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警衛員們已經點起了除蟲菊蚊香。聞著熟悉的味道,趙嘉仁正準備去看會兒書,就聽老婆秦玉貞說道:“家裏一個人都沒有了。”
趙嘉仁沒吭聲,隻是從窗戶向外看出去。自從領兵奪回杭州之後,趙嘉仁這些年一直在西湖邊的後樂園居住。這裏曾經很熱鬧,趙嘉仁的父母,趙嘉仁夫妻二人,加上趙嘉仁的三個娃住在一起。後樂園裏麵的那些小樓到了晚上都亮著燈。現在連趙嘉仁自己住的樓裏麵都沒什麽燈火。
沉默了一陣,趙嘉仁問道:“我想問你件事,在寧波出了點事情,我想讓大郎去長長見識。不過看大郎自己的意思,他想去河南搞開拓。你覺得怎麽做才是大郎心甘情願的。”
“你自己都知道答案,何必問我。”秦皇後隨口答道。
這一句話就讓趙嘉仁無言以對。不等趙嘉仁轉換心情,就聽秦玉貞歎道:“我聽說隻要大郎一忙,他渾家就帶著孩子回娘家住。”
“……咱們若是要大郎的孩子跟著咱們住,那是想見個小東西散心。”趙嘉仁這時候就更多的呈現出心理醫生的一麵。
“那也不能不讓他來。”秦玉貞不爽的說道。
孩子到底跟著父母還是跟著爺爺奶奶,這一直是個話題。這裏麵有各種說法,各種論斷。趙嘉仁知道沒辦法說服別人,他隻想堅持自己。第二天他就把趙謙給叫來了,經過一天的運動鍛煉,趙謙看著還是精神不振,卻擺脫了那股子鑽牛角尖的勁頭。
“你是想去河南管農業?”趙嘉仁問。
“河南也行,遼東也行。”
“那就先去河南吧。”趙嘉仁說道。
“是。”
“把剩下的兩天練完,就去完成手續。”
“……是。”
安排完趙謙的事情,趙嘉仁覺得自己心裏麵總算放下一件事。就如秦玉貞所講,到底是強迫趙謙去見識世界,還是讓趙謙有自己的選擇,趙嘉仁自己其實早就知道答案。他還是願意讓趙謙能夠走他自己期待的道路。
安排完趙謙,趙嘉仁對寧波和尚的事情沒了興趣。失去了給大皇子趙謙觀察的價值之後,和尚們的事情就變得簡單無聊。這件事就交給司法部長丁飛去管。三天後,趙遜帶著孩子回到老爹這邊。吃完了晚飯,看著自己老娘帶著孩子去院子裏溜達,趙遜對趙嘉仁說道:“爹,我要去趟寧波,可能得一陣子才能回來。”
“去寧波?”趙嘉仁覺得好像覺得自己想到了什麽。
“是的,去寧波。聽說那邊出了些事情,法務部很重視。”
“……去吧。”趙嘉仁大概猜到是什麽事情。他隻是不太明白這丁飛是出於什麽想法,才選擇趙遜作為人選。難道是想讓在法務部工作的趙遜長長見識麽。
不管長輩們怎麽想,他們都守口如瓶。在檢察院工作的趙遜接到了命令,前去寧波處理工作。趙遜出發前還想從老爹這裏討點口風,得到的隻是老爹一句‘去吧’。聽聞趙遜要出差,趙遜的老婆也沒說啥,隻是簡單的給趙遜整理行裝。最後交代一句‘記得換衣服’。
從杭州到寧波之間最好的交通方式自然是浙東運河。趙遜乘船出發,就見河道兩邊正在整理著什麽,不少民房已經開始拆除。
“這是在做什麽?”趙遜問旁邊的人。
“好像是要拓寬運河。浙東運河運量低,若是能提升到通航一千噸的船隻,從杭州到寧波就舒服了。大船一天就到。”
“那為何現在拆房子?”
