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連鎖反應
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和解,是一個相當漫長,非常曲折的過程。
關鍵,這並非孤立事件。
布蘭王國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與波及。
早在梁夏帝國崛起之前,在艦船還依靠風帆航行的那個年代,已經稱霸全球海洋的布蘭王國所奉行的戰略,就是用結盟、扶持與遏製等等手段,阻止西大陸出現一個能對其構成威脅的陸權強國。
嚴格說來,在大戰中聯合洛克共和國對付迢曼帝國,就是這套戰略的具體表現。
現在好了,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幹脆利落的捐棄前嫌,史無前例的走到一起,準備共同統治西大陸。
怎麽遏製這個巨無霸級別的陸上強權?
不要忘了,任何一個陸上強權在發展起來之後,都會謀求海外殖民地,向海上強權發起挑戰。
合起來算的話,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有大約一點三億人口,國土麵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千米,而且洛克共和國是全球第三的殖民地宗主國,控製的殖民地擁有一億多人口。在其他方麵,這兩個強權的工業生產力遠超布蘭王國,大約有紐蘭聯邦的百分之七十,梁夏帝國的一半,為全球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在西大陸有巨大的號召力,如果把眾多的小國算進去的話,這個以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為核心的聯盟,有大約三億人口,近三百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全世界第二廣闊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超過了紐蘭聯邦,僅次於梁夏帝國的第二強的工業生產力。
這樣的巨無霸,別說稱霸西大陸,逐鹿全球都不是問題。
那麽,靠一條最窄處隻有三十千米的海峽,布蘭王國就能自保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曆史上,西大陸的強國在崛起之後,都會挑戰僅隔一條海峽的布蘭王國,甚至是征服布蘭王國。
因為別無選擇,所以布蘭王國隻能向紐蘭聯邦靠攏。
有人會說,是布蘭王國先跟狹夷皇國結盟,向紐蘭聯邦遞出了橄欖枝,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才全麵和解,因此布蘭王國的戰略調整是因,洛克共和國是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之下才轉向迢曼帝國。
顯然,這種說辭很牽強。
原因也很簡單,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和解肯定不是一戳二就的事情,有一個過程,也需要時間。
除了布蘭王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剛剛誕生的駱沙聯邦。
隻是,對駱沙聯邦來說,此事是有好有壞。
在最初那幾年,對剛剛誕生,處境極為艱難的駱沙聯邦來說,那是天大的好事,甚至可以說是上帝的恩賜。很簡單,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冰釋前嫌後,首先得考慮大局,然後花大量時間進行整合,接下來還得掃蕩周邊地區,至少需要聯合周邊的小國,最後才輪到對外擴張。
此外,戰敗的迢曼帝國需要休養生息。
結果就是,西方列強出兵幹預駱沙內戰的美夢徹底泡湯。
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沒有這當子事,那麽在停站之後,最遲在塞巴和會結束之後,西方列強肯定會大舉出兵。為了能以雷霆之勢撲滅駱沙的兵變,得從西大陸出兵,也就需要由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充當主角。
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
在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的盟友關係得到鞏固之後,駱沙聯邦麵對的威脅,甚至在布蘭王國之上。
不管怎樣,布蘭王國是離岸國家,跟西大陸隔了條海峽,因此隻要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至少不需要擔心本土受到威脅。駱沙聯邦也是西大陸國家,在西邊有寬達上千千米的正麵。
顯然,西麵的兩個列強聯手,駱沙聯邦就會首當其衝的受到威脅。
正是如此,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駱沙聯邦一直在努力鞏固西部防線,也由此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首先就是,在駱沙聯邦與迢曼帝國之間的眾多弱小國家必須做出選擇。
要麽向西,要麽往東。
這裏的十來個國家,其實是十來個炸藥桶,要是搞不好,隨便一個彈丸小國都有可能引爆下一場大戰。更別說,在這十來個小國當中,有不少是在駱沙帝國完蛋之後,借機獨立的新興國家。
這些小國,之前都屬於駱沙帝國,或者說是駱沙帝國在曆次擴張戰爭當中的戰利品。
駱沙聯邦會善罷甘休嗎?
