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是冬工至節,在李估上輩子裏沒有太深印象。但在國朝官場,卻是最重要並不可取代的日子之一。


    冬至節與元旦節、萬壽節一起,為每年僅有三次的大朝之日,這天皇帝禦皇極殿,百官入賀,端的是隆重無比。按禮節,天子還要入賀慈聖宮,百官也要入賀東宮,不過現在沒有太子而已。


    其實對京官們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過了冬至節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放假時間!按紙麵規定,官方假日是冬至節三天、元旦五天、元宵十天,其實操作中都是從冬至節一口氣歇到元宵後了,當然中間夾雜著元旦節入賀、南郊祭天等大禮。


    從製度上看,飽受朱家苛待的大明官員們每年也就這一次官方長假,或者說就這一次休假時間。作為假期開端,冬至節自然在官員們心目中無比神聖了。


    但在冬至當日,李大人作為被人羨慕的大朝會導駕官卻累得半死,據記載步行路線圖如下:剛過半夜便入宮走到乾清門,夥同他人迎出天子到建極殿,又夥同他人從建極殿裹挾(此詞大不敬)天子到正殿皇極殿,儀式完畢後再從皇極殿囊挾天子回建極殿。


    隨後從建極殿繼續裹挾天子出發去慈聖宮,又從慈聖宮出來將天子送回大內才算了事。


    等李三官做完差事回到寓所已經是下午,朝服都懶得脫,倒頭上床像死豬一樣睡到次日早晨。


    二十三日,李中書去內閣晃了一圈。下午內閣開始封印關門。晚上按照慣例用公帑設公宴,所有中書舍人大吃大喝一番後如鳥獸散,各自回家過年。


    沒了公務,心裏忽然閑下來人就會多愁善感一點。


    夜間獨守空閨的李估忍不住長長歎息,又該過年了啊,每逢佳節就思親。如果在稟師坐穩了位置,明年是不是購入宅子將全家搬到京師?


    其實新鮮勁過了後京城也沒什麽意思做官不像官,完全沒有作威作福的快感,也沒有在地方的虛榮自在,更別提這揮之不去的孤獨感。要不要求一求許尚書謀個外放回江南的位子?


    二十四日,尚寶司也有公宴,盛情邀請李大人去參加。按說李佑的尚寶司丞是個虛銜,不用去參加尚寶司的活動但他莫名其妙兼了導駕官這個固定屬於尚寶司的差事,所以也被尚寶司毫不見外的邀請了。


    尚寶司裏多是權貴子弟恩蔭入職,換句話說就是氣質很紈絝直接在本司胡同裏包下了大場子,美人滿地走,醇酒論缸有戲曲雜耍一應俱全。


    對此李大人感到很對胃口便忘了這幾日的疲倦,不辭辛苦的欣然應邀了。


    歡聲笑語,胱酬交錯,酒池肉林,今宵酒醒何處李估再睜眼時懷裏是一個不認識的美豔豐盈的**。


    兩人眼對眼,她小心翼翼問道:“老爺是不是那個在宮中做事的蘇州李才子?”李估下意識點點頭。


    “啊!”**激動地尖叫幾聲顧不得穿衣裙也顧不得外麵天寒,下床飛奔出去。又隱約聽見她語無倫次地喊道:“劉媽媽!奴家昨夜睡了蘇州那個李才子!行裏都曉得他要采風製圓圓曲的!大仙保估應在奴家身上了!”


    李才子惆悵的無語,昨晚那些混蛋給自己安排了一個什麽貨色?


    皮囊不錯,但完全沒有內涵啊。趁著別人沒來騷擾之前,他立刻匆匆套上衣服走人了。


    插幾句後話,自此本司胡同劉媽媽院中開始厚顏無恥的炒作“小圓圓”名號,一直傳進了林駙馬耳中,又從林駙馬嘴裏當笑話傳入了歸德長公主耳朵裏。千歲殿下心裏冷笑幾聲,李估不是說圓圓曲隻為她一個人念過麽?


    然後,再也沒有然後了。“小圓圓”此人一夜之間便從京城突然消失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裏,據不可靠消息是回大同老家了。


    聽到此事,李估忽然覺得也許不要將妻妾接到京師來比較好?


    後話不提,卻說二十五日這天,從本司胡同回到住所的李老爺是屬於婢女小竹的,因為據左鄰右舍大娘傳言都城徨廟年前廟會在今天開場了!


