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等待時機
下午幾個小時,白華偉與劉尊嶺拿已經掌握的情報,對當前局勢做了一番簡單推演。
與兩人之前猜測的一樣,紐蘭海軍派主力強攻阿留群島,就是在逼迫帝國艦隊北上,去北東望洋與之決戰。
相對而言,北東望洋更適合進行艦隊決戰。
前麵已經提到,在霍瓦依群島與阿留群島之間,方圓幾千千米的區域,沒有一座像樣的島嶼。
這片廣闊海域能夠容納數支艦隊。
紐蘭海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的第一戰,也是東望洋戰場的戰略轉折點,北東望洋海戰就在此進行。
在那場海戰中,雙方各投入數支特混艦隊,參戰的艦艇超過了500艘,各類作戰飛機幾乎有5000架。
即便如此,交戰海域也隻是在北東望洋的西部,僅相當於北東望洋的四分之一。
相對而言,在霍瓦依群島的南麵,就沒這麽理想了。
在霍瓦依群島南邊不但有約頓島,還有萊恩群島北麵的幾座島嶼,而且麵積都大到能部署航空兵。
正是如此,隻要帝國艦隊退到約頓島以西海域,就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紐蘭艦隊要想主動尋找帝國艦隊決戰,首先就得攻打約頓島,或者在其他方向突破島鏈防線。
由此可見,不管怎麽打,在戰鬥打響之後,紐蘭海軍的作戰意圖就不再是秘密。
其實,從阿留群島往南,經過霍瓦依群島、萊恩群島與馬克薩斯群島,一直延伸到土阿摩土群島的“島鏈防線”針對的就是紐蘭海軍,或者說是帝國海軍為了獨霸東望洋,掌握東望洋絕對製海權建立起來的戰略防線。在這道防線的西邊才是帝國的核心地區,而東邊是可以放棄的邊緣地區。
這也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霍瓦依群島的西南,即約頓島西邊活動的主要原因。
隻要在島鏈防線的西邊,哪怕紐蘭軍隊把霍瓦依群島上的軍事基地全都炸成了廢墟,摧毀了約頓軍港,也無法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至少不可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消滅這支強大的特混艦隊。
關鍵還有,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在東望洋活動,紐蘭海軍取得的勝利,就隻是鏡花水月。
沒有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紐蘭海軍根本無法在奪取的島嶼上站穩腳跟。在擁有了足夠的兵力優勢,重新獲得東望洋的製海權,隻需要一次有力反擊,就能夠奪回被紐蘭海軍攻占的島嶼。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存在大約6個小時的時差,那些照片是偵察衛星在上午9點左右拍攝的。
哪怕在拿到情報之後立即組織轟炸機發起攻擊,也要耽擱好幾個小時。
再說,阿留群島的烏木基地已被摧毀,霍瓦依群島西部島嶼的機場被轉移的反潛巡邏機與戰鬥機占用,也就隻能動用部署在後方,比如狹夷本土與北馬群島的轟炸機,耽擱的時間更多。
在理論上,能夠在淩晨發起攻擊就不錯了。
對於能夠以30節速度持續航行的航母戰鬥群而言,在這大半天裏麵,至少能跑出數百千米。
這意味著,無法依靠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發起反擊。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偵察衛星,至少在戰術層麵上沒有完全依靠偵察衛星的關鍵所在。
不是衛星不好,而是技術還不夠先進。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其實最先發現偵察衛星的價值。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波伊戰爭結束之後不久,帝國海軍就發現,必須提高對反航母作戰的重視程度。
此後不久,論議兩院就出台法案,把帝國海軍現役航母數量限製為15艘。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再也不可能憑借數量取勝,因此在未來的製海戰鬥中,需要一種更加有效的戰術手段。
首先就得建立一套新的,而且高效的偵查體係。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偵察衛星受到帝國海軍的重視。
當時,還在海軍服役的周湧濤就率先提出,建立一套以偵察衛星為主,覆蓋全球的海洋監視係統。
可惜的是,這僅僅是美好的願望。
在初期論證後,就連周湧濤都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傾盡全力,帝國海軍也無法打造出這樣的係統。隻是打造一套由數十顆偵察衛星組成的天基係統,就要耗費上千億金元,而且每年的維持費用超過100百億。在當時,帝國海軍每年的軍費預算不到1000億,花在裝備上的才200多億。