在自顧不暇的時候,駱沙聯邦自然不會去惹是生非,可是在強大起來之後,就要另當別論了。
其實,這正是駱沙聯邦主動向梁夏帝國靠攏的原因。
麵對西邊冒出來的超級強權,駱沙聯邦根本沒得選,也隻能向曾經的夙敵,在大戰期間被說成不共戴天的梁夏帝國求助,至少是和解,消除來自東麵的威脅,從而把兵力集中用在西邊。
洛克共和國都能跟迢曼帝國和解,駱沙聯邦為什麽不能跟梁夏帝國和解呢?
再說,駱沙聯邦是在推翻了腐朽的皇權之後建立起來的聯邦國家,自然沒有必要遵循帝國時期的教條。
顯然,對梁夏帝國來說,同樣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在“塞巴和約”生效之後,梁夏帝國隻象征性的派了一支軍隊,加入由布蘭王國與狹夷皇國發起的軍事幹預行動,而且主要在大戰期間的占領區活動,沒有參與前線的作戰行動。
此後不久,軍事幹預以失敗告終。
在第一時間撤軍後,梁夏帝國就接住了由駱沙聯邦遞來的橄欖枝。新曆84年,幹預行動結束的次年,梁夏帝國跟駱沙聯邦簽署秘密條約,通過歸還在大戰期間占領的駱沙帝國的領土,跟駱沙聯邦實現和解。
做為回報,駱沙聯邦答應在今後四十九年之內,向梁夏帝國輸出石油與鐵礦石。
就是這份秘密和約,讓駱沙聯邦部署在東部地區的軍力得到解放,為接下來在西大陸用兵創造了條件。
也是這份條約,改寫與鎖定了戰後的世界格局。
在被稱之為“世界島”的巨大陸、西大陸與玄大陸,再次出現兩個強大的軍事政治聯盟集團,而且在世界島外麵還誕生了一個同樣強大的集團,兩強對抗的局麵由此發展成為三足鼎立。
隻是,並沒由此形成穩定的關係。
也不可能穩定。
隻要還有利益,隻要仍然能夠通過軍事手段奪取與獲得利益,那麽任何形式的國際關係都無法穩定的存在下去。
更不要說,軍備競賽再一次變成了脫韁的野馬。
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和解,是一個相當漫長,非常曲折的過程。
關鍵,這並非孤立事件。
布蘭王國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與波及。
早在梁夏帝國崛起之前,在艦船還依靠風帆航行的那個年代,已經稱霸全球海洋的布蘭王國所奉行的戰略,就是用結盟、扶持與遏製等等手段,阻止西大陸出現一個能對其構成威脅的陸權強國。
嚴格說來,在大戰中聯合洛克共和國對付迢曼帝國,就是這套戰略的具體表現。
現在好了,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幹脆利落的捐棄前嫌,史無前例的走到一起,準備共同統治西大陸。
怎麽遏製這個巨無霸級別的陸上強權?
不要忘了,任何一個陸上強權在發展起來之後,都會謀求海外殖民地,向海上強權發起挑戰。
合起來算的話,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有大約一點三億人口,國土麵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千米,而且洛克共和國是全球第三的殖民地宗主國,控製的殖民地擁有一億多人口。在其他方麵,這兩個強權的工業生產力遠超布蘭王國,大約有紐蘭聯邦的百分之七十,梁夏帝國的一半,為全球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在西大陸有巨大的號召力,如果把眾多的小國算進去的話,這個以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為核心的聯盟,有大約三億人口,近三百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全世界第二廣闊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超過了紐蘭聯邦,僅次於梁夏帝國的第二強的工業生產力。
這樣的巨無霸,別說稱霸西大陸,逐鹿全球都不是問題。
那麽,靠一條最窄處隻有三十千米的海峽,布蘭王國就能自保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曆史上,西大陸的強國在崛起之後,都會挑戰僅隔一條海峽的布蘭王國,甚至是征服布蘭王國。
因為別無選擇,所以布蘭王國隻能向紐蘭聯邦靠攏。
有人會說,是布蘭王國先跟狹夷皇國結盟,向紐蘭聯邦遞出了橄欖枝,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才全麵和解,因此布蘭王國的戰略調整是因,洛克共和國是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之下才轉向迢曼帝國。
