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頭要是有前世的話,一定名叫杜充。此人先是在南宋做官,金兵南下時掘開黃河,試圖用泛濫的黃河水擋住金兵。結果金兵沒擋住,泛濫的黃河向南衝入泗水奪淮入海,當時就淹死了二十萬百姓。從那時起,黃河到汴梁後轉而南下,汛期分好幾股入淮,幹旱期隻有一股主流。河道變遷十分頻繁。加上戰亂,大宋富裕的江淮之地被搞的慘不忍睹。
與下遊的變化相比,汴梁向上的黃河還勉強算是安定。所以宋軍奪下許昌之後,蒙古在黃河河南段的據點就剩下汴梁一個。蒙古大汗忽必烈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很是煩躁,接下來的消息讓蒙古大汗更加煩躁。
宋軍沒有傻乎乎的在許昌待著,攻下許昌之後的宋軍向許昌以南的地區進發。蒙古軍在那一帶隻有些縣城據點,被宋軍輕鬆奪下。不過兩個月時間,蒙古在許昌以南隻剩下名義上臣服蒙古的淮西地區。蒙古朝廷裏麵有的是久經沙場的將帥,他們很清楚趙嘉仁這是擺明了要奪回淮西。
朝會之上的大汗忽必烈麵如寒霜,他開口說道:“我想派人去宋國問問,趙嘉仁在河南與山東用兵,他這是要重開戰端,讓我軍南下麽?”
這番指責趙嘉仁破壞了蒙古與宋國之間安定現狀的話,從宋國的角度來看的毫無道理。然而聽在蒙古朝廷的群臣耳朵裏,他們覺得自己的大汗簡直化身為和平天使。沒人嘲笑忽必烈大汗,在蒙古的文化傳統當中,與有實力的敵人議和絕不是值得羞恥的事情。若是敵人實力強大到無法抵抗的程度,投奔敵人也不稀奇。
聽聞大汗有派使者的意願,孛兒隻斤?郝仁心中激動,差點衝動的當即表示願意為大汗出使宋國。若是心中的渴望如郝仁這般強烈,普通蒙古人早就開口了。可郝仁畢竟是讀過好多書的蒙古人,基本的涵養功夫還是有的。他閉口不言,等著聽其他人都說些什麽。
“是不是先與宋國打一打?”阿術元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打一打隻是通過戰爭讓宋國知道厲害,再用派出使者和談的方式獲得和平。對蒙古人已經是非常鴿派的立場。
“怎麽打?”忽必烈問阿術。
元帥也一時語塞。宋軍此時的行動與蒙古軍非常類似,都是追求野戰。阿術元帥進攻揚州,城內的宋軍根本沒有守城,直接開出來就和阿術元帥對幹。這就是趙嘉仁與之前宋國大大不同的地方。隻是元帥畢竟是元帥,阿術元帥最終沒有選擇沉默,他答道:“須得把宋軍拉到野地裏打。不能讓他們靠著城池。”
現在這幫宋軍非常棘手,他們不會脫離城市太遠,卻也不會窩在城裏不出來。蒙古軍的騎兵在這種戰術層麵的戰鬥中沒辦法占到上風,那就隻能遇到城市就繞著走。城市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這裏交通便利,是人力物力與商品的聚集地。蒙古軍若是見到城市就繞行,他們打仗又是為了什麽呢?
