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就是杜如晦。


    你要換個信佛的人,或者心有虔誠之人和李老道這麽聊天,一聽他不管是對佛陀也好還是三清也罷,說的那些不是人的話……指不定一拳就招呼上來了。


    對神佛仙人大不敬,虧你還是個道士呢。


    但杜如晦卻懂,懂道長說的意思。


    並且深以為然。


    因為確確實實是這樣……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這話是什麽意思?淺白一點說,就是韋杜兩家,距離天空, 隻有一尺半的距離。


    能被人如此說,可見韋杜兩家的能耐。


    也確實,如果縱觀曆史,這兩家出了不知道多少宰相。單不以朝代劃分的話:韋弘敏、韋承慶、韋巨源、韋安石、韋溫、韋見素、韋處厚、杜如晦、杜淹、杜佑、杜元穎、杜審權、杜正倫……這些人最後可都到了那位極人臣的位置上麵。


    而韋杜兩家最出名的是什麽?


    其一、剛正清廉。


    其二,德學並舉。


    其三,敢擔大任。。


    最關鍵的是, 這兩家還是世代姻親。


    通家之好。


    兩個價值觀世界觀乃至門風都一樣的家族,強強聯合,韋杜兩家盛名之下的底蘊可想而知。


    在這股家風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讀書明理對他們而言,就如同吃飯飲水一般。平日裏觀察也好,效仿也罷,麵對那些德行兼備的長輩,他們會快速完成人生中的積累,進而生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而對於杜如晦來講,這個從小便願以律法而正天下的書生,在看了無數縣誌、走了許多人家,秉持著讀萬卷書亦要行萬裏路的個人信條,從一片祥和的文帝大治,到現如今……才幾年的光景,就已經天下大亂的社稷飄搖……他自然有著自己的一套看法。


    隻是……有了看法, 但真正要想明白, 還需要時間。


    可此時此刻,李臻的話卻讓他心中有了一種……很玄妙的明悟。


    一時間想不透, 但又覺得……有了方向。


    思前想後的,一時間竟然失神了。


    而捧哏的不說話,這撂到地上的話頭李老道也不打算撿。


    隻是遠遠的看著那懸空的僧人再講著那些大道理。


    可聽來聽去,發現對方也隻是張口佛陀說,閉口佛陀言。


    雖是虔誠玄妙,可終究少了一份人氣。


    眼神裏閃過了一抹失望,同時微微搖頭,歎息了一聲:


    “唉。”


    倒不是說他瞧不上玄奘。


    而是……怎麽說呢。


    就說李臻他自己吧。


    作為一個說書先生,《隋唐》肯定是所有說書先生繞不開,也必須要會的一個故事。


    但他說的不好。


    這個不好不是說李臻不會,或者是說時候嘴裏拌蒜,不通順。


    並不是。


    而是……他少了一份代入感。


    他的《隋唐》,是跟師父學的。


    而師父的《隋唐》,是跟師爺學的。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幾乎沒什麽改動。


    講來講去,無非就是秦瓊鐧打三洲六府,李元霸雙手撕人……外行或許覺得好聽,可對李臻而言,他就是在背課文。


    前人一代一代完成的《隋唐演義》,幾乎把所有能拓展的方向和故事都給說完了。以至於現如今的後人們就算想多加點東西……內行的老先生們也不會認可。


    至於觀眾裏的外行也會覺得不如電視劇來的好看。


    所以,在自己挑生意後,李臻基本就不說《隋唐》了。


    因為覺得沒意思。


    自己嘴裏說的,和小時候趴收音機前聽的故事一模一樣。


    幾百塊一張票,人家聽你來這複讀機了?


    這也是為什麽他能把評書這個行當重新帶火的原因。


    李臻不想當複讀機,所以他就要逼著自己搞出來新東西。


    評書版的《天龍八部》也好,“遺作”《四大名捕》也罷。這些現代文學,對於新一代的觀眾和老一代的觀眾而言,都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他抓住了商機,也肯賣力氣,加上祖師爺賞飯,所以成功了。


    就算是死,他也不遺憾。


    因為他替評書門裏的師兄弟徒子徒孫們重新找到了一個新菜,讓大家能繼續吃這碗飯,而不是混吃等死。


    但是。


    如果說曾經的“隋唐”隻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故事……那麽眼下的隋朝就是一場夢,李老道某一天大夢初醒後,那麽無關真實虛假,他覺得自己再說起《隋唐》時,一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版本。而這個版本,一定會被世人所銘記。


