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巒王熊璽上位,楚義懷王熊心自然就隻能圓潤的滾蛋。
推舉楚王室後裔上台,本就隻是用來收攏民心之舉。
是出於一種習慣,至於王室內部之間的爭權奪利,上至楚國貴族,下至楚國百姓,都是不太當一回事的。
莫說是今時今日,即便是楚國猶在之時,楚國王室之間,為了爭奪王位,做了多少失綱常、亂倫理之事,隻怕都難以說清。
這本身就是大家認可的規則許可範圍之內的事情。
儒家的那套約束,放在現在,可不合時宜。何況即便是儒家最鼎盛時期,皇權更替,相互篡奪,他們又主導了多少?
簡單來說,項羽殺熊心,那是以下克上,臣背其主。會遭到天下人的譴責,導致軍心崩離。
但是熊璽上位,以新王且為熊心王叔的身份,要殺熊心,那就是楚王室內部的家務事,誰拳頭大,誰就有理,是贏家,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而有項羽支持的熊璽,豈有贏不了熊心的道理?
熊心已然成了喪家之犬,熊璽坐上王位的同一時間,他在一些忠於他的下屬幫助下,殺出了王宮,連夜奔逃去往了趙國之地。
此時趙國之地一部分秦軍正在和趙人交鋒,熊心逃往那裏,就是想要借助趙地之混亂,逃得一命。
沒有第一時間弄死熊心,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但是滔滔大勢,不容阻擋。
熊璽成為了楚巒王,果然如項羽和範增等人所料一般,每日隻是養花種草,調琴弄樂,偶爾還寫幾篇華麗卻又不沾煙火的詞賦,完全就是一幅不管世事的做派。
將傀儡和吉祥物這兩個詞語的概念,貫徹的十分徹底。
以劉邦、宋義為首的一些楚軍頭領,曾經多次拜訪過熊璽,卻都無法單獨與熊璽見麵。
往往隻能在一些項羽舉辦的宴會上,遠遠得見熊璽,還未上去搭話,那熊璽便露麵之後,便悄然抽身離開。
身在最渾濁的紅塵之中,這個楚巒王熊璽,卻始終仿佛置身事外,端著姿態,不與人交流。
而項羽則乘機不斷的以與秦人對戰的名義,蠶食一些小股的義軍,將他們盡數收攏入自己手下,瓦解那些義軍頭目的權利。
隨著項羽的動作越來越大,一眾義軍頭領紛紛覺得危機將至。
其中劉邦最為心焦。
函穀關眼看要破,一旦函穀關被破,項羽大軍便直逼鹹陽,定鼎江山,占據大義,王天下。
而劉邦卻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主公!又有兩路小諸侯,悄悄的走了,來的時候少說也有一兩千人,離開的時候,卻連百人的隊伍都湊不齊。其中一部分被項羽刻意折損在了戰場上,還有一部分則是投靠了項羽。”
“是走,還是留,主公,該當有決斷了!”張良從門外走進來,一踏入門檻,便對著劉邦躬身說道。
離開和留下,兩條路擺在劉邦麵前,其中利害張良也早已陳述清楚。
若是走,或許還能保留一兩分元氣,流竄遠方,積蓄勢力,或許有重回巔峰,再與項羽爭雄之機會。
隻是···這一走,不僅僅失了顏麵,更失了氣魄。最關鍵在於,未曾占到大義。
無論他們這些義軍首領之間,為了爭奪權力,如何勾心鬥角。
但是擺在首位的,依舊是滅秦。
滅秦的標誌就是攻入關中,踏馬鹹陽宮,火燒阿房宮。
隻有如此,才能收服天下人之心,才能真正的王天下。
所以劉邦不甘心走,哪怕滅秦的大頭被項羽占去,他也還想豐潤一點功勞,更甚至若是掌握好謠言和口舌,將主次功勞對調一下,也並非不可能。
若是留下,就要繼續忍受被項羽壓製,甚至不斷的蠶食吞並。
要知道劉邦的部下,很大一部分源於忠於項梁的舊部,他們本就與項羽的部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項羽蠶食起來,尤為容易。
而那屬於陳勝殘兵的部分,也有項羽的結義大哥張河,不斷的接觸、說服。
他們都是陳王昔日起兵時的舊人,相互之間有著共同的特征。
劉邦心知肚明自己的麾下人手,早已各自心懷叵測,多起了離意,隻是還未下定決心。多留一日,他手中的兵權,便被消弱三分。
“可有計策?”劉邦對張良問道。
張良略為沉默之後,眼中閃爍著迷離之色,終於開口說道:“易經有雲:龍戰於野,其道窮也。項羽勢大,已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若想取勝,唯有兵行險著,殺了項羽,斷其核心。”
劉邦聞言,大驚失色,緊接著苦笑,不住搖頭道:“殺了項羽?軍師出言何等兒戲。那項羽有萬夫不敵之勇,更別提其麾下雄兵十萬,有龍且、英布等強將,時刻跟隨,我何能可殺他?”
