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麽?


    “我奶奶得了關節炎,再也不能彎下來塗腳趾甲。於是我爺爺總是給她塗,甚至當他自己的手得了關節炎也是這樣。這就是愛。”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如是說道。


    愛是什麽?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愛的看法都不同,但我想把這些不同的愛獻給相同的人。”某位不知名的人曾說過。


    那麽愛到底是什麽?


    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在每個人的心裏,愛都是不一樣的。


    但不可否認任何人心中都有愛,或曾經有過愛。


    愛是人類永恒研究的話題。


    詩人葉千華曾說:“愛永遠是人類不滅的追求和真理”。


    但愛並非都是海闊天空燦爛花海,人類的愛也有著數不清的煩惱。


    因愛受挫的人在世間何止千萬。


    因愛歡呼的人在世間遠超億萬。


    愛揮灑著光輝籠罩著這個世界!


    而如今,沈武寰用音樂詮釋出了愛的兩麵性。


    克萊斯勒的愛之憂傷、愛之喜悅也許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古典曲目,但一定充斥最多人性之光的經典曲目!


    愛的無數種滋味盡皆包含在兩首曲目之中。


    這兩首曲子都是維也納鄉土旋律的幻想小曲,作為姐妹篇,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經曆了無數次的蛻變和洗禮,曾被改編成管弦樂、吹奏樂,甚至交響樂。


    如今在異世界它依然能夠放射出讓人驚異的光彩!


    第一首,沈武寰演奏的是《愛之憂傷》。


    這是為了祭奠過去的自己。


    在父親自私的愛之中,沈武寰成長成為了世界級的鋼琴家,然而過度的且毫無理性的愛,讓人憂傷。


    對於那位父親,沈武寰不想評論太多,因為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所有的感情都匯聚在這首憂傷的a小調之中。


    小提琴的音色在a小調下變的如泣如訴。


    樂句與樂句之間不斷出現相同的音,而且用了一些跨小節的切分音,好似聲聲悲泣,但旋律卻又非常美妙動人。


    這就是愛之憂傷。


    清麗的曲調仿佛一位麗人正在河邊哀歎自己的愛。


    她依靠在河畔邊的石頭上,輕輕的將手掌聚成漏鬥,撥弄著波光嶙峋的河水。


    內心之中魂牽夢繞的是誰?


    也許是她那位固執死板的父親、也許是她那位即將上戰場的情郎、也許是...


    是家裏那位十三歲的小女仆。


    愛並非是完美無瑕的,愛也可能是傷痕累累的,愛或許是充滿著憂傷彷徨的。


    正如樂曲一樣。


    絲絲綿綿的情感,隨著沈武寰肩上的小提琴奏出,讓所有觀眾一下子陷入音樂之中不能自拔。


    沈武寰的音樂有一種魔力。


    她並非是完人,她是一個有很多缺陷的人,可是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奏響樂曲的時候周身環繞起人性的光輝!


    世間本不存在完美無瑕的人類,如果有,那他也將不再被稱為人類。


    隻有人格上的殘缺,才能映照出人性的光芒。


    隻有人格上的殘缺,才能領悟身為人的憂傷!


    此刻沈武寰周身沐浴在聚光燈之下,她雙眼微闔,身體隨著音符律動,手臂和弓仿佛連成一體,音符從共鳴箱之中飛出,猶如長了翅膀的飛鳥,縈繞在她周身,久久不願散開。


    黑色的五線譜表仿佛鳥籠,將音符關入,這些鳥兒鑽入牢籠之中並沒有停止歌唱,歌聲愈發的催人淚下。


    那由五線譜組成的鳥籠形成了一圈圈的年輪,似是時間留下的刻印。


    這首名叫《愛之憂傷》的小曲,無論是從調式還是氣勢,都無法和偉大的貝多芬、肖邦等相提並論。


    但正因為拋棄了傳統的調式和所謂的氣勢,從人性出發,克萊斯勒才能作出這樣完美無瑕的人生感慨!


    一曲終了。


    沒有人鼓掌,所有的觀眾們都被這首別有意味的小曲蘊含的非同小可的感情所侵擾,他們陷入沉思之中,以至於忘記了將掌聲作為讚美送給台上傑出的演奏者。


    人人都曾有過愛,或許是戀人之愛,或許是親情之愛,但愛並非完全是美好的。


    愛之傷猶如跗骨之蛆,在你心口的裂縫之中長存,無時無刻不讓你心情憂鬱。


    這首曲子做到了。


    無論是曲子的優秀程度,還是沈武寰和李芸熙的精彩演繹,這絕無僅有的古典音樂,讓在場的所有年輕人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情感。


    如果說之前的所有二次元音樂隻是開胃小菜,那這首《愛之憂傷》就是皇家聖餐。


    那充盈滿溢的感情轟擊著他們年少的心靈。


    或多或少他們都能從這首曲子之中產生移情效果。


    許是母親憤怒的罵聲、許是戀人揉捏造作的蓄意隱瞞、許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許是...


