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空天戰力
在電台旁守了半個小時,斯塔克才拿到完整的電報。
這是長波電台,每秒鍾隻能收發幾十個字符的信息,肯定沒法跟短波電台相比,更別說衛星電台。
沒有特殊情況,肯定不會使用這玩意。
現在就有特殊情況。
就在開始,準確的說是從紐蘭東海岸時間的12日中午開始,梁夏空軍在全球範圍發起行動,使用各種手段襲擊了紐蘭共和國的衛星係統。在短短3個小時之內,摧毀與癱瘓了大部分軍事衛星。
即便是部署在高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都沒能逃脫。
按照nsa提供的報告,那些為軍方服務的通信衛星都還在,隻是沒有在工作狀態,懷疑梁夏帝國用了定向能武器,比如傳了十幾年的大功率激光武器。至少在已知的範圍內,還沒有能夠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武器。至於自殺式衛星,也就是用來反衛星的衛星,前期部署需要很多的時間,沒法跟其他作戰部隊協調,而且這些衛星在入軌之後,就受到nsa的監視。新八一中文網首發 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如果這個判斷沒錯,梁夏帝國已經擁有定向能武器,還能夠用於實戰,哪怕因為過於龐大與笨重,暫時沒辦法用在戰術領域,影響都不可低估。要不了幾天,紐蘭共和國與西陸集團的軍事衛星都將完蛋。
因為缺乏對付高軌道衛星的能力,所以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喪失僅有的優勢。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
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在信息領域最突出的優勢,也就是西陸集團在此之前已經重創了梁夏帝國的軍事衛星係統。
依靠這個優勢,紐蘭海軍才能夠在參戰之前大致掌握梁夏艦隊的行蹤。
其實,這也是斯塔克敢於冒險的主要依據。
說得直接一點,在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梁夏海軍在東望洋這邊處於部署狀態的,就隻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其他特混艦隊都不在狀態,或者無法馳援東望洋。
這種局麵至少會維持到年底。
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紐蘭海軍連半點取勝的希望都沒有。
此後,斯塔克帶著兩支特混艦隊,先佯攻阿留群島,然後奔襲中轉島,隻讓濫竽充數的第53特混艦隊在東東望洋誘敵,也是依據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斷定梁夏海軍在中轉島的防禦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體的戰術行動中,軍事衛星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比如借助通信衛星,能夠以較為隱蔽的方式跟後方聯係,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戰場局勢。如果沒有了通信衛星,使用傳統的電台,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會暴露行蹤。
當然,偵察衛星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偵察平台。
在海洋戰場上,偵察衛星的價值更加突出。
前麵已經提到,憑借更高的作戰效率,特別是突擊速度,轟炸機早就取代了艦載機,成為對海作戰的主要平台。
要把轟炸機的價值發揮出來,關鍵是前期偵察。
簡單的說,就是及時找到敵艦隊,並且獲得準確的戰術情報。
如果連敵艦隊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轟炸機,也隻是擺設。
當然,即便是在傳統海戰中,前期偵察也至關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幾次決定性的大海戰,都是在前期偵察階段分出高下。後麵的攻擊行動,反到不是很出彩,畢竟搶先發起攻擊的一方,往往都能夠取得勝利。因為偵察非常的重要,梁夏海軍還在大戰期間發明了好幾種行之有效的偵察戰術。
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偵察的重要性不但沒降低,還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導彈時代,偵察主要靠技術手段,尤其是各種電子設備。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偵察衛星登上了戰爭舞台。
最先認識到偵察衛星巨大價值的就是梁夏帝國,隻是率先發展偵察衛星的,準確說是用偵察搜尋艦隊,為海戰服務的並不是梁夏海軍,而是算不上強大,卻要麵對巨大威脅的迢曼海軍。
