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記得,但具體的事情咱們得好好商量一下,畢竟我這首曲子可是首小提琴協奏曲...”
方大師聽罷雙眼瞪圓:“小提琴協奏曲?”
“對啊,正是小提琴協奏曲。”
方大師一臉吃了不幹淨東西的感覺,本來還以為沈武寰是給他準備了一首民樂曲目的,沒想到竟然還是西洋音樂...
年紀大了,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沈武寰連忙解釋道:“雖然是首西洋音樂,但旋律簡單流暢,切入點也非常不錯,稍微針對樂器進行改編是可以用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首協奏曲,也可以深化民族交響,這不是正好嗎?”
“可小提琴和民族樂器也差太遠了吧,用什麽樂器代替呢?”
沈武寰思考了一下道:“就用二胡就行了,不如說用二胡更好,因為這曲子講述的故事本來就是一出悲劇。”
“悲劇?”方大師若有所思了起來。
難道是...
“梁祝?”
“對,就是梁祝!”沈武寰微笑著說道。
方大師沉寂已久的血液終於有了一種沸騰的感覺:“梁祝好啊,梁祝好啊,這下子擔心的事情都已經沒有了!”
“先別急著拍板啊,曲子您還沒聽過呢,萬一我的曲子一文不值怎麽辦?”
方大師連連擺手:“我要是擔心這個也不找你聊這些問題了,你的曲子還能讓人擔心了?”
即便方大師對於沈武寰的曲子充滿了信心,但沈武寰自己卻心裏沒底。
民樂說到底和西洋音樂差別還是很大的。
沈武寰要拿出來的這首《梁祝》是於1959年,由何占豪、陳鋼兩位老師作曲的一首近現代小提琴協奏曲。
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梁祝》曲目,無論用什麽方式演繹,基本上都起源於這首曲子。
出色的旋律和簡潔大方的譜曲方式讓它擺脫了樂器的束縛,無論是西洋樂器還是民族樂器幾乎都能夠將這首曲子完整的呈現出來。
而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正是來自於我國東晉時期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我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民間最具代表性的“梁祝”故事改編的戲曲便是越劇《梁祝》,可戲劇更多的是用戲文、唱腔來打動觀眾。
這就意味著唯獨缺少了一首能夠完整表達此故事的曲目,所以兩位老師探訪諸多民樂大師,吸取了民族樂器之中的精華,以越劇《梁祝》為依據,最終創作出了這首曲目,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這個世界,“梁祝”的故事仍然有著如此的知名度,正適合用來打頭陣!
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卻是沈武寰對於這個世界的民樂一竅不通,在曆史變動的情況下,這首曲子是否還能獲得該有的關注度,這可不是她估量的了的。
為了保險起見,沒有比讓身為這個世界民樂大師的方大師來聽聽更好的檢驗方法了。
“方大師,總之我現在給您演奏一段,您先聽聽再說。”
方大師自然不會拒絕,他甚至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但臨時他卻突然想到了個主意:“等等,沈教授,你的樂器是用什麽?”
