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正是各家各戶忙著收禮送禮的好時節,林瑜每天跟著哥哥姐姐在賈敏正房旁邊的暖閣裏玩,都能看見進來回事的管家媳婦絡繹不絕,有時還有別人家打發來請安送禮的。
林瑜見狀不得不感歎道,這古代大戶人家的當家主母也不是那麽好當的,要管的事情可多了,沒有兩把刷子,真的拿不下來。難怪繼承家業的世家嫡子娶媳婦,都要娶有母親教導的嫡女,因為除了親媽,誰會那麽耐心,手把手地教會女兒這些啊,要是娶個媳婦回來不會理事,豈不就跟沒娶一樣。
與此同時,林瑜又有些好奇,他記得自己看紅樓夢的時候,賈家的女孩兒們,包括寄居的林黛玉,並沒有專門學過這些,李紈在大觀園裏帶著小姑子們,教導的都是讀書和針線。
林瑜百思不得其解,最後自己給自己找了兩個理由,要麽是曹公省略了沒寫,要麽就是賈母年紀大了,邢夫人和王夫人都不是親娘,李紈又是個守寡的媳婦,幹脆就把這事省略了。
賈敏卻跟侄女們不一樣,她是賈母唯一的女兒,自幼愛若珍寶,除了深得父母寵愛之外,該學的各種管家技巧,賈母自然會一一傳授給女兒,不然她日後嫁人,如何當得起一個家。
因此,年關的事務雖然繁雜,她也是處理得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混亂。
紅樓原著裏頭,賈敏連個正麵出場都沒有就仙逝了,林瑜也就下意識地認為,她的身體肯定不是很好。誰知他留意了一段時間,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以古代貴婦人的標準來看,她的身體算是不錯的,不然林家上上下下那麽多事,要是換個身體不好的,早就累病了,可賈敏除了管家,身邊還養著三個孩子,再是有丫環奶娘照顧,她也是要過問、要關心,可見精神也是極好的。
如果賈敏的早逝不是因為身體不好,那麽後天的打擊就是個很重要的原因了。林瑜記得很清楚,賈敏逝世是在兒子夭折以後,由於曹公沒提,林瑜也就拿不準,林家唯一的那個兒子,會不會是賈敏親生的,便是不是,也跟親生的沒有區別,因為林如海就那麽一個兒子,沒了他,就是後繼無人了。
不管怎麽說,保住自己的小命是最重要的,順便還有奶娃娃哥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嘛。
這日,林瑜和奶娃娃一左一右,分坐黛玉兩側,看著她靈活的雙手擰來擰去,不多時就把七巧鎖給解開了,兩人眼中同時顯出好奇和躍躍欲試的光芒。黛玉一個人玩沒意思,樂得教會弟弟們。奶娃娃先試,可惜扯來扯去都不得法,反而把鎖搞得更複雜了,黛玉也是好不容易才解開。然後就換林瑜了,他信心滿滿,以為定會勝過奶娃娃一籌,誰知小胖手不夠靈活,還是失敗了。
“姐姐……”林瑜的眼神很委屈,他明明會的,就是手兒不聽話,真是鬱悶。
最開始,林瑜的確不好意思開口,可是慢慢地,蛋蛋、飯飯、糊糊都叫過了,再不會叫人也有點不像話,就硬著頭皮開了口,什麽爹爹、娘娘、姐姐、哥哥,通通都叫了一遍,也就無所謂了。
尋常人家的孩子,滿了周歲不會說話的多得是,可是林家的三個,都是七八個月就開了口,雖然說的單詞,可是清晰明了,語意分明,不是胡亂蒙的。賈敏和林如海見了均是欣喜異常,他們家的孩子,將來是要走科舉之路的,聰明早慧是好事,要是兩個都能考上進士,才是林家的大喜事呢。
林如海已經在琢磨著,要給兒子們取什麽名字了,他們家四代單傳,前兩代好歹還有兩位姑奶奶,當了他爹和他這一輩,就是獨苗苗一根了。誰知他的命比祖輩們都要好,兒女雙全不說,兒子還有兩個,日後長大成人,兄弟之間也能有個照應,所以孩子們的名字,也要彼此關聯的才有意境。
“弟弟不哭,姐姐幫你。”奶娃娃愛哭,黛玉哄弟弟的話也是張口就來,惹得林瑜小臉一紅。
就在姐弟三個鬧作一團的時候,有人掀簾進來,說是太太有命,讓把哥兒姐兒都抱出去。黛玉和奶娃娃沒什麽反應,乖乖就讓人抱了,林瑜心裏卻是一驚,這是什麽貴客上門,還要見他們的。