“現在拆,就可以現在建房。冬天不好修房子。”
趙遜在杭州住了這麽久,見到杭州這地方一年四季都在修房子。思忖好一陣才勉強認同冬天不好修房子的看法。然後就聽同行的同事說道:“自從秦淮河治理完成之後,現在各地都提出修建運河的計劃。”
聽到秦淮河,趙遜就想起自己大哥趙謙。雖然趙謙不是秦淮河工程的總設計師,卻參加了秦淮河工程。和趙謙這種單純的官僚相比,大型工程明顯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說著說著,就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了,“現在哪裏都在修運河,恢複了通濟渠之後,有人就想重修永濟渠。不過我看了外交部盧柏風盧部長寫的報告,他覺得沿海各大城市更有發展。在海邊隻用修建燈塔就好,不用修建航道。”
“海邊那麽窮,還沒辦法種地。我覺得不行。”
“現在的鬆江府富甲天下,寧波府也很不錯。”
“鬆江府靠官家種植棉花,寧波府土地肥沃,河流湖泊眾多,魚米之鄉。”
“寧波的確不差,沒有工業照樣不行。上次去山東棗莊辦案,原本一個小小的村落,現在是冶鐵中心,人口很多,並不比鬆江差。”
爭論也挺有趣,趙遜聽著各個不同的地名,也心中向往。和大哥趙謙相比,趙遜的人生就顯得非常平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後工作。甚至連老爹趙嘉仁都感覺遺憾,覺得應該讓趙遜也去當幾年兵鍛煉一下。
從軍之後,趙謙到過很多地方,對於遠行根本沒有拒絕。更不用說趙遜那真真正正縱橫萬裏的老爹趙嘉仁。所以趙遜對於前往寧波也有了些期待。
這一路上換了好幾次船,浙東運河在很多地方比較窄,隻能通航人力小船。最初看到那些形態各異的橋梁,趙遜一行人還挺感動。但是見多之後,這幫家夥們就開始感覺事情不對勁。人力船速度太慢。
“要是坐蒸汽船,現在這時間咱們都從杭州進了長江。”終於有人忍不住爆發起來。
從杭州向北走,也有運河。這條運河已經疏通的很寬,完全能夠跑一千噸的蒸汽船。蒸汽船開動之後真的是迅若奔馬,兩邊的風景變化的極快,根本沒有走了好久,就不見什麽變動的問題。
浙東運河大概有500裏,一行人花了三天時間才抵達目的地。從船上下來,這幫人表示,堅決支持拓寬浙東運河,讓誰也受不了在河上晃三天。
不管這幫人如何的反應,他們還是先被安排到了東錢湖住,並沒有讓他們直接開進寧波府。東錢湖風景非常不錯,一種人看了之後都忍不住讚歎這裏風光不亞於西湖。連在西湖邊居住許久的趙遜都有同感。大家坐船都快煩死了,一眾人就在湖邊溜達。看到一塊大石碑,就上去看。卻見到上麵記載的是東錢湖曆史。
東錢湖早在晉的時候就有記載。西晉著名學者陸雲,(士龍)在《答車茂安書》中稱,鄮縣“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澤,東臨巨海“。當時鄮縣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可見晉朝時東錢湖已稱為大湖了。
東錢湖古時候稱“錢湖“,以其上承錢埭之水而得名;又稱“萬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時稱“西湖”,當時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故名;宋代時稱“東湖”,因宋代時縣治在三江口,湖居其東故名。
詔天寶年間,陸南金出任鄮縣令,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相度地勢開而廣之,將湖西北部幾個山間缺口,築堤連接,形成了人工湖泊,據李墩《修東錢湖議》記載,當時共廢田121213畝(《甬上水利誌》稱,廢田21213),築八塘四堰,蓄水三河半,灌七鄉十餘萬傾之田,廢去湖田的賦稅分攤給受益田畝,每畝加米0.376。