張良道:“主公定知這項羽跋扈囂張,自以為天下無敵。這便是他的弱點。”
“待到函穀關一破,主公邀請各方諸侯,在鴻門設宴,邀請項羽前來,以言語相激,他若有意王天下,收攏天下諸侯,便獨自前來赴宴。”
“他若敢來,便諸侯皆奉他為主,不再有二心。”
劉邦聽了之後,大為心動,張良那未曾說出來的半截話,他也心知肚明。
無外乎是項羽若是自大,獨自前來,鴻門之外便準備好刀斧手,酒宴之上也備好毒酒、刺客、猛將甚至是巫蠱之人,練氣之士,多管齊下,同時發動將這項羽剁了,一了百了。
隻要項羽一死,楚軍群龍無首,劉邦借機起勢,收攏一部分楚兵,攻入鹹陽,占據大義,坐鎮中央,而後再清掃四方,未嚐可不得天下而王之。
但是他同樣也清楚,項羽即便是自大囂張,受了他所激,肯獨自前來。
那範增、龍且還有張河等人,也一定會阻止。
“難···難···難!”劉邦搖頭歎息道。
張良道:“項羽麾下大將英布,貪婪無度,為人輕義。主公不妨以重利誘之,許以高官厚爵。加上此人與項羽義兄張河有怨,心中怕也不安。若是有人阻攔項羽,便可讓英布故言率兵三千,埋伏於五裏之外,但有動靜,便齊發援救。”
“有此保障,項羽焉能不至?”
劉邦聽到此處,眼睛已經如燈泡般亮了起來。
此舉雖然卑劣,但是劉邦向來不以高尚君子自居,若能殺死項羽,即使是背負一些罵名,也是無妨。
推舉楚王室後裔上台,本就隻是用來收攏民心之舉。
是出於一種習慣,至於王室內部之間的爭權奪利,上至楚國貴族,下至楚國百姓,都是不太當一回事的。
莫說是今時今日,即便是楚國猶在之時,楚國王室之間,為了爭奪王位,做了多少失綱常、亂倫理之事,隻怕都難以說清。
這本身就是大家認可的規則許可範圍之內的事情。
儒家的那套約束,放在現在,可不合時宜。何況即便是儒家最鼎盛時期,皇權更替,相互篡奪,他們又主導了多少?
簡單來說,項羽殺熊心,那是以下克上,臣背其主。會遭到天下人的譴責,導致軍心崩離。
但是熊璽上位,以新王且為熊心王叔的身份,要殺熊心,那就是楚王室內部的家務事,誰拳頭大,誰就有理,是贏家,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而有項羽支持的熊璽,豈有贏不了熊心的道理?