    銘記的,是那個名為“李臻”的道士或許不算波瀾壯闊,但至少問心無愧的人生。


    <a href="http://m.xiaoshuting.cc" id="wzsy">xiaoshuting.cc</a>


    而也正是因為他“見證”了李臻這個道士的所作所為,也見到了秦瓊、杜如晦、楊廣、宇文化及……甚至沒在《隋唐》裏出現過的李侍郎、玄素寧、飛馬城這些人……


    這些人,就是一條被他走過的路。


    當來到了路途終點,和觀眾說書時,同樣是在總結以天下蒼生中,一個打且末出來的小道士的視角,在千篇一律的三洲六府銅錘破天的劇情下,給大夥講一個很新鮮又很真實的故事。


    因為經曆過。


    因為見證過。


    所以,坐在桌前的先生,說的生動,說的真實。無論書裏什麽內容。失憶、悔恨、喜悅、憤怒……種種情緒,作為說書先生,他都可以完完整整的帶給坐在現場乃至收音機或者耳機前的諸位們。


    這,是名為李臻的道人走過的路。


    無真有假,無多有少。


    風風雨雨,刀光劍影。


    荒唐一生,談笑一場。


    喜歡聽就追,不喜歡聽您改挑別的節目。


    怎麽都行。


    說書先生講述的隻是一個道人在這隋末亂世的一生。


    他親眼見證過的一生。


    如此,便可以了。


    可眼前的玄奘呢?


    李臻覺得他差就差在了這。


    他講的,是佛陀講的。


    不是自己講的。


    他的道理,是佛陀的道理。


    不是自己的道理。


    雖然明知道自己在吹毛求疵……歲數不大便已經佛法高深的禦弟哥哥能做到河水生香,為蒼生祈福,已經很棒了。


    可是……


    那畢竟是唐三藏呀。


    畢竟……是“師父”呀。


    哪怕明知道他還在成長,可李臻還是有種期待沒得到滿足的失落感。


    歎息之後,乘興而來的他意興闌珊。


    恰巧這會兒……一陣微風吹來。


    那群白日燒荒閑出屁的有錢人麵前聚成火堆的香料,被這風攪合的是烏煙瘴氣的。


    李老道扭頭看著若有所思的杜如晦,想了想,來了句:


    “老杜啊。”


    “……”


    雖然被叫做“老杜”,可聽著這稱呼從道長嘴裏出來,怎麽都比那聲“克明”舒坦的杜如晦點點頭:


    “道長。”


    “咱們走吧?”


    “……走?”


    杜如晦一愣。


    這來了還不到盞茶的時間。


    說白了,剛到,就要走?


    李臻卻應了一聲:


    “走唄,待著也沒意思了。”


    “……不聽了?”


    “不聽了。聽來聽去,我不如找幾本佛經看呢……呸!福生無量天尊,罪過罪過,弟子知錯了。”


    胡亂的擺擺手,示意被他砍了腦袋的三清別怪罪他動了邪念,道人搖頭晃腦:


    “走了。去買些吃食,晚上咱倆好好喝一杯。”


    “……”


    下意識的看了那和尚一眼,又看了看道長。


    杜如晦點點頭:


    “也好,我也覺得這位玄奘法師的經裏有種求不得的解脫。不聽,便不聽罷。話說道長……”


    倆人直接沿著岸邊的土坡就往集市的方向走。


    一邊走,杜如晦還一邊來了句:


    “上次在弘農,道長記不記得說過一種雞子。好像叫什麽……叫花雞?那東西聽著倒稀罕……”


    “那個啊……那個容易翻車啊!”


    “……翻車?”


    “就是……做不好……火候溫度什麽的要求很講究的。咱們吃白斬**,怎麽樣?”


    “白斬雞又是個什麽雞?”


    “嫩嫩的雞。”


    “……多嫩?雛雞?”


    “老杜啊……”


    “啊?”


    “你這樣犯法的。”


    “???”


    閑聊之中,道人和書生一步一步的離開了河邊。


    而懸天而坐的僧人不知何時,也重新閉合了眼睛。


    經文聲依舊平和。


    隻是……不知是否是錯覺。


    他的語氣,稍微比平常快了一些。


    但察覺之人甚少。


    因為此時絕大部分聆聽經文的善男女,此刻都是雙手合十閉目祈禱。


    聽不懂沒關係。


    隻需要知道大師在替自己死去的親人超度,便可以了。


    他們的心願……就這麽簡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說書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是老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是老狗並收藏大隋說書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