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扶羅縱馬狂奔,急促的馬蹄聲在山穀間往複回蕩,經久不息,如悶雷一般傳向遠方。
十餘騎衝在他的前麵,三百餘騎緊緊的跟在後麵,緊張的注視著周圍的環境,以防發生意外。他們都是於扶羅的親衛侍從,於扶羅就是他們的命,他們就是於扶羅的爪牙。現在於扶羅已經陷入狂喜之中,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判斷力,他們要負起這個責任。
於扶羅不可能不興奮,不可能不狂喜。
去年,匈奴人發生內亂,殺死他的父親老單於羌渠,擁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他實力薄弱,無法抵抗,隻得帶著千餘忠心的部眾趕往洛陽,希望借助大漢皇帝的威信,奪回單於位。
他萬萬沒想到,迎接他的不是大漢皇帝的使者,而是山東盡反的噩耗。
於扶羅當時就懵了。大漢帝國分崩離析,大漢皇帝自顧不暇,哪裏還有時間替他出頭。萬念俱灰的於扶羅無處可去,隻能在河東、河內一帶遊蕩,打劫一些偏僻的村莊來補充糧草。可是這種零星的劫掠根本滿足不了他的需要,眼看著就要陷入絕境,他接到了大漢天子到達美稷,擊殺須卜骨都侯的消息。
於扶羅再一次懵了。須卜骨都侯有什麽樣的實力,他非常清楚,大漢皇帝劉辨居然能一戰擊殺須卜骨都侯,這已經非常意外了。更讓他意外的是劉辯快速的行動能力。皇帝出行的排場很大,注定了速度不會快。須卜骨都侯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可是,一個月前,他還聽說劉辯在洛陽,怎麽突然就到了美稷?
當他聽說劉辯隻帶了五千精騎的時候,他明白了劉辯為什麽這麽快,但是另一個疑問又產生了。僅憑五千精騎,就算再加上雁門、太原、西河諸郡的郡兵,劉辯要想擊敗須卜骨都侯都有些難,又怎麽臨陣擊殺須卜骨都侯?
臨陣斬將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久經戰陣的於扶羅明白,這肯定是一場摧枯拉朽的勝利。隻有如此。須卜骨都侯才會連逃都來不及。
這讓於扶羅想起了幾個月前的嵩高山之戰。於扶羅並不知道詳情,但是他知道雙方的兵力對比,劉辯手中隻有三四萬人,而他的敵人總數卻超過二十萬。劉辯如何擊敗袁家兄弟。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傳奇。各種神奇的說法都有。於扶羅也不知道該信哪一個。
但是,他知道自己可能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抓住這個機會,他不僅能坐穩單於之位。而且能夠重振匈奴人的雄風,將已經沒落的匈奴人帶向一個新的輝煌。
所以,於扶羅將主力交給弟弟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自己隻帶了最精銳的親衛營,一人雙馬,晝夜不息的往美稷狂奔。
一隻鷹,在遠處的天空盤旋。於扶羅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這隻鷹在他的眼裏雖然隻是一個黑點,可是他卻莫名的覺得一陣威壓,仿佛那隻鷹正冷眼看著他一般。
於扶羅沒有看錯,那隻鷹的確在看著他。
劉辯坐在樹下,神情淡漠。他一動不動,心神已經和那隻鷹合而為一,正默默的注視著狂奔而來的於扶羅和他的親衛。他雖然不認識於扶羅,但是從這個隊伍的規模和裝備上,他知道這應該是急著回來就單於位的於扶羅。
他對於扶羅興趣不大,但是他很享受這種翱翔在藍天之上,俯瞰大千世界的感覺。