    這首曲子包含了太多太多,愛之憂傷,當之無愧。


    沈武寰平複了一下心情,奏響了第二首曲子。


    《愛之喜悅》(或稱愛的喜悅)。


    如果說愛都是憂傷,那為何人類還要愛?


    讚美愛的文藝作品多如牛毛,無數的作品在唱響愛的讚歌。


    為什麽人類總是明知道會受傷還是這樣對愛念念不忘!


    因為人類可以從愛之中感受到莫大的喜悅。


    和憂傷相同,一段維也納古都風采的序奏旋律首先出現,這是整首樂曲的主題。


    並不會太搶眼的b大調之後整首曲子進入中段,音符溫厚親切。


    《愛之喜悅》就如同《愛之憂傷》的反麵,它整體的節奏曲風跳躍活潑,極富沙龍風味。


    整首曲子把小提琴的華麗和靈秀表現的非常透徹。


    因為愛就是這樣讓人喜悅,戀人因為擁有了愛情而發自真心的喜悅,父母因為擁有了後代發自真心的喜悅,偉人因為祖國擁有了美好的未來發自真心的喜悅。


    愛的喜悅無處不在,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會忽略掉愛背後隱藏的憂傷,像是飛蛾撲火一般,衝向炙熱的燭火,哪怕燒成灰燼也在所不惜。


    為了愛,富家千金可以和煙花街的戲子私奔、為了愛,失去丈夫的母親可以把兒子送上戰場、為了愛,孤寂的老婦人寧願枯等百年!


    每當愛回蕩在心間之時,那份喜悅就如同跳躍的b大調一般。


    沈武寰周身縈繞著的音符掙脫了牢籠,肆意的遊曳在天際,感受著這種自由的喜悅。


    她被音符感染,臉上情不自禁的露出一絲笑容,沈武寰曾經畏懼愛。


    她畏懼感情的情緒來源於那過度自私的愛,然而來到這個世界短短數個月之間,她便已經能像個正常人一樣交流、展顏、開懷。


    而對愛的喜悅來自於這一世的父親。


    父親對她的愛深沉且不求回報。


    這份愛讓沈武寰從起初的畏懼轉變成現在的戀戀不舍。


    雖然她無法評判兩位父親的好壞,但無疑,從現在這位父親的愛之中,她感受到了喜悅。


    小提琴的音符演奏嬌俏,調皮,仿佛讓她自己置身於維也納偏僻的小村莊裏,她像是孩子一般跳著歡快的舞步,行走著石板路之上,在這一刻,她享受著這種喜悅。


    這是一種綿綿柔柔的喜悅,並非是垂死病中驚坐起的狂喜!


    但無論如何,沈武寰的喜悅活過來了,感染著所有正在聽曲子的觀眾們。


    在感受過悲傷之後,思緒轉向喜悅。


    音符之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情感,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


    不少人嘴角浮現出了微笑。


    戀人們互相依偎在一起,灑下遍地狗糧。


    少年人握住手中的手機,回想起操勞一生的父母。


    李芸熙看著沈武寰的背影,音符中的情緒和她的情緒完全一致。


    每當她看到眼前的少女在進行演奏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的微笑,因為世間再也沒有一個演奏者可以和她相媲美。


    沈父看著自己的女兒,此時沈武寰的人生仿佛在他眼前重來一遍。


    三歲,站在琴凳上觸摸鋼琴,按響了人生中第一個音符。


    五歲,就可以用小巧的雙手,奏出旁人驚異的樂章。


    七歲,已經成為了旁人眼中絕無僅有的少年天才!


    九歲...


    無論沈武寰長到什麽年紀,她都是那麽優秀,在這個領域裏,沒有人能夠是掩蓋她的光芒!


    沈父為有這樣的女兒為榮!


    憂傷各有不同,但喜悅卻依然如故,《愛之喜悅》在這一刻奏出了天花,衝破了天空的陰霾,帶領著整個劇院所有人衝出了一片天!


    這兩首曲子都並非是什麽超高難度的小提琴曲目。


    雖然也在演奏中凸顯了小提琴特殊的雙音和波音技巧,但歸根結底,這並非是炫技曲目。


    人們更看重的是曲目之中流露出的感情。


    描繪人性的經典曲目鑄造的是永恒。


    沈武寰用這兩首曲子分別贈予前世的父親和今世的父親。


    對於前世父親愛的憂傷。


    對於今世父親愛的喜悅。


    正像她在奏響《數碼寶貝組曲》時所想的。


    這就是過去與現在的連接。


    這就是穿越時空的音樂。


    《愛之憂傷》《愛之喜悅》在舞台上響起,它展現了愛的全貌。


    從今日起,沈武寰這個人和過去剩下的唯一聯係就是她腦海中那些偉大的作品。


    過去的終將過去,在人性之中留下的殘缺,將被時間消融。


    未來的沈武寰將張開她的翅膀,肆意翱翔在世界之巔。


    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她的腳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變身古典女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牡丹並收藏變身古典女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