要說的話,這很好理解。
迢曼海軍在本質上是一支防禦型海軍,作戰區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陸南麵的陸心海,因此對偵察衛星的要求並不高。再說了,因為搜尋範圍很狹窄,不需要部署太多偵察衛星,也就能把係統成本控製在較低,至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不存在因為太過昂貴而無法使用的問題。
這也是梁夏海軍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偵察衛星敬而遠之的關鍵原因。
別說是在幾十年前,即便是現在,要實現全球覆蓋都需要部署上百顆衛星,費用高得根本沒辦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對待偵察衛星的態度上,紐蘭海軍學的是迢曼海軍,而不是梁夏海軍。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現在,紐蘭海軍在本質上都是一支防禦型海軍,沒有全球部署的作戰要求。
也就是在此基礎上,紐蘭海軍投資發展了一係列的偵察衛星。
比如,由cia控製與主導的“鎖眼”係列偵察衛星,就獲得了海軍的投資,占比還高達四分之一。
同樣由cia控製與主導的“曲棍球”係列雷達偵察衛星,更是為海軍量身打造。
這種衛星,采用的合成孔徑雷達,不但能夠全天候工作,還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夠分辨出真假目標。
關鍵還有,其偵察效率更高。
因為戰艦是由鋼鐵建造,是電磁波的強反射體,而且越大的戰艦,反射的電磁信號越為強烈,所以用雷達偵查衛星搜尋戰艦,效率比“鎖眼”這樣的光學偵查衛星高得多,而且辨識度更高。
要說的話,這種衛星就是為海軍定製,戰時主要為海軍服務。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發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顆,隻能對重點海域,比如北東望洋與東東望洋實現全麵覆蓋。
部署數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貴了。
前三顆的單價達到了15億紐幣,即便今後實現了量產,也不會低於10億紐幣。
這個價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樣在2年前,紐蘭海軍訂購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單價也才30億紐幣。
也就是說,2顆“曲棍球”就相當於1艘超級航母。
現在,即便是部署的3顆“曲棍球”也已灰飛煙滅。
這3顆衛星都在中低軌道上,按nsa發來的消息,都是在經過冰洋的時候被梁夏空軍的反衛星導彈摧毀。
此外,其他偵察衛星都沒能幸免。
受此影響,由斯塔克安排的任務,也就是重點搜尋霍瓦依群島東北海域的任務,已經沒辦法執行。
這難道是巧合!?
沒錯,梁夏空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反衛星能力,而且梁夏空軍最先著手研究外層空間的軍事價值。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梁夏帝國一直熱衷於航天活動。
雖然梁夏帝國不是航天運動的發起者,很多個第一,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個永久型空間站都跟梁夏帝國無關,但是憑借強大的國力,以及更加強大的國家意誌,建立在此之上的行動能力,梁夏帝國是後來居上,發展到現在,更加是一騎絕塵,遠遠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
不說別的,在20多年前,梁夏帝國就在短短幾年內製造了12架航天飛機,而且至今都還在運行。紐蘭共和國拚盡全力,也就製造了4架,而且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後,基本上已經停止使用。迢曼帝國更不濟,去年才製造出第一架航天飛機,到現在隻進行了一次不載人的測試飛行。
此外,梁夏帝國的“鵲橋”工程已經完成第32次發射,將27批,總共108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並且讓其中54名宇航員成功登月。要不是大戰爆發,梁夏帝國還將在今年的年底進行第33次發射。
在該領域,其他國家的得分為零。
雖然早在20多年之前,紐蘭共和國針鋒相對的發起“太陽神”計劃,要成為梁夏帝國之後第二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但是在測試階段連續遭受3次失敗之後,紐蘭當局打了退堂鼓。
其實,關鍵還是錢。
如果按照最初的設想完成“太陽神”計劃,至少都要耗費400億紐幣。
當時,這筆錢能夠采購20艘“紐蘭”級大型航母,並且配上全部艦載機。
顯然,無論怎麽看,都是選擇航母更劃算。
結果就是,“太陽神”計劃遭到了軍方的強烈反對。
有多麽強烈呢?