王嬤嬤和方嬤嬤、佟嬤嬤分別抱了黛玉三人出去,其他人也就罷了,哥兒姐兒天天都能見的,沒什麽好稀奇,隻有穆姨娘和賀姨娘,卻是看得挪不開眼,麵上還不敢流露出來,還得拚命忍著。
林瑜神色淡然地掃了眼賀姨娘就把目光轉向了他處,一來他對原身的生母的確沒什麽特殊感情,二來他也不想讓人把自己當成異端,從來沒人在他們跟前說過身世,就是說了也聽不懂,奶娃娃見了穆姨娘就是沒心沒肺的,他要是對賀姨娘有所關注,隨之而來的,絕對不會是什麽好事。
被奶娘抱到賈敏跟前,林瑜抬眼望去,今日前來請安的四個婦人,穿著打扮都不普通,不像是揚州本地人家的,再轉念一想,就猜到她們可能是京城榮國府過來的人。
曹公在原著裏麵提過,“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再則說了,如果不是賈家來人,何必眼巴巴地非要見他們姐弟三個,肯定是賈母的意思,自個見不到外孫女,也得派人過來看看。
果然,那四個婦人的重點都是林黛玉,他們兄弟倆不過是順帶的。畢竟,對賈敏來說,庶子也是兒子,是她百年之後要給她披麻戴孝的,可賈母就不同了,女兒的親女兒,那是她的親外孫女,可是女兒的庶子,就跟她沒什麽關係了,難免興趣不足。可是其中一個臉圓圓的婦人,還是拉了林瑜的小手笑道:“這就是大哥兒吧,長得真壯實,姑太太真會調養孩子,看著就養得很好。”
賈敏不動聲色,麵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可她身邊一個嬤嬤卻輕咳了聲,低聲道:“這是二哥兒,旁邊那個才是大哥兒,周姐姐認錯人了。”圓臉婦人聞言愣了愣,沒有再說什麽。
賈敏身邊的秦嬤嬤是她原來的陪嫁丫環,後來嫁給了林家的管事,繼續留在她身邊做管事媽媽。而那位周嬤嬤,則是賈家二太太王氏的陪房,兩人當日曾在賈家見過,故而認得。
雖然周嬤嬤一直在笑著,可林瑜總覺得,她看向自己的目光,跟另外三位嬤嬤不一樣,帶著些許打量的意味,為什麽會是這樣呢,由於原著對林家著墨有限,他暫時還判斷不出來。
外麵的溫度比暖閣略低一些,姐弟三個被抱出來不過一盞茶的工夫,賈敏就讓人把他們抱了回去。賈家派來的幾位仆婦見過了姑太太和表少爺表小姐,也送上了年禮,就告辭退下了。
待她們四人退下之後,賈敏拿著禮單看了眼,不由輕輕歎了口氣。自從原來的大嫂過世,賈家送來的年禮節禮,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她也沒有心思細看,就命人全部收入了庫房。
賈敏所謂的不如,倒不是指賈家送來的東西不好,而是品位和用心程度大不一樣。
賈敏出閣那會兒,賈母已經不大管事了,榮國府的大小瑣事,都是她長兄賈赦的原配妻子張氏在打理。張氏出身書香世家,不僅是京城有名的才女,管家理事也是一把好手,賈敏的這身本事,一半是跟她學來的。那個時候,賈敏和娘家的關係比現在更親近,姑嫂兩個禮尚往來,價值貴重與否倒在其次,關鍵是心意是足夠的,她無論收禮還是送禮,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張氏懷著第二胎的時候,她的長子賈瑚在花園裏玩耍時失足墜了湖,不幸亡故,年僅四歲。張氏當時已經懷胎七個月,經此打擊自是胎氣大動,雖然勉強保住了孩子,可是身子也折損地厲害,生下次子賈璉以後就血崩亡故了。賈赦和亡妻感情甚佳,張氏走後整整四年沒有再娶,偌大一個榮國府,中饋不能無人打理,就有賈母做主,交給了二太太王氏。
王家跟賈家一樣,都是軍功起家的,可教導女兒的方式卻完全不同,他家尊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因而王氏,是不怎麽識字的,好在賬本還是可以看懂,不然管家就要成笑話了。
賈敏出閣之前,跟長嫂的關係明顯好於二嫂,不過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每年送給娘家的年禮節禮也很豐厚,王氏再是跟她不睦,也不會在回禮上做文章,隻是她水平有限,送來的東西貴重是貴重了,卻完全不符合賈敏的心意,跟早年的張氏,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可謂相差甚遠。