“可否圍點打援。”阿裏海牙元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從輸給宋軍之後,他也一直在考慮解決辦法。
“能圍住麽?”阿術元帥反問。
於是阿裏海牙元帥徹底無語了。兩萬宋軍就敢出城主動出擊,圍城變得毫無意義。即便派遣重兵圍住,也隻是要讓蒙古軍遭到城內雄獅和城外猛虎的夾擊而已。
忽必烈在軍事上的造詣不在這幫元帥之下,元帥們考慮到的,忽必烈也已經考慮過。蒙古大汗嚴肅的說道:“我隻派這一次的使者。若是宋國執迷不悟,那就隻能再南征。那時候我們就沒辦法如之前的南征般客氣,所到之處全部殺盡。”
“大汗,我願做使者!”孛兒隻斤?郝仁覺得時機已到,馬上出來表態。即便知道這麽急急忙忙的表態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主和派,郝仁也不想失去這次出使的機會。
眾臣看著孛兒隻斤家的千戶主動表態,便知道這位的心情到底有多急迫。有些人以為這是因為孛兒隻斤?郝仁知道了孛兒隻斤?忽必烈大汗的想法,所以才請纓。也有人雖然同樣有興趣,卻不想和郝仁千戶競爭。還有些對這次出使並無信心,覺得戰爭根本不會停歇,於是懶得參與。
不管眾人都是何種態度,孛兒隻斤?郝仁千戶發言之後的朝堂上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冷場。在這種局麵下,大汗忽必烈發現除非他自己推翻他先前的決定,否則還隻能任命郝仁千戶出使。然而郝仁千戶並非忽必烈屬意的使者,這麽搞的話,事情反倒看著更複雜了。
“下朝後來見我。”大汗用這句話對出使的事情做了個暫時決斷。
之後討論的是郭守敬提出的數個大型水利建設項目,孛兒隻斤?郝仁不懂水利,對此也沒什麽興趣。他最近一段時間苦讀《荀子》,對這個人的理念越來越佩服。因為荀子的緣故,郝仁甚至連韓非子的書都給讀了。感覺自己受益匪淺的同時,郝仁對荀子以及其他儒家人物的那個難以形容的不同點越來越介懷。
如果能夠與趙嘉仁當麵討論,大概能夠解決郝仁的疑惑。即便趙嘉仁不行,至少也可以拜訪江南的那些學者。朝聞道夕死可矣,便是向那些學者跪拜求學,郝仁也不覺得沒問題。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到朝會結束,大汗又和別的人說事。郝仁就在外麵等,等啊等,從上午等到晌午,從晌午等到下午,終於有侍衛急匆匆走來。抬頭一看,原來是郝仁的同門師兄王東陸千戶。
他此時也四十多歲,這麽健步如飛,呼吸已經微微有些重。到了郝仁麵前,王東陸說道:“大汗與郭守敬對著地圖談事,根本不讓別人進去。到了這時肚子餓的不行才想起吃飯。我也趕緊通報你也在等。大汗便叫你一起去。”
郝仁此時也饑腸轆轆,聽說吃飯,嘴裏便有了口水。跟著王東陸一起到了忽必烈這裏,就見大汗的桌上已經擺放了牛排。那些牛肉帶著厚厚的油,看著就有胃口。
忽必烈雖然性子急,惱怒起來就想殺人,卻不是個愛架子的。郝仁打過仗,知道瞎講究是害人害己。郭守敬一個工程師,和後世的工科狗頗為類似。這三人吃起來就很沒有那麽多破事,在不刻意給別人添麻煩的情況下都追求自己吃飽。所以都吃的很開心。
放下刀叉,忽必烈問郝仁,“你可知我想讓南蠻們做什麽?”
郝仁也馬上放下刀叉答道:“請大汗指明。”
“讓宋國稱臣、割地、上貢,這大概是不行。所以我隻想和宋國停戰幾年。既然那趙嘉仁想打,我們就不妨過幾年打個痛快。”忽必烈說道。
郝仁能理解忽必烈說過的問題,所以他不解的問道:“大汗既然這麽想,那為何不趁著趙嘉仁攻打淮西和湖南湖北之時出兵?”
“趙嘉仁那小鬼奸猾的很。伯顏和我都以為他會先去奪淮西。沒想到他看透淮西等地無力攻打江南,便依托淮東和我們打仗。伯顏暫時沒有想出怎麽用騎兵破趙嘉仁的槍陣與火槍陣。我們也隻能先造火炮火槍。不得不與宋國先停戰。”忽必烈聲音裏的情緒可是很不高興。
聽了這番話,郝仁終於明白原來是蒙古找不到宋國的破綻,又不願意用巨大的代價和宋國交戰。他連忙問道:“那大汗要宋國做什麽?”