在準備進行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前一年,當時的總統肯尼,在出席一次公眾集會的時候被刺客射殺。頂替的副總統在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太陽神”計劃下馬,準確說是無限期擱置。
雖然這兩件事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按外界傳言,肯尼之死跟他強行推動“太陽神”計劃有關。
當然,關鍵是損害了軍方的核心利益。
就後來披露的資料,肯尼打算在第二屆任期內用國防預算的5%,每年至少150億紐幣來推動“太陽神”計劃。關鍵是,這筆錢就是來自國防預算,由五角大樓劃撥,軍方根本就沒有轉圜餘地。
要是讓肯尼弄成了,首先倒黴的就是海軍。
不說別的,“尼茲”級的建造工作肯定得推遲。
其他軍兵種也好不到哪裏去。
由此可見,在外層空間,梁夏帝國領先幾個數量級。
可問題是,遲不來、晚不來,為啥是現在?
其實,在大戰爆發之後,梁夏空軍並沒有對西陸集團的衛星係統大動幹戈,隻摧毀了一些低軌道上的偵察衛星。
雖然這可以看成是梁夏空軍故意留了一手,為的是麻痹對手,比如紐蘭共和國,讓對手覺得梁夏空軍的反衛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參戰之前,不會花太大功夫加強對本國衛星係統的保護力度,但是紐蘭共和國參戰都快半個月了,這個時候才突然動手,效率也是在是太低了。
這未必是巧合!
關鍵就是,在淩晨,斯塔克聯係了海軍司令部,提出加強對北東望洋東部,準確說是霍瓦依群島東北海域的偵察與搜索力度。那3顆“曲棍球”就是按這個部署,在白天做了變軌機動。如果沒有被摧毀,這3顆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將從12日的深夜開始,陸續對指定海域進行掃描。
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此,就肯定會被發現!
那麽,此事跟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有關?
讓斯塔克萬分懊惱的是,哪怕他的這個推測是對的,也無法證實。
衛星係統已經癱瘓,其實是徹底完蛋,哪怕是盡快進行補網發射,也要幾天之後才能恢複一部分偵察能力。
第52特混艦隊在中轉島的東北方向,與霍努島的距離始終在1500千米以上。
顯然,就算派出艦載機執行偵察任務,也飛不了那麽遠。
讓空軍出動大型偵察機?
梁夏空軍的偵察機都沒能逼近第51特混艦隊,那麽憑什麽相信,紐蘭空軍的偵察機能發現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何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完全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之下活動。
如此一來,就算空軍的偵察機遭到了攔截,也沒辦法證明一定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艦載戰鬥機所為。
關鍵還有,誰又能證明這一係列行動,不是為了讓對手做出誤判?
當然,這裏所謂的誤判,就是認為在第53特混艦隊覆滅後,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沒有返回中轉島,而是從霍瓦依群島的東邊北上,繞到了第51特混艦隊與第52特混艦隊後方,從而逼迫紐蘭海軍對部署做出調整。
怎麽調整?
不管誰在指揮,首先要做的,都是讓兩支特混艦隊匯合,然後撤退到中轉島的東邊,並且轉為到製海作戰狀態。
那麽,就肯定沒辦法繼續為登陸部隊提供支援。
結果也就顯而易見。
在斯塔克帶著兩支特混艦隊回撤,去東邊搜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到達中轉島西南的白華偉就會率領兩支特混艦隊發起反擊,先殲滅登陸艦隊,再打垮登陸部隊,然後坐等紐蘭艦隊去決戰。
真要如此,斯塔克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曆史罪人!
想到這裏,斯塔克也很感慨。
要說的話,差的並不是謀略,而是更加重要的實力。
這一係列作戰行動,等於是硬剛紐蘭海軍,用無與匹敵的實力來粉碎取巧戰術,讓紐蘭海軍知難而退。
如果可以,斯塔克還真的會選擇退卻。
可惜的是,根本沒有這樣的可能。
就算硬剛,也必須打完這場海戰!
