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八娘剛生下來,就擁有著上世的記憶,起初以為是正常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秒為單位的迅速消失在茫茫的記憶長河中。
不想,都快五歲生日了,八娘依舊記得自己上輩子活在一個叫21世紀的地方,日子過的好不滋潤。估摸著是忘了喝孟婆湯了,前世的記憶竟然一直在,可惜,前世的記憶就是雞肋,會計,八娘上輩子學的這玩意兒在這輩子完全沒啥用。
這輩子八娘活在一個叫漢的朝代,不是秦皇漢武的漢,聽哥哥們嘮叨,唐以後就亂了套,如今是唐以後的一個漢。
八娘暗地琢磨著,大概是五代十國?可惜,曆史不大好,不大記得是否真有個漢,反正隻知道最後是宋朝結束了戰亂,也不知自己如今是在五代十國的前期,中期,還是後期。
幸運的是,劉父,劉業是大漢的將軍,鎮守著大漢的都城太原,嫡母折氏也是將門虎女。劉家有8個兒郎,其中3個是嫡母生的,一個是收養的。
在劉父拿荊條將一堆淘小子收拾的哭天喊地之後,兩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姍姍來遲,八娘很榮幸的物以稀為貴了一把。
八娘劉琪和妹妹九娘劉瑛相差一天,出生時,劉父還沒收養養子,為示重視,將兩閨女按兒子排行,喚作八娘,九娘。
八娘和九娘的風頭一時無二,連兩人的生母,不起眼的兩小妾,霎時都昂首挺胸,鼻孔不時朝天,呼吸間都透著一股子的囂張。
好在折氏的權威不可動搖,擺譜的,不甘的,挑事的,鬧事的,看熱鬧的,在折氏麵前皆做出一副順民狀,一起將劉府打造成了一五好家庭。
在得知朝代更迭比較頻繁後,加之老爹又是從事武將這一高風險行業,頗具憂患意識的八娘就開始了斂財計劃。一歲生日時,就口齒不清的,外加手舞足蹈的比劃,告訴大家,生日要收禮,收禮隻收大黃金,而九娘則是抱塊木頭都能樂半天,對比不要太鮮明喔。
八娘的親娘田氏是個身材豐滿的美少婦,九娘的親娘甘氏帶有草原血統,英姿颯爽,兩人年歲差不多,又皆喜得嬌女,互相較勁的心氣,地球人都懂的。
這邊田氏說,瞧我們八娘,都會喚阿爹了。
那邊甘氏就道,瞧我們九娘,走路走得多穩。
田氏說,今兒八娘自己拿筷子了。
甘氏道,九娘今兒自己吃的飯呢。
田氏誇,八娘今兒拿筷子舞著玩,就像是在舞劍呢。
甘氏炫,九娘今兒一掌就把八娘給推倒在地了。
“八娘…什麽?九娘將八娘推倒了?!”那還了得,田氏尖叫著就朝甘氏就撲了去…
一場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廝打持續時間不長,發鬢淩亂的兩人不一會兒就站到了折氏麵前,雙雙擠著笑臉,“夫人,奴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奴去拉她,沒拉住,跟著跌了下去…”真正的姐妹情深。
“摔死你們倒省了糧食,嚇壞了八娘九娘,看你們怎麽哭!”折氏怒,“到時候,我讓你們天天摔大跟頭!”
“八娘九娘離著遠著呢…”
“兩姐妹玩得高興極了…”
“滾!”
…
一直到八娘三歲,田氏和甘氏的攀比基本都維持著平局。
三歲後,劉大將軍開始交小朋友練功了,頓時高下立見。
八娘知道,學好功夫,在這世道,那可是能救命的,自然是認真的不能再認真,做好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準備,認真的結果卻是,功夫還沒入門,飯量大了,人胖了一圈,很不科學,運動量真的很大啊,竟然還胖?!
