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真相大白
雖然陸陸續續收到一些海軍司令部轉發的消息,但是到傍晚,才收到了最後的戰報。
3艘“迢曼”級裝甲巡洋艦全部戰沉,“宰相”號遭到重創,2艘“北河”級也受創。
最後關頭,正是3艘“迢曼”級主動減速,阻擊追上來的紐蘭巡洋艦與驅逐艦,並先後遭到重型魚雷攻擊,最終因為損傷太嚴重,在無法快速航行的情況下,被敵機投下的炸彈與魚雷擊沉。
借助這個機會,3艘快速戰列艦才得以擺脫追擊的敵艦。
“宰相”號的速度要慢一點,而且撤退的時候還在為3艘裝甲巡洋艦提供掩護,所以遭到敵機的重點照顧,至少被5枚航空穿甲彈與4條航空魚雷擊中。不幸中的萬幸是,敵機使用的500磅級炸彈。
2艘“北河”級在天亮之前,在跟2艘“北卡”級的炮戰中,就分別挨了幾枚炮彈,而且紐蘭艦隊發起的首輪空中打擊,就重點對付了這兩艘防空火力異常強悍的快速戰列艦,導致2艦的損傷變得更加嚴重。
結果就是,在指揮官下領撤退的時候,2艘“北河”級率先轉向脫離戰鬥。
關鍵還有,2艦的航速最快。
即便有所損傷,2艘“北河”級的航速都能達到29節,比“宰相”號稍微快一點,也超過了3艘裝甲巡洋艦。
隻是,3艘戰列艦能夠逃脫,不止是3艘裝甲巡洋艦的功勞。
在3艘裝甲巡洋艦奮勇阻擊追擊的敵艦時,從獅泉城起飛的轟炸機群趕到,隨後從斯裏蘭卡出發的機群也殺了過來。
雖然兩支轟炸機群在突擊的時候就遭到了攔截,還被防空戰鬥機打散,沒有能夠對紐蘭艦隊構成威脅,甚至沒逼近紐蘭航母,但是轟炸機群的到來,肯定讓紐蘭艦隊指揮官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此外就是,在轟炸機群趕到前的幾個小時裏麵,3艘快速戰列艦已經向北狂奔了200多千米。
如果繼續追擊,下午再發動一波攻擊,至少得耽擱2個小時。
這麽一來,就有可能在撤退之前進入岸基戰鬥機的作戰範圍。
要搞不好的話,說不準會在下午遭到轟炸。
以2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在連續發動3波打擊之後,未必能組織起足夠多的戰鬥機進行防空作戰。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的雙發中型轟炸機能使用航空魚雷執行反艦任務,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這是從狹夷海軍那裏學來的。
雖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有足夠多的航母,帝國海軍不會倚重岸基航空兵,但是在實戰當中,雙發轟炸機體現出了很強的戰術靈活性,有時甚至能夠充當遠程戰鬥機,也由此受到海軍高度重視。
在轟炸機到達之後不久,同樣來自獅泉城的遠程戰鬥機就已經到達了聯合艦隊附近,驅逐了紐蘭艦隊的偵察機。
正是如此,在中午的時候,紐蘭艦隊轉向脫離了戰鬥。
到此,這場激戰才宣告結束。
隻是,情況一點都不容樂觀。
“宰相”號的受損情況極為嚴重,按照指揮官報告,戰鬥結束的時候,該艦進水量已經超過5500噸,而且艦體上的漏洞一直沒堵上,內部的水密艙也不夠完善,未必能夠航行到斯裏蘭卡。
關鍵還有,該艦隻剩下一台鍋爐還在工作。
帶動抽水機的柴油發電機也隻剩下了一台,隻能驅動兩台抽水機工作。
如果進水量得不到控製,也就是抽水速度低於進水速度,導致最後一座鍋爐與輪機也因為進水而停止工作,就隻能考慮放棄這艘戰艦,甚至得在必要的時候,讓隨行的驅逐艦將其擊沉。
道理也很簡單,附近保不準就有紐蘭潛艇。
關鍵就是,離斯裏蘭卡與獅泉城都太遠了。
巡邏機能夠飛過來,卻無法保證不間斷的巡邏,而且搜尋範圍很有限,能提供的掩護也非常有限。
哪怕把“宰相”號保了下來,也很難修複。
這艘戰艦是由迢曼帝國建造,先不說工藝,隻是采用的標準,就跟帝國海軍的存在巨大差別。
當然,帝國海軍根本沒有“宰相”號的零備件,而很多大質量或者大尺寸的設備隻能由海路運送。
簡單的說,帝國的造船廠未必能夠修複這艘迢曼戰列艦。
如果需要用到的設備都必須定製,或者為了使用帝國的零部件對戰艦進行大改,維修成本將高得嚇人。
當然,也需要大量時間。