“歸德府就罷了,讓趙嘉仁退出日照,退回到海州。許州等地也交還給我們。”忽必烈斷然說道。
郝仁等了一陣,發現忽必烈竟然沒有繼續說更多。這可就讓他感覺很是意外,難倒大汗就不提提在淮西與湖南湖北的那些‘蒙古地盤’麽?又等了片刻,忽必烈大汗還是不說話,郝仁就不得不判斷大汗是準備放棄那些人。如果按照方才所講,宋國知道那些人是在依靠蒙古的威勢而存在,所以就壓迫蒙古持續失血。蒙古流了太多血,想要停戰。那麽作為停戰的籌碼,那幫宋國叛臣當然就被拋棄了。
不!蒙古看著宋國自己內戰,死的都是宋國人,可是非常開心的。那幫叛臣在宋國瘋狂掠奪,到了郝仁都有些看不下去的程度。這樣的混亂即便過去,當地也是元氣大傷。
想到這裏,郝仁果斷答道:“大汗,我一定會盡力讓宋國退兵,停戰。”
“你確定能做到?”忽必烈問道。
郝仁慨然說道:“我蒙古何時怕過打仗。既然我蒙古想要停戰,便是真心。我定然讓趙嘉仁明白這點。若他真如所言的那樣是個豪傑,我覺得能向他說清楚此事。”
這個回答也算是勉強合格。雖然忽必烈還是對郝仁這個人選感到意外,卻也沒理由非得拒絕郝仁。所以忽必烈繼續問道:“你乃是我孛兒隻斤家的人,就不怕宋國對你不利?”
“我見過宋國很多東西,卻想看的更仔細,為以後滅宋做準備。”郝仁說的鏗鏘有力。他可不敢告訴蒙古的儒教國師忽必烈大汗真實情況。若是知道郝仁是想去宋國求學,他是定然去不了的。
見郝仁態度挺端正。忽必烈微微歎口氣,“便讓你去出使。”
與下遊的變化相比,汴梁向上的黃河還勉強算是安定。所以宋軍奪下許昌之後,蒙古在黃河河南段的據點就剩下汴梁一個。蒙古大汗忽必烈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很是煩躁,接下來的消息讓蒙古大汗更加煩躁。
宋軍沒有傻乎乎的在許昌待著,攻下許昌之後的宋軍向許昌以南的地區進發。蒙古軍在那一帶隻有些縣城據點,被宋軍輕鬆奪下。不過兩個月時間,蒙古在許昌以南隻剩下名義上臣服蒙古的淮西地區。蒙古朝廷裏麵有的是久經沙場的將帥,他們很清楚趙嘉仁這是擺明了要奪回淮西。
朝會之上的大汗忽必烈麵如寒霜,他開口說道:“我想派人去宋國問問,趙嘉仁在河南與山東用兵,他這是要重開戰端,讓我軍南下麽?”