九娘飯量更大,八娘吃兩碗,九娘能吃四碗,可人家愣是不長肉。
不長肉的九娘,力氣卻漸長,不用招數,分分鍾就能秒殺八娘這個小胖墩。
在練功方麵,八娘在同齡人裏不說是優秀,至少也是良,可九娘往旁一站,八娘瞬間便成了綠葉。
八娘不得不承認,除了堅持,除了毅力,除了好學,除了吃苦,這世上還有天賦這麽一討人厭的東西。
田氏隻能白眼珠子向上,悄聲嘀咕“蠻子”,回頭就找折氏,說要讓八娘學琴。
為了劉家的兩千金,折氏沒一絲猶豫,立馬重金聘請了一資深師傅,每天教一個時辰。
七郞和剛收養的八郞為了少練一會兒功,也跳著要學,技多不壓身嘛,然後折氏給他們每人摘了一片樹葉,“沒事吹著玩去…”
偏心都偏的赤裸裸。
八娘就在練功和練琴中,歡樂的過了兩年,隻是偶爾擔心一下體重,至於琴技,八娘九娘都沒那天賦,按部就班的學著,大姐不說二姐。
田氏絞盡腦汁,非要挖掘八娘的閃光點,“要不學跳舞?九娘那硬身板,肯定不行。”
親娘哎,誰說瘦子就是硬腰杆了,誰說胖子就一軟腰啊,九娘練拳時靈活的比猴子還猴子,見過哪隻猴子是硬腰杆啊。
“姐姐,我比九娘有錢!”八娘雙手叉腰,一副財大氣粗樣,提醒著田氏,有現成的優勢,幹嘛不用啊。
這年月,大家叫小妾的親娘為姐姐,和八娘前世的記憶差別大了點。
“你還說,你當我不知道,大家都叫貔貅!你當這是好名聲啊!”田氏開始抹淚了,“都怪我,要不是我苦日子過多了,你怎麽會眼裏隻有錢啊…還一毛不拔…”
“姐姐,錢要用到刀刃上,該用的時候,我可是一擲千金都不帶眨眼的,”八娘可是貼心小棉襖,“姐姐,你想買啥,我出錢。”
“是,隻撿金的買,買了,還你親自收起來。”田氏點了點八娘的小腦袋,不知是該鬧心還是該欣慰。
“誰讓你不戴啊,你收起來,還不知道給誰了…”
田氏是本地人,家裏窮,將她賣進了劉府,如今沒少找田氏打秋風,八娘可不想慣這毛病,救急不救窮,哪有月月找人貼補的,見田氏又要嘮叨田家的不容易,忙一溜煙的跑了。
走廊裏守著的燕子,八娘的貼身丫鬟,立馬跟上,“八娘,鴿子剛過來,說九娘找你。”
鴿子是九娘的貼身丫鬟,兩丫鬟和主人掉了個個,燕子是真正的身輕如燕,鴿子嘛,大肥鴿一隻,就算給她十雙翅膀,也飛不起來。
七郞說了,八娘是想看著燕子,鞭策自己減肥,九娘呢,是想看著鴿子,好好反省,吃的那麽多的飯都吃到哪兒去了…讓八娘和九娘追著一陣好打。
七郞和八郞比八娘她們大兩歲,對打起來,還真沒啥優勢,九娘的力氣比七郞還大,八娘是打不過,但她有一必殺技,那就是…嚎…我嚎…我大嚎…
因此,府裏經常是七郞和八郞被追得鬼哭狼嚎…
偏偏劉父還捋著胡子站在屋簷下,躍躍欲試“八娘,九娘,要阿爹幫忙逮他們不?”