熊心已然成了喪家之犬,熊璽坐上王位的同一時間,他在一些忠於他的下屬幫助下,殺出了王宮,連夜奔逃去往了趙國之地。
此時趙國之地一部分秦軍正在和趙人交鋒,熊心逃往那裏,就是想要借助趙地之混亂,逃得一命。
沒有第一時間弄死熊心,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但是滔滔大勢,不容阻擋。
熊璽成為了楚巒王,果然如項羽和範增等人所料一般,每日隻是養花種草,調琴弄樂,偶爾還寫幾篇華麗卻又不沾煙火的詞賦,完全就是一幅不管世事的做派。
將傀儡和吉祥物這兩個詞語的概念,貫徹的十分徹底。
以劉邦、宋義為首的一些楚軍頭領,曾經多次拜訪過熊璽,卻都無法單獨與熊璽見麵。
往往隻能在一些項羽舉辦的宴會上,遠遠得見熊璽,還未上去搭話,那熊璽便露麵之後,便悄然抽身離開。
身在最渾濁的紅塵之中,這個楚巒王熊璽,卻始終仿佛置身事外,端著姿態,不與人交流。
而項羽則乘機不斷的以與秦人對戰的名義,蠶食一些小股的義軍,將他們盡數收攏入自己手下,瓦解那些義軍頭目的權利。
隨著項羽的動作越來越大,一眾義軍頭領紛紛覺得危機將至。
其中劉邦最為心焦。
函穀關眼看要破,一旦函穀關被破,項羽大軍便直逼鹹陽,定鼎江山,占據大義,王天下。
而劉邦卻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主公!又有兩路小諸侯,悄悄的走了,來的時候少說也有一兩千人,離開的時候,卻連百人的隊伍都湊不齊。其中一部分被項羽刻意折損在了戰場上,還有一部分則是投靠了項羽。”
“是走,還是留,主公,該當有決斷了!”張良從門外走進來,一踏入門檻,便對著劉邦躬身說道。
離開和留下,兩條路擺在劉邦麵前,其中利害張良也早已陳述清楚。
若是走,或許還能保留一兩分元氣,流竄遠方,積蓄勢力,或許有重回巔峰,再與項羽爭雄之機會。
隻是···這一走,不僅僅失了顏麵,更失了氣魄。最關鍵在於,未曾占到大義。
無論他們這些義軍首領之間,為了爭奪權力,如何勾心鬥角。
但是擺在首位的,依舊是滅秦。
滅秦的標誌就是攻入關中,踏馬鹹陽宮,火燒阿房宮。
隻有如此,才能收服天下人之心,才能真正的王天下。
所以劉邦不甘心走,哪怕滅秦的大頭被項羽占去,他也還想豐潤一點功勞,更甚至若是掌握好謠言和口舌,將主次功勞對調一下,也並非不可能。
若是留下,就要繼續忍受被項羽壓製,甚至不斷的蠶食吞並。
要知道劉邦的部下,很大一部分源於忠於項梁的舊部,他們本就與項羽的部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項羽蠶食起來,尤為容易。
而那屬於陳勝殘兵的部分,也有項羽的結義大哥張河,不斷的接觸、說服。
他們都是陳王昔日起兵時的舊人,相互之間有著共同的特征。
劉邦心知肚明自己的麾下人手,早已各自心懷叵測,多起了離意,隻是還未下定決心。多留一日,他手中的兵權,便被消弱三分。
“可有計策?”劉邦對張良問道。
張良略為沉默之後,眼中閃爍著迷離之色,終於開口說道:“易經有雲:龍戰於野,其道窮也。項羽勢大,已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若想取勝,唯有兵行險著,殺了項羽,斷其核心。”
劉邦聞言,大驚失色,緊接著苦笑,不住搖頭道:“殺了項羽?軍師出言何等兒戲。那項羽有萬夫不敵之勇,更別提其麾下雄兵十萬,有龍且、英布等強將,時刻跟隨,我何能可殺他?”
張良道:“主公定知這項羽跋扈囂張,自以為天下無敵。這便是他的弱點。”
“待到函穀關一破,主公邀請各方諸侯,在鴻門設宴,邀請項羽前來,以言語相激,他若有意王天下,收攏天下諸侯,便獨自前來赴宴。”
“他若敢來,便諸侯皆奉他為主,不再有二心。”
劉邦聽了之後,大為心動,張良那未曾說出來的半截話,他也心知肚明。
無外乎是項羽若是自大,獨自前來,鴻門之外便準備好刀斧手,酒宴之上也備好毒酒、刺客、猛將甚至是巫蠱之人,練氣之士,多管齊下,同時發動將這項羽剁了,一了百了。
隻要項羽一死,楚軍群龍無首,劉邦借機起勢,收攏一部分楚兵,攻入鹹陽,占據大義,坐鎮中央,而後再清掃四方,未嚐可不得天下而王之。
但是他同樣也清楚,項羽即便是自大囂張,受了他所激,肯獨自前來。
那範增、龍且還有張河等人,也一定會阻止。
“難···難···難!”劉邦搖頭歎息道。
張良道:“項羽麾下大將英布,貪婪無度,為人輕義。主公不妨以重利誘之,許以高官厚爵。加上此人與項羽義兄張河有怨,心中怕也不安。若是有人阻攔項羽,便可讓英布故言率兵三千,埋伏於五裏之外,但有動靜,便齊發援救。”
“有此保障,項羽焉能不至?”
劉邦聽到此處,眼睛已經如燈泡般亮了起來。
此舉雖然卑劣,但是劉邦向來不以高尚君子自居,若能殺死項羽,即使是背負一些罵名,也是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