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計劃周密
內閣官邸裏麵。
目送信部離開之後,文衛才回到書房裏麵。
隨同他一起到來的,幾位戰時內閣的核心成員坐在壁爐旁邊,一邊抽雪茄,一邊討論當前的局勢。
抽煙論事,其實是這些年形成的風俗。
二十年前,大家是席地而坐,喝喝茶,品嚐自家釀造的清酒。
習俗上的轉變,可以看成是在向西方列強學習。
畢竟,跟西邊巨大陸上,那個曾經被皇國上下奉為師尊,全力效仿與學習的強大帝國翻臉後,總得重新找個老師吧。
在這個世界上,怎麽能夠缺少老師呢?
其實,文衛很討厭別人在他麵前抽煙。
隻是現在,他隻能忍著。
原因無二,當前局麵跟計劃嚴重脫節,完全沒有可比性,幾乎徹底亂套了。
不然的話,文衛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到首相府,接過這個爛攤子。
按照原訂計劃,應該由信部繼續擔任戰時首相,隻有在戰局發生逆轉之後,才由文衛出來擦屁股。
一切,都得從上午說起。
按照計劃,狹夷皇國派駐梁夏帝國大使應該在上午八點前到達樞密院,向梁夏帝國遞交戰書,正式向梁夏帝國宣戰。
至於宣戰理由,也早就炮製好了,發生在北撒豆群島上,針對狹夷皇國治安部隊的襲擊事件。
有點牽強,不過也無所謂了。
這個宣戰時間,隻比計劃中,機動艦隊突襲澄江港的時間早十五分鍾。
關鍵就是,隻有提前向梁夏帝國宣戰,狹夷皇國才能夠按照盟約,要求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參戰。
其實,這是整個計劃的關鍵所在。
在九月份,也就是出現了大戰的端倪之後,狹夷皇國多次跟兩個盟友秘密接觸,探討戰爭突然爆發的問題。到十一月初,布蘭王國率先醒悟了過來,在同盟集團的框架內跟狹夷皇國簽署了一份非常複雜,就連精明的外交官都很難看明白的密約,也由此讓狹夷皇國消除了後顧之憂。
按照這份密約,隻要狹夷皇國以正當的方式向梁夏帝國宣戰,布蘭王國就以盟友的身份參戰。
此外,布蘭王國還鄭重承諾,將在年內向梵炎洋增派幾艘主力艦。
為此,狹夷皇國也做了保證。如果梁夏帝國率先對布蘭王國發動戰爭,比如偷襲布蘭王國在梵炎洋的軍事基地,狹夷皇國就會立即向梁夏帝國宣戰,而且出動艦隊牽製與打擊梁夏海軍。
到了十二月份,也就是梁夏海軍舉行一年一度的艦隊演習的時候,紐蘭聯邦的態度也出現了鬆動。
雖然沒像布蘭王國那樣,跟狹夷皇國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密約,但是紐蘭聯邦的總統、國務卿與國會兩院領袖均表示,紐蘭聯邦將忠實履行同盟集團成員國的義務,為遭到侵犯與需要幫助的盟國提供支持。
為此,紐蘭聯邦答應對海軍部署進行調整。
按照承諾,紐蘭聯邦將在年內把五支航母戰鬥群全都派駐東望洋;在明年年底前把東望洋艦隊司令部轉移到霍瓦依群島,並且將霍努島的珍寶港設為東望洋艦隊母港;重新組建西南東望洋地區艦隊,把西東望洋分艦隊的兵力增強一倍,向西東望洋與西南東望洋增派四艘主力艦與兩艘航母;地麵上,把南珠國的駐軍增加到五萬人,將馬拉城打造成為西東望洋地區的軍事堡壘。
這下,同盟集團的三個成員國完全同步了。
到十二月中旬,也就是駱沙聯邦與灣海三國的矛盾爆發之後,同盟集團進行了最後一次秘密會晤。
當時,三方獲得的情報全都表明,梁夏帝國會借此機會發動戰爭,準確說是鼓動駱沙聯邦向迢曼帝國與洛克共和國發難,然後以盟友身份參戰,以對付洛克共和國為名在炎海與梵炎洋采取行動。
因為布蘭王國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西大陸的兩個“肉盾”國家戰敗,肯定會參戰,所以梁夏帝國會借此機會,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掃蕩梵炎洋。鞏固基本盤之後,再火速回兵對付狹夷皇國。隻要打敗了狹夷皇國,加上已經控製梵炎洋,梁夏帝國就能夠從容不迫的迎戰勞師遠征的紐蘭聯邦。
單挑梁夏帝國,紐蘭聯邦的勝算幾乎為零。
正是根據這些情報,訂下了基本戰略。
布蘭王國向梵炎洋增派一支擁有四艘主力艦的遠征艦隊,擺出大幹一場的架勢,不過是疑兵,目的是讓梁夏帝國首先盯住梵炎洋,把至關重要的南方艦隊派過去。狹夷海軍將趁此機會,用跟紐蘭海軍進行演習的名義,讓常駐艦隊去南珠海。如果梁夏海軍的南方艦隊殺入了梵炎洋,常駐艦隊就配合布蘭海軍,在梵炎洋或者是炎海南部海域殲滅南方艦隊。如果南方艦隊沒去梵炎洋,而是留在了炎海,或者返回澄江港,狹夷海軍就在正式宣戰後發起突然襲擊。布蘭王國會緊隨其後,對梁夏帝國宣戰,並且派遠征艦隊去獅泉城,協助狹夷海軍殲滅梁夏帝國的南方艦隊。紐蘭聯邦則保證,在三個月內完成調整,讓擁有五艘艦隊航母的東望洋艦隊參戰。
這份戰略計劃,看著很完美。
隻是,有兩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
一是戰爭已經爆發,梁夏帝國在第一時間參戰。二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發起突襲之前正式宣戰。
欠缺了第一個條件,紐蘭聯邦恐怕會作壁上觀。
欠缺了第二個的話,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都有可能隔岸觀火。
顯然,擬定戰略計劃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想到,在兩個前提條件都不成立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
現在,就是這樣的局麵!
