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為何要猶豫呢,原因很簡單,經她手中過的產業,不收點“辛苦錢”起來,豈不是很對不起自己。


    按說,史太君看管張氏的嫁妝,不過是賈璉未成年時的權宜之策,在他成親之時,就該全權交回的。


    但是老太君年紀大了,一時沒想起,王夫人裝作不知道,也不提醒,賈赦以為老太太肯定主動還了,就沒跟賈璉說,至於賈璉本人,壓根兒就不知情,所以才拖到了今天。


    如今,賈璉知道了生母還有嫁妝留下,王夫人不交是不可能的,隻是想到每年白白少了些進賬,她當然高興不起來。


    不情願歸不情願,王夫人拖了兩天,叫人把賬算清楚,就把店鋪和田莊的賬本都給了賈璉,同時還說,自己給他管賬這麽些年,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不容易。


    賈璉原先是很信任王夫人的,畢竟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長輩,又有王熙鳳那層關係,但是曉得了張家和賈家關係破裂的原因,還有邢夫人進門的真相,賈璉的想法也就變了。


    待到看過賬本之後,賈璉對王夫人乃至整個二房,更是徹底沒了好感。


    張氏的嫁妝何等豐富,金銀古董暫且不說,單是幾個莊子,出產就極豐富,幾件店鋪更是位置絕佳,不管是自己經營,還是賃出去與人,收益都很豐厚。


    可看看王夫人交出的賬本,不知內情的人看了,準以為張氏的莊子土地貧瘠,店鋪則是位置偏僻,不然怎麽收益如此慘淡。


    賈璉不是笨蛋,其中的奧妙想想也就知道了,跟王夫人撕破臉沒有必要,大家到底是一家人,隻是以後,肯定要遠著二房一家了。


    讓賈璉惱火的是,他跟二房是疏遠了,可王熙鳳,照樣跟王夫人打得火熱,每天風風火火料理家務,根本聽不進去賈璉的話。


    說到底,她和王夫人是嫡親姑侄,天然的血親關係,而邢夫人,不過是個繼婆婆,犯不著她上趕著去伺候。


    對此,賈璉也是無可奈何,邢夫人出身低,見識短,他都看不上,王熙鳳自然也是一樣,勉強不來。


    之後,元春進了宮,先是女史,不久就成了九皇子的庶妃,王夫人在家裏更加得意,不停說著元春有福氣的話。


    賈璉雖說隻有虛銜,但跟外家的聯係多了,對朝中大局也有所了解。便是先皇後所出的嫡子都不在了,前頭還有繼後所出的七皇子和八皇子,九皇子排行靠後,母家不顯,撐死也就是個親王。而九皇子早有正妃嫡子,元春便是日後產子,爬到側妃的位置也就到頭了,哪裏趕得上高門世族的當家主母,這是哪門子的福氣。


    隨後不久,七皇子選妃,因他命格偏硬,子嗣困難,聖人和劉皇後就把七皇子妃的要求放得特別低,迎春雖是庶出,也有參選的資格。


    因為覺得迎春的性子不適合,史太君並不願意讓她參選,王夫人生怕迎春中選壓過元春,也竭力反對,但是賈赦堅持,仍然把迎春的名字報了上去。


    其後幾經波折,迎春到底還是進了宮,頂著側妃的名號卻享受正妃的待遇。


    賈赦滿心以為,迎春進宮必會給自己和賈家帶來無限的好處,誰知除了讓大房搬進榮禧堂,七皇子什麽也沒給他,反而找賈家討起了債,讓他們迅速還清虧欠戶部的銀兩。


    直到迎春生下長女,賈家男丁的官職仍然沒有一個挪動的,賈璉頓時明白,七皇子沒有要養廢人的意思,於是拜托了張成林,謀了個七品的外放,帶著王熙鳳和巧姐上任去了。


    大舅舅說得對,再是皇親國戚,你也不能一無是處啊,不然上頭就是要用你,都不知道你能做什麽。


    除了自身前途,賈璉離京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王熙鳳再管賈家的中饋。


    別看大房才是正兒八經的當家人,可是隻要老太太還在,一切都是空話,而且還了戶部的欠銀以後,賈家的家底也差不多掏空了,日常用度全靠莊子上的出息和幾間鋪子,入不敷出,裹在裏頭有什麽意思,不如專心生個兒子,靜待日後。


    果然,賈璉到了任上的第二年,巧姐兒就當了姐姐,有了個可愛的弟弟。賈璉振奮不已,決心為了兒女好生奮鬥一番。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就在賈璉因為考績優秀即將升遷的前夕,已經當了太子的七皇子出事了,連累賈家被奪爵、抄家,賈璉的官職自然也被罷免了。