在電台旁守了半個小時,斯塔克才拿到完整的電報。
這是長波電台,每秒鍾隻能收發幾十個字符的信息,肯定沒法跟短波電台相比,更別說衛星電台。
沒有特殊情況,肯定不會使用這玩意。
現在就有特殊情況。
就在開始,準確的說是從紐蘭東海岸時間的12日中午開始,梁夏空軍在全球範圍發起行動,使用各種手段襲擊了紐蘭共和國的衛星係統。在短短3個小時之內,摧毀與癱瘓了大部分軍事衛星。
即便是部署在高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都沒能逃脫。
按照nsa提供的報告,那些為軍方服務的通信衛星都還在,隻是沒有在工作狀態,懷疑梁夏帝國用了定向能武器,比如傳了十幾年的大功率激光武器。至少在已知的範圍內,還沒有能夠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武器。至於自殺式衛星,也就是用來反衛星的衛星,前期部署需要很多的時間,沒法跟其他作戰部隊協調,而且這些衛星在入軌之後,就受到nsa的監視。新八一中文網首發 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如果這個判斷沒錯,梁夏帝國已經擁有定向能武器,還能夠用於實戰,哪怕因為過於龐大與笨重,暫時沒辦法用在戰術領域,影響都不可低估。要不了幾天,紐蘭共和國與西陸集團的軍事衛星都將完蛋。
因為缺乏對付高軌道衛星的能力,所以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喪失僅有的優勢。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
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在信息領域最突出的優勢,也就是西陸集團在此之前已經重創了梁夏帝國的軍事衛星係統。
依靠這個優勢,紐蘭海軍才能夠在參戰之前大致掌握梁夏艦隊的行蹤。
其實,這也是斯塔克敢於冒險的主要依據。
說得直接一點,在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梁夏海軍在東望洋這邊處於部署狀態的,就隻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其他特混艦隊都不在狀態,或者無法馳援東望洋。
這種局麵至少會維持到年底。
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紐蘭海軍連半點取勝的希望都沒有。
此後,斯塔克帶著兩支特混艦隊,先佯攻阿留群島,然後奔襲中轉島,隻讓濫竽充數的第53特混艦隊在東東望洋誘敵,也是依據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斷定梁夏海軍在中轉島的防禦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體的戰術行動中,軍事衛星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比如借助通信衛星,能夠以較為隱蔽的方式跟後方聯係,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戰場局勢。如果沒有了通信衛星,使用傳統的電台,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會暴露行蹤。
當然,偵察衛星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偵察平台。
在海洋戰場上,偵察衛星的價值更加突出。
前麵已經提到,憑借更高的作戰效率,特別是突擊速度,轟炸機早就取代了艦載機,成為對海作戰的主要平台。
要把轟炸機的價值發揮出來,關鍵是前期偵察。
簡單的說,就是及時找到敵艦隊,並且獲得準確的戰術情報。
如果連敵艦隊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轟炸機,也隻是擺設。
當然,即便是在傳統海戰中,前期偵察也至關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幾次決定性的大海戰,都是在前期偵察階段分出高下。後麵的攻擊行動,反到不是很出彩,畢竟搶先發起攻擊的一方,往往都能夠取得勝利。因為偵察非常的重要,梁夏海軍還在大戰期間發明了好幾種行之有效的偵察戰術。
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偵察的重要性不但沒降低,還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導彈時代,偵察主要靠技術手段,尤其是各種電子設備。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偵察衛星登上了戰爭舞台。
最先認識到偵察衛星巨大價值的就是梁夏帝國,隻是率先發展偵察衛星的,準確說是用偵察搜尋艦隊,為海戰服務的並不是梁夏海軍,而是算不上強大,卻要麵對巨大威脅的迢曼海軍。
要說的話,這很好理解。
