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各懷鬼胎


    跟之前兩次南方次大陸戰場一樣,在開戰初期,梵羅軍隊把重點放在北邊,對巴鐵首都伊堡發起強攻。


    在戰線的南麵,卡拉港這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雖然在卡拉港這邊,梵羅國也投入了重兵,但是以二線步兵部隊為主,僅有的主力部隊還隻是一個機步師,主戰坦克僅100餘輛。在突破了巴鐵軍隊的邊境防線之後,梵軍的推進速度驟然降低。結果是,等到第五陸戰師的主力到達卡拉港,梵軍還在海拉城東邊的沙漠裏麵轉圈子。


    至於該方向的裝甲部隊,自始至終都沒越過邊境線。


    此後,在遭到反擊之後,梵軍就一路潰退。


    到10月上旬,還沒有等第五陸戰師上場,梵軍就退回到邊境線東側,並著手加強邊境防線。


    這個情況,並沒有超出丁鎮南的預料,或者說是不值得大驚小怪。


    道理也很簡單,巴鐵這一側的道路交通條件也非常糟糕,向西進攻的梵軍,或者向東推進的聯軍,都要麵對後勤保障難以為繼的難題,也就無法投入足夠的兵力,因此在進攻的時候肯定會有所保留。


    當然,還有政治層麵的原因。


    說得直接一點,梵羅當局就沒有想過,要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取得戰略突破,因此在開戰初期打得比較保守。


    在北方戰場上,這個問題體現得更為明顯。


    雖然巴鐵當局早有準備,及時進行了軍事動員,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沒識破迪迦拉的苦肉計,導致對局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失誤,比如在梵羅國進行軍事動員的時候,還想當然的認為是在加強防禦部署,沒有往進攻方麵考慮。由此導致的直接就是,巴軍的戰前準備並不充分。


    開戰當天,在拉合外圍防線,守軍的在崗率還不到六成!


    在梵軍發動進攻的時候,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軍官在家裏,甚至有部分高級軍官在伊堡的總參謀部。


    結果就是,在梵軍攻過邊境線的時候,巴鐵軍隊根本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


    隨後3天,梵軍不但突破了拉合外圍防線,還推進到古傑蘭瓦拉郊外,切斷了從拉合到伊堡的交通線。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巴鐵軍隊不得不在古傑蘭瓦拉投入重兵發起反擊。


    因為一直沒能擊潰梵軍,打通交通線,所以巴鐵軍隊隻能從西邊的戈傑拉向拉合輸送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


    問題就在這裏。


    走戈傑拉,不但在繞行,多出幾十千米的路程,道路狀況也不太理想,而且當時沒有在這邊部署防空部隊。


    和平時期,該方向的防空部隊都沿著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線崩潰之後,巴鐵軍隊來不及調整防禦部署,很多撤下來的防空部隊聚集在前沿防線後方,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隊處於打醬油的狀態。


    在整個9月份,巴鐵軍隊的主要工作都是解決後勤保障與指揮協調的問題。


    受此影響,巴鐵軍隊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為主。


    以當時的情況,隻要梵軍投入足夠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拿下拉合的意義,絕不在強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說,隻有在拿下拉合之後才談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夠獲得更多的選擇。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比如是從平原向高原進攻,守軍能夠居高臨下的阻擊進攻部隊,可是從拉合出發,能輕而易舉的掃蕩梵羅河平原地區,打掉巴鐵的根基。


    關鍵就是,巴鐵八成的人口,幾乎全部的農業產區,所有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幾乎全部的工業重鎮,都在這塊麵積相當於國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羅河由南向北,在東西方向幾乎沒有戰略縱深。


    可見,丟掉了拉合,就等於丟掉大半個梵羅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巴鐵軍隊都沒有放棄拉合。


    可問題是,梵軍反到沒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從第一天開始,梵軍就把重點放在了北麵,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氣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麵。


    當然,站在事後的角度,誰都知道梵羅當局的真實意圖。


    隻是,在當時看清楚這個問題的人並不多。


    不說別的,巴鐵三軍總參謀長就一直在鼓吹梵軍的威脅,借此向帝國施壓,要求帝國把重點放在西北。


    當時,巴鐵總理還親自趕到帝都向周湧濤提出,希望帝國能夠從本土西北衛戍部隊當中抽調幾個師的兵力,協助巴鐵加強在本土方向上的防禦力度,並且提前在該方向上發起戰略反擊。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戰略反擊來牽製梵軍。