這番指責趙嘉仁破壞了蒙古與宋國之間安定現狀的話,從宋國的角度來看的毫無道理。然而聽在蒙古朝廷的群臣耳朵裏,他們覺得自己的大汗簡直化身為和平天使。沒人嘲笑忽必烈大汗,在蒙古的文化傳統當中,與有實力的敵人議和絕不是值得羞恥的事情。若是敵人實力強大到無法抵抗的程度,投奔敵人也不稀奇。
聽聞大汗有派使者的意願,孛兒隻斤?郝仁心中激動,差點衝動的當即表示願意為大汗出使宋國。若是心中的渴望如郝仁這般強烈,普通蒙古人早就開口了。可郝仁畢竟是讀過好多書的蒙古人,基本的涵養功夫還是有的。他閉口不言,等著聽其他人都說些什麽。
“是不是先與宋國打一打?”阿術元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打一打隻是通過戰爭讓宋國知道厲害,再用派出使者和談的方式獲得和平。對蒙古人已經是非常鴿派的立場。
“怎麽打?”忽必烈問阿術。
元帥也一時語塞。宋軍此時的行動與蒙古軍非常類似,都是追求野戰。阿術元帥進攻揚州,城內的宋軍根本沒有守城,直接開出來就和阿術元帥對幹。這就是趙嘉仁與之前宋國大大不同的地方。隻是元帥畢竟是元帥,阿術元帥最終沒有選擇沉默,他答道:“須得把宋軍拉到野地裏打。不能讓他們靠著城池。”
現在這幫宋軍非常棘手,他們不會脫離城市太遠,卻也不會窩在城裏不出來。蒙古軍的騎兵在這種戰術層麵的戰鬥中沒辦法占到上風,那就隻能遇到城市就繞著走。城市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這裏交通便利,是人力物力與商品的聚集地。蒙古軍若是見到城市就繞行,他們打仗又是為了什麽呢?
“可否圍點打援。”阿裏海牙元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從輸給宋軍之後,他也一直在考慮解決辦法。
“能圍住麽?”阿術元帥反問。
於是阿裏海牙元帥徹底無語了。兩萬宋軍就敢出城主動出擊,圍城變得毫無意義。即便派遣重兵圍住,也隻是要讓蒙古軍遭到城內雄獅和城外猛虎的夾擊而已。
忽必烈在軍事上的造詣不在這幫元帥之下,元帥們考慮到的,忽必烈也已經考慮過。蒙古大汗嚴肅的說道:“我隻派這一次的使者。若是宋國執迷不悟,那就隻能再南征。那時候我們就沒辦法如之前的南征般客氣,所到之處全部殺盡。”
“大汗,我願做使者!”孛兒隻斤?郝仁覺得時機已到,馬上出來表態。即便知道這麽急急忙忙的表態會讓人覺得自己是主和派,郝仁也不想失去這次出使的機會。
眾臣看著孛兒隻斤家的千戶主動表態,便知道這位的心情到底有多急迫。有些人以為這是因為孛兒隻斤?郝仁知道了孛兒隻斤?忽必烈大汗的想法,所以才請纓。也有人雖然同樣有興趣,卻不想和郝仁千戶競爭。還有些對這次出使並無信心,覺得戰爭根本不會停歇,於是懶得參與。
不管眾人都是何種態度,孛兒隻斤?郝仁千戶發言之後的朝堂上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冷場。在這種局麵下,大汗忽必烈發現除非他自己推翻他先前的決定,否則還隻能任命郝仁千戶出使。然而郝仁千戶並非忽必烈屬意的使者,這麽搞的話,事情反倒看著更複雜了。
“下朝後來見我。”大汗用這句話對出使的事情做了個暫時決斷。
之後討論的是郭守敬提出的數個大型水利建設項目,孛兒隻斤?郝仁不懂水利,對此也沒什麽興趣。他最近一段時間苦讀《荀子》,對這個人的理念越來越佩服。因為荀子的緣故,郝仁甚至連韓非子的書都給讀了。感覺自己受益匪淺的同時,郝仁對荀子以及其他儒家人物的那個難以形容的不同點越來越介懷。
如果能夠與趙嘉仁當麵討論,大概能夠解決郝仁的疑惑。即便趙嘉仁不行,至少也可以拜訪江南的那些學者。朝聞道夕死可矣,便是向那些學者跪拜求學,郝仁也不覺得沒問題。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到朝會結束,大汗又和別的人說事。郝仁就在外麵等,等啊等,從上午等到晌午,從晌午等到下午,終於有侍衛急匆匆走來。抬頭一看,原來是郝仁的同門師兄王東陸千戶。
他此時也四十多歲,這麽健步如飛,呼吸已經微微有些重。到了郝仁麵前,王東陸說道:“大汗與郭守敬對著地圖談事,根本不讓別人進去。到了這時肚子餓的不行才想起吃飯。我也趕緊通報你也在等。大汗便叫你一起去。”
郝仁此時也饑腸轆轆,聽說吃飯,嘴裏便有了口水。跟著王東陸一起到了忽必烈這裏,就見大汗的桌上已經擺放了牛排。那些牛肉帶著厚厚的油,看著就有胃口。
忽必烈雖然性子急,惱怒起來就想殺人,卻不是個愛架子的。郝仁打過仗,知道瞎講究是害人害己。郭守敬一個工程師,和後世的工科狗頗為類似。這三人吃起來就很沒有那麽多破事,在不刻意給別人添麻煩的情況下都追求自己吃飽。所以都吃的很開心。
放下刀叉,忽必烈問郝仁,“你可知我想讓南蠻們做什麽?”