關鍵還有,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存在延遲,基本上沒有戰術價值。
在實戰中,依然得依靠偵察機等傳統偵查平台。
此外,偵察衛星還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比如天氣的影響。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偵察衛星還不如潛艇。
當然,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太昂貴,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軍事層麵上,帝國海軍偵察衛星的需求也不是非常的急迫,也就沒有理由用寶貴的資源來發展偵察衛星。
直到近10年,紐蘭海軍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手。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裏,紐蘭海軍最多也就隻是有一些威脅。至於西陸集團的那些海軍,別說在當時,即便到現在,也入不了帝國海軍的法眼。
相對而言,空軍主導的全球導航衛星係統更有價值。
可見,如果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沒有戰術價值,那麽在做部署的時候,紐蘭艦隊的指揮官就不會感到擔憂。
其實,也沒有哪個艦隊指揮官會憑借幾張由偵察衛星在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幾個小時之前拍攝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就把艦載機全都派出去。事實上,在收到情報之後,首先出動的依然是偵察機。
正是如此,白華偉與劉尊嶺認定,紐蘭海軍奔襲阿留群島是引蛇出洞。
隨後,兩人對接下來可能采取的行動做了分析。
首先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連夜北上。
因為東邊幾座島嶼已經遭到轟炸,而且阿留群島是在霍努島西北,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從霍瓦依群島西邊進入北東望洋。為了獲得岸基航空兵掩護,尤其是反潛巡邏機提供的支援,在挑選航線的時候就會盡量靠近中轉島。如果有更確切的消息,比如紐蘭艦隊在同一時間南下,那麽在途徑中轉島的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就會著手為即將到來的艦隊決戰做準備。
關鍵就是,會把反潛巡邏任務丟給岸基航空兵。
這個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很容易遭到潛艇伏擊。
中轉島附近有紐蘭潛艇?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紐蘭潛艇不會冒險靠近中轉島,更別說在中轉島附近伏擊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但是隻要前期準備的時間足夠充足,潛艇的艇長敢於冒險,在中轉島附近部署幾艘潛艇並不是什麽難事。
對於一次精心策劃,而且早有準備的突擊行動來說,肯定會提前部署作戰部隊。
此外,“洛城”級攻擊潛艇,能夠在海麵下潛伏數十日。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座沉海底的情況下,“洛城”級攻擊潛艇發出的噪聲非常的微弱,即便是性能最先進的被動聲納,也未必能探測到。
用主動聲納進行大範圍搜索,無異於大海撈針。
隻要有1艘“洛城”級漏網,就能用重型魚雷,在幾分鍾之內把3艘“陳炳勳”級大型航母送到海底。
其實,隻需要重創3艘航母,甚至2艘航母就行了。
白華偉敢打賭,在中轉島的西邊,有10多艘紐蘭海軍的大型攻擊潛艇在守株待兔。
對此,劉尊嶺並沒表示反對。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司令部也做出了類似推斷,還采取了必要的行動。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在入夜後不久,海軍司令部發來消息。
空軍已經按照計劃,出動戰略轟炸機,對紐蘭本土發起打擊,不過要等到明天才能獲得相關戰報。
因為選擇偏北航線,以充分利用部署在阿拉斯地區的戰術航空兵,而且打擊對象主要是紐蘭西海岸地區的軍事設施,所以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並沒有深入北東望洋,也就沒有跟紐蘭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遭遇。
此外就是,打擊基斯島與烏木島的不止是空射巡航導彈,還有紐蘭海軍的巡航導彈。
其中一些還是潛射巡航導彈!