看到東錢湖曾經叫過西湖,又見東錢湖和西湖一樣也是一個人半工湖,一眾來自杭州的家夥們都是嘖嘖稱奇。
不過接下來就是歌功頌德的部分。東錢湖一直以來都是葑草為患。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因東錢湖葑草為患,淤塞達二萬餘畝,蓄水銳減,民不敷用、守臣張津向朝遷首議清葑之策,趙伯圭踵其後,得到朝廷允準,遣知縣楊鞭某詳細丈量,除葑浚湖需用錢165888貫,米27678石,因工程耗費巨大,無法籌措麵未能實施。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知縣姚柘複清開湖。當時皇子魏王越愷,鎮守明州,人轉清於朝,出內帑金5萬,義倉米1萬石,並按受益田畝出人役、工具,又差撥水軍搬運葑積、遣長史莫濟、司馬陳延年往來監督施工,曆時半年,闖葑21213畝。可異當時所除茭葑多數未搬出湖外,水位上升後又回填湖中,功虧一簣。
然而天降聖人趙嘉仁趙官家,趙官家推行蚯蚓飼養之後,葑草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蚯蚓吃了葑草漚肥之後,又生產出蚯蚓土,葑草再不是問題。不僅東錢湖受益,整個寧波各地的湖泊都是如此。人民群眾在利益的驅動下,幾乎撈光了所有葑草。
趙遜的同行們看完之後忍不住感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趙遜卻沒有考慮這點。身為‘天降聖人趙嘉仁’的兒子,他知道老爹的確很厲害。趙遜的注意力忍不住放在‘當時皇子魏王越愷,鎮守明州’這段上。
現在皇子們也各種勞動,十分辛苦,趙遜總覺得心裏麵有些觸動。
看了風景,趙遜他們就休息下來。第二天,又有一些人到了東錢湖這邊,最後寧波府的檢察院院長親自來給這幫集結起來的檢察官們訓話。“這次出了不少案子,需要各位努力合作,一定要把這些案子給辦好。”
這沒頭沒尾的話講完,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麽案子。不解的時候就聽到院長問:“你們有人有宗教信仰麽?”
沒人說話。眾人隻是麵麵相覷。然後院長又問了一遍,“你們誰有宗教信仰麽?”
一位兄台忍不住答道:“現在誰有宗教信仰,立刻就從官員裏麵開除。院長你這麽問,是要我們怎麽回答。”
立刻有人哄笑起來,這說法實在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院長卻沒笑,他嚴肅的說道:“我知道沒人敢說自己信什麽宗教,不過此次的事情卻牽扯到不少宗教的事情。所以你們中若是有人覺得自己對什麽鬼神有想念,就早點說。”
那位兄台聽了之後,大聲說道:“這時候誰退出,不就是承認自己要被開除麽。我沒有宗教信仰,我不要被開除。”
眾人聽了之後哄堂大笑,趙遜也笑了幾聲,然後大聲說道:“我不信教。”
院長被這麽搶白,卻也沒有發作。他說道:“那就換個說法,凡是沒有宗教信仰的舉手。”
嘩的一下,眾人都舉起手來。看了這幫人都做了表態,院長讓他們放下手,然後說道:“那我就希望諸位能夠用行動證明你們的態度。接下來就給你們介紹情況。”
介紹情況花了一上午,原本眾人還都有笑容,後來臉色凝重,再無笑意。院長隻是稍微說了點,大多數介紹都是好幾個人輪流講述。最後這幫家夥被告知,他們每個人都會分配到各個不同的案件中。
這沒頭沒尾的話講完,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麽案子。不解的時候就聽到院長問:“你們有人有宗教信仰麽?”
沒人說話。眾人隻是麵麵相覷。然後院長又問了一遍,“你們誰有宗教信仰麽?”
