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長途奔襲


    接下來的戰鬥,完美的證明了“戰-16ad”與kd-24a這對組合的巨大價值。


    按照斯蘭駐軍司令部發來的戰報,在半個小時之內,“戰-16ad”機群在“攻-8fz”的指引下,使用kd-24a摧毀了特裏凡附近所有的遠程防空雷達,而且自始至終沒有遭到敵方防空係統的反擊。


    達到了300千米的射程,讓“戰-16ad”不需要冒險進入敵方防空係統的攻擊範圍,也就不會給敵方防空係統開火機會。


    雖然有少數野戰防空係統生存了下來,但是也被隨後殺到的“戰-10ad”摧毀。


    等第三波打擊結束,特裏凡的空防係統已徹底癱瘓。


    此時,還沒有到24日淩晨。


    隨後幾個小時,部署在斯蘭的帝國空軍戰術航空兵,以及海軍岸基航空兵傾巢而出,用行動給紐蘭空軍與梵羅空軍上了一課。


    當然,學費非常的高昂。


    到24日的淩晨5點過,首輪空襲行動宣告結束的時候,帝國空軍與海軍的作戰飛機總共出動大約2000架次,投彈量超過12000噸,精確製導彈藥的占比高達60%,總共摧毀近萬個目標。


    不可否認,這裏麵存在一些水分,比如摧毀目標的數量,存在重複統計的可能。


    隻是,這個晚上的行動,充分展現出了帝國的強大軍事實力,尤其是遠遠超過了對手的戰場統治能力。


    這種能力,不是來自某一種,或者某幾種先進武器裝備,而是由整個體係決定。


    在波沙灣戰爭當中,“係統戰”的先進性就已展現出來,並且宣告依靠幾種先進武器就能取得勝利的時代已經結束!


    相反,哪怕是老舊裝備,隻要使用的方法得當,依然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比如,帝國空軍的“轟-9d”與“攻-8fz”、帝國海軍的“攻-5”與“攻-6”,還有占到彈藥消耗量40%的非製導炸彈,不但算不上先進,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老舊,卻依然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在打擊行動宣告結束時,以特裏凡為中心的梵羅南部地區的防禦體係已經徹底癱瘓。


    不過,也並非沒有遺憾。


    因為沒有能夠在第一波攻擊當中摧毀特裏凡附近的野戰防空力量,加上第二波攻擊是以補充轟炸為主,此後還預留了一些時間給“攻-11a”機群摧毀敵人的指揮中心,所以針對空軍基地與機場的轟炸行動推遲了大約一個小時,而紐蘭遠征航空隊的作戰飛機,全都利用這個機會逃走了。


    這其中包括近百架f-15與f-16,以及4架價值更大的e-3b。


    此外,梵羅空軍也就損失了近百架f-4e(i)。


    如果需要,梵羅空軍能在短期內向南部地區增派數百架作戰飛機。


    經過此戰,帝國空軍暫時掌握了梵羅南部地區的製空權,而空中打擊行動也在24日進入到第二階段。


    主要就是擴大轟炸範圍,由空中突擊轉為戰場壓製。


    隨著作戰力量增強,以及打擊目標的減少,最快在3天之後,就將開始轟炸南部地區的地麵部隊。


    可見,在最初幾天裏麵,依然需要重點打擊敵人的防空部隊。


    雖然在第一階段轟炸中,已經摧毀梵羅南部地區的遠程防空力量,但是仍然有部分野戰防空部隊得以幸免,而且大多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其中不少還部署在特裏凡附近,對過往的作戰飛機構成了嚴重威脅。


    放在以往,帝國空軍至少都需要花費數日,甚至大半個月的時間來對付這些分散的野戰防空係統,尤其是能夠單獨作戰的自行高射炮,以及配備了火控雷達的防空導彈發射車。比如在波沙灣戰爭中,帝國空軍在奪得製空權後,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搜尋與消滅伊軍的野戰防空係統。


    隻是這次,帝國空軍沒有這麽做。


    在24日下午,帝國空軍就把“戰-16ad”撤了下來,並且在當晚就轉場飛回了本土。理由是,這些重型戰鬥機沒有完成全部驗收測試,可靠性不是很高,不適合頻繁出動執行作戰任務。