這種感覺,真的有點像神。
在這個高度,不管地麵上的山巒如何起伏,在他的眼裏都是一道小土坡;不管地上的人如何強壯威武,在他的眼裏都是一隻螻蟻;不管地上的河水如何奔騰澎湃,都不過是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溪。
俯瞰大地,就像彎下腰看著一片草地,看著螞蟻在草叢間忙碌,看著甲蟲在草叢間捕獵,看著它們揮舞著肢足,正等著獵物送上門。他隻要伸出一根手指,隨時都能將它們碾成齏粉。
“陛下,陛下?”一個怯怯的聲音將劉辯驚醒。
劉辯睜開眼睛,看了麵前的貂蟬一眼。貂蟬打了個寒顫,下意識的跪了下去,低下了頭。低垂的脖頸,渾圓的翹臀,讓劉辯不由得一陣意動。他幾乎忍不住要將貂蟬叫過來,再體味一下幽徑九重的美妙滋味。
貂蟬舌上的那幾道褶皺,就是傳說中的名器:幽徑九重。真正的名器當然不是嘴,而是貂蟬深藏的完璧,隻是劉辯眼下的情況還不宜觸碰,否則貂蟬很可能和唐瑛一樣變成冰美人。不過,僅是她的這張檀口,已經超過了卞氏,成為劉辯的第一選擇。
每當貂蟬以這種姿勢拜服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總是有一種抑製不住的衝動。不過,於扶羅離此不足二十裏,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安排,隻好先忍一忍,回頭再痛痛快快的享受一下。
“什麽事?”劉辯問了一聲,不動聲色的扯了扯衣擺,將已經挺起的龍根藏住。
“陛下……該進餐了。”
“哦。”劉辯如夢初醒,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大漢普通百姓一日兩餐,草原上的民族也是如此,貴人們一日三餐,作為貴人中的貴人,劉辯正常是一日四餐。不過,自從開始修行之後,劉辯漸漸的就沒什麽食欲了,對吃飯這種事,除了和曹彰搶食之外,總是提不起興趣,也不覺得餓。
不過,人是鐵,飯是鋼,他還沒有成神,當然不能不吃飯,所以隻能勉強自己多吃一點。提醒他吃飯的任務原本是卞氏和杜氏的,現在貂蟬來了,就成了貂蟬的專職任務。
“今天有些什麽?”劉辨一邊說道,一邊坐了起來,那隻鷹從天下滑翔而至,侍立一旁的牛金伸出手臂,鷹收起翅膀,落在他的手臂上,冷漠的注視著伏在劉辯麵前的貂蟬。
不過幾天時間,它似乎又長大了不少,雙翅展開足
有一丈,是一隻難得一見的大鷹了。
“是……是烤羊羔、駱……駱駝炙……”
劉辯皺了皺眉:“你冷麽?”
“不……不冷。”貂蟬強笑了笑,聲音發顫:“是陛下……天威,臣妾……”
劉辯無語。他知道,自己不經意間露出的冷漠嚇壞了貂蟬。自從知道王允派她來送死,是一個溫柔的暗器,她就非常害怕劉辯,害怕他那雙冰冷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人內心的眼睛。事實上,不僅貂蟬一人如此,蔡琰也曾經這麽說過,隻是她的感覺沒有貂蟬這麽重罷了。
“你去吧,請荀攸來。”劉辯說著,拔出小刀,割下一塊肉,隨手拋向那隻鷹。鷹身子一探,張開彎曲的鷹喙,叨住肉,仰起脖子,直接吞了下去,又歪著頭,看著劉辯。
貂蟬起身,匆匆的去了。時間不長,荀攸來了,步履輕快,健步如飛。
“陛下?”
“公達,坐。”劉辯指了指對麵的位置,又指了指烤得金黃的羊羔和美酒:“不要客套,自便。”
荀攸應了一聲,拿起小刀,割下一塊肉,扔進嘴裏,慢慢的咀嚼起來。跟著劉辯這麽久,他已經習慣了劉辯的這種做派。你可以說他是無人君之相,也可以說他平易近人。不過,真正和劉辯接觸過的人已經沒幾個敢說劉辯無人君之相了,隻要被他那仿佛天神俯瞰人間的眼神看一眼,沒有人再敢說劉辯輕佻。
“匈奴諸部都快到了,接風宴準備得怎麽樣?”