一位兄台忍不住答道:“現在誰有宗教信仰,立刻就從官員裏麵開除。院長你這麽問,是要我們怎麽回答。”
立刻有人哄笑起來,這說法實在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院長卻沒笑,他嚴肅的說道:“我知道沒人敢說自己信什麽宗教,不過此次的事情卻牽扯到不少宗教的事情。所以你們中若是有人覺得自己對什麽鬼神有想念,就早點說。”
那位兄台聽了之後,大聲說道:“這時候誰退出,不就是承認自己要被開除麽。我沒有宗教信仰,我不要被開除。”
眾人聽了之後哄堂大笑,趙遜也笑了幾聲,然後大聲說道:“我不信教。”
院長被這麽搶白,卻也沒有發作。他說道:“那就換個說法,凡是沒有宗教信仰的舉手。”
趙嘉仁沒吭聲,隻是從窗戶向外看出去。自從領兵奪回杭州之後,趙嘉仁這些年一直在西湖邊的後樂園居住。這裏曾經很熱鬧,趙嘉仁的父母,趙嘉仁夫妻二人,加上趙嘉仁的三個娃住在一起。後樂園裏麵的那些小樓到了晚上都亮著燈。現在連趙嘉仁自己住的樓裏麵都沒什麽燈火。
沉默了一陣,趙嘉仁問道:“我想問你件事,在寧波出了點事情,我想讓大郎去長長見識。不過看大郎自己的意思,他想去河南搞開拓。你覺得怎麽做才是大郎心甘情願的。”
“你自己都知道答案,何必問我。”秦皇後隨口答道。
這一句話就讓趙嘉仁無言以對。不等趙嘉仁轉換心情,就聽秦玉貞歎道:“我聽說隻要大郎一忙,他渾家就帶著孩子回娘家住。”
“……咱們若是要大郎的孩子跟著咱們住,那是想見個小東西散心。”趙嘉仁這時候就更多的呈現出心理醫生的一麵。
“那也不能不讓他來。”秦玉貞不爽的說道。
孩子到底跟著父母還是跟著爺爺奶奶,這一直是個話題。這裏麵有各種說法,各種論斷。趙嘉仁知道沒辦法說服別人,他隻想堅持自己。第二天他就把趙謙給叫來了,經過一天的運動鍛煉,趙謙看著還是精神不振,卻擺脫了那股子鑽牛角尖的勁頭。
“你是想去河南管農業?”趙嘉仁問。
“河南也行,遼東也行。”
“那就先去河南吧。”趙嘉仁說道。
“是。”
“把剩下的兩天練完,就去完成手續。”
“……是。”
安排完趙謙的事情,趙嘉仁覺得自己心裏麵總算放下一件事。就如秦玉貞所講,到底是強迫趙謙去見識世界,還是讓趙謙有自己的選擇,趙嘉仁自己其實早就知道答案。他還是願意讓趙謙能夠走他自己期待的道路。
安排完趙謙,趙嘉仁對寧波和尚的事情沒了興趣。失去了給大皇子趙謙觀察的價值之後,和尚們的事情就變得簡單無聊。這件事就交給司法部長丁飛去管。三天後,趙遜帶著孩子回到老爹這邊。吃完了晚飯,看著自己老娘帶著孩子去院子裏溜達,趙遜對趙嘉仁說道:“爹,我要去趟寧波,可能得一陣子才能回來。”
“去寧波?”趙嘉仁覺得好像覺得自己想到了什麽。
“是的,去寧波。聽說那邊出了些事情,法務部很重視。”
“……去吧。”趙嘉仁大概猜到是什麽事情。他隻是不太明白這丁飛是出於什麽想法,才選擇趙遜作為人選。難道是想讓在法務部工作的趙遜長長見識麽。
不管長輩們怎麽想,他們都守口如瓶。在檢察院工作的趙遜接到了命令,前去寧波處理工作。趙遜出發前還想從老爹這裏討點口風,得到的隻是老爹一句‘去吧’。聽聞趙遜要出差,趙遜的老婆也沒說啥,隻是簡單的給趙遜整理行裝。最後交代一句‘記得換衣服’。
從杭州到寧波之間最好的交通方式自然是浙東運河。趙遜乘船出發,就見河道兩邊正在整理著什麽,不少民房已經開始拆除。
“這是在做什麽?”趙遜問旁邊的人。
“好像是要拓寬運河。浙東運河運量低,若是能提升到通航一千噸的船隻,從杭州到寧波就舒服了。大船一天就到。”
“那為何現在拆房子?”
