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後,沈武寰通過網絡對這個樂團的經曆進行了一係列的了解。
整個樂團成立於大約十五年前,吳教授當這個樂團指揮的時候還不是教授,隻是講師。
樂團十四年的曆程中,吳教授從講師升職到教授。
同時也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劇團成功塑造成了一個職業劇團。
可以說是真正的勞苦功高,其人品和專注程度絕非是普通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最近兩年整個劇團成績下滑,哪怕樂季演出都很少有人會捧場,具體情況沈武寰昨天已經看到了。
這也直接導致了樂團為了節省開支不得不退出樂季,隻接受了最低限度的財政撥款,整個樂團也轉為兼職性質。
甚至有網友爆出樂團小提琴次席每天晚上還要開專車補貼家用。
了解到這種程度,沈武寰已經無話可說了,她決定先和樂團成員見個麵,看看是不是有其他隱情。
她撥通了李海的電話。
次日,李海帶著沈武寰來到了樂團所在的辦公場所。
這是一處非常簡陋的辦公室,樂隊成員甚至沒有休息區。
一排置物櫃,排在狹窄的走廊上,讓人看著都覺得心酸。
敲了敲辦公室的門,裏麵傳來一位中年男子的聲音,“請進。”
推門而入,吳教授此時正坐在椅子上,而首席小提琴站在他身旁,兩人剛才似乎在交流著什麽。
吳教授看到來人,站了起來,走到沈武寰身前和她握了握手:“歡迎沈教授特意前來,我們已經恭候多時了。”
“麻煩您還等我,最近有些事情我真的走不開,所以這才考慮了這麽多天,不好意思。”
沈武寰用上了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語氣,目的是試探一下吳教授。
吳教授反應了一下,不過速度比前天演奏會時刻要靈敏多了:“百忙之中還邀請您來當參演嘉賓,那真是不好意思。”
沈武寰沉思了一下,交流沒有受到影響,那就可能是更為細微的毛病。
“沒有,您這話說的,我現在也是閑人一個,既沒有課程,也不用帶團隊,就隻是看著我自己的學生就行了。”
“嗬嗬,沈教授不驕不躁,真是了不起,走吧,我帶你們去和樂團成員見見麵。”
吳教授笑嗬嗬的領著沈武寰兩人來到辦公場地的不遠處的劇院,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講的也都是弦樂器上的知識,吳教授也對沈武寰的學識更加佩服。
李海則和首席兩人落在後麵,似乎在交流什麽。
到了劇院,弦樂團已經按照分配的位置坐好。
從左到右依次是第一小提、第二小提、中提、大提和低音提琴。
人數甚至比之前在台上看到的還要少,可能是有些人忙於自己的事情,沒有空閑。
吳教授在樂團前介紹著沈武寰,樂團成員禮儀方麵無可挑剔,沈武寰的回禮也十分到位。
接著吳教授請沈武寰講兩句,沈武寰點點頭道:“很高興能得到這次和大家合作的機會,吳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指揮家,讓我十分敬佩,但諸位的演奏技巧,我目前心中還沒底,不知道可不可以請諸位現場演奏一首曲子,供我觀摩一下。”
樂團成員麵麵相覷,都把目光盯向首席,首席則看向李海,李海一臉尷尬的搖了搖頭。
吳教授倒是在一旁笑嗬嗬的,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前天有那麽多樂團成員的家屬在現場,也和他們被通知沈武寰會到場觀看有關係。
這些家屬成了樂團成員的線人,目的是觀察有沒有什麽特別的觀眾到場。
結果除了聽到有三個小姑娘到場之外,沒有任何看起來像是教授的人物。
這時候再一聽沈武寰說她沒聽過眾人的演出,不由的鬆了一口氣,這說明還有挽救的機會。
當然,這也和今天沈武寰的著裝有關係。