梁夏帝國沒有參戰,準確說是戰爭沒有因為駱沙聯邦與灣海三國的矛盾而爆發,狹夷皇國也沒有能夠趕在發起突襲之前,向梁夏帝國正式宣戰,布蘭王國與紐蘭聯邦都有可能在場外看熱鬧。
沒有盟友,這仗還需要打嗎?
肯定得打!
文衛在收聽了梁夏帝國首輔的廣播講話之後才趕過來的,公開發表了最後通牒,等於把狹夷皇國逼入絕路。
投降?
這才開始打呢,怎麽就說投降了?
再說,挨揍的好像是梁夏海軍吧,說投降的話,也應該是梁夏帝國吧!
既然已經正式宣戰,還有什麽好顧慮的呢?
文衛剛走過去坐下,房門就被推開了。
英西上將急匆匆的趕了進來,他在下午獲得了破格晉升,現在已經是由文衛內定的陸軍大臣。
隻是,到來的不止是他一個。
在他身後,有幾名年輕軍官,其中一些是海軍軍官。
注意到這些年輕軍官的臉色,文衛立即意識到,肯定是萬分糟糕的壞消息,難道薛遠征在廣播中說的都是實情?
內閣官邸裏麵。
目送信部離開之後,文衛才回到書房裏麵。
隨同他一起到來的,幾位戰時內閣的核心成員坐在壁爐旁邊,一邊抽雪茄,一邊討論當前的局勢。
抽煙論事,其實是這些年形成的風俗。
二十年前,大家是席地而坐,喝喝茶,品嚐自家釀造的清酒。
習俗上的轉變,可以看成是在向西方列強學習。
畢竟,跟西邊巨大陸上,那個曾經被皇國上下奉為師尊,全力效仿與學習的強大帝國翻臉後,總得重新找個老師吧。
在這個世界上,怎麽能夠缺少老師呢?
其實,文衛很討厭別人在他麵前抽煙。
隻是現在,他隻能忍著。
原因無二,當前局麵跟計劃嚴重脫節,完全沒有可比性,幾乎徹底亂套了。
不然的話,文衛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到首相府,接過這個爛攤子。
按照原訂計劃,應該由信部繼續擔任戰時首相,隻有在戰局發生逆轉之後,才由文衛出來擦屁股。
一切,都得從上午說起。
按照計劃,狹夷皇國派駐梁夏帝國大使應該在上午八點前到達樞密院,向梁夏帝國遞交戰書,正式向梁夏帝國宣戰。
至於宣戰理由,也早就炮製好了,發生在北撒豆群島上,針對狹夷皇國治安部隊的襲擊事件。
有點牽強,不過也無所謂了。
這個宣戰時間,隻比計劃中,機動艦隊突襲澄江港的時間早十五分鍾。
關鍵就是,隻有提前向梁夏帝國宣戰,狹夷皇國才能夠按照盟約,要求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參戰。
其實,這是整個計劃的關鍵所在。
在九月份,也就是出現了大戰的端倪之後,狹夷皇國多次跟兩個盟友秘密接觸,探討戰爭突然爆發的問題。到十一月初,布蘭王國率先醒悟了過來,在同盟集團的框架內跟狹夷皇國簽署了一份非常複雜,就連精明的外交官都很難看明白的密約,也由此讓狹夷皇國消除了後顧之憂。
按照這份密約,隻要狹夷皇國以正當的方式向梁夏帝國宣戰,布蘭王國就以盟友的身份參戰。
此外,布蘭王國還鄭重承諾,將在年內向梵炎洋增派幾艘主力艦。
為此,狹夷皇國也做了保證。如果梁夏帝國率先對布蘭王國發動戰爭,比如偷襲布蘭王國在梵炎洋的軍事基地,狹夷皇國就會立即向梁夏帝國宣戰,而且出動艦隊牽製與打擊梁夏海軍。
到了十二月份,也就是梁夏海軍舉行一年一度的艦隊演習的時候,紐蘭聯邦的態度也出現了鬆動。
雖然沒像布蘭王國那樣,跟狹夷皇國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密約,但是紐蘭聯邦的總統、國務卿與國會兩院領袖均表示,紐蘭聯邦將忠實履行同盟集團成員國的義務,為遭到侵犯與需要幫助的盟國提供支持。
為此,紐蘭聯邦答應對海軍部署進行調整。
