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天氣,晴,炎熱的天氣已經過,呈現秋高氣爽的趨勢,而淞州城卻散發著一股衝天的蕭殺之氣。
淞州城一早就戒備森嚴,那高高的城牆上,早已旌旗密布,在城門外的空地上,搭起高高的點將台,在點將台前,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全副武器的將士,那黑壓壓的將士,整整齊齊地排在空地上,猶如鋼鐵洪流一般,站在最前麵的,赫然是李靖、程咬金、秦瓊、牛進達、段誌玄等名將,可以說是強將如林,猛士如雲。
今天是大唐西征吐蕃的之日,幾路將領率人在淞州城集合,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安息胡的安元壽等忠於李二的少數民族將領,平時他們都是英勇善戰、高高在上將領,一令既出,將士莫敢不從,數以千計的性命,往往就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可是此刻,他們卻頂日烈日,恭恭敬敬在這裏等候著。
大唐的皇上,少數民族眼中的天可汗,將在這裏為他們送行。
“嗚嗚.....”
“澎澎...澎澎澎....‘
吉時一到,軍中的號角手、鼓手就開始行動,激昂而嘹亮的號角聲、**而澎湃的鼓聲,聽得人熱血沸騰,戰意飛揚,恨不得馬上就殺敵立功,保家衛國。
在號角聲、鼓聲中,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從城門奔出,戰馬矯健有力,馬上的士兵鮮衣怒甲,在奔跑中還保持著整齊的隊形,一看就知是精銳中的精銳,雖說人數不多。大約隻有百騎左右,可是給人一種猶如萬馬千軍的氣勢。
軍人有見多識廣的人小聲說道:“看到沒有,這是皇上的百騎,飛騎營的精銳,果然厲害。”
李二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了防止有人在這個地方學自己政變,就在玄武門置左右屯營,綽號飛騎營,挑選其中驍健善射者百人名為“百騎”,沒想到。此次出行,把百騎也帶出來了。
一臉胡須的安元壽眼定定地看著那些飛騎,眼中出現羨慕、敬佩之色,壓低聲音對一旁的阿史那忠說:“天可汗果真了得,玄甲軍、羽林軍、鎮蕃軍、揚威軍等等。天啊,大唐的人才太多了。真不愧是天可汗。”
“那當然。不要出聲,天可汗來了。”
那百騎分開兩邊,很快,李二就坐著龍輦緩緩駛來,那黃金鑲的龍輦、高達六仞的旗杆上飄揚著繡著青龍的旌旗,這些都表明。坐在其中的,就是大唐至高無上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古代等級分明,就是一麵普通的旗子,也極為講究。例如皇帝用的旗杆高六仞,諸侯用的是五仞,大夫用的是四仞,士是三仞、旗主要有六大類,一曰蒼旗,二曰青旗,三曰朱旗,四曰黃旗,五曰白旗,六曰玄旗。六旗顏色分明,蒼旗為青黑色,上畫日月星辰,主要用於祭祀場合;青旗為青色,上畫青龍,上麵也提到過,天子為升龍,諸侯為交龍,主要為天子、諸侯使用;朱旗為火紅色,上畫朱雀,為皇族所用;黃旗為黃色,上畫麒麟;白旗為白色,上畫白虎;玄旗為黑裏帶微赤色,上畫龜蛇。後三旗主要用於各三省六部,不能亂用,更不能逾越。
這一次大張旗鼓,就是在吐穀渾和一眾少數民族麵前,展現大唐天朝上國的風範。
一身盛裝的李二下了龍輦,慢慢走上了點將軍,輕輕擺了擺手,很快,鼓樂之聲立停,現場一片寂靜。
“參見皇上”
“參見皇上”
“參見皇上”
在場之人,一看到李二,馬上對他行禮,由於都穿著鎧甲,就用軍禮半跪著行禮,由於人數太多,後麵相隔得得太遠,等前麵的跪下後麵的才跟上,一時間之間,參拜聲不絕,那聲音在群山中回蕩,以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的少數民族將領參見天可汗的聲間都淹沒在其中了。
“眾將士平身”李二擺了擺手,然後讓眾將平身。
別看李二是皇上,可是他軍旅出身,中氣十足,聲音沉煉中帶著威嚴,就是幾百米外也聽得清楚。
等到一眾將士平身後,李二這才大聲地說:“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今天也是一個報仇的日子,知道本皇為什麽選擇這裏嗎?很簡單,吐蕃人為了強迫我們把公主送與他和親,先是兵寇淞州,露出它的狼子野心,又借又假借成親,明修伐道,暗渡陳倉,利用我們對它的寬容和信任,血洗淞州,就在朕背後這個位置,把受害百姓的首級堆成小山,殺我子民、擄我婦女、奪我財貨,朕在這裏舉行誓師大會的目的,就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將士們,你們麵對的,是怎麽的一個敵人,將士們,這樣反複無常之小人,我們要不要討伐?”