折氏拿著小搖扇,扇著扇子都那麽的威風凜凜,“七郞,八郞,你們今兒要是不被逮著,月錢沒了,經書再抄個十遍百遍的吧…”
劉父一臉的崇拜,還是老妻厲害。
七郞的親娘王氏,撕著手帕,咬牙擠出笑臉,對田氏甘氏邀約,“玩兩把?”王氏的打馬吊技術那可是打遍劉府無敵手,打的連折氏三缺一都不敢嚷嚷,生怕王氏曉得跑來湊角。
最後,經過多輪磋商,秉著安定團結的宗旨,劉府馬吊規則隆重出爐,眾人不得歧視,排斥王氏,保證王氏每月上場次數不得低於15次,十文錢一番,王氏輸了,兩倍計算,贏了,和大家一樣,倍數為一,就這麽著,王氏還是贏多輸少。
八娘懷疑,要不是王氏擔心府裏沒人和她玩,沒準一局都不會輸。
兒子被人家閨女追著打,還隻能輸不能贏,王氏誓要在馬吊桌上找回場子了…
當娘的含沙射影,笑裏藏刀,小朋友們卻在打鬧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沒事就湊一堆,前一秒還嘻嘻哈哈,後一秒又打做一團,周而複始,樂此不彼…兄妹情持續升溫…
這不,八娘跑到九娘屋裏一瞅,七郞八郞都在。
七郞八郞告知,兵臨城下,老爹又開始忙了,阿娘也提高了府裏的警戒級別,通知一會兒就會下達,大家都懂事點,當個乖娃娃。
八娘已免疫了,老爹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這幾年來,大小的仗沒少打,勝多輸少,輸也輸得有底線,因此戰事開始前,完全有資本樂觀,還沒得瑟完,就聽七郞在那抱怨,“好像是什麽宋,他們的皇帝禦駕親征…真不嫌煩的…本來我還說出城玩的,唉,添亂。”
宋?八娘懵逼了,這年月還有個宋?再細問,七郞八郞是一問三不知。
九娘煩了,趕人,“不想玩就回去…”話音未落,就見八娘開動小短腿跑了。
“我,我,沒怎麽啊…”九娘眨巴著修長的大眼睛,無辜極了,“我真沒怎麽啊…”
七郞八郞也是麵麵相覷,雙雙攤手。
八娘跑到折氏那,沒費一點心機,就打探到:
趙匡義禦駕親征,大宋的趙匡義禦駕親征,討伐到了城門口…
不想,都快五歲生日了,八娘依舊記得自己上輩子活在一個叫21世紀的地方,日子過的好不滋潤。估摸著是忘了喝孟婆湯了,前世的記憶竟然一直在,可惜,前世的記憶就是雞肋,會計,八娘上輩子學的這玩意兒在這輩子完全沒啥用。
這輩子八娘活在一個叫漢的朝代,不是秦皇漢武的漢,聽哥哥們嘮叨,唐以後就亂了套,如今是唐以後的一個漢。
八娘暗地琢磨著,大概是五代十國?可惜,曆史不大好,不大記得是否真有個漢,反正隻知道最後是宋朝結束了戰亂,也不知自己如今是在五代十國的前期,中期,還是後期。
幸運的是,劉父,劉業是大漢的將軍,鎮守著大漢的都城太原,嫡母折氏也是將門虎女。劉家有8個兒郎,其中3個是嫡母生的,一個是收養的。
在劉父拿荊條將一堆淘小子收拾的哭天喊地之後,兩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姍姍來遲,八娘很榮幸的物以稀為貴了一把。
八娘劉琪和妹妹九娘劉瑛相差一天,出生時,劉父還沒收養養子,為示重視,將兩閨女按兒子排行,喚作八娘,九娘。
八娘和九娘的風頭一時無二,連兩人的生母,不起眼的兩小妾,霎時都昂首挺胸,鼻孔不時朝天,呼吸間都透著一股子的囂張。
好在折氏的權威不可動搖,擺譜的,不甘的,挑事的,鬧事的,看熱鬧的,在折氏麵前皆做出一副順民狀,一起將劉府打造成了一五好家庭。