    其實,真實的原因是配套的kd-24a還沒量產,而且庫存隻有幾十枚。


    既然隻能使用射程還不到100千米的kd-18c,那還不如出動“戰-10ad”,完全沒有必要動用“戰-16ad”。


    此外就是,等西北戰場發起反擊,更需要像“戰-16ad”這樣的重型作戰平台。


    道理也很簡單,在高原作戰,依靠更大的起飛重量,重型戰鬥機的作戰效率遠遠超過輕型戰鬥機。


    當然,撤走“戰-16ad”機群沒對作戰行動產生太大的影響。


    在天亮前,有2個“戰-10ad”分隊到達斯蘭,而且都在天亮後出動,參與上午的作戰行動。


    關鍵還有,帝國空軍投入了足夠多的“攻-8fz”,帝國海軍也出動了數十架“攻-6cz”為攻擊機群護航。


    這些海軍的電子攻擊機,全都來自波沙灣。


    以帝國陸軍為首的聯軍已經攻占了巴格達,正在按計劃向北推進,圍剿逃往北部地區的殘敵。


    伊軍已被擊潰,仍然在負隅頑抗的也是些殘兵敗將。


    到24日下午,進駐斯蘭的電子攻擊機已經超過100架,此外還有差不多150架防空壓製戰鬥機。


    正是如此,才能為每支飛往戰區的攻擊機群至少安排2架電子攻擊機,以及4架防空壓製戰鬥機。


    關鍵還有,野戰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都不太遠,一般就隻有20千米,即便是較為先進的也不會超過40千米。也就是如此,防空壓製戰鬥機完全可以在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將其摧毀。


    顯然,這也是不需要動用“戰-16ad”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有可能的漏網之魚,尤其是那些能夠機動部署,而且精心偽裝的防空導彈,帝國空軍采取了一個相對簡單,代價卻有點大的辦法,也就是讓執行攻擊任務的作戰飛機始終在中高空飛行。


    按帝國空軍的規定,作戰飛機在進入戰區之後,飛行高度不低於6000米,投彈高度不低於5500米。


    其實,這也是在波沙灣戰爭中總結的經驗。


    主要就是,幾乎所有小口徑高射炮與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有效射高都在5000米以內。


    在遭到近程防空導彈攻擊的時候,保持足夠的飛行高度,能夠獲得更多的反製時間,擺脫導彈的概率更大。


    實戰證明,隻要飛行高度超過了5500米,被擊落的概率就能降低一個數量級。


    不過,這也意味著,要想保證轟炸的效率,就得以精確製導彈藥,特別是激光製導炸彈為主。


    要說的話,這也正是帝國空軍的底氣所在。


    雖然在幾個月之前,尤其是在波沙灣戰爭期間,激光製導炸彈一直很緊俏,隻有在對付高價值目標的時候才能使用,比如在波沙灣戰爭的初期,近八成激光製導炸彈由“攻-11a”與“戰-16a”投擲,但是在大戰爆發之後,特別是軍工體係進入戰時狀態之後,激光製導炸彈的身價頓時一落千丈。


    原因就是,生產線開始全速運轉,製導組件的產能在9月份提高了上百倍!


    至於出廠價格,在戰時按照計劃生產,也就不需要考慮太多。


    不出所料,在年底能達到月產20萬套的規模。


    就算還沒有達到管夠的程度,不過也大大緩解了彈藥緊張的局麵,作戰部隊基本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激光製導炸彈。


    此外,精確製導彈藥的打擊效率本身就非常高,因此對彈藥的需求量反到比過去降低了許多,從而大幅度減輕了後勤保障的負擔。也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優先確保讓戰術航空兵使用精確製導彈藥。


    相對而言,戰略航空兵部署在大後方,後勤保障的負擔要輕得多。


    其實,在23日夜間到24日淩晨的戰鬥中,包括巡航導彈在內的精確製導彈藥的用量就占到60%,不但超過了波沙灣戰爭的平均水平,也超過了大陸戰場的使用比例,成為了最主要的打擊手段。


    在24日白天,帝國空軍的作戰飛機總共出動2300架次,除掉戰略航空兵,戰術航空兵出動2000餘架次,投彈量超過8000噸,隻是500千克與以下級別的激光製導炸彈就用掉了大約2萬枚。


    消耗量最大的其實是250千克級激光製導炸彈。


    道理也很簡單,隻要投彈精度有保證,哪怕威力小一些,也能夠摧毀目標。


    要說的話,即便是250千克級級炸彈,威力都明顯偏大,用來對付防空導彈發射車、自行高射炮與主戰坦克這樣的戰術目標,不止是綽綽有餘,還顯得有點大而不當,即限製了載機的掛載能力。