“討伐,討伐!”程老魔王第一個大聲吼了起來。
“討伐,討伐!”
“討伐,討伐!”
一眾將士竭盡全力地跟著叫了起來。
李二揮揮手,示意眾人靜下來,然後一臉沉重地說:“吐蕃人言而無信,更是屢次犯邊,在我大唐犯下累累血案,老幼婦孺都不放過,其行令人發指,就在前些日子,他們還血洗何家莊,把何潘仁老將軍全家屠殺一空,把何將軍的首領,懸掛在城牆上示威,就是二個月大的嬰兒也不放過,將士們,你們說,這仇我們要不要報?”
“報仇!報仇!”
“報仇!報仇!”
“報仇!報仇!”
一眾將士一起大叫起來,聲音之大,直衝雲霄。
古人講求名正言順,做什麽事,都要找個理由,像討伐某人,就會發檄文,把對方的過失、罪過一一數出來,把大義放在自己這邊,這樣心裏沒有顧忌,好像替天行道一般,也容易得到百姓的支持,像有些諸候君王,實在找不出由頭作反,連“清君側”一類的話也搬出來,在討伐吐蕃上,作為天朝上國,李二自然把這些東西做到十足。
雖說一早就發了討伐檄文,但是在這裏還是再多說一遍。
等眾將士的靜下後,李二繼續大聲說道:“今天,你們就要出發,踏上吐蕃土地,為大唐報仇,為大唐征戰,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你們麵對的,是一群沒有教化、沒有人性、如狼似虎的之野蠻之人,你們當中,也許有人立下軍功,光耀門楣,也許有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許你們的戰鬥艱苦,將士們,你們怕不怕?”
“死戰!死戰!”
“死戰!死戰!”
“好,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好兒郎,朕就在長安,等著你們凱旋而歸,等著給你們應功宴。”
.......
淞州的誓師大會過後,大唐的大軍,這才正式向吐蕃推進,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等人也當日趕回自己的駐地,提兵按事前儀定地計劃討伐吐蕃。
大唐分為中、左、右三軍,由鬆州、雅州、河州三路向吐蕃進發,而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等人兵發二路,一路進攻多瑪、一路由各積石山進發,與大唐的中路大軍互為倚角,二十五萬大軍,拉開了討伐吐蕃的序幕。
當然,說得好聽是討伐,說得難聽、直白一點就是吞並。
九月八日,李靖所率的左路大軍與吐蕃軍隊相偶,僅用一刻鍾就把敵人擊潰,取得討伐吐蕃的第一場勝利;
九月十二日,候君集率領的中路大將,在火銃隊的幫助下,僅僅付出一百多人的代價,就拿下了吐蕃在邊境的第一道防線,吐蕃守將不敢戀戰,下命全線撒退;
九十二十八日,候君集和吐穀渾國王諾曷缽會兵於波窩,對吐蕃右茹將軍悉多呈包圍之勢。
.......