“都已經準備妥當了。”荀攸眼神一閃:“有件事……”
“什麽事?說吧。”劉辯又拋了一塊肉給鷹,自己拈起一小塊,慢慢的品味著。隻有如此細細的品味,才能讓他找到一點吃飯的樂趣。
“演示一下陣法,這沒有問題。”荀攸說得很快,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慎重思考:“可是,如果要行之戰陣就沒那麽容易了,必須要獻祭。”
“獻祭?”劉辯一怔,打量著荀攸,荀攸迎著他的目光,默默的點了點頭。
劉辯知道獻祭是什麽意思。湳水之戰時,金國為了召喚風鷹,一口氣殺了七個年輕力壯的奴隸。這叫血牲,即指有鮮血的生命,最低級是的羊犬之後,然後是牛馬,然後是人,即人牲。人裏麵也分三六九等,通常是根據地位來的,不過,劉辯覺得根據修為來可能更準備。
最高級的人牲,當然就是他這個具有真龍血脈的皇帝。
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這樣的經曆,夏商周都有人牲的習俗,隻是到了周代之後,人思想興起,就很少用人牲了,就連陪葬都改用陶俑。即使如此,還是遭到了孔子的極力反對,所以孔子詛咒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連象征物都不肯留。
荀攸雖然依附了劉辯,但他依然是儒門中人,對使用人牲的做法,他很難接受。可是他也清楚,劉辯讓他學習陣法,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用上,如果因為人牲的問題而無法付諸實踐,他就無法繼續研究陣法,到時候也很難派上用場。
是不是繼續研究,他需要知道劉辯的想法。如果劉辯堅持使用人牲,那他隻好放棄,老老實實的做一個謀劃之士,不再涉及陣法。
“以人為牲,未免太過殘忍。”劉辯沉吟良久,淡淡說道:“你再試試,有沒有別的辦法。”
荀攸如釋重負,躬身領命。
衛觀快步走了過來:“陛下,匈奴單於於扶羅求見。”(。。)
十餘騎衝在他的前麵,三百餘騎緊緊的跟在後麵,緊張的注視著周圍的環境,以防發生意外。他們都是於扶羅的親衛侍從,於扶羅就是他們的命,他們就是於扶羅的爪牙。現在於扶羅已經陷入狂喜之中,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判斷力,他們要負起這個責任。
於扶羅不可能不興奮,不可能不狂喜。
去年,匈奴人發生內亂,殺死他的父親老單於羌渠,擁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他實力薄弱,無法抵抗,隻得帶著千餘忠心的部眾趕往洛陽,希望借助大漢皇帝的威信,奪回單於位。
他萬萬沒想到,迎接他的不是大漢皇帝的使者,而是山東盡反的噩耗。
於扶羅當時就懵了。大漢帝國分崩離析,大漢皇帝自顧不暇,哪裏還有時間替他出頭。萬念俱灰的於扶羅無處可去,隻能在河東、河內一帶遊蕩,打劫一些偏僻的村莊來補充糧草。可是這種零星的劫掠根本滿足不了他的需要,眼看著就要陷入絕境,他接到了大漢天子到達美稷,擊殺須卜骨都侯的消息。
於扶羅再一次懵了。須卜骨都侯有什麽樣的實力,他非常清楚,大漢皇帝劉辨居然能一戰擊殺須卜骨都侯,這已經非常意外了。更讓他意外的是劉辯快速的行動能力。皇帝出行的排場很大,注定了速度不會快。須卜骨都侯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可是,一個月前,他還聽說劉辯在洛陽,怎麽突然就到了美稷?
當他聽說劉辯隻帶了五千精騎的時候,他明白了劉辯為什麽這麽快,但是另一個疑問又產生了。僅憑五千精騎,就算再加上雁門、太原、西河諸郡的郡兵,劉辯要想擊敗須卜骨都侯都有些難,又怎麽臨陣擊殺須卜骨都侯?
