸王內亂,搞的民不聊生,於是便想借外族之手來複興魔門,重回當年諸子百家的勝景。


    此計,說出來有些不堪,但魔門中人這麽多年被打壓,心中積怨之深,真的是什麽都做的出來。


    魚玄機聽梅師兄如此說,她思來想去,最後說道:“難道是師兄又有別的法子了?”


    梅師兄聽後哈哈大笑,便說道:“這新近崛起的北狄一族,似乎比之前的契丹還要厲害三分呀。”


    此話一出,魚玄機明白了,“原來是這樣,換了一把刀。”


    “對,換了一把刀,隻不過……若是日後真的如我們所料想的那樣,中原淪落,這又有多少人,人頭落地,多少人妻離子散……我這心裏總有些過意不去呢。”梅師兄似乎又悲天憫人了。


    而魚玄機則幹脆的道:“那不如就不要搞這些了,咱們就跟那些個酸儒,還有臭和尚,臭道士什麽的拚了!不然,就講道理,好好的罵罵他們。”


    梅師兄聽後還是大笑,對著自己的師妹說道:“師妹呀,你什麽時候變得如此的天真了呢?”


    魚玄機被說的臉上有些微紅,道:“師兄,我隻是覺得,咱們師父們到咱們這兒謀劃了這麽久,到頭來是一場空,還要像如今這般,換一把刀才行,那這次的刀,就不會生鏽嗎?”


    梅師兄點頭,道:“師妹的話有道理,但是這一次,不太一樣了。”


    “如何不同?”魚玄機眉頭一皺。


    梅師兄微笑著道:“有個人想了個法子,不但可以讓這把刀不生鏽,而且還能讓這把刀插到中原腹地。”


    “什麽法子?”魚玄機非常的好奇。


    梅師兄問了一句,道:“契丹為何沒能殺進中原?”


    魚玄機想了一下便說,“因為有吳家軍。”


    “非也非也。”梅師兄搖搖頭,“就算是沒有吳家軍,還可能有李家軍,有王家軍,孫家軍。契丹之所以沒有成功,非是吳大力那個老頭,也不是吳家三子,而是因為我等漢人數量龐大,契丹便是再怎麽強,也沒辦法勝。”


    魚玄機眉頭更深,“那眼下更不對呀,那北狄的數量更少呀。”


    梅師兄笑道:“所以,這便是新的法子,師妹你來想,此番北狄崛起滅了契丹,其實是我等在背後助推,那日後吞了契丹這江山,北狄之人野蠻不堪,如何治理?還是我等漢人來操持才對,是也不是?而且,他們人數如此之少,若想入中原逐鹿,還不是需要我等漢人嗎?到時候,我等要做隻是一事,那便是讓這把刀一直鋒利下去,而不是如契丹那般,生鏽了。”


    魚玄機聽完,猛然一驚,說道:“師兄的意思是,我魔門為持刀人,我漢人做刀柄,北狄隻是那刀刃,是這個意思嗎?”


    “正是如此。”梅師兄接著道:“當北狄將契丹收入囊中,我便會對北狄國主諫言,厚待國中各族,特別是漢人,要重用之。但北狄之人卻不能學漢人之風,契丹的前車之鑒明擺著放在這裏,我相信國主一定會聽的。”


    魚玄機到此終於完全明白了,但卻又覺得有些不妥,便說道:“師兄,那如果日後北狄不受我等控製可如何是好?”


    梅師兄還是笑道:“那就到時候再說,眼下便是這麽個機會,雖然在契丹這一族身上浪費了我們幾十年的光陰,可也讓我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法子。”


    魚玄機又說道:“可如果這一把新刀的主人換了呢?就好像契丹,他們也是對儒學推崇備至呀。”


    那梅師兄大笑道:“師妹,我魔門,本來也沒想著滅掉儒釋道這幾家,我等想的不是回複往日諸子百家的勝景?本來,我們謀的,就是不要讓儒家這樣的霸道,所以,推崇儒學,那就推崇好了,隻要不禁我等之學,便足矣。”


    魚玄機聽到這裏,便不再問了,一切已經明白了,這契丹國中的諸多變化,一早就已經注定了。


    隻聽那梅師兄問了一句,“師妹可還是要繼續報仇嗎?”


    “當然!”斬釘截鐵的一句話,魚玄機便離塔而去。


    梅師兄起身而來,望著塔外,歎了一句,“這江山,總是要變一變才好。”


    黃龍府北麵,亂七八糟的旗子飄揚飛舞,萬千軍馬打著響鼻,北狄大軍已然殺到了!


    而同一時間,一個消息在黃龍府內流傳。


    耶律大石已經棄了黃龍府,自己率軍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僧帝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色的單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色的單車並收藏僧帝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