郝仁也馬上放下刀叉答道:“請大汗指明。”
“讓宋國稱臣、割地、上貢,這大概是不行。所以我隻想和宋國停戰幾年。既然那趙嘉仁想打,我們就不妨過幾年打個痛快。”忽必烈說道。
郝仁能理解忽必烈說過的問題,所以他不解的問道:“大汗既然這麽想,那為何不趁著趙嘉仁攻打淮西和湖南湖北之時出兵?”
“趙嘉仁那小鬼奸猾的很。伯顏和我都以為他會先去奪淮西。沒想到他看透淮西等地無力攻打江南,便依托淮東和我們打仗。伯顏暫時沒有想出怎麽用騎兵破趙嘉仁的槍陣與火槍陣。我們也隻能先造火炮火槍。不得不與宋國先停戰。”忽必烈聲音裏的情緒可是很不高興。
聽了這番話,郝仁終於明白原來是蒙古找不到宋國的破綻,又不願意用巨大的代價和宋國交戰。他連忙問道:“那大汗要宋國做什麽?”
“歸德府就罷了,讓趙嘉仁退出日照,退回到海州。許州等地也交還給我們。”忽必烈斷然說道。
郝仁等了一陣,發現忽必烈竟然沒有繼續說更多。這可就讓他感覺很是意外,難倒大汗就不提提在淮西與湖南湖北的那些‘蒙古地盤’麽?又等了片刻,忽必烈大汗還是不說話,郝仁就不得不判斷大汗是準備放棄那些人。如果按照方才所講,宋國知道那些人是在依靠蒙古的威勢而存在,所以就壓迫蒙古持續失血。蒙古流了太多血,想要停戰。那麽作為停戰的籌碼,那幫宋國叛臣當然就被拋棄了。
不!蒙古看著宋國自己內戰,死的都是宋國人,可是非常開心的。那幫叛臣在宋國瘋狂掠奪,到了郝仁都有些看不下去的程度。這樣的混亂即便過去,當地也是元氣大傷。
想到這裏,郝仁果斷答道:“大汗,我一定會盡力讓宋國退兵,停戰。”
“你確定能做到?”忽必烈問道。
郝仁慨然說道:“我蒙古何時怕過打仗。既然我蒙古想要停戰,便是真心。我定然讓趙嘉仁明白這點。若他真如所言的那樣是個豪傑,我覺得能向他說清楚此事。”
這個回答也算是勉強合格。雖然忽必烈還是對郝仁這個人選感到意外,卻也沒理由非得拒絕郝仁。所以忽必烈繼續問道:“你乃是我孛兒隻斤家的人,就不怕宋國對你不利?”
“我見過宋國很多東西,卻想看的更仔細,為以後滅宋做準備。”郝仁說的鏗鏘有力。他可不敢告訴蒙古的儒教國師忽必烈大汗真實情況。若是知道郝仁是想去宋國求學,他是定然去不了的。
見郝仁態度挺端正。忽必烈微微歎口氣,“便讓你去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