    這次李老爺正處於假期,沒有借口再推脫不帶小竹去看熱鬧。去就去罷,雖然沒有過年的意思,但買點年貨吃食意思意思也好。


    之後幾天,習慣性的打掃衛生送灶君。一直到除夕這日,李估住所裏實在沒有過年的感覺,思念妻妾的思念妻妾,思念父母的思念父母。


    “去!你們把門神貼了去。”李老爺招呼道。


    這件事上李大人又在自家胡同裏露了一小臉。因為他的門神鍾尬是宮中賞的,據說與乾清宮的門神樣式一樣,製作精良奪目,帶有金邊小框。


    同住草繩胡同的官員人人稱羨,聽說每年隻有為數不多的高官顯貴才有此殊榮得到皇家賞賜,李大人也有這麽一張真是天恩浩蕩。


    景和八年元旦淩晨李估去參加大朝會,出門時發現自家門神已經不知去向,對此他隻能無奈苦笑。


    元旦大朝,對李大人簡而言之,一樣累人。但後麵還不能歇著,該拜年了。


    京師官場的拜年風氣,那是與任何地方都不太一樣的,因為沒有任何地方的官員數量比得上京師。


    李大人早早就分好了工。關係比較密切的官員大佬,盧尚書許尚書趙總憲朱部郎曹郎中秦舍人林駙馬以及四大閣老這類的,他親自上投貼,至於人家見不見另說。


    張三的任務是背著一兜名刺,在官員住宅集平的地方望門投帖,今天在西城,明天去東城,借用李大人上輩子的術語叫做“掃街”。


    韓宗的任務是在家裏準備好筆墨麻袋,接收別人投來的拜年名刺,同時做好登記。


    不止李估,官場上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京師官員何止數千,真要拜年誰能拜的過來?全都是早早準備好名刺或者也叫名帖,到了拜年時仆役四出掃街,看見有頭有臉的大門就扔一張過去。


    漫天飛舞的名帖就好像上輩子的拜年短信,有些道理和人性真是古今相通,李估感到好笑的感慨道。


    盧尚書家門口的官員真多啊,許尚書家門口的官員更多啊,趙總憲家門口的官員也很多啊到自家門口的人也不少啊,不過都是仆役之流,名帖倒是收了一麻袋。


    正月初七,景和天子首次親自進行郊祭,合祀天地。李大人又很不幸的作為侍班官隨扈。


    這比大朝會更累人,文官武官內監侍衛儀仗鹵簿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綿延數裏。強打精神從淩晨折騰到晚上,頂著風從宮中折騰到南郊,再從南郊天壇折騰回宮中。


    在皇極殿裏慶成宴上,李大人捧著象征皇恩但已經冷冰冰的飯食,簡直苦不堪言,難以下咽。心裏再次考量起京官與地方官的利和弊。


    說起來今天李大人還是立下了大功的。在漫長冗雜的過程中,半路上少年天子也忍不了,一發小脾氣就要回宮,驚得一幹大臣攔在輦轂之下苦苦諫君,僵持在那裏。


    李大人這南方人長時間在戶外,被凍得腦子不清醒,仗著近期經常天顏咫尺已經和皇上混了個臉熟,一時衝動趴在鑒輿邊上小聲對天子諫道:“陛下!生活就像小娘子被強暴,反抗不了就閉上眼睛享受罷。”景和天子目光奇異的把李大人看了又看,他第一次從大臣嘴裏聽到如此荒誕不經的話,可是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心有戚戚的點點頭,愁眉苦臉的繼續前行。


    負責典禮的禮部員外郎朱放鶴在冷風中擦擦熱汗,悄悄對李估道謝:“多謝你了,但下次不要那樣君前失儀比較好。”又詢問道:“對了,你對陛下說了些什麽?”


    兩次大朝和一次郊祭,總算都熬了過去,轉眼又到元宵節。東華門外的燈市,那是必須要看的。


    再過了元宵,朝廷上下都該收心上工了。但是在悠悠的太平歲月裏,目前又沒有災害戰亂這類大事,上班何必如此著急。


    二十一日,李中書回到內閣辦公,但他心思尚未完全從假期中恢複過來。瞥了瞥公案上零零星星的幾本奏章,看來別的衙門也都沒有完全恢複運轉,不然不會隻有這麽幾份奏疏。


    李估打了個哈欠,又發了片刻呆,追思一下昨天那個舒適的懶覺。


    才慢慢拿起案上奏疏,開始登錄分發。


    不過在看清了題目之後,李大人鬆弛的身軀打了個哆嗦,又緊緊繃直了。這本奏章題目是《請行京察疏》,作者是朝廷中著名白金大神吏部尚書許天官。


    終於要開始了李估略帶幾分緊張的打開細覽“景和以來,雖賴慈聖宮勵精圖治,然天下承平日久,懶惰懈怠之風遍布朝內,政務遲滯屢禁不絕。近歲國家固然無事不彰,一旦有變易生積重難返之患。臣不敢不居安思危,以為必經重振綱紀、刷新吏治。”李估嘴裏反複念了幾句“重振綱紀、刷新吏治”這就是許天官的口號?


    京察六年一次,由吏部尚書和左都禦史聯合主持。這是對京師官場進行的全盤大考察,特點是不表功隻找茬,並定下了名目條例詳細對照。


    其實國朝大部分時間裏京察不會太認真,大臣體麵總是要給的。但京察如果認真起來殺傷力極大,許多曆史經驗表明,一次激烈的京察往往是朝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明真相的人或許以為現在年頭到了,許尚書出來走個過場。但被打上了許尚書烙印並被許尚書送進內閣的李估,又經過兵部盧尚書的提醒,當然對許天官的心思有所了解。


    才安穩幾天,又到多事的時候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新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奮鬥在新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