“現在拆,就可以現在建房。冬天不好修房子。”
趙遜在杭州住了這麽久,見到杭州這地方一年四季都在修房子。思忖好一陣才勉強認同冬天不好修房子的看法。然後就聽同行的同事說道:“自從秦淮河治理完成之後,現在各地都提出修建運河的計劃。”
聽到秦淮河,趙遜就想起自己大哥趙謙。雖然趙謙不是秦淮河工程的總設計師,卻參加了秦淮河工程。和趙謙這種單純的官僚相比,大型工程明顯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說著說著,就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了,“現在哪裏都在修運河,恢複了通濟渠之後,有人就想重修永濟渠。不過我看了外交部盧柏風盧部長寫的報告,他覺得沿海各大城市更有發展。在海邊隻用修建燈塔就好,不用修建航道。”
“海邊那麽窮,還沒辦法種地。我覺得不行。”
“現在的鬆江府富甲天下,寧波府也很不錯。”
“鬆江府靠官家種植棉花,寧波府土地肥沃,河流湖泊眾多,魚米之鄉。”
“寧波的確不差,沒有工業照樣不行。上次去山東棗莊辦案,原本一個小小的村落,現在是冶鐵中心,人口很多,並不比鬆江差。”
爭論也挺有趣,趙遜聽著各個不同的地名,也心中向往。和大哥趙謙相比,趙遜的人生就顯得非常平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畢業後工作。甚至連老爹趙嘉仁都感覺遺憾,覺得應該讓趙遜也去當幾年兵鍛煉一下。
從軍之後,趙謙到過很多地方,對於遠行根本沒有拒絕。更不用說趙遜那真真正正縱橫萬裏的老爹趙嘉仁。所以趙遜對於前往寧波也有了些期待。
這一路上換了好幾次船,浙東運河在很多地方比較窄,隻能通航人力小船。最初看到那些形態各異的橋梁,趙遜一行人還挺感動。但是見多之後,這幫家夥們就開始感覺事情不對勁。人力船速度太慢。
“要是坐蒸汽船,現在這時間咱們都從杭州進了長江。”終於有人忍不住爆發起來。
從杭州向北走,也有運河。這條運河已經疏通的很寬,完全能夠跑一千噸的蒸汽船。蒸汽船開動之後真的是迅若奔馬,兩邊的風景變化的極快,根本沒有走了好久,就不見什麽變動的問題。
浙東運河大概有500裏,一行人花了三天時間才抵達目的地。從船上下來,這幫人表示,堅決支持拓寬浙東運河,讓誰也受不了在河上晃三天。
不管這幫人如何的反應,他們還是先被安排到了東錢湖住,並沒有讓他們直接開進寧波府。東錢湖風景非常不錯,一種人看了之後都忍不住讚歎這裏風光不亞於西湖。連在西湖邊居住許久的趙遜都有同感。大家坐船都快煩死了,一眾人就在湖邊溜達。看到一塊大石碑,就上去看。卻見到上麵記載的是東錢湖曆史。
東錢湖早在晉的時候就有記載。西晉著名學者陸雲,(士龍)在《答車茂安書》中稱,鄮縣“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澤,東臨巨海“。當時鄮縣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可見晉朝時東錢湖已稱為大湖了。
東錢湖古時候稱“錢湖“,以其上承錢埭之水而得名;又稱“萬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時稱“西湖”,當時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故名;宋代時稱“東湖”,因宋代時縣治在三江口,湖居其東故名。
詔天寶年間,陸南金出任鄮縣令,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相度地勢開而廣之,將湖西北部幾個山間缺口,築堤連接,形成了人工湖泊,據李墩《修東錢湖議》記載,當時共廢田121213畝(《甬上水利誌》稱,廢田21213),築八塘四堰,蓄水三河半,灌七鄉十餘萬傾之田,廢去湖田的賦稅分攤給受益田畝,每畝加米0.376。
看到東錢湖曾經叫過西湖,又見東錢湖和西湖一樣也是一個人半工湖,一眾來自杭州的家夥們都是嘖嘖稱奇。