林瑜見狀不得不感歎道,這古代大戶人家的當家主母也不是那麽好當的,要管的事情可多了,沒有兩把刷子,真的拿不下來。難怪繼承家業的世家嫡子娶媳婦,都要娶有母親教導的嫡女,因為除了親媽,誰會那麽耐心,手把手地教會女兒這些啊,要是娶個媳婦回來不會理事,豈不就跟沒娶一樣。
與此同時,林瑜又有些好奇,他記得自己看紅樓夢的時候,賈家的女孩兒們,包括寄居的林黛玉,並沒有專門學過這些,李紈在大觀園裏帶著小姑子們,教導的都是讀書和針線。
林瑜百思不得其解,最後自己給自己找了兩個理由,要麽是曹公省略了沒寫,要麽就是賈母年紀大了,邢夫人和王夫人都不是親娘,李紈又是個守寡的媳婦,幹脆就把這事省略了。
賈敏卻跟侄女們不一樣,她是賈母唯一的女兒,自幼愛若珍寶,除了深得父母寵愛之外,該學的各種管家技巧,賈母自然會一一傳授給女兒,不然她日後嫁人,如何當得起一個家。
因此,年關的事務雖然繁雜,她也是處理得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混亂。
紅樓原著裏頭,賈敏連個正麵出場都沒有就仙逝了,林瑜也就下意識地認為,她的身體肯定不是很好。誰知他留意了一段時間,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以古代貴婦人的標準來看,她的身體算是不錯的,不然林家上上下下那麽多事,要是換個身體不好的,早就累病了,可賈敏除了管家,身邊還養著三個孩子,再是有丫環奶娘照顧,她也是要過問、要關心,可見精神也是極好的。
如果賈敏的早逝不是因為身體不好,那麽後天的打擊就是個很重要的原因了。林瑜記得很清楚,賈敏逝世是在兒子夭折以後,由於曹公沒提,林瑜也就拿不準,林家唯一的那個兒子,會不會是賈敏親生的,便是不是,也跟親生的沒有區別,因為林如海就那麽一個兒子,沒了他,就是後繼無人了。
不管怎麽說,保住自己的小命是最重要的,順便還有奶娃娃哥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嘛。
這日,林瑜和奶娃娃一左一右,分坐黛玉兩側,看著她靈活的雙手擰來擰去,不多時就把七巧鎖給解開了,兩人眼中同時顯出好奇和躍躍欲試的光芒。黛玉一個人玩沒意思,樂得教會弟弟們。奶娃娃先試,可惜扯來扯去都不得法,反而把鎖搞得更複雜了,黛玉也是好不容易才解開。然後就換林瑜了,他信心滿滿,以為定會勝過奶娃娃一籌,誰知小胖手不夠靈活,還是失敗了。
“姐姐……”林瑜的眼神很委屈,他明明會的,就是手兒不聽話,真是鬱悶。
最開始,林瑜的確不好意思開口,可是慢慢地,蛋蛋、飯飯、糊糊都叫過了,再不會叫人也有點不像話,就硬著頭皮開了口,什麽爹爹、娘娘、姐姐、哥哥,通通都叫了一遍,也就無所謂了。
尋常人家的孩子,滿了周歲不會說話的多得是,可是林家的三個,都是七八個月就開了口,雖然說的單詞,可是清晰明了,語意分明,不是胡亂蒙的。賈敏和林如海見了均是欣喜異常,他們家的孩子,將來是要走科舉之路的,聰明早慧是好事,要是兩個都能考上進士,才是林家的大喜事呢。
林如海已經在琢磨著,要給兒子們取什麽名字了,他們家四代單傳,前兩代好歹還有兩位姑奶奶,當了他爹和他這一輩,就是獨苗苗一根了。誰知他的命比祖輩們都要好,兒女雙全不說,兒子還有兩個,日後長大成人,兄弟之間也能有個照應,所以孩子們的名字,也要彼此關聯的才有意境。
“弟弟不哭,姐姐幫你。”奶娃娃愛哭,黛玉哄弟弟的話也是張口就來,惹得林瑜小臉一紅。
就在姐弟三個鬧作一團的時候,有人掀簾進來,說是太太有命,讓把哥兒姐兒都抱出去。黛玉和奶娃娃沒什麽反應,乖乖就讓人抱了,林瑜心裏卻是一驚,這是什麽貴客上門,還要見他們的。
王嬤嬤和方嬤嬤、佟嬤嬤分別抱了黛玉三人出去,其他人也就罷了,哥兒姐兒天天都能見的,沒什麽好稀奇,隻有穆姨娘和賀姨娘,卻是看得挪不開眼,麵上還不敢流露出來,還得拚命忍著。