沈武寰停住了轉身的步子答道:“當然是小提琴了,我隻帶了小提琴。”
“不如這樣吧,你改用二胡。”方大師搓著手,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
“二胡啊?”沈武寰沉思了一下,二胡她不是不會,但她隻說過自己作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要是貿然演奏二胡版的梁祝,這就不合邏輯了,畢竟兩種樂器雖然都同屬弦樂器種類,但音樂和音色的不同都是問題。
“你別著急,反正隻是試著演奏一下,能演奏成什麽樣都行。”方大師還沒等沈武寰同意,便轉身跑向自己的內宅:“我去拿我的二胡。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沈武寰嘴角抽了抽,好麽,這梗都玩上了。
沒過多久,方大師就抱著二胡跑了回來,此時的他哪裏還有之前那種雲淡風輕的樣子,這個樣子要是讓外人看到,準保認為他是個老頑童呢。
看著遞過來的二胡,沈武寰也不多客氣,可當二胡入了手才發現一個問題。
“這院裏沒坐的地方啊。”
方大師趕緊招呼著:“丫頭,趕緊給沈教授搬個凳子來。”
“來啦。”
接著就看著那可愛的小丫頭搬著個凳子跑了出來,身後還跟著幾個差不多同齡的孩子。
隻不過這些孩子都隻是站的遠遠地,用好奇的目光投向沈武寰,似乎在猜測她到底要拉什麽樣的曲子。
小丫頭將凳子放在沈武寰麵前,俏生生的說道:“沈教授,你的凳子。”
“謝謝,辛苦你啦。”
沒想到小丫頭就接了一句,“不辛苦,為人民服務”。
沈武寰站在那裏是又想笑又尷尬。
好在方大師解了圍:“死丫頭,也不知道給你師傅拿個凳子,真是沒眼力見。”
“師傅又沒說要我給你搬凳子,隻說了給沈教授搬凳子!”丫頭理直氣壯的說道,根本不怕“方老頭”。
“這個倒黴孩子,什麽時候學會頂嘴的,快去,給你師傅搬個凳子去。”
方大師臉上掛不太住,連忙催她走。
可丫頭似乎有所留戀,三步一回頭,就快進屋的時候,終於耐不住好奇,又跑了回來。
這可把方大師氣的夠嗆,“你凳子沒搬就回來了?”
沒想到丫頭還挺有理:“我有問題想問沈教授,不問出來,我渾身沒勁,連個凳子都搬不動!”
方大師愣是沒招,在外人麵前也不好打罵,決定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好好的記上一筆。
沈武寰低下頭問道:“你想問什麽啊?”
“沈教授拉曲子的時候,我們能在旁邊聽嗎?”
沈武寰愣是沒想到,原來是這麽個問題,她拍著胸脯說道:“當然,你們幾個小夥伴都過來吧。”
那丫頭這一聽高興的跳了起來,飛也似的跑走了,臨走還不忘說一句:“那不是我的小夥伴,那都是我徒弟!”
方大師聽罷雙眼瞪圓:“小提琴協奏曲?”
“對啊,正是小提琴協奏曲。”
方大師一臉吃了不幹淨東西的感覺,本來還以為沈武寰是給他準備了一首民樂曲目的,沒想到竟然還是西洋音樂...
年紀大了,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沈武寰連忙解釋道:“雖然是首西洋音樂,但旋律簡單流暢,切入點也非常不錯,稍微針對樂器進行改編是可以用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首協奏曲,也可以深化民族交響,這不是正好嗎?”
“可小提琴和民族樂器也差太遠了吧,用什麽樂器代替呢?”
沈武寰思考了一下道:“就用二胡就行了,不如說用二胡更好,因為這曲子講述的故事本來就是一出悲劇。”
“悲劇?”方大師若有所思了起來。
難道是...
“梁祝?”
“對,就是梁祝!”沈武寰微笑著說道。
方大師沉寂已久的血液終於有了一種沸騰的感覺:“梁祝好啊,梁祝好啊,這下子擔心的事情都已經沒有了!”
“先別急著拍板啊,曲子您還沒聽過呢,萬一我的曲子一文不值怎麽辦?”
方大師連連擺手:“我要是擔心這個也不找你聊這些問題了,你的曲子還能讓人擔心了?”
即便方大師對於沈武寰的曲子充滿了信心,但沈武寰自己卻心裏沒底。
民樂說到底和西洋音樂差別還是很大的。
沈武寰要拿出來的這首《梁祝》是於1959年,由何占豪、陳鋼兩位老師作曲的一首近現代小提琴協奏曲。
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梁祝》曲目,無論用什麽方式演繹,基本上都起源於這首曲子。
出色的旋律和簡潔大方的譜曲方式讓它擺脫了樂器的束縛,無論是西洋樂器還是民族樂器幾乎都能夠將這首曲子完整的呈現出來。
而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正是來自於我國東晉時期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我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民間最具代表性的“梁祝”故事改編的戲曲便是越劇《梁祝》,可戲劇更多的是用戲文、唱腔來打動觀眾。
這就意味著唯獨缺少了一首能夠完整表達此故事的曲目,所以兩位老師探訪諸多民樂大師,吸取了民族樂器之中的精華,以越劇《梁祝》為依據,最終創作出了這首曲目,
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這個世界,“梁祝”的故事仍然有著如此的知名度,正適合用來打頭陣!