    即便對付軍事基地,250千克級炸彈也足夠了。


    如果轟炸機場這類大型目標,往往得使用特種彈藥,比如集束炸彈與子母炸彈,並非使用更大的炸彈。


    問題就在這裏。


    在開發激光製導組件的時候,帝國空軍的常規炸彈當中最小的就是250千克級,因此沒有要求適配更小的炸彈。


    當時,帝國空軍也沒想過要采購與裝備更小的炸彈。


    在投彈偏差高達數十米,甚至超過了一百米的時代,對炸彈威力有很高的要求,過小的炸彈不受歡迎。


    直到大戰爆發之前,帝國空軍才提出了研製“小型製導彈藥”的需求。


    當然,不是說生產一些小型炸彈,再開發一種適配的激光製導組件就行了,帝國空軍提出了更高,也更苛刻的要求,比如無動力射程至少都要達到60千米,能夠通過更換引信來改變用途。


    要求不低,研製難度也不小,意味著無法在短期內投入生產。


    雖然帝國空軍在24日白天大打出手,但是當天的主角不是空軍,而是同樣部署在斯蘭的帝國海軍航空兵。


    在夜間的戰鬥當中,海軍航空兵承擔了一部分打擊任務,不過更像是在做熱身運動。


    此外,所有在夜間出動的作戰飛機均在完成任務後,轉場飛往巴鐵南部的機場,準備參與那邊的戰鬥。


    到24日上午,進駐斯蘭的是來自東望洋艦隊的4支艦載航空兵聯隊。


    按照最初計劃,這4支聯隊原本應該增強給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隻是在霍瓦依群島攻防戰結束之後,已經沒有這樣的必要,海軍司令部就把這4支艦載航空兵聯隊派了過來。


    此外,4支聯隊各有2個重型戰鬥機大隊與2個重型攻擊機大隊。


    至於多用途戰鬥機大隊,暫時留在獅泉城。


    原因也很簡單,斯蘭這邊的機場與軍事基地容納不下更多的作戰飛機,而且暫時也不需要增派戰術航空兵。


    在24日下午,4個聯隊的作戰飛機全體出動,在空軍加油機支持下,奔襲了梵羅海軍東方艦隊與西方艦隊的母港,也就是東海岸的維紗軍港與西海岸的孟賣港,一舉殲滅了梵羅海軍。


    相對而言,奔襲維紗軍港的行動更加容易,幾乎沒有挑戰性可言。


    正是因為東海岸的軍港難於防守,所以梵羅海軍一直都不太重視東方艦隊,其主力是3艘排水量不到2000噸的小型護衛艦。東方艦隊的使命,其實是依靠數量眾多的導彈艇與魚雷艇阻止帝國海軍在東海岸登陸。在大戰爆發之後,特別是在梵羅國參戰之後,東方艦隊一直龜縮在維紗軍港裏麵,別說3艘護衛艦,即便是導彈艇與魚雷艇都很少出港,更別說前來挑釁帝國海軍。


    其實,在10月初,帝國海軍就對維紗軍港發動過一次空中打擊。


    不過,打擊對象並非停在港口裏麵的艦艇,而是港口的基礎設施,而且在港口外麵布設了上百枚水雷。


    幾天之後,就有一艘大型導彈艇在港口外麵被水雷炸沉。


    在試圖掃清航道的時候,一艘原本是水雷克星的掃雷艦反到被水雷炸沉了!新八一中文網首發


    此後,除了偶爾派遣僅有幾十噸的魚雷艇出港巡邏之外,東方艦隊的其他艦艇就沒再離開過維紗軍港。


    原因也很簡單,梵羅海軍沒有能夠對付智能水雷的掃雷艦艇。


    至於部署在維紗軍港附近的防空部隊,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不是梵羅軍隊沒有防空係統可用,而是遠程防空部隊編在空軍的名下,野戰防空部隊編在陸軍的名下。ァ新ヤ~8~1~中文網.x~8~1zщ


    也就是說,防空部隊與海軍無關。


    時隔20多天,梵羅海軍都沒有修複維紗軍港裏遭到破壞的基礎設施,唯一的大型船塢依然處於關閉狀態。


    正是如此,這次的轟炸行動,主要針對的就是軍港裏的艦艇。


    雖然那些艦艇全都不值一提,別說被水雷困在軍港裏麵,哪怕突破了水雷封鎖,也未必能夠從埋伏在港口外的潛艇麵前逃脫,但是對於即將發起的登陸作戰來說,這些艦艇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


    當然,帝國海軍一直就認為,擊沉敵艦是消除威脅的最可靠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