在得知朝代更迭比較頻繁後,加之老爹又是從事武將這一高風險行業,頗具憂患意識的八娘就開始了斂財計劃。一歲生日時,就口齒不清的,外加手舞足蹈的比劃,告訴大家,生日要收禮,收禮隻收大黃金,而九娘則是抱塊木頭都能樂半天,對比不要太鮮明喔。
八娘的親娘田氏是個身材豐滿的美少婦,九娘的親娘甘氏帶有草原血統,英姿颯爽,兩人年歲差不多,又皆喜得嬌女,互相較勁的心氣,地球人都懂的。
這邊田氏說,瞧我們八娘,都會喚阿爹了。
那邊甘氏就道,瞧我們九娘,走路走得多穩。
田氏說,今兒八娘自己拿筷子了。
甘氏道,九娘今兒自己吃的飯呢。
田氏誇,八娘今兒拿筷子舞著玩,就像是在舞劍呢。
甘氏炫,九娘今兒一掌就把八娘給推倒在地了。
“八娘…什麽?九娘將八娘推倒了?!”那還了得,田氏尖叫著就朝甘氏就撲了去…
一場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廝打持續時間不長,發鬢淩亂的兩人不一會兒就站到了折氏麵前,雙雙擠著笑臉,“夫人,奴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奴去拉她,沒拉住,跟著跌了下去…”真正的姐妹情深。
“摔死你們倒省了糧食,嚇壞了八娘九娘,看你們怎麽哭!”折氏怒,“到時候,我讓你們天天摔大跟頭!”
“八娘九娘離著遠著呢…”
“兩姐妹玩得高興極了…”
“滾!”
…
一直到八娘三歲,田氏和甘氏的攀比基本都維持著平局。
三歲後,劉大將軍開始交小朋友練功了,頓時高下立見。
八娘知道,學好功夫,在這世道,那可是能救命的,自然是認真的不能再認真,做好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準備,認真的結果卻是,功夫還沒入門,飯量大了,人胖了一圈,很不科學,運動量真的很大啊,竟然還胖?!
九娘飯量更大,八娘吃兩碗,九娘能吃四碗,可人家愣是不長肉。
不長肉的九娘,力氣卻漸長,不用招數,分分鍾就能秒殺八娘這個小胖墩。
在練功方麵,八娘在同齡人裏不說是優秀,至少也是良,可九娘往旁一站,八娘瞬間便成了綠葉。
八娘不得不承認,除了堅持,除了毅力,除了好學,除了吃苦,這世上還有天賦這麽一討人厭的東西。
田氏隻能白眼珠子向上,悄聲嘀咕“蠻子”,回頭就找折氏,說要讓八娘學琴。
為了劉家的兩千金,折氏沒一絲猶豫,立馬重金聘請了一資深師傅,每天教一個時辰。
七郞和剛收養的八郞為了少練一會兒功,也跳著要學,技多不壓身嘛,然後折氏給他們每人摘了一片樹葉,“沒事吹著玩去…”
偏心都偏的赤裸裸。
八娘就在練功和練琴中,歡樂的過了兩年,隻是偶爾擔心一下體重,至於琴技,八娘九娘都沒那天賦,按部就班的學著,大姐不說二姐。
田氏絞盡腦汁,非要挖掘八娘的閃光點,“要不學跳舞?九娘那硬身板,肯定不行。”
親娘哎,誰說瘦子就是硬腰杆了,誰說胖子就一軟腰啊,九娘練拳時靈活的比猴子還猴子,見過哪隻猴子是硬腰杆啊。
“姐姐,我比九娘有錢!”八娘雙手叉腰,一副財大氣粗樣,提醒著田氏,有現成的優勢,幹嘛不用啊。
這年月,大家叫小妾的親娘為姐姐,和八娘前世的記憶差別大了點。
“你還說,你當我不知道,大家都叫貔貅!你當這是好名聲啊!”田氏開始抹淚了,“都怪我,要不是我苦日子過多了,你怎麽會眼裏隻有錢啊…還一毛不拔…”