    以當時的情況,感情梵軍已經到了伊堡的郊外,隨時有可能攻入城內。


    可實際情況是,梵軍的進攻部隊,一直沒有越過古傑蘭瓦拉。


    以梵軍投入的兵力,就算能夠攻占古傑蘭瓦拉,那也是強弩之末,根本就不可能攻占重兵把守的伊堡。


    此外,梵軍也沒有向伊堡進軍的打算。


    在9月份,梵軍的重點是在拉合這邊,準確的說是動用遠程炮兵,對付部署拉合西邊的巴鐵軍隊,尤其是幾支野戰炮兵部隊。此外就是出動戰鬥機跟巴鐵空軍爭奪製空權,而且主要是低效率的空中戰鬥。


    在古傑蘭瓦拉這邊,梵軍投入的兵力一直沒有超過5萬,基本上是1個主力師加2個二線師。


    這點兵力,別說是進軍伊堡,連攻占古傑蘭瓦拉都不夠!


    正是如此,帝國當局才頂住壓力,沒有立即向巴鐵增兵,更沒讓第54機步師提前發起戰略反擊。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其實是梵羅當局對紐蘭共和國的承諾持懷疑態度。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在承諾的時間參戰,梵羅國將單獨承受梁夏帝國的軍事打擊。因為沒有絲毫取勝的把握,所以在擬定計劃的時候必須以防禦為主,考慮得更加長遠一些。


    其實,就算紐蘭共和國按時參戰,梵羅當局同樣會有所保留。


    不要忘了,從紐蘭共和國到梵羅國的海運航線,根本就沒法確保暢通無阻,還很有可能遭到戰略封鎖。


    也就是說,在紐蘭海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前,甚至是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梵羅國還是隻能孤軍奮戰。


    在戰略層麵上,這就要求必須以防禦為主。


    對梵羅國來說,最大的優勢,並非數百萬大軍,而是超過了10億的人口,以及炎熱潮濕與和網密布的岡伽羅平原。


    言外之意,梵羅國能依托的,絕不是沿著邊境線布置的防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後,巴鐵跟梁夏帝國結盟,梁夏帝國直接幹預南方次大陸戰略格局之後,唯一能夠采用的防禦戰略,也是梵羅國在過去十幾年裏進行國防建設的基本理論依據。


    正是如此,到了10月,紐蘭共和國正式參戰之後,梵羅國並沒加強進攻力度。


    當然,這很好理解。


    就算紐蘭海軍在東望洋大獲全勝,也不可能立即出兵梵炎洋,最多能打通前往西南東望洋的航線,並且策動奧洲舊移民反抗組織起事。在拿下奧洲之後,才能利用奧洲西部港口進軍梵炎洋。


    顯然,這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哪怕奧洲的土著居民一直在盼望紐蘭大軍,因為忠於梁夏帝國的新移民高達上千萬,也肯定不會輕易屈服,所以就算紐蘭海軍掌握了絕對的製海權,也需要耗費幾年時間才能控製奧洲。


    至於另外一邊,經過遠望角,由南夕落洋進入梵炎洋的航線,因為南玄是東方集團的成員國,梁夏帝國在南玄也有數萬駐軍,還有十幾座大型軍事基地,所以從這邊進入梵炎洋的機會更加渺茫。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梵羅國都得孤軍奮戰。


    按戰後披露的消息,在9月下旬,梵羅當局擬定了“停戰聲明”,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按承諾在10月初參戰,就立即發表,爭取能單方麵跟梁夏帝國媾和,做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國家的核心利益。


    其中,包括解散迪迦拉政府,如果有需要還得考慮讓迪迦拉承擔戰爭罪名。


    即便到了10月份在紐蘭共和國按照承諾參戰之後,梵羅當局依然持觀望態度。


    顯然,在“霍瓦依群島攻防戰”宣告結束之後,梵羅當局的立場就更加明確了。


    在紐蘭海軍輸掉海戰後,已無任何打通海運航線的希望,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都難以扭轉戰局。