這不是隨意的推斷,而是當地駐軍找到了一些導彈殘骸,烏木島駐軍甚至撈起了一枚沒有爆炸的潛射巡航導彈。
為此,海軍司令部已經下令,加強在北東望洋方向上的反潛力度。
如此一來,部署在霍瓦依群島西部島嶼上的反潛巡邏機,大部分會被派往北東望洋執行搜尋任務。
近海反潛任務交給了海軍的艦艇,主要是部署在中轉島的反潛巡邏艇。
這種隻有幾百噸的小型艦艇根本就沒有值得一提的反潛作戰能力,數量也很少,部署在中轉島的僅僅10餘艘。
要說的話,如果不是周湧濤提出了“600”計劃,還要求把艦艇總噸位保持在425萬噸以上,這些在波伊戰爭期間建造,已經服役將近30年的小型艦艇,早就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拆船廠了。
此外能動用的,就是反潛直升機。
為了搞清楚海軍的部署,白華偉還讓通信參謀使用高頻衛星通信設備,聯係了珍寶港駐軍司令部。
到下半夜,第四艦隊司令部發來確切消息。
在霍瓦依群島這邊,最多能抽調1個中隊的6架反潛巡邏機,而且最快要在天亮後才能出動。
所幸的是,海軍司令部還沒有下令讓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北上。
也就在下半夜,紐蘭空軍出動轟炸機,對霍瓦依群島發起第二波轟炸,而且打擊對象擴大到了群島西部的島嶼。
在這場戰鬥中,帝國海軍出動重型戰鬥機,在空軍安排的大型預警機,電子偵察機與加油機的協助下,對來襲敵機進行了一次效果顯著的攔截,取得擊落敵轟炸機30多架的輝煌戰果。
按照珍寶港發來的消息,海軍在當晚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戰術。
讓電子戰機取代大型預警機,通過被動探測發現了敵人的預警機,並且指揮重型戰鬥機發起衝擊。
在驅逐了敵人的預警機之後,才由預警機指揮戰鬥機攔截轟炸機。
隻是,這場截擊作戰並沒有能夠攔截所有敵機。
關鍵還有,大部分紐蘭轟炸機從北麵突擊,沒遭到攔截。
結果就是,包括中轉島上的機場在內,西部幾座島嶼上的正規機場都遭到轟炸,暫時喪失了運作能力。
雖然幾座野戰機場得以保全,但是野戰機場也隻能讓戰鬥機備降,無法支持航空兵持續作戰。
因為擔心會在天亮之後遭到更猛烈的打擊,所以海軍司令部已經做出調整,開始從南麵抽調兵力。
不出意外的話,部署在約頓島的幾十架戰鬥機將在天亮之後升空,飛往中轉島。
與此同時,海軍的工程部隊將竭盡全力修繕遭到轟炸的機場,讓這些正規機場重新投入使用。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https:/
其實,這從側麵反應出一個問題。
相對於強大的進攻力量,依托島嶼的防線極為脆弱,而且建立在島嶼上的軍事基地很容易被摧毀。
哪怕是霍努島這種人口眾多,基礎設施完善的島嶼,也抵擋不了高強度的空中打擊。
顯然,就算是防禦,也必須以艦隊為絕對核心。
支撐起整條防線的,就是還沒參與戰鬥的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連續兩輪空中打擊,都是以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為主,還主要使用價格昂貴,效費比不是很突出的巡航導彈,沒有讓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登場,就是因為需要留下一支用來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力量。
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暴露行蹤,或者喪失戰鬥力,紐蘭海軍就會立即讓艦隊出手。
比如支持陸戰隊攻打阿留群島或者霍瓦依群島。
隻是現在,真正讓白華偉感到擔憂的,並不是遭到襲擊,而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能夠隱藏多久。
不要忘了,頭頂上有紐蘭的偵察衛星。
哪怕在出港後,白華偉就盡量讓艦隊在積雨雲層的下方活動,而且運氣也不錯,過去幾天的天氣都不太好,總會找到一些濃密的積雨雲層,可是能擋住的也就隻是那些使用光學設備的偵察衛星,雲層對雷達偵察衛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至少無法確保信號特征明顯的航母不被發現。
從概率的角度來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遲早會暴露行蹤。
當然,這個“遲早”是一個相對概念。
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後,帝國空軍所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派轟炸機發起反擊,而是進行反衛星作戰。
隻是,肯定無法立即摧毀所有的紐蘭衛星。
下午幾個小時,白華偉與劉尊嶺拿已經掌握的情報,對當前局勢做了一番簡單推演。