迢曼海軍在本質上是一支防禦型海軍,作戰區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陸南麵的陸心海,因此對偵察衛星的要求並不高。再說了,因為搜尋範圍很狹窄,不需要部署太多偵察衛星,也就能把係統成本控製在較低,至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不存在因為太過昂貴而無法使用的問題。
這也是梁夏海軍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偵察衛星敬而遠之的關鍵原因。
別說是在幾十年前,即便是現在,要實現全球覆蓋都需要部署上百顆衛星,費用高得根本沒辦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對待偵察衛星的態度上,紐蘭海軍學的是迢曼海軍,而不是梁夏海軍。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現在,紐蘭海軍在本質上都是一支防禦型海軍,沒有全球部署的作戰要求。
也就是在此基礎上,紐蘭海軍投資發展了一係列的偵察衛星。
比如,由cia控製與主導的“鎖眼”係列偵察衛星,就獲得了海軍的投資,占比還高達四分之一。
同樣由cia控製與主導的“曲棍球”係列雷達偵察衛星,更是為海軍量身打造。
這種衛星,采用的合成孔徑雷達,不但能夠全天候工作,還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夠分辨出真假目標。
關鍵還有,其偵察效率更高。
因為戰艦是由鋼鐵建造,是電磁波的強反射體,而且越大的戰艦,反射的電磁信號越為強烈,所以用雷達偵查衛星搜尋戰艦,效率比“鎖眼”這樣的光學偵查衛星高得多,而且辨識度更高。
要說的話,這種衛星就是為海軍定製,戰時主要為海軍服務。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發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顆,隻能對重點海域,比如北東望洋與東東望洋實現全麵覆蓋。
部署數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貴了。
前三顆的單價達到了15億紐幣,即便今後實現了量產,也不會低於10億紐幣。
這個價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樣在2年前,紐蘭海軍訂購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單價也才30億紐幣。
也就是說,2顆“曲棍球”就相當於1艘超級航母。
現在,即便是部署的3顆“曲棍球”也已灰飛煙滅。
這3顆衛星都在中低軌道上,按nsa發來的消息,都是在經過冰洋的時候被梁夏空軍的反衛星導彈摧毀。
此外,其他偵察衛星都沒能幸免。
受此影響,由斯塔克安排的任務,也就是重點搜尋霍瓦依群島東北海域的任務,已經沒辦法執行。
這難道是巧合!?
沒錯,梁夏空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反衛星能力,而且梁夏空軍最先著手研究外層空間的軍事價值。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梁夏帝國一直熱衷於航天活動。
雖然梁夏帝國不是航天運動的發起者,很多個第一,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個永久型空間站都跟梁夏帝國無關,但是憑借強大的國力,以及更加強大的國家意誌,建立在此之上的行動能力,梁夏帝國是後來居上,發展到現在,更加是一騎絕塵,遠遠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
不說別的,在20多年前,梁夏帝國就在短短幾年內製造了12架航天飛機,而且至今都還在運行。紐蘭共和國拚盡全力,也就製造了4架,而且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後,基本上已經停止使用。迢曼帝國更不濟,去年才製造出第一架航天飛機,到現在隻進行了一次不載人的測試飛行。
此外,梁夏帝國的“鵲橋”工程已經完成第32次發射,將27批,總共108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並且讓其中54名宇航員成功登月。要不是大戰爆發,梁夏帝國還將在今年的年底進行第33次發射。
在該領域,其他國家的得分為零。
雖然早在20多年之前,紐蘭共和國針鋒相對的發起“太陽神”計劃,要成為梁夏帝國之後第二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但是在測試階段連續遭受3次失敗之後,紐蘭當局打了退堂鼓。
其實,關鍵還是錢。
如果按照最初的設想完成“太陽神”計劃,至少都要耗費400億紐幣。
當時,這筆錢能夠采購20艘“紐蘭”級大型航母,並且配上全部艦載機。
顯然,無論怎麽看,都是選擇航母更劃算。
結果就是,“太陽神”計劃遭到了軍方的強烈反對。
有多麽強烈呢?