“姐姐,錢要用到刀刃上,該用的時候,我可是一擲千金都不帶眨眼的,”八娘可是貼心小棉襖,“姐姐,你想買啥,我出錢。”
“是,隻撿金的買,買了,還你親自收起來。”田氏點了點八娘的小腦袋,不知是該鬧心還是該欣慰。
“誰讓你不戴啊,你收起來,還不知道給誰了…”
田氏是本地人,家裏窮,將她賣進了劉府,如今沒少找田氏打秋風,八娘可不想慣這毛病,救急不救窮,哪有月月找人貼補的,見田氏又要嘮叨田家的不容易,忙一溜煙的跑了。
走廊裏守著的燕子,八娘的貼身丫鬟,立馬跟上,“八娘,鴿子剛過來,說九娘找你。”
鴿子是九娘的貼身丫鬟,兩丫鬟和主人掉了個個,燕子是真正的身輕如燕,鴿子嘛,大肥鴿一隻,就算給她十雙翅膀,也飛不起來。
七郞說了,八娘是想看著燕子,鞭策自己減肥,九娘呢,是想看著鴿子,好好反省,吃的那麽多的飯都吃到哪兒去了…讓八娘和九娘追著一陣好打。
七郞和八郞比八娘她們大兩歲,對打起來,還真沒啥優勢,九娘的力氣比七郞還大,八娘是打不過,但她有一必殺技,那就是…嚎…我嚎…我大嚎…
因此,府裏經常是七郞和八郞被追得鬼哭狼嚎…
偏偏劉父還捋著胡子站在屋簷下,躍躍欲試“八娘,九娘,要阿爹幫忙逮他們不?”
折氏拿著小搖扇,扇著扇子都那麽的威風凜凜,“七郞,八郞,你們今兒要是不被逮著,月錢沒了,經書再抄個十遍百遍的吧…”
劉父一臉的崇拜,還是老妻厲害。
七郞的親娘王氏,撕著手帕,咬牙擠出笑臉,對田氏甘氏邀約,“玩兩把?”王氏的打馬吊技術那可是打遍劉府無敵手,打的連折氏三缺一都不敢嚷嚷,生怕王氏曉得跑來湊角。
最後,經過多輪磋商,秉著安定團結的宗旨,劉府馬吊規則隆重出爐,眾人不得歧視,排斥王氏,保證王氏每月上場次數不得低於15次,十文錢一番,王氏輸了,兩倍計算,贏了,和大家一樣,倍數為一,就這麽著,王氏還是贏多輸少。
八娘懷疑,要不是王氏擔心府裏沒人和她玩,沒準一局都不會輸。
兒子被人家閨女追著打,還隻能輸不能贏,王氏誓要在馬吊桌上找回場子了…
當娘的含沙射影,笑裏藏刀,小朋友們卻在打鬧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沒事就湊一堆,前一秒還嘻嘻哈哈,後一秒又打做一團,周而複始,樂此不彼…兄妹情持續升溫…
這不,八娘跑到九娘屋裏一瞅,七郞八郞都在。
七郞八郞告知,兵臨城下,老爹又開始忙了,阿娘也提高了府裏的警戒級別,通知一會兒就會下達,大家都懂事點,當個乖娃娃。
八娘已免疫了,老爹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這幾年來,大小的仗沒少打,勝多輸少,輸也輸得有底線,因此戰事開始前,完全有資本樂觀,還沒得瑟完,就聽七郞在那抱怨,“好像是什麽宋,他們的皇帝禦駕親征…真不嫌煩的…本來我還說出城玩的,唉,添亂。”
宋?八娘懵逼了,這年月還有個宋?再細問,七郞八郞是一問三不知。
九娘煩了,趕人,“不想玩就回去…”話音未落,就見八娘開動小短腿跑了。
“我,我,沒怎麽啊…”九娘眨巴著修長的大眼睛,無辜極了,“我真沒怎麽啊…”
七郞八郞也是麵麵相覷,雙雙攤手。
八娘跑到折氏那,沒費一點心機,就打探到:
趙匡義禦駕親征,大宋的趙匡義禦駕親征,討伐到了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