她今天穿的是職業裝,黑色的西裝加上黑色的高跟鞋(改變模樣的道具),手上提著一個黑色的手提箱,綁著幹練的馬尾辮,這模糊了她的年齡。
再加上她自身的氣質,讓人無法和昨天家屬口中的“小姑娘”聯係到一起。
首席上前一步道:“沈教授,不如您先演奏一曲,激勵一下我們的團員,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見過您的演奏。”
沈武寰點點頭,把小提琴箱子平放在空置的椅子上,然後取出了自己心愛的加農炮,開始演奏。
她演奏的曲子正是前天樂團演奏的《冬日序曲》第三樂章。
隨著運弓,小提琴的音色爆裂開來。
那飽滿的如同低垂麥穗一般的音符,如同一記重拳,打在在場所有人心頭上。
接著是撕心裂肺的悲痛。
沈武寰的小提琴技術實在太高了,再加上加農炮的特殊傳遠度和音色。
甚至不需要拾音器和音箱的搭配,小提琴的音色就直接在劇院中任意一個角落裏蕩開。
小提琴中沉睡的“女人”再次蘇醒,這次她再度用她甜美的嗓音唱出悲歌。
e弦和g弦的弓法變化,描繪著冬日疾風來時的亂流,更增添悲壯。
在場所有樂團成員們隻覺得鼻塞難忍,心頭仿佛有一道刀傷。
他們強打精神,但心頭的震驚已經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這是多麽強大的感染力啊?近距離聽到竟然會有這種感覺?”
“這簡直是魔音入耳啊!這種聲音到底是怎麽發出來的?”
“媽呀,我的實力難道和她差距那麽大嗎?”
第三樂章用g弦上的高音作為收尾,而隨著演奏的臨近終末,終於將迎來渲染到極點的最終樂段。
突然,在場的所有人張大嘴看向沈武寰的動作。
她竟然在演奏中給琴調音?
就在剛才,沈武寰擰動了琴頭上弦軸!
“這怎麽可能,在演奏的過程中調整g弦?她難道不怕琴弦崩斷嗎?”
可是琴弦斷裂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反而在最後的最後奏響了極其清晰嘹亮的泛音。
音準和節拍之準確,讓他們望洋興歎。
“我拉得一定是假琴!”
[.]
整個樂團成立於大約十五年前,吳教授當這個樂團指揮的時候還不是教授,隻是講師。
樂團十四年的曆程中,吳教授從講師升職到教授。
同時也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劇團成功塑造成了一個職業劇團。
可以說是真正的勞苦功高,其人品和專注程度絕非是普通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最近兩年整個劇團成績下滑,哪怕樂季演出都很少有人會捧場,具體情況沈武寰昨天已經看到了。
這也直接導致了樂團為了節省開支不得不退出樂季,隻接受了最低限度的財政撥款,整個樂團也轉為兼職性質。
甚至有網友爆出樂團小提琴次席每天晚上還要開專車補貼家用。
了解到這種程度,沈武寰已經無話可說了,她決定先和樂團成員見個麵,看看是不是有其他隱情。
她撥通了李海的電話。
次日,李海帶著沈武寰來到了樂團所在的辦公場所。
這是一處非常簡陋的辦公室,樂隊成員甚至沒有休息區。
一排置物櫃,排在狹窄的走廊上,讓人看著都覺得心酸。
敲了敲辦公室的門,裏麵傳來一位中年男子的聲音,“請進。”
推門而入,吳教授此時正坐在椅子上,而首席小提琴站在他身旁,兩人剛才似乎在交流著什麽。
吳教授看到來人,站了起來,走到沈武寰身前和她握了握手:“歡迎沈教授特意前來,我們已經恭候多時了。”
“麻煩您還等我,最近有些事情我真的走不開,所以這才考慮了這麽多天,不好意思。”
沈武寰用上了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語氣,目的是試探一下吳教授。
吳教授反應了一下,不過速度比前天演奏會時刻要靈敏多了:“百忙之中還邀請您來當參演嘉賓,那真是不好意思。”
沈武寰沉思了一下,交流沒有受到影響,那就可能是更為細微的毛病。
“沒有,您這話說的,我現在也是閑人一個,既沒有課程,也不用帶團隊,就隻是看著我自己的學生就行了。”