綜合考慮,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快速戰列艦。
2艘“北河”級暫時沒有沉沒的風險。
這2艘戰列艦肯定要返回造船廠,說不定還要在船塢裏麵呆上幾個月,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出海戰鬥。
其實,修複“北河”級的難度同樣非常的巨大。
原因就是,“北河”級上的很多設備都已停產,隻能找廠商定製,采購配套的零備件也是一件麻煩事。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願意派“北河”級衝鋒陷陣的關鍵所在。
相對而言,“龍興”級因為總共造了6艘,而且都還在服役,所以帝國海軍還儲備了一批易損零部件,更容易維護。也正是如此,在整個大戰期間,6艘“龍興”級的表現都非常活躍。
經此一仗,聯合艦隊已暫時“不存在”了。
此外就是,紐蘭艦隊裏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根據戰報,紐蘭艦隊發動了兩次轟炸,投入的艦載機不到70架,此外還在防空作戰當中出動了大約40架戰鬥機。
總共100架出頭,差不多就是2艘小型航母的最大載機量。
關鍵還有,攻擊聯合艦隊的機群裏麵,有tbf“複仇者”魚雷攻擊機,而且出動的數量超過了20架。
對飛行甲板不夠長,又沒有彈射器的護航航母來說,tbf太大了一些。
在北夕落洋上,紐蘭海軍護航航母搭載的依然是老舊的tbd,主要就是沒辦法順利的運作tbf。
要說的話,即便是小型航母,運作tbf都比較困難。
可見,能搭載tbf,並且讓tbf攜帶魚雷發起攻擊,那就隻能是小型航母,肯定不會是護航航母。
最重要的一點,2波攻擊的間隔時間不到2個小時。
如此快的出動速度,必然是擁有彈射器的小型航母。
綜合這些,完全能斷定,這支艦隊來自珍寶港,而且指揮官極有可能就是斯普。
其實,這也解釋了在中轉島這邊,帝國陸戰隊都已登陸成功,紐蘭海軍卻沒有派艦隊過來的原因。
在白止戰率領艦隊攻打中轉島的時候,斯普帶著艦隊去了梵炎洋!
雖然陸陸續續收到一些海軍司令部轉發的消息,但是到傍晚,才收到了最後的戰報。
3艘“迢曼”級裝甲巡洋艦全部戰沉,“宰相”號遭到重創,2艘“北河”級也受創。
最後關頭,正是3艘“迢曼”級主動減速,阻擊追上來的紐蘭巡洋艦與驅逐艦,並先後遭到重型魚雷攻擊,最終因為損傷太嚴重,在無法快速航行的情況下,被敵機投下的炸彈與魚雷擊沉。
借助這個機會,3艘快速戰列艦才得以擺脫追擊的敵艦。
“宰相”號的速度要慢一點,而且撤退的時候還在為3艘裝甲巡洋艦提供掩護,所以遭到敵機的重點照顧,至少被5枚航空穿甲彈與4條航空魚雷擊中。不幸中的萬幸是,敵機使用的500磅級炸彈。
2艘“北河”級在天亮之前,在跟2艘“北卡”級的炮戰中,就分別挨了幾枚炮彈,而且紐蘭艦隊發起的首輪空中打擊,就重點對付了這兩艘防空火力異常強悍的快速戰列艦,導致2艦的損傷變得更加嚴重。
結果就是,在指揮官下領撤退的時候,2艘“北河”級率先轉向脫離戰鬥。
關鍵還有,2艦的航速最快。
即便有所損傷,2艘“北河”級的航速都能達到29節,比“宰相”號稍微快一點,也超過了3艘裝甲巡洋艦。
隻是,3艘戰列艦能夠逃脫,不止是3艘裝甲巡洋艦的功勞。
在3艘裝甲巡洋艦奮勇阻擊追擊的敵艦時,從獅泉城起飛的轟炸機群趕到,隨後從斯裏蘭卡出發的機群也殺了過來。
雖然兩支轟炸機群在突擊的時候就遭到了攔截,還被防空戰鬥機打散,沒有能夠對紐蘭艦隊構成威脅,甚至沒逼近紐蘭航母,但是轟炸機群的到來,肯定讓紐蘭艦隊指揮官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此外就是,在轟炸機群趕到前的幾個小時裏麵,3艘快速戰列艦已經向北狂奔了200多千米。
如果繼續追擊,下午再發動一波攻擊,至少得耽擱2個小時。
這麽一來,就有可能在撤退之前進入岸基戰鬥機的作戰範圍。
要搞不好的話,說不準會在下午遭到轟炸。