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卻是沈武寰對於這個世界的民樂一竅不通,在曆史變動的情況下,這首曲子是否還能獲得該有的關注度,這可不是她估量的了的。
為了保險起見,沒有比讓身為這個世界民樂大師的方大師來聽聽更好的檢驗方法了。
“方大師,總之我現在給您演奏一段,您先聽聽再說。”
方大師自然不會拒絕,他甚至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但臨時他卻突然想到了個主意:“等等,沈教授,你的樂器是用什麽?”
沈武寰停住了轉身的步子答道:“當然是小提琴了,我隻帶了小提琴。”
“不如這樣吧,你改用二胡。”方大師搓著手,臉上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
“二胡啊?”沈武寰沉思了一下,二胡她不是不會,但她隻說過自己作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要是貿然演奏二胡版的梁祝,這就不合邏輯了,畢竟兩種樂器雖然都同屬弦樂器種類,但音樂和音色的不同都是問題。
“你別著急,反正隻是試著演奏一下,能演奏成什麽樣都行。”方大師還沒等沈武寰同意,便轉身跑向自己的內宅:“我去拿我的二胡。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沈武寰嘴角抽了抽,好麽,這梗都玩上了。
沒過多久,方大師就抱著二胡跑了回來,此時的他哪裏還有之前那種雲淡風輕的樣子,這個樣子要是讓外人看到,準保認為他是個老頑童呢。
看著遞過來的二胡,沈武寰也不多客氣,可當二胡入了手才發現一個問題。
“這院裏沒坐的地方啊。”
方大師趕緊招呼著:“丫頭,趕緊給沈教授搬個凳子來。”
“來啦。”
接著就看著那可愛的小丫頭搬著個凳子跑了出來,身後還跟著幾個差不多同齡的孩子。
隻不過這些孩子都隻是站的遠遠地,用好奇的目光投向沈武寰,似乎在猜測她到底要拉什麽樣的曲子。
小丫頭將凳子放在沈武寰麵前,俏生生的說道:“沈教授,你的凳子。”
“謝謝,辛苦你啦。”
沒想到小丫頭就接了一句,“不辛苦,為人民服務”。
沈武寰站在那裏是又想笑又尷尬。
好在方大師解了圍:“死丫頭,也不知道給你師傅拿個凳子,真是沒眼力見。”
“師傅又沒說要我給你搬凳子,隻說了給沈教授搬凳子!”丫頭理直氣壯的說道,根本不怕“方老頭”。
“這個倒黴孩子,什麽時候學會頂嘴的,快去,給你師傅搬個凳子去。”
方大師臉上掛不太住,連忙催她走。
可丫頭似乎有所留戀,三步一回頭,就快進屋的時候,終於耐不住好奇,又跑了回來。
這可把方大師氣的夠嗆,“你凳子沒搬就回來了?”
沒想到丫頭還挺有理:“我有問題想問沈教授,不問出來,我渾身沒勁,連個凳子都搬不動!”
方大師愣是沒招,在外人麵前也不好打罵,決定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好好的記上一筆。
沈武寰低下頭問道:“你想問什麽啊?”
“沈教授拉曲子的時候,我們能在旁邊聽嗎?”
沈武寰愣是沒想到,原來是這麽個問題,她拍著胸脯說道:“當然,你們幾個小夥伴都過來吧。”
那丫頭這一聽高興的跳了起來,飛也似的跑走了,臨走還不忘說一句:“那不是我的小夥伴,那都是我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