    說實話,包括賈璉在內的賈家所有人,麵上雖然不敢說,心裏麵對迎春乃至七皇子,都是有些怨恨的。


    誰家出個皇子妃,不是升官賞銀,風光無限,隻有他們家,好處沒撈著,還錢第一個,最後還被奪爵了,算是怎麽回事。


    賈璉帶著妻兒回京時,聖人對賈家的發落已經下來了,東府主犯當斬,其餘男丁流放,女眷發賣,西府要輕省些,不過是罰沒爵位,收了家產,人全都放了出來,還發還了女眷的嫁妝。


    富貴了幾代人的人家,驟然之間跌落下來,誰都不習慣,不適應,裏裏外外亂成一團糟。


    老太君首先熬不住,一病去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不對付,天天起摩擦,鬧得所有人不得安寧。


    賈璉不勝其煩,幹脆建議賈赦在院子裏砌了道牆,反正他們兩家已經分了家,就該各過各的,這才清靜了些。


    屋漏偏逢連夜雨,沒等賈璉把家務事理清,更大的噩耗傳來,九皇子弑父,聖人重傷,駕崩前廢七皇子太子位,改立八皇子。


    弑君乃是誅九族的大罪,不過九皇子出身皇家,誅九族是不現實的,就改成了夷三族,妻族、母族全滅,幸好元春隻是庶妃,不然賈家就完蛋了。


    不過賈家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七皇子被先皇發落去了北疆,再想複起,也是難了。


    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僅僅過了三年,由於新皇的倒行逆施,七皇子重新殺了回來,登上九五之位。


    賈赦樂極生悲,竟然中風了,不久就去了,賈璉成了賈家的當家人。


    今上不好女色,後宮空虛,隻有育有兩位公主的淑妃迎春和生了二皇子的謹嬪陳氏。


    陳家曆代從軍,謹嬪的父兄都是軍功起家的,戰功赫赫,今上還在幽州時就跟隨他了,可謂患難之交。


    今上不欲淑妃娘家無人,又見賈璉外放時的考評不錯,就把他放到了戶部。


    如今想來,賈璉最感激的人是張成林,要不是聽了他的話,出京任職,而是一直在京城渾渾噩噩,今上再給淑妃麵子,也未必會用他。


    要知道,林家的兩位表弟都是今上的心腹,今上被發落幽州之時,他們就投靠他了,名義上算起來,他們也是淑妃的表弟,用誰不是用呢。


    賈璉腦子活絡,在戶部幹得兢兢業業,他又是三皇子的親舅舅,誰也不敢小覷,官位一升再升,終於在淑妃封後,三皇子當太子那年坐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回想自己的經曆和夢中的不同之處,賈璉發現最大的變數就是林家。


    在那個荒誕的夢中,林姑父早逝,死後無子,留下偌大的家產托付給賈家,而那些產業,甚至是他親自接收的。


    現實中,林姑父要長壽得多,直到前幾年才去世,死前孫子、孫女和外孫都看到了,可說是再無遺憾。


    夢裏早夭的小表弟不知怎地變成了兩個,還都聰明能幹,小小年紀就考中了進士,深得今上重用,三皇子能順利登上儲君之位,林瑾當居首功。


    賈璉越想越覺得,林家表弟就是自己命中的福星,要是沒有他們,他和張家可能永遠不會有交集,若是那樣,便是迎春當了皇後,他最多也就是個虛銜的承恩侯,哪有現在這般風光。


    再往深了想,沒有林瑾林瑜那層關係,三皇子能不能當太子,迎春能不能當皇後,都還是個問題。


    賈璉的猜測是對的,隻是還不夠深入,徒楓當年挑中迎春,真有林瑾的原因在裏頭,否則的話,不要說皇後、太子了,迎春壓根兒就不會進宮。


    想到這裏,賈璉愈發想和兩位表弟搞好關係。到底,他們不是姑母的親生孩子,和賈家沒有血緣之親,兩家的長輩都沒了,關係容易淡化。


    賈璉想來想去,最後打起了聯姻的主意。林家曆來子嗣不豐,這一代也是如此,林瑾一子一女,林瑜則是無子。


    林微已經是太子妃,不用考慮,倒是林循,文武雙全,才華橫溢,眼下尚未說親,是個不錯的對象。最近幾年,林家的門檻都要被說媒的人踩爛了,林瑾愣是不點頭,說是春闈過後再說。


    少年進士哪是那麽容易出的,眾人都以為林瑾是在推脫,其實是沒碰上看上眼的。


    賈璉有個小女兒,名喚賈蔻,跟太子妃同齡,因為出生時賈家境況已有好轉,從小精心養育,無論相貌還是談吐,都是極出色的。


    若是能把賈蔻許給林循,賈璉想想就覺得很美好,打算天明以後就跟王熙鳳說,讓她托人去林家問問。


    不管這樁婚事成與不成,賈璉都相信,夢裏那些糟糕的事情,絕不會在自己的生命中上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林家二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月紗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月紗依並收藏紅樓之林家二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