以2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在連續發動3波打擊之後,未必能組織起足夠多的戰鬥機進行防空作戰。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的雙發中型轟炸機能使用航空魚雷執行反艦任務,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這是從狹夷海軍那裏學來的。
雖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有足夠多的航母,帝國海軍不會倚重岸基航空兵,但是在實戰當中,雙發轟炸機體現出了很強的戰術靈活性,有時甚至能夠充當遠程戰鬥機,也由此受到海軍高度重視。
在轟炸機到達之後不久,同樣來自獅泉城的遠程戰鬥機就已經到達了聯合艦隊附近,驅逐了紐蘭艦隊的偵察機。
正是如此,在中午的時候,紐蘭艦隊轉向脫離了戰鬥。
到此,這場激戰才宣告結束。
隻是,情況一點都不容樂觀。
“宰相”號的受損情況極為嚴重,按照指揮官報告,戰鬥結束的時候,該艦進水量已經超過5500噸,而且艦體上的漏洞一直沒堵上,內部的水密艙也不夠完善,未必能夠航行到斯裏蘭卡。
關鍵還有,該艦隻剩下一台鍋爐還在工作。
帶動抽水機的柴油發電機也隻剩下了一台,隻能驅動兩台抽水機工作。
如果進水量得不到控製,也就是抽水速度低於進水速度,導致最後一座鍋爐與輪機也因為進水而停止工作,就隻能考慮放棄這艘戰艦,甚至得在必要的時候,讓隨行的驅逐艦將其擊沉。
道理也很簡單,附近保不準就有紐蘭潛艇。
關鍵就是,離斯裏蘭卡與獅泉城都太遠了。
巡邏機能夠飛過來,卻無法保證不間斷的巡邏,而且搜尋範圍很有限,能提供的掩護也非常有限。
哪怕把“宰相”號保了下來,也很難修複。
這艘戰艦是由迢曼帝國建造,先不說工藝,隻是采用的標準,就跟帝國海軍的存在巨大差別。
當然,帝國海軍根本沒有“宰相”號的零備件,而很多大質量或者大尺寸的設備隻能由海路運送。
簡單的說,帝國的造船廠未必能夠修複這艘迢曼戰列艦。
如果需要用到的設備都必須定製,或者為了使用帝國的零部件對戰艦進行大改,維修成本將高得嚇人。
當然,也需要大量時間。
綜合考慮,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快速戰列艦。
2艘“北河”級暫時沒有沉沒的風險。
這2艘戰列艦肯定要返回造船廠,說不定還要在船塢裏麵呆上幾個月,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出海戰鬥。
其實,修複“北河”級的難度同樣非常的巨大。
原因就是,“北河”級上的很多設備都已停產,隻能找廠商定製,采購配套的零備件也是一件麻煩事。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願意派“北河”級衝鋒陷陣的關鍵所在。
相對而言,“龍興”級因為總共造了6艘,而且都還在服役,所以帝國海軍還儲備了一批易損零部件,更容易維護。也正是如此,在整個大戰期間,6艘“龍興”級的表現都非常活躍。
經此一仗,聯合艦隊已暫時“不存在”了。
此外就是,紐蘭艦隊裏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根據戰報,紐蘭艦隊發動了兩次轟炸,投入的艦載機不到70架,此外還在防空作戰當中出動了大約40架戰鬥機。
總共100架出頭,差不多就是2艘小型航母的最大載機量。
關鍵還有,攻擊聯合艦隊的機群裏麵,有tbf“複仇者”魚雷攻擊機,而且出動的數量超過了20架。
對飛行甲板不夠長,又沒有彈射器的護航航母來說,tbf太大了一些。
在北夕落洋上,紐蘭海軍護航航母搭載的依然是老舊的tbd,主要就是沒辦法順利的運作tbf。
要說的話,即便是小型航母,運作tbf都比較困難。
可見,能搭載tbf,並且讓tbf攜帶魚雷發起攻擊,那就隻能是小型航母,肯定不會是護航航母。
最重要的一點,2波攻擊的間隔時間不到2個小時。
如此快的出動速度,必然是擁有彈射器的小型航母。
綜合這些,完全能斷定,這支艦隊來自珍寶港,而且指揮官極有可能就是斯普。
其實,這也解釋了在中轉島這邊,帝國陸戰隊都已登陸成功,紐蘭海軍卻沒有派艦隊過來的原因。
在白止戰率領艦隊攻打中轉島的時候,斯普帶著艦隊去了梵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