臨陣斬將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久經戰陣的於扶羅明白,這肯定是一場摧枯拉朽的勝利。隻有如此。須卜骨都侯才會連逃都來不及。
這讓於扶羅想起了幾個月前的嵩高山之戰。於扶羅並不知道詳情,但是他知道雙方的兵力對比,劉辯手中隻有三四萬人,而他的敵人總數卻超過二十萬。劉辯如何擊敗袁家兄弟。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傳奇。各種神奇的說法都有。於扶羅也不知道該信哪一個。
但是,他知道自己可能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抓住這個機會,他不僅能坐穩單於之位。而且能夠重振匈奴人的雄風,將已經沒落的匈奴人帶向一個新的輝煌。
所以,於扶羅將主力交給弟弟呼廚泉和右賢王去卑,自己隻帶了最精銳的親衛營,一人雙馬,晝夜不息的往美稷狂奔。
一隻鷹,在遠處的天空盤旋。於扶羅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這隻鷹在他的眼裏雖然隻是一個黑點,可是他卻莫名的覺得一陣威壓,仿佛那隻鷹正冷眼看著他一般。
於扶羅沒有看錯,那隻鷹的確在看著他。
劉辯坐在樹下,神情淡漠。他一動不動,心神已經和那隻鷹合而為一,正默默的注視著狂奔而來的於扶羅和他的親衛。他雖然不認識於扶羅,但是從這個隊伍的規模和裝備上,他知道這應該是急著回來就單於位的於扶羅。
他對於扶羅興趣不大,但是他很享受這種翱翔在藍天之上,俯瞰大千世界的感覺。
這種感覺,真的有點像神。
在這個高度,不管地麵上的山巒如何起伏,在他的眼裏都是一道小土坡;不管地上的人如何強壯威武,在他的眼裏都是一隻螻蟻;不管地上的河水如何奔騰澎湃,都不過是一條蜿蜒流淌的小溪。
俯瞰大地,就像彎下腰看著一片草地,看著螞蟻在草叢間忙碌,看著甲蟲在草叢間捕獵,看著它們揮舞著肢足,正等著獵物送上門。他隻要伸出一根手指,隨時都能將它們碾成齏粉。
“陛下,陛下?”一個怯怯的聲音將劉辯驚醒。
劉辯睜開眼睛,看了麵前的貂蟬一眼。貂蟬打了個寒顫,下意識的跪了下去,低下了頭。低垂的脖頸,渾圓的翹臀,讓劉辯不由得一陣意動。他幾乎忍不住要將貂蟬叫過來,再體味一下幽徑九重的美妙滋味。
貂蟬舌上的那幾道褶皺,就是傳說中的名器:幽徑九重。真正的名器當然不是嘴,而是貂蟬深藏的完璧,隻是劉辯眼下的情況還不宜觸碰,否則貂蟬很可能和唐瑛一樣變成冰美人。不過,僅是她的這張檀口,已經超過了卞氏,成為劉辯的第一選擇。
每當貂蟬以這種姿勢拜服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總是有一種抑製不住的衝動。不過,於扶羅離此不足二十裏,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安排,隻好先忍一忍,回頭再痛痛快快的享受一下。
“什麽事?”劉辯問了一聲,不動聲色的扯了扯衣擺,將已經挺起的龍根藏住。
“陛下……該進餐了。”
“哦。”劉辯如夢初醒,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大漢普通百姓一日兩餐,草原上的民族也是如此,貴人們一日三餐,作為貴人中的貴人,劉辯正常是一日四餐。不過,自從開始修行之後,劉辯漸漸的就沒什麽食欲了,對吃飯這種事,除了和曹彰搶食之外,總是提不起興趣,也不覺得餓。
不過,人是鐵,飯是鋼,他還沒有成神,當然不能不吃飯,所以隻能勉強自己多吃一點。提醒他吃飯的任務原本是卞氏和杜氏的,現在貂蟬來了,就成了貂蟬的專職任務。
“今天有些什麽?”劉辨一邊說道,一邊坐了起來,那隻鷹從天下滑翔而至,侍立一旁的牛金伸出手臂,鷹收起翅膀,落在他的手臂上,冷漠的注視著伏在劉辯麵前的貂蟬。
不過幾天時間,它似乎又長大了不少,雙翅展開足
有一丈,是一隻難得一見的大鷹了。
“是……是烤羊羔、駱……駱駝炙……”
劉辯皺了皺眉:“你冷麽?”