有如神助般,不知是大唐兵鋒太銳,還是吐蕃人懼怕大唐的火器之威,吐蕃軍隊經常是一觸即潰,不敢戀戰,大唐和吐穀渾進順利,勢如破竹,直撲吐蕃的都城,邏些城。(未完待續。。)rt
淞州城一早就戒備森嚴,那高高的城牆上,早已旌旗密布,在城門外的空地上,搭起高高的點將台,在點將台前,已經密密麻麻站滿了全副武器的將士,那黑壓壓的將士,整整齊齊地排在空地上,猶如鋼鐵洪流一般,站在最前麵的,赫然是李靖、程咬金、秦瓊、牛進達、段誌玄等名將,可以說是強將如林,猛士如雲。
今天是大唐西征吐蕃的之日,幾路將領率人在淞州城集合,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安息胡的安元壽等忠於李二的少數民族將領,平時他們都是英勇善戰、高高在上將領,一令既出,將士莫敢不從,數以千計的性命,往往就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可是此刻,他們卻頂日烈日,恭恭敬敬在這裏等候著。
大唐的皇上,少數民族眼中的天可汗,將在這裏為他們送行。
“嗚嗚.....”
“澎澎...澎澎澎....‘
吉時一到,軍中的號角手、鼓手就開始行動,激昂而嘹亮的號角聲、**而澎湃的鼓聲,聽得人熱血沸騰,戰意飛揚,恨不得馬上就殺敵立功,保家衛國。
在號角聲、鼓聲中,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從城門奔出,戰馬矯健有力,馬上的士兵鮮衣怒甲,在奔跑中還保持著整齊的隊形,一看就知是精銳中的精銳,雖說人數不多。大約隻有百騎左右,可是給人一種猶如萬馬千軍的氣勢。
軍人有見多識廣的人小聲說道:“看到沒有,這是皇上的百騎,飛騎營的精銳,果然厲害。”
李二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了防止有人在這個地方學自己政變,就在玄武門置左右屯營,綽號飛騎營,挑選其中驍健善射者百人名為“百騎”,沒想到。此次出行,把百騎也帶出來了。
一臉胡須的安元壽眼定定地看著那些飛騎,眼中出現羨慕、敬佩之色,壓低聲音對一旁的阿史那忠說:“天可汗果真了得,玄甲軍、羽林軍、鎮蕃軍、揚威軍等等。天啊,大唐的人才太多了。真不愧是天可汗。”
“那當然。不要出聲,天可汗來了。”
那百騎分開兩邊,很快,李二就坐著龍輦緩緩駛來,那黃金鑲的龍輦、高達六仞的旗杆上飄揚著繡著青龍的旌旗,這些都表明。坐在其中的,就是大唐至高無上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古代等級分明,就是一麵普通的旗子,也極為講究。例如皇帝用的旗杆高六仞,諸侯用的是五仞,大夫用的是四仞,士是三仞、旗主要有六大類,一曰蒼旗,二曰青旗,三曰朱旗,四曰黃旗,五曰白旗,六曰玄旗。六旗顏色分明,蒼旗為青黑色,上畫日月星辰,主要用於祭祀場合;青旗為青色,上畫青龍,上麵也提到過,天子為升龍,諸侯為交龍,主要為天子、諸侯使用;朱旗為火紅色,上畫朱雀,為皇族所用;黃旗為黃色,上畫麒麟;白旗為白色,上畫白虎;玄旗為黑裏帶微赤色,上畫龜蛇。後三旗主要用於各三省六部,不能亂用,更不能逾越。
這一次大張旗鼓,就是在吐穀渾和一眾少數民族麵前,展現大唐天朝上國的風範。
一身盛裝的李二下了龍輦,慢慢走上了點將軍,輕輕擺了擺手,很快,鼓樂之聲立停,現場一片寂靜。
“參見皇上”
“參見皇上”
“參見皇上”
在場之人,一看到李二,馬上對他行禮,由於都穿著鎧甲,就用軍禮半跪著行禮,由於人數太多,後麵相隔得得太遠,等前麵的跪下後麵的才跟上,一時間之間,參拜聲不絕,那聲音在群山中回蕩,以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的少數民族將領參見天可汗的聲間都淹沒在其中了。
“眾將士平身”李二擺了擺手,然後讓眾將平身。
別看李二是皇上,可是他軍旅出身,中氣十足,聲音沉煉中帶著威嚴,就是幾百米外也聽得清楚。
等到一眾將士平身後,李二這才大聲地說:“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今天也是一個報仇的日子,知道本皇為什麽選擇這裏嗎?很簡單,吐蕃人為了強迫我們把公主送與他和親,先是兵寇淞州,露出它的狼子野心,又借又假借成親,明修伐道,暗渡陳倉,利用我們對它的寬容和信任,血洗淞州,就在朕背後這個位置,把受害百姓的首級堆成小山,殺我子民、擄我婦女、奪我財貨,朕在這裏舉行誓師大會的目的,就是提醒自己,也提醒將士們,你們麵對的,是怎麽的一個敵人,將士們,這樣反複無常之小人,我們要不要討伐?”