不過接下來就是歌功頌德的部分。東錢湖一直以來都是葑草為患。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因東錢湖葑草為患,淤塞達二萬餘畝,蓄水銳減,民不敷用、守臣張津向朝遷首議清葑之策,趙伯圭踵其後,得到朝廷允準,遣知縣楊鞭某詳細丈量,除葑浚湖需用錢165888貫,米27678石,因工程耗費巨大,無法籌措麵未能實施。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知縣姚柘複清開湖。當時皇子魏王越愷,鎮守明州,人轉清於朝,出內帑金5萬,義倉米1萬石,並按受益田畝出人役、工具,又差撥水軍搬運葑積、遣長史莫濟、司馬陳延年往來監督施工,曆時半年,闖葑21213畝。可異當時所除茭葑多數未搬出湖外,水位上升後又回填湖中,功虧一簣。
然而天降聖人趙嘉仁趙官家,趙官家推行蚯蚓飼養之後,葑草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蚯蚓吃了葑草漚肥之後,又生產出蚯蚓土,葑草再不是問題。不僅東錢湖受益,整個寧波各地的湖泊都是如此。人民群眾在利益的驅動下,幾乎撈光了所有葑草。
趙遜的同行們看完之後忍不住感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趙遜卻沒有考慮這點。身為‘天降聖人趙嘉仁’的兒子,他知道老爹的確很厲害。趙遜的注意力忍不住放在‘當時皇子魏王越愷,鎮守明州’這段上。
現在皇子們也各種勞動,十分辛苦,趙遜總覺得心裏麵有些觸動。
看了風景,趙遜他們就休息下來。第二天,又有一些人到了東錢湖這邊,最後寧波府的檢察院院長親自來給這幫集結起來的檢察官們訓話。“這次出了不少案子,需要各位努力合作,一定要把這些案子給辦好。”
這沒頭沒尾的話講完,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麽案子。不解的時候就聽到院長問:“你們有人有宗教信仰麽?”
沒人說話。眾人隻是麵麵相覷。然後院長又問了一遍,“你們誰有宗教信仰麽?”
一位兄台忍不住答道:“現在誰有宗教信仰,立刻就從官員裏麵開除。院長你這麽問,是要我們怎麽回答。”
立刻有人哄笑起來,這說法實在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院長卻沒笑,他嚴肅的說道:“我知道沒人敢說自己信什麽宗教,不過此次的事情卻牽扯到不少宗教的事情。所以你們中若是有人覺得自己對什麽鬼神有想念,就早點說。”
那位兄台聽了之後,大聲說道:“這時候誰退出,不就是承認自己要被開除麽。我沒有宗教信仰,我不要被開除。”
眾人聽了之後哄堂大笑,趙遜也笑了幾聲,然後大聲說道:“我不信教。”
院長被這麽搶白,卻也沒有發作。他說道:“那就換個說法,凡是沒有宗教信仰的舉手。”
嘩的一下,眾人都舉起手來。看了這幫人都做了表態,院長讓他們放下手,然後說道:“那我就希望諸位能夠用行動證明你們的態度。接下來就給你們介紹情況。”
介紹情況花了一上午,原本眾人還都有笑容,後來臉色凝重,再無笑意。院長隻是稍微說了點,大多數介紹都是好幾個人輪流講述。最後這幫家夥被告知,他們每個人都會分配到各個不同的案件中。
這沒頭沒尾的話講完,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麽案子。不解的時候就聽到院長問:“你們有人有宗教信仰麽?”
沒人說話。眾人隻是麵麵相覷。然後院長又問了一遍,“你們誰有宗教信仰麽?”
一位兄台忍不住答道:“現在誰有宗教信仰,立刻就從官員裏麵開除。院長你這麽問,是要我們怎麽回答。”
立刻有人哄笑起來,這說法實在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院長卻沒笑,他嚴肅的說道:“我知道沒人敢說自己信什麽宗教,不過此次的事情卻牽扯到不少宗教的事情。所以你們中若是有人覺得自己對什麽鬼神有想念,就早點說。”
那位兄台聽了之後,大聲說道:“這時候誰退出,不就是承認自己要被開除麽。我沒有宗教信仰,我不要被開除。”
眾人聽了之後哄堂大笑,趙遜也笑了幾聲,然後大聲說道:“我不信教。”
院長被這麽搶白,卻也沒有發作。他說道:“那就換個說法,凡是沒有宗教信仰的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