與兩人之前猜測的一樣,紐蘭海軍派主力強攻阿留群島,就是在逼迫帝國艦隊北上,去北東望洋與之決戰。
相對而言,北東望洋更適合進行艦隊決戰。
前麵已經提到,在霍瓦依群島與阿留群島之間,方圓幾千千米的區域,沒有一座像樣的島嶼。
這片廣闊海域能夠容納數支艦隊。
紐蘭海軍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的第一戰,也是東望洋戰場的戰略轉折點,北東望洋海戰就在此進行。
在那場海戰中,雙方各投入數支特混艦隊,參戰的艦艇超過了500艘,各類作戰飛機幾乎有5000架。
即便如此,交戰海域也隻是在北東望洋的西部,僅相當於北東望洋的四分之一。
相對而言,在霍瓦依群島的南麵,就沒這麽理想了。
在霍瓦依群島南邊不但有約頓島,還有萊恩群島北麵的幾座島嶼,而且麵積都大到能部署航空兵。
正是如此,隻要帝國艦隊退到約頓島以西海域,就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紐蘭艦隊要想主動尋找帝國艦隊決戰,首先就得攻打約頓島,或者在其他方向突破島鏈防線。
由此可見,不管怎麽打,在戰鬥打響之後,紐蘭海軍的作戰意圖就不再是秘密。
其實,從阿留群島往南,經過霍瓦依群島、萊恩群島與馬克薩斯群島,一直延伸到土阿摩土群島的“島鏈防線”針對的就是紐蘭海軍,或者說是帝國海軍為了獨霸東望洋,掌握東望洋絕對製海權建立起來的戰略防線。在這道防線的西邊才是帝國的核心地區,而東邊是可以放棄的邊緣地區。
這也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霍瓦依群島的西南,即約頓島西邊活動的主要原因。
隻要在島鏈防線的西邊,哪怕紐蘭軍隊把霍瓦依群島上的軍事基地全都炸成了廢墟,摧毀了約頓軍港,也無法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至少不可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消滅這支強大的特混艦隊。
關鍵還有,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在東望洋活動,紐蘭海軍取得的勝利,就隻是鏡花水月。
沒有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紐蘭海軍根本無法在奪取的島嶼上站穩腳跟。在擁有了足夠的兵力優勢,重新獲得東望洋的製海權,隻需要一次有力反擊,就能夠奪回被紐蘭海軍攻占的島嶼。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存在大約6個小時的時差,那些照片是偵察衛星在上午9點左右拍攝的。
哪怕在拿到情報之後立即組織轟炸機發起攻擊,也要耽擱好幾個小時。
再說,阿留群島的烏木基地已被摧毀,霍瓦依群島西部島嶼的機場被轉移的反潛巡邏機與戰鬥機占用,也就隻能動用部署在後方,比如狹夷本土與北馬群島的轟炸機,耽擱的時間更多。
在理論上,能夠在淩晨發起攻擊就不錯了。
對於能夠以30節速度持續航行的航母戰鬥群而言,在這大半天裏麵,至少能跑出數百千米。
這意味著,無法依靠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發起反擊。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偵察衛星,至少在戰術層麵上沒有完全依靠偵察衛星的關鍵所在。
不是衛星不好,而是技術還不夠先進。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其實最先發現偵察衛星的價值。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波伊戰爭結束之後不久,帝國海軍就發現,必須提高對反航母作戰的重視程度。
此後不久,論議兩院就出台法案,把帝國海軍現役航母數量限製為15艘。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再也不可能憑借數量取勝,因此在未來的製海戰鬥中,需要一種更加有效的戰術手段。
首先就得建立一套新的,而且高效的偵查體係。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偵察衛星受到帝國海軍的重視。
當時,還在海軍服役的周湧濤就率先提出,建立一套以偵察衛星為主,覆蓋全球的海洋監視係統。
可惜的是,這僅僅是美好的願望。
在初期論證後,就連周湧濤都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傾盡全力,帝國海軍也無法打造出這樣的係統。隻是打造一套由數十顆偵察衛星組成的天基係統,就要耗費上千億金元,而且每年的維持費用超過100百億。在當時,帝國海軍每年的軍費預算不到1000億,花在裝備上的才200多億。
關鍵還有,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存在延遲,基本上沒有戰術價值。
