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早晨的住宿生自習室裏人不多, 也沒有老師來看管, 學習全靠自製力。


    就在夏誠觀摩風哥肆無忌憚‘告白’的時候, 他自己手機也彈出了新消息, 是同桌左琳發來的。


    “誠兒,我的數學報紙是不是落在你那兒了?”


    夏誠已經寫完了作業,聞言立馬回複:“沒有啊,沒有多餘的報紙。”


    左琳欲哭無淚:“那就是落教室了, 我走之前可能沒檢查桌兜。”


    夏誠說:“我找風哥要鑰匙,回教室給你取,你一會兒來趟學校門口吧。”


    左琳無比感動:“我已經在學校門口了,原本是想找你拿報紙。你現在在寢室嗎?不然我現在去教學樓等你。”


    夏誠當下收了手機, 站起來去拍風哥的肩膀。


    在他靠近的前一秒,隻見風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把手機熄屏, 回過頭時那雙黑眸裏滿是警惕:“幹什麽?”


    夏誠:“……”靠, 重色輕友實錘了。


    發消息已經不給兄弟看了。


    要是放在以往, 夏誠肯定要跟風哥搶奪一番手機, 看看他到底發了啥消息又收到了啥消息。這大概是每個男生對兄弟的惡趣味。


    但隻要一想到那個女生是喬神, 夏誠瞬間偃旗息鼓。


    在風哥眼裏喬神是什麽樣的夏誠不清楚,反正在他眼裏, 喬神真的就是那天上的仙女。不沾一絲一毫煙火氣的。


    夏誠想象不出仙女下凡是什麽樣的, 或者說, 他不敢想。


    他隻要一往深了想,眼前當即就出現喬神搬著小板凳坐在風哥家堂屋裏的樣子。


    就算喬神個子不高,但那板凳對喬神來說也太矮了。留下一雙無處安放的長腿。


    真真接地氣。


    真真是……下凡了。


    夏誠偏過頭, 掩過眼眸中的震驚,說了正事:“風哥,借班裏鑰匙用一下,左琳的作業落教室了。”


    李聞風也轉過頭去,從書包裏摸出一個鑰匙遞給他。


    “教室鑰匙在我櫃子裏,你打開就能看到。”


    “嗯。”夏誠拿了就走。


    男孩子瘦長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自習室門口,隻留下李聞風重新點開跟喬依之的聊天界麵。


    222:今天的小喬很開心,來不及寫信,先跟風哥分享一下。


    李聞風眉目中的漫不經心全然消散,他弓著背,緊抿的薄唇和線條還不甚分明的輪廓中帶了幾分少年的隱忍和克製。


    他注意到了,這次小喬用的稱呼不是‘小黑’,而是‘風哥’。


    李聞風很想直接打電話過去直接問小喬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卻始終沒點開那個通話按鈕。


    此前,喬依之給李聞風寫信,稱呼都是‘小黑’,所以她的身份也僅僅隻是小黑的筆友小喬。


    兩個人在日常接觸中是同學、是好朋友;在寫信交流中,是筆友、也是好朋友。


    雖然這代表著兩人關係緊密,但日常和書信往來就仿佛是兩條平行線。


    喬依之會在心中寫自己的想法,跟小黑說自己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卻又在日常交流時,對待風哥恪守朋友的那道線,從不越界。


    可以說,從科大夏令營回來後,除了寫信之外,李聞風感覺自己跟喬神的相處模式又回歸了從前。


    道理李聞風都懂。


    畢竟他上輩子單相思了幾十年,各種暗戀帖子、心靈雞湯看了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因此,他知道在陌生的環境中,人往往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人下意識的會去依賴身邊認識的人。比如最開始的陳橙同學。