“討伐,討伐!”程老魔王第一個大聲吼了起來。
“討伐,討伐!”
“討伐,討伐!”
一眾將士竭盡全力地跟著叫了起來。
李二揮揮手,示意眾人靜下來,然後一臉沉重地說:“吐蕃人言而無信,更是屢次犯邊,在我大唐犯下累累血案,老幼婦孺都不放過,其行令人發指,就在前些日子,他們還血洗何家莊,把何潘仁老將軍全家屠殺一空,把何將軍的首領,懸掛在城牆上示威,就是二個月大的嬰兒也不放過,將士們,你們說,這仇我們要不要報?”
“報仇!報仇!”
“報仇!報仇!”
“報仇!報仇!”
一眾將士一起大叫起來,聲音之大,直衝雲霄。
古人講求名正言順,做什麽事,都要找個理由,像討伐某人,就會發檄文,把對方的過失、罪過一一數出來,把大義放在自己這邊,這樣心裏沒有顧忌,好像替天行道一般,也容易得到百姓的支持,像有些諸候君王,實在找不出由頭作反,連“清君側”一類的話也搬出來,在討伐吐蕃上,作為天朝上國,李二自然把這些東西做到十足。
雖說一早就發了討伐檄文,但是在這裏還是再多說一遍。
等眾將士的靜下後,李二繼續大聲說道:“今天,你們就要出發,踏上吐蕃土地,為大唐報仇,為大唐征戰,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你們麵對的,是一群沒有教化、沒有人性、如狼似虎的之野蠻之人,你們當中,也許有人立下軍功,光耀門楣,也許有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許你們的戰鬥艱苦,將士們,你們怕不怕?”
“死戰!死戰!”
“死戰!死戰!”
“好,真不愧是我大唐的好兒郎,朕就在長安,等著你們凱旋而歸,等著給你們應功宴。”
.......
淞州的誓師大會過後,大唐的大軍,這才正式向吐蕃推進,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等人也當日趕回自己的駐地,提兵按事前儀定地計劃討伐吐蕃。
大唐分為中、左、右三軍,由鬆州、雅州、河州三路向吐蕃進發,而包括吐穀渾國王諾曷缽、突厥族阿史那社爾和阿史那忠等人兵發二路,一路進攻多瑪、一路由各積石山進發,與大唐的中路大軍互為倚角,二十五萬大軍,拉開了討伐吐蕃的序幕。
當然,說得好聽是討伐,說得難聽、直白一點就是吞並。
九月八日,李靖所率的左路大軍與吐蕃軍隊相偶,僅用一刻鍾就把敵人擊潰,取得討伐吐蕃的第一場勝利;
九月十二日,候君集率領的中路大將,在火銃隊的幫助下,僅僅付出一百多人的代價,就拿下了吐蕃在邊境的第一道防線,吐蕃守將不敢戀戰,下命全線撒退;
九十二十八日,候君集和吐穀渾國王諾曷缽會兵於波窩,對吐蕃右茹將軍悉多呈包圍之勢。
.......
有如神助般,不知是大唐兵鋒太銳,還是吐蕃人懼怕大唐的火器之威,吐蕃軍隊經常是一觸即潰,不敢戀戰,大唐和吐穀渾進順利,勢如破竹,直撲吐蕃的都城,邏些城。(未完待續。。)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