按照承諾,紐蘭聯邦將在年內把五支航母戰鬥群全都派駐東望洋;在明年年底前把東望洋艦隊司令部轉移到霍瓦依群島,並且將霍努島的珍寶港設為東望洋艦隊母港;重新組建西南東望洋地區艦隊,把西東望洋分艦隊的兵力增強一倍,向西東望洋與西南東望洋增派四艘主力艦與兩艘航母;地麵上,把南珠國的駐軍增加到五萬人,將馬拉城打造成為西東望洋地區的軍事堡壘。
這下,同盟集團的三個成員國完全同步了。
到十二月中旬,也就是駱沙聯邦與灣海三國的矛盾爆發之後,同盟集團進行了最後一次秘密會晤。
當時,三方獲得的情報全都表明,梁夏帝國會借此機會發動戰爭,準確說是鼓動駱沙聯邦向迢曼帝國與洛克共和國發難,然後以盟友身份參戰,以對付洛克共和國為名在炎海與梵炎洋采取行動。
因為布蘭王國絕不會眼睜睜看著西大陸的兩個“肉盾”國家戰敗,肯定會參戰,所以梁夏帝國會借此機會,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掃蕩梵炎洋。鞏固基本盤之後,再火速回兵對付狹夷皇國。隻要打敗了狹夷皇國,加上已經控製梵炎洋,梁夏帝國就能夠從容不迫的迎戰勞師遠征的紐蘭聯邦。
單挑梁夏帝國,紐蘭聯邦的勝算幾乎為零。
正是根據這些情報,訂下了基本戰略。
布蘭王國向梵炎洋增派一支擁有四艘主力艦的遠征艦隊,擺出大幹一場的架勢,不過是疑兵,目的是讓梁夏帝國首先盯住梵炎洋,把至關重要的南方艦隊派過去。狹夷海軍將趁此機會,用跟紐蘭海軍進行演習的名義,讓常駐艦隊去南珠海。如果梁夏海軍的南方艦隊殺入了梵炎洋,常駐艦隊就配合布蘭海軍,在梵炎洋或者是炎海南部海域殲滅南方艦隊。如果南方艦隊沒去梵炎洋,而是留在了炎海,或者返回澄江港,狹夷海軍就在正式宣戰後發起突然襲擊。布蘭王國會緊隨其後,對梁夏帝國宣戰,並且派遠征艦隊去獅泉城,協助狹夷海軍殲滅梁夏帝國的南方艦隊。紐蘭聯邦則保證,在三個月內完成調整,讓擁有五艘艦隊航母的東望洋艦隊參戰。
這份戰略計劃,看著很完美。
隻是,有兩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
一是戰爭已經爆發,梁夏帝國在第一時間參戰。二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在發起突襲之前正式宣戰。
欠缺了第一個條件,紐蘭聯邦恐怕會作壁上觀。
欠缺了第二個的話,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都有可能隔岸觀火。
顯然,擬定戰略計劃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想到,在兩個前提條件都不成立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
現在,就是這樣的局麵!
梁夏帝國沒有參戰,準確說是戰爭沒有因為駱沙聯邦與灣海三國的矛盾而爆發,狹夷皇國也沒有能夠趕在發起突襲之前,向梁夏帝國正式宣戰,布蘭王國與紐蘭聯邦都有可能在場外看熱鬧。
沒有盟友,這仗還需要打嗎?
肯定得打!
文衛在收聽了梁夏帝國首輔的廣播講話之後才趕過來的,公開發表了最後通牒,等於把狹夷皇國逼入絕路。
投降?
這才開始打呢,怎麽就說投降了?
再說,挨揍的好像是梁夏海軍吧,說投降的話,也應該是梁夏帝國吧!
既然已經正式宣戰,還有什麽好顧慮的呢?
文衛剛走過去坐下,房門就被推開了。
英西上將急匆匆的趕了進來,他在下午獲得了破格晉升,現在已經是由文衛內定的陸軍大臣。
隻是,到來的不止是他一個。
在他身後,有幾名年輕軍官,其中一些是海軍軍官。
注意到這些年輕軍官的臉色,文衛立即意識到,肯定是萬分糟糕的壞消息,難道薛遠征在廣播中說的都是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