顯然,這種說辭很牽強。
原因也很簡單,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和解肯定不是一戳二就的事情,有一個過程,也需要時間。
除了布蘭王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剛剛誕生的駱沙聯邦。
隻是,對駱沙聯邦來說,此事是有好有壞。
在最初那幾年,對剛剛誕生,處境極為艱難的駱沙聯邦來說,那是天大的好事,甚至可以說是上帝的恩賜。很簡單,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冰釋前嫌後,首先得考慮大局,然後花大量時間進行整合,接下來還得掃蕩周邊地區,至少需要聯合周邊的小國,最後才輪到對外擴張。
此外,戰敗的迢曼帝國需要休養生息。
結果就是,西方列強出兵幹預駱沙內戰的美夢徹底泡湯。
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沒有這當子事,那麽在停站之後,最遲在塞巴和會結束之後,西方列強肯定會大舉出兵。為了能以雷霆之勢撲滅駱沙的兵變,得從西大陸出兵,也就需要由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充當主角。
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
在洛克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的盟友關係得到鞏固之後,駱沙聯邦麵對的威脅,甚至在布蘭王國之上。
不管怎樣,布蘭王國是離岸國家,跟西大陸隔了條海峽,因此隻要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至少不需要擔心本土受到威脅。駱沙聯邦也是西大陸國家,在西邊有寬達上千千米的正麵。
顯然,西麵的兩個列強聯手,駱沙聯邦就會首當其衝的受到威脅。
正是如此,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駱沙聯邦一直在努力鞏固西部防線,也由此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首先就是,在駱沙聯邦與迢曼帝國之間的眾多弱小國家必須做出選擇。
要麽向西,要麽往東。
這裏的十來個國家,其實是十來個炸藥桶,要是搞不好,隨便一個彈丸小國都有可能引爆下一場大戰。更別說,在這十來個小國當中,有不少是在駱沙帝國完蛋之後,借機獨立的新興國家。
這些小國,之前都屬於駱沙帝國,或者說是駱沙帝國在曆次擴張戰爭當中的戰利品。
駱沙聯邦會善罷甘休嗎?
在自顧不暇的時候,駱沙聯邦自然不會去惹是生非,可是在強大起來之後,就要另當別論了。
其實,這正是駱沙聯邦主動向梁夏帝國靠攏的原因。
麵對西邊冒出來的超級強權,駱沙聯邦根本沒得選,也隻能向曾經的夙敵,在大戰期間被說成不共戴天的梁夏帝國求助,至少是和解,消除來自東麵的威脅,從而把兵力集中用在西邊。
洛克共和國都能跟迢曼帝國和解,駱沙聯邦為什麽不能跟梁夏帝國和解呢?
再說,駱沙聯邦是在推翻了腐朽的皇權之後建立起來的聯邦國家,自然沒有必要遵循帝國時期的教條。
顯然,對梁夏帝國來說,同樣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在“塞巴和約”生效之後,梁夏帝國隻象征性的派了一支軍隊,加入由布蘭王國與狹夷皇國發起的軍事幹預行動,而且主要在大戰期間的占領區活動,沒有參與前線的作戰行動。
此後不久,軍事幹預以失敗告終。
在第一時間撤軍後,梁夏帝國就接住了由駱沙聯邦遞來的橄欖枝。新曆84年,幹預行動結束的次年,梁夏帝國跟駱沙聯邦簽署秘密條約,通過歸還在大戰期間占領的駱沙帝國的領土,跟駱沙聯邦實現和解。
做為回報,駱沙聯邦答應在今後四十九年之內,向梁夏帝國輸出石油與鐵礦石。
就是這份秘密和約,讓駱沙聯邦部署在東部地區的軍力得到解放,為接下來在西大陸用兵創造了條件。
也是這份條約,改寫與鎖定了戰後的世界格局。
在被稱之為“世界島”的巨大陸、西大陸與玄大陸,再次出現兩個強大的軍事政治聯盟集團,而且在世界島外麵還誕生了一個同樣強大的集團,兩強對抗的局麵由此發展成為三足鼎立。
隻是,並沒由此形成穩定的關係。
也不可能穩定。
隻要還有利益,隻要仍然能夠通過軍事手段奪取與獲得利益,那麽任何形式的國際關係都無法穩定的存在下去。
更不要說,軍備競賽再一次變成了脫韁的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