“嗬嗬,沈教授不驕不躁,真是了不起,走吧,我帶你們去和樂團成員見見麵。”
吳教授笑嗬嗬的領著沈武寰兩人來到辦公場地的不遠處的劇院,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講的也都是弦樂器上的知識,吳教授也對沈武寰的學識更加佩服。
李海則和首席兩人落在後麵,似乎在交流什麽。
到了劇院,弦樂團已經按照分配的位置坐好。
從左到右依次是第一小提、第二小提、中提、大提和低音提琴。
人數甚至比之前在台上看到的還要少,可能是有些人忙於自己的事情,沒有空閑。
吳教授在樂團前介紹著沈武寰,樂團成員禮儀方麵無可挑剔,沈武寰的回禮也十分到位。
接著吳教授請沈武寰講兩句,沈武寰點點頭道:“很高興能得到這次和大家合作的機會,吳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指揮家,讓我十分敬佩,但諸位的演奏技巧,我目前心中還沒底,不知道可不可以請諸位現場演奏一首曲子,供我觀摩一下。”
樂團成員麵麵相覷,都把目光盯向首席,首席則看向李海,李海一臉尷尬的搖了搖頭。
吳教授倒是在一旁笑嗬嗬的,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其實前天有那麽多樂團成員的家屬在現場,也和他們被通知沈武寰會到場觀看有關係。
這些家屬成了樂團成員的線人,目的是觀察有沒有什麽特別的觀眾到場。
結果除了聽到有三個小姑娘到場之外,沒有任何看起來像是教授的人物。
這時候再一聽沈武寰說她沒聽過眾人的演出,不由的鬆了一口氣,這說明還有挽救的機會。
當然,這也和今天沈武寰的著裝有關係。
她今天穿的是職業裝,黑色的西裝加上黑色的高跟鞋(改變模樣的道具),手上提著一個黑色的手提箱,綁著幹練的馬尾辮,這模糊了她的年齡。
再加上她自身的氣質,讓人無法和昨天家屬口中的“小姑娘”聯係到一起。
首席上前一步道:“沈教授,不如您先演奏一曲,激勵一下我們的團員,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沒有見過您的演奏。”
沈武寰點點頭,把小提琴箱子平放在空置的椅子上,然後取出了自己心愛的加農炮,開始演奏。
她演奏的曲子正是前天樂團演奏的《冬日序曲》第三樂章。
隨著運弓,小提琴的音色爆裂開來。
那飽滿的如同低垂麥穗一般的音符,如同一記重拳,打在在場所有人心頭上。
接著是撕心裂肺的悲痛。
沈武寰的小提琴技術實在太高了,再加上加農炮的特殊傳遠度和音色。
甚至不需要拾音器和音箱的搭配,小提琴的音色就直接在劇院中任意一個角落裏蕩開。
小提琴中沉睡的“女人”再次蘇醒,這次她再度用她甜美的嗓音唱出悲歌。
e弦和g弦的弓法變化,描繪著冬日疾風來時的亂流,更增添悲壯。
在場所有樂團成員們隻覺得鼻塞難忍,心頭仿佛有一道刀傷。
他們強打精神,但心頭的震驚已經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這是多麽強大的感染力啊?近距離聽到竟然會有這種感覺?”
“這簡直是魔音入耳啊!這種聲音到底是怎麽發出來的?”
“媽呀,我的實力難道和她差距那麽大嗎?”
第三樂章用g弦上的高音作為收尾,而隨著演奏的臨近終末,終於將迎來渲染到極點的最終樂段。
突然,在場的所有人張大嘴看向沈武寰的動作。
她竟然在演奏中給琴調音?
就在剛才,沈武寰擰動了琴頭上弦軸!
“這怎麽可能,在演奏的過程中調整g弦?她難道不怕琴弦崩斷嗎?”
可是琴弦斷裂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反而在最後的最後奏響了極其清晰嘹亮的泛音。
音準和節拍之準確,讓他們望洋興歎。
“我拉得一定是假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