林瑜神色淡然地掃了眼賀姨娘就把目光轉向了他處,一來他對原身的生母的確沒什麽特殊感情,二來他也不想讓人把自己當成異端,從來沒人在他們跟前說過身世,就是說了也聽不懂,奶娃娃見了穆姨娘就是沒心沒肺的,他要是對賀姨娘有所關注,隨之而來的,絕對不會是什麽好事。
被奶娘抱到賈敏跟前,林瑜抬眼望去,今日前來請安的四個婦人,穿著打扮都不普通,不像是揚州本地人家的,再轉念一想,就猜到她們可能是京城榮國府過來的人。
曹公在原著裏麵提過,“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再則說了,如果不是賈家來人,何必眼巴巴地非要見他們姐弟三個,肯定是賈母的意思,自個見不到外孫女,也得派人過來看看。
果然,那四個婦人的重點都是林黛玉,他們兄弟倆不過是順帶的。畢竟,對賈敏來說,庶子也是兒子,是她百年之後要給她披麻戴孝的,可賈母就不同了,女兒的親女兒,那是她的親外孫女,可是女兒的庶子,就跟她沒什麽關係了,難免興趣不足。可是其中一個臉圓圓的婦人,還是拉了林瑜的小手笑道:“這就是大哥兒吧,長得真壯實,姑太太真會調養孩子,看著就養得很好。”
賈敏不動聲色,麵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可她身邊一個嬤嬤卻輕咳了聲,低聲道:“這是二哥兒,旁邊那個才是大哥兒,周姐姐認錯人了。”圓臉婦人聞言愣了愣,沒有再說什麽。
賈敏身邊的秦嬤嬤是她原來的陪嫁丫環,後來嫁給了林家的管事,繼續留在她身邊做管事媽媽。而那位周嬤嬤,則是賈家二太太王氏的陪房,兩人當日曾在賈家見過,故而認得。
雖然周嬤嬤一直在笑著,可林瑜總覺得,她看向自己的目光,跟另外三位嬤嬤不一樣,帶著些許打量的意味,為什麽會是這樣呢,由於原著對林家著墨有限,他暫時還判斷不出來。
外麵的溫度比暖閣略低一些,姐弟三個被抱出來不過一盞茶的工夫,賈敏就讓人把他們抱了回去。賈家派來的幾位仆婦見過了姑太太和表少爺表小姐,也送上了年禮,就告辭退下了。
待她們四人退下之後,賈敏拿著禮單看了眼,不由輕輕歎了口氣。自從原來的大嫂過世,賈家送來的年禮節禮,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她也沒有心思細看,就命人全部收入了庫房。
賈敏所謂的不如,倒不是指賈家送來的東西不好,而是品位和用心程度大不一樣。
賈敏出閣那會兒,賈母已經不大管事了,榮國府的大小瑣事,都是她長兄賈赦的原配妻子張氏在打理。張氏出身書香世家,不僅是京城有名的才女,管家理事也是一把好手,賈敏的這身本事,一半是跟她學來的。那個時候,賈敏和娘家的關係比現在更親近,姑嫂兩個禮尚往來,價值貴重與否倒在其次,關鍵是心意是足夠的,她無論收禮還是送禮,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張氏懷著第二胎的時候,她的長子賈瑚在花園裏玩耍時失足墜了湖,不幸亡故,年僅四歲。張氏當時已經懷胎七個月,經此打擊自是胎氣大動,雖然勉強保住了孩子,可是身子也折損地厲害,生下次子賈璉以後就血崩亡故了。賈赦和亡妻感情甚佳,張氏走後整整四年沒有再娶,偌大一個榮國府,中饋不能無人打理,就有賈母做主,交給了二太太王氏。
王家跟賈家一樣,都是軍功起家的,可教導女兒的方式卻完全不同,他家尊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因而王氏,是不怎麽識字的,好在賬本還是可以看懂,不然管家就要成笑話了。
賈敏出閣之前,跟長嫂的關係明顯好於二嫂,不過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每年送給娘家的年禮節禮也很豐厚,王氏再是跟她不睦,也不會在回禮上做文章,隻是她水平有限,送來的東西貴重是貴重了,卻完全不符合賈敏的心意,跟早年的張氏,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可謂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