在實戰中,依然得依靠偵察機等傳統偵查平台。
此外,偵察衛星還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比如天氣的影響。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偵察衛星還不如潛艇。
當然,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太昂貴,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軍事層麵上,帝國海軍偵察衛星的需求也不是非常的急迫,也就沒有理由用寶貴的資源來發展偵察衛星。
直到近10年,紐蘭海軍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手。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裏,紐蘭海軍最多也就隻是有一些威脅。至於西陸集團的那些海軍,別說在當時,即便到現在,也入不了帝國海軍的法眼。
相對而言,空軍主導的全球導航衛星係統更有價值。
可見,如果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沒有戰術價值,那麽在做部署的時候,紐蘭艦隊的指揮官就不會感到擔憂。
其實,也沒有哪個艦隊指揮官會憑借幾張由偵察衛星在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幾個小時之前拍攝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就把艦載機全都派出去。事實上,在收到情報之後,首先出動的依然是偵察機。
正是如此,白華偉與劉尊嶺認定,紐蘭海軍奔襲阿留群島是引蛇出洞。
隨後,兩人對接下來可能采取的行動做了分析。
首先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連夜北上。
因為東邊幾座島嶼已經遭到轟炸,而且阿留群島是在霍努島西北,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將從霍瓦依群島西邊進入北東望洋。為了獲得岸基航空兵掩護,尤其是反潛巡邏機提供的支援,在挑選航線的時候就會盡量靠近中轉島。如果有更確切的消息,比如紐蘭艦隊在同一時間南下,那麽在途徑中轉島的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就會著手為即將到來的艦隊決戰做準備。
關鍵就是,會把反潛巡邏任務丟給岸基航空兵。
這個時候,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很容易遭到潛艇伏擊。
中轉島附近有紐蘭潛艇?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紐蘭潛艇不會冒險靠近中轉島,更別說在中轉島附近伏擊帝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但是隻要前期準備的時間足夠充足,潛艇的艇長敢於冒險,在中轉島附近部署幾艘潛艇並不是什麽難事。
對於一次精心策劃,而且早有準備的突擊行動來說,肯定會提前部署作戰部隊。
此外,“洛城”級攻擊潛艇,能夠在海麵下潛伏數十日。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座沉海底的情況下,“洛城”級攻擊潛艇發出的噪聲非常的微弱,即便是性能最先進的被動聲納,也未必能探測到。
用主動聲納進行大範圍搜索,無異於大海撈針。
隻要有1艘“洛城”級漏網,就能用重型魚雷,在幾分鍾之內把3艘“陳炳勳”級大型航母送到海底。
其實,隻需要重創3艘航母,甚至2艘航母就行了。
白華偉敢打賭,在中轉島的西邊,有10多艘紐蘭海軍的大型攻擊潛艇在守株待兔。
對此,劉尊嶺並沒表示反對。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司令部也做出了類似推斷,還采取了必要的行動。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在入夜後不久,海軍司令部發來消息。
空軍已經按照計劃,出動戰略轟炸機,對紐蘭本土發起打擊,不過要等到明天才能獲得相關戰報。
因為選擇偏北航線,以充分利用部署在阿拉斯地區的戰術航空兵,而且打擊對象主要是紐蘭西海岸地區的軍事設施,所以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並沒有深入北東望洋,也就沒有跟紐蘭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遭遇。
此外就是,打擊基斯島與烏木島的不止是空射巡航導彈,還有紐蘭海軍的巡航導彈。
其中一些還是潛射巡航導彈!