在準備進行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前一年,當時的總統肯尼,在出席一次公眾集會的時候被刺客射殺。頂替的副總統在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太陽神”計劃下馬,準確說是無限期擱置。
雖然這兩件事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按外界傳言,肯尼之死跟他強行推動“太陽神”計劃有關。
當然,關鍵是損害了軍方的核心利益。
就後來披露的資料,肯尼打算在第二屆任期內用國防預算的5%,每年至少150億紐幣來推動“太陽神”計劃。關鍵是,這筆錢就是來自國防預算,由五角大樓劃撥,軍方根本就沒有轉圜餘地。
要是讓肯尼弄成了,首先倒黴的就是海軍。
不說別的,“尼茲”級的建造工作肯定得推遲。
其他軍兵種也好不到哪裏去。
由此可見,在外層空間,梁夏帝國領先幾個數量級。
可問題是,遲不來、晚不來,為啥是現在?
其實,在大戰爆發之後,梁夏空軍並沒有對西陸集團的衛星係統大動幹戈,隻摧毀了一些低軌道上的偵察衛星。
雖然這可以看成是梁夏空軍故意留了一手,為的是麻痹對手,比如紐蘭共和國,讓對手覺得梁夏空軍的反衛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參戰之前,不會花太大功夫加強對本國衛星係統的保護力度,但是紐蘭共和國參戰都快半個月了,這個時候才突然動手,效率也是在是太低了。
這未必是巧合!
關鍵就是,在淩晨,斯塔克聯係了海軍司令部,提出加強對北東望洋東部,準確說是霍瓦依群島東北海域的偵察與搜索力度。那3顆“曲棍球”就是按這個部署,在白天做了變軌機動。如果沒有被摧毀,這3顆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將從12日的深夜開始,陸續對指定海域進行掃描。
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此,就肯定會被發現!
那麽,此事跟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有關?
讓斯塔克萬分懊惱的是,哪怕他的這個推測是對的,也無法證實。
衛星係統已經癱瘓,其實是徹底完蛋,哪怕是盡快進行補網發射,也要幾天之後才能恢複一部分偵察能力。
第52特混艦隊在中轉島的東北方向,與霍努島的距離始終在1500千米以上。
顯然,就算派出艦載機執行偵察任務,也飛不了那麽遠。
讓空軍出動大型偵察機?
梁夏空軍的偵察機都沒能逼近第51特混艦隊,那麽憑什麽相信,紐蘭空軍的偵察機能發現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何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完全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之下活動。
如此一來,就算空軍的偵察機遭到了攔截,也沒辦法證明一定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艦載戰鬥機所為。
關鍵還有,誰又能證明這一係列行動,不是為了讓對手做出誤判?
當然,這裏所謂的誤判,就是認為在第53特混艦隊覆滅後,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沒有返回中轉島,而是從霍瓦依群島的東邊北上,繞到了第51特混艦隊與第52特混艦隊後方,從而逼迫紐蘭海軍對部署做出調整。
怎麽調整?
不管誰在指揮,首先要做的,都是讓兩支特混艦隊匯合,然後撤退到中轉島的東邊,並且轉為到製海作戰狀態。
那麽,就肯定沒辦法繼續為登陸部隊提供支援。
結果也就顯而易見。
在斯塔克帶著兩支特混艦隊回撤,去東邊搜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到達中轉島西南的白華偉就會率領兩支特混艦隊發起反擊,先殲滅登陸艦隊,再打垮登陸部隊,然後坐等紐蘭艦隊去決戰。
真要如此,斯塔克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曆史罪人!
想到這裏,斯塔克也很感慨。
要說的話,差的並不是謀略,而是更加重要的實力。
這一係列作戰行動,等於是硬剛紐蘭海軍,用無與匹敵的實力來粉碎取巧戰術,讓紐蘭海軍知難而退。
如果可以,斯塔克還真的會選擇退卻。
可惜的是,根本沒有這樣的可能。
就算硬剛,也必須打完這場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