    李聞風不知道喬神當時跟自己相處,是因為‘安全感’還是其他。


    他也不敢細想。因為,他也會失望啊。


    不過,李聞風又覺得自己在患得患失,自欺欺人。


    畢竟,科大夏令營回來後沒多久就放暑假了,兩人見都見不著,還談什麽接觸。


    至於九月份再開學,教室裏有四十多雙眼睛看著呢,兩人還在第二排,哪敢搞什麽小動作。


    想到這裏,李聞風唇角勾起一個滿不在乎的弧度。


    他拿起手機打字,喉結因為抬頭的動作而看得十分明顯。


    黑眸裏滿是孤注一擲的囂張和……忐忑(?)。


    如果夏誠在這兒,他可能會覺得風哥這樣帥歸帥,但這舉動怎麽看怎麽向給自己‘壯膽’。


    ……最後,壯膽後的f發:希望小喬天天開心


    簡直不能更威武霸氣!


    彼時喬依之正一邊看陳禮教授給自己發來的文件要求,一邊開心著。


    因為這份文件是國家青年科學家‘白名單’的一部分她可以接觸到的條款。


    喬依之看到風哥的回複,直接打了個四個字過去:謝謝風哥


    喬依之這回真的可以稱得上是一步登天。


    《nature》子刊的共同一作,就算是很多老教授,論文都發不到這麽有影響力的期刊上。


    這倒不是說喬依之的能力比老教授們優秀,主要是《nature》係列雜誌更注重前端科學。


    他們的關注點在新穎、對科學進步有引導意義的論文。


    喬依之這個純粹就是沾了陳禮教授的光,站在巨人肩膀上了。


    要是讓她自己選題,那還是等她本科讀個兩三年再說。


    畢竟,若是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積累,她拿什麽去判斷哪方麵是新穎的,具有研究潛質呢?


    不過,在結果是喬依之作為共同一作的情況下,不了解內情的人就不怎麽看重過程了。


    他們隻需要知道喬依之、十六歲、並且在《nature》子刊編輯部安排的視頻‘答辯’上表現優秀,被認可了共同一作的身份。


    ——這已經符合青年科學家白名單標準了。


    別看這個標準不高,但二十年來能達到的青年們,不到百位。


    而且,百位基本上每個人都是跟底蘊深厚的大學教授一起合作發的論文。


    隻不過發表雜誌各不相同。


    最強的一位是十七歲直接發了《nature》正刊,不是子刊了。那位……現在已經成了他們領域的領軍科學家。


    在白名單上的諸位科學家,國家都會根據其貢獻指數,給予不同層次的保護和一定程度的限製。


    像喬依之這樣的青少年,國家最擔心的就是他們被‘捧殺’,成為當代傷仲永。


    因此,在網絡上會最大程度的保護他們的個人隱私。


    一是防止被外國套取情報,二就是擔心同一研究領域不同派係紛爭殃及到青少年科學家,三就是擔心他們被網上的極端粉絲‘人/肉’,造成心理陰影。


    喬依之一一翻看著條款,裏麵還寫了如果自己遇到危險,會酌情安排武裝直升機救助。


    縱然她上輩子已經接觸過白名單政策,甚至因為當時她的卓越貢獻,那些條款比這些還要好得多。


    但當時的喬依之卻無心感受,一心隻想複活姐姐;


    現在嘛,一切正常人該有的情緒都回到了自己身上。


    ——開心,激動,與有榮焉。


    至於那些限製,喬依之這邊層次比較低,暫時隻有一條限製:出境必須跟組織打報告。


    底下似乎擔心這條限製會引起大家不滿,還專門加了備注:一般情況下的學習交流、甚至旅遊,全都可以批準的;但若是旅遊,必須每天記錄行程,發給有關部門。


    意思就是我們也不會管你有多嚴格,但權利往往跟義務是伴生的,請大家不要反應過度。


    把那一條條條款讀到最後,喬依之心中驀地蒸騰起一股感動,她是真的能感覺到祖國的強盛。


    她為自己能給祖國添磚加瓦——而自豪!


    喬依之這邊正憋了滿腔的熱情,就收到李聞風的下一句話。


    ——他終於真正的壯起了膽子。


    f:我喜歡你,之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當學霸真的好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之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之昔並收藏不當學霸真的好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