這不是隨意的推斷,而是當地駐軍找到了一些導彈殘骸,烏木島駐軍甚至撈起了一枚沒有爆炸的潛射巡航導彈。
為此,海軍司令部已經下令,加強在北東望洋方向上的反潛力度。
如此一來,部署在霍瓦依群島西部島嶼上的反潛巡邏機,大部分會被派往北東望洋執行搜尋任務。
近海反潛任務交給了海軍的艦艇,主要是部署在中轉島的反潛巡邏艇。
這種隻有幾百噸的小型艦艇根本就沒有值得一提的反潛作戰能力,數量也很少,部署在中轉島的僅僅10餘艘。
要說的話,如果不是周湧濤提出了“600”計劃,還要求把艦艇總噸位保持在425萬噸以上,這些在波伊戰爭期間建造,已經服役將近30年的小型艦艇,早就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拆船廠了。
此外能動用的,就是反潛直升機。
為了搞清楚海軍的部署,白華偉還讓通信參謀使用高頻衛星通信設備,聯係了珍寶港駐軍司令部。
到下半夜,第四艦隊司令部發來確切消息。
在霍瓦依群島這邊,最多能抽調1個中隊的6架反潛巡邏機,而且最快要在天亮後才能出動。
所幸的是,海軍司令部還沒有下令讓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北上。
也就在下半夜,紐蘭空軍出動轟炸機,對霍瓦依群島發起第二波轟炸,而且打擊對象擴大到了群島西部的島嶼。
在這場戰鬥中,帝國海軍出動重型戰鬥機,在空軍安排的大型預警機,電子偵察機與加油機的協助下,對來襲敵機進行了一次效果顯著的攔截,取得擊落敵轟炸機30多架的輝煌戰果。
按照珍寶港發來的消息,海軍在當晚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戰術。
讓電子戰機取代大型預警機,通過被動探測發現了敵人的預警機,並且指揮重型戰鬥機發起衝擊。
在驅逐了敵人的預警機之後,才由預警機指揮戰鬥機攔截轟炸機。
隻是,這場截擊作戰並沒有能夠攔截所有敵機。
關鍵還有,大部分紐蘭轟炸機從北麵突擊,沒遭到攔截。
結果就是,包括中轉島上的機場在內,西部幾座島嶼上的正規機場都遭到轟炸,暫時喪失了運作能力。
雖然幾座野戰機場得以保全,但是野戰機場也隻能讓戰鬥機備降,無法支持航空兵持續作戰。
因為擔心會在天亮之後遭到更猛烈的打擊,所以海軍司令部已經做出調整,開始從南麵抽調兵力。
不出意外的話,部署在約頓島的幾十架戰鬥機將在天亮之後升空,飛往中轉島。
與此同時,海軍的工程部隊將竭盡全力修繕遭到轟炸的機場,讓這些正規機場重新投入使用。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https:/
其實,這從側麵反應出一個問題。
相對於強大的進攻力量,依托島嶼的防線極為脆弱,而且建立在島嶼上的軍事基地很容易被摧毀。
哪怕是霍努島這種人口眾多,基礎設施完善的島嶼,也抵擋不了高強度的空中打擊。
顯然,就算是防禦,也必須以艦隊為絕對核心。
支撐起整條防線的,就是還沒參與戰鬥的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連續兩輪空中打擊,都是以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為主,還主要使用價格昂貴,效費比不是很突出的巡航導彈,沒有讓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登場,就是因為需要留下一支用來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力量。
隻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暴露行蹤,或者喪失戰鬥力,紐蘭海軍就會立即讓艦隊出手。
比如支持陸戰隊攻打阿留群島或者霍瓦依群島。
隻是現在,真正讓白華偉感到擔憂的,並不是遭到襲擊,而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還能夠隱藏多久。
不要忘了,頭頂上有紐蘭的偵察衛星。
哪怕在出港後,白華偉就盡量讓艦隊在積雨雲層的下方活動,而且運氣也不錯,過去幾天的天氣都不太好,總會找到一些濃密的積雨雲層,可是能擋住的也就隻是那些使用光學設備的偵察衛星,雲層對雷達偵察衛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至少無法確保信號特征明顯的航母不被發現。
從概率的角度來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遲早會暴露行蹤。
當然,這個“遲早”是一個相對概念。
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後,帝國空軍所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派轟炸機發起反擊,而是進行反衛星作戰。
隻是,肯定無法立即摧毀所有的紐蘭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