    那麽,擺在梵羅當局麵前的選擇,其實就是在何時發布停戰聲明。


    說得直接一點,是在什麽時候向梁夏帝國提出停戰請求。


    客觀的講,不管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遭受多麽慘重的損失,都必須獲得跟梁夏帝國進行停戰談判的籌碼。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當天,丁鎮南就收到了消息,西北戰場上的梵軍在有秩序的撤退,而且留在後方的作戰部隊已經進駐邊境防線,開始加強邊境地區的防禦部署,為抵擋巴鐵軍隊的反擊做準備。


    關鍵還有,已經有部分非戰爭部門離開了德城,遷往岡伽羅平原西南,德幹高原西北的占西。


    梵羅當局已經啟動遷都計劃!


    前麵已經提到,梵羅國首都德城在帝國遠程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沒有有效的防禦手段。


    為此,梵羅當局早就製訂了在戰時遷都的秘密計劃。


    隻是,丁鎮南怎麽都沒想到,聯軍還沒有發動反擊,梵羅當局就開始遷都!


    不過,這也反映出,梵羅當局對勝利沒有多少信心。


    換個角度,這也是周湧濤支持丁鎮南,決定把重點放在西南,而不是以西北為重的關鍵所在。


    當然,這還跟帝國針對南方次大陸的基本戰略有關。


    長期以來,帝國都把梵羅國當成心腹大患。


    不為別的,梵羅國的人口超過10億,國土麵積超過300萬平方千米,而且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比如耕地麵積大約有30億畝,比梁夏帝國多了將近20%,比紐蘭共和國都要稍微多一點。在帝國周邊,乃至整個世界島,都找不出類似的國家。理論上,不管是實現了工業化,把10億人武裝起來,還是爆發大規模戰亂,導致10億人流離失所,都會對帝國構成巨大威脅。


    關鍵並不是人太多,而是這麽多人都屬於一個國家。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在與巴鐵結盟之後,帝國擬定了針對南方次大陸的基本戰略。


    說得簡單一點,不管是爆發全球大戰,還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陸戰爭,帝國的基本目的都是粉碎梵羅國。


    雖然能夠通過攻占梵羅國首都來實現目的,但是很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當局很有可能在德城淪陷之後繳械投降,以保護核心利益,也就是國家的完整性。


    此外,這裏還涉及到巴鐵當局的立場。


    雖然一直把梵羅國當成頭號威脅,當初就是為了對抗梵羅國才跟梁夏帝國結盟,但是站在巴鐵當局的立場來看,在過去十幾年裏,巴鐵能受到重視,獲得大量的援助,乃至在東方集團裏的地位,其實都跟梵羅國有關。


    如果來自梵羅國的威脅不存在了,巴鐵還會受到重視嗎?


    等到南方次大陸上出現眾多像巴鐵這樣的中等國家,梁夏帝國有了更多的選擇,未必會繼續倚重巴鐵。


    為了維護地區平衡,梁夏帝國肯定會扶持其他國家,避免讓巴鐵獨大。


    可見,巴鐵會在第一時間接受梵羅國投降。


    沒有巴鐵參與,帝國在南方次大陸上的軍事行動就失去了合法性,畢竟帝國並不是南方次大陸的國家。


    顯然,即便是從帝國的政治立場出發,也不能直接攻打德城。


    可問題是,這重局麵肯定沒辦法一直維持下去。


    隨著戰局發展,特別是主要戰略方向,即大陸戰場上的局麵發生逆轉,哪怕首都德城還沒有遭到攻擊,梵羅當局都很有可能決定盡早投降。從時間上看,大陸戰場的局勢肯定會在半年之內發生轉變。


    不要忘了,大陸戰場上的大規模作戰行動都在春季進行,現在到明年春季,差不多也就半年。


    要說的話,這也是周湧濤隻給了丁鎮南半年時間的原因。


    半年之後,等帝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發起總攻,梵羅當局有可能直接投降,因此不管有多大難度,必須在半年之內取得重大勝利。


    所幸的是,南方次大陸沒有四季之分,有的隻是雨季與旱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