“不……不冷。”貂蟬強笑了笑,聲音發顫:“是陛下……天威,臣妾……”
劉辯無語。他知道,自己不經意間露出的冷漠嚇壞了貂蟬。自從知道王允派她來送死,是一個溫柔的暗器,她就非常害怕劉辯,害怕他那雙冰冷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人內心的眼睛。事實上,不僅貂蟬一人如此,蔡琰也曾經這麽說過,隻是她的感覺沒有貂蟬這麽重罷了。
“你去吧,請荀攸來。”劉辯說著,拔出小刀,割下一塊肉,隨手拋向那隻鷹。鷹身子一探,張開彎曲的鷹喙,叨住肉,仰起脖子,直接吞了下去,又歪著頭,看著劉辯。
貂蟬起身,匆匆的去了。時間不長,荀攸來了,步履輕快,健步如飛。
“陛下?”
“公達,坐。”劉辯指了指對麵的位置,又指了指烤得金黃的羊羔和美酒:“不要客套,自便。”
荀攸應了一聲,拿起小刀,割下一塊肉,扔進嘴裏,慢慢的咀嚼起來。跟著劉辯這麽久,他已經習慣了劉辯的這種做派。你可以說他是無人君之相,也可以說他平易近人。不過,真正和劉辯接觸過的人已經沒幾個敢說劉辯無人君之相了,隻要被他那仿佛天神俯瞰人間的眼神看一眼,沒有人再敢說劉辯輕佻。
“匈奴諸部都快到了,接風宴準備得怎麽樣?”
“都已經準備妥當了。”荀攸眼神一閃:“有件事……”
“什麽事?說吧。”劉辯又拋了一塊肉給鷹,自己拈起一小塊,慢慢的品味著。隻有如此細細的品味,才能讓他找到一點吃飯的樂趣。
“演示一下陣法,這沒有問題。”荀攸說得很快,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慎重思考:“可是,如果要行之戰陣就沒那麽容易了,必須要獻祭。”
“獻祭?”劉辯一怔,打量著荀攸,荀攸迎著他的目光,默默的點了點頭。
劉辯知道獻祭是什麽意思。湳水之戰時,金國為了召喚風鷹,一口氣殺了七個年輕力壯的奴隸。這叫血牲,即指有鮮血的生命,最低級是的羊犬之後,然後是牛馬,然後是人,即人牲。人裏麵也分三六九等,通常是根據地位來的,不過,劉辯覺得根據修為來可能更準備。
最高級的人牲,當然就是他這個具有真龍血脈的皇帝。
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這樣的經曆,夏商周都有人牲的習俗,隻是到了周代之後,人思想興起,就很少用人牲了,就連陪葬都改用陶俑。即使如此,還是遭到了孔子的極力反對,所以孔子詛咒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連象征物都不肯留。
荀攸雖然依附了劉辯,但他依然是儒門中人,對使用人牲的做法,他很難接受。可是他也清楚,劉辯讓他學習陣法,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用上,如果因為人牲的問題而無法付諸實踐,他就無法繼續研究陣法,到時候也很難派上用場。
是不是繼續研究,他需要知道劉辯的想法。如果劉辯堅持使用人牲,那他隻好放棄,老老實實的做一個謀劃之士,不再涉及陣法。
“以人為牲,未免太過殘忍。”劉辯沉吟良久,淡淡說道:“你再試試,有沒有別的辦法。”
荀攸如釋重負,躬身領命。
衛觀快步走了過來:“陛下,匈奴單於於扶羅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