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二房老丈人金百萬,李佑搖頭苦笑,剛進了家門坐不暖席,便聽到了如此多麻煩消息。這還隻是金百萬一個人說的,明天想必有更多事情等著自己。他不禁忽然有點懷念起大堤上的單純生活,至少不操心種種閑雜事。


    金百萬說的這幾件事,其它還好,倒也在情理之中,唯有自己哥哥進了府城大牢讓他覺得難以理解。再怎麽樣揚州府也不能平白去蘇州府虛江縣抓人,不然都如此行事,官場豈不全亂套了。


    所以想來想去,李佑判斷,肯定是自己這個哥哥不知為何到了揚州,然後又不知犯了什麽過錯被府衙捉走。那羅知府不至於蠢到無緣無故就敢抓他李佑兄長的地步,其中肯定有些原因的。


    次日,李佑先去了趟守備司營巡視在營士卒,順便跟隨他去泗州的一隊護衛統統提了一級,士卒提為伍長,伍長提為隊長,隊長提為哨長。隻是提拔哨長還需要報兵部,但這次守陵有功,問題不大。


    隨即他回了縣衙,先是召集四個師爺議過事,又吩咐了與府衙那邊情麵比較熟的小吏去打探消息。此後便坐堂理事,間或接見一些上門客人。一切看起來都很平常的樣子,沒有任何不同尋常的動作。


    一連兩天,皆是如此。府衙裏羅知府打探過李大人的動靜後,反倒心急了,這李佑也太平靜了罷?難道不在意同胞兄長的死活?


    羅知府不明白,明明已經將他哥哥的消息透露給他了,可他為何仍舊如此淡定從容不慌不忙?


    正常狀況下,任是誰聽到自己的親人落到了對頭手裏,也得焦急萬分,想方設法開始營救。以李佑的性格,說不定就要率領士卒,打上府衙劫牢救人,就像率兵圍攻鹽運司衙署大門一樣。他怎能不這麽幹呢?


    話說在李佑離開揚州的兩個月裏,羅知府很是仔細的進行了反思。


    起初,他的企圖隻是挑起衝突,利用名氣很大的李佑刷自己名聲,搏得朝中主意。但他也沒想到李佑如此善戰,竟然將府衙壓製的喘不過氣來,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羅知府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嚴重超出了他的承受底限。府試丟了,常例錢收入銳減,衙中胥吏紛紛離心,鹽商視他為廢物若即若離,江都縣數十萬民眾對他的評價也遠遠低於同城的某縣尊…


    經過研究羅府尊發現,他與李佑相鬥落於下風,到也不完全是因為李佑後台硬的原因。他屢屢出擊,有時候卻等於白送把柄,所以他這個知府被李佑這個通判兼知縣壓製住了。


    而與此同時,李佑做事確實很有門道,看似張狂但很難被抓住真正把柄,大錯不犯小錯不怕,更談不上懲治了。


    縱觀李佑上任後的表現,他把手裏權力發揮到了極限,不留一絲餘地,所以才能力壓府衙。這點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或者說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做到的。例如搜刮鹽商之類的新政,別的知縣一樣有這個權力,隻是不敢去做,唯有李大人敢為天下先。


    而且李佑雖然將權力使用到最大程度,看似跋扈但仍在職權範圍內,不輕易逾越那道看不見的界線,沒有給別人留下太多口實。


    另外像斷掉貢獻府衙的常例錢之類的事情屬於潛規則範疇,無法拿到明麵上說。至於圍攻鹽運司衙署大門,那也是別人有錯在先,給了李大人足夠的借口。


    所以羅知府總結了經驗教訓後感到,當務之急是必須抓住李佑一些實實在在的把柄,然後借以成為突破口。


    恰好此時別人將李佑的哥哥李佐扭送到府衙,問清了事由後羅知府便如獲至寶。既嚴令不得聲張外泄,又使人偷偷將李佐被關押在府獄的消息傳遞出去,然後坐等那李佑殺上門搶人犯錯。


    想的雖好,隻是這李佑為什麽渾然不在意?羅知府憤恨的罵道,李佑簡直沒人性啊!


    不是李佑小看羅知府,姓羅的難道真有膽量把哥哥在牢裏害死?那樣就犯了官場大忌,等著血債血還罷。相反,羅知府必定還得特意吩咐牢子好好照管,不要出問題。


    所以李大人著急嗎?不急。兄長皮糙肉hou的又不是嬌滴滴女人,在獄中吃幾天苦頭就算見世麵了。


    李佑另一個想法是,莫名其妙看不清對方意圖之前,先發製人不見得是好主意,很可能一腳就踩到了陷阱中去。若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當然可以選擇讓對方先出招,再後發製人。


    後發製人比先發製人更需要實力為依托,現在的李大人已經不是半年前初到揚州的李大人了。他有士心,有民望,有兵權,有財力,又即將擁有功勳光環附體,各種可施展手段多的是,何懼跳梁小醜?


    若是鹽運司,他可能會緊張,但一個知府就沒必要了。羅知府算計半天,大概也沒料到,李大人壓根沒把他放眼裏,所以不著急。


    這時李佑派去打聽消息的人也有了結果。府獄確實有李佐這個人,但府衙中誰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麽事情進了府獄,仿佛憑空出現在府衙裏似的。根據經驗,他應該是從別處轉移來的。


    李佑便思量道,揚州城大大小小有這麽幾個衙門,鹽運、分巡道、府衙、縣衙、稅關,會是誰將李佐轉移到府衙的?


    縣衙當然絕對不可能。分巡道向來微微偏向縣衙,應該也不會幹出將縣衙正堂兄長送到府衙大獄這種事情,再說分巡道有自己的司法權力,也沒必要自跌身冇份的主動將人犯交由府衙。


    稅關衙門雖然是戶部直屬,但級別太低,又是在江都縣地界上,關中官吏歸江都縣考察,有點腦子也不會閑著沒事故意得罪江都縣。


    最後一個鹽運司也不大像,他哥哥李佐雖然人不聰明,但也犯不上跑到揚州來販私鹽罷,如今家裏又不缺錢花。何況鹽運司同樣有自己的司法權力,根本不用通過府衙行事。


    李佑越來越覺得,那羅知府故作神神秘秘又有意透露風聲,隻怕是要引他上鉤。


    繼續打聽時,又有了令李大人驚奇的新消息。關在府衙大牢中的蘇州人不止李佐一個,而是十幾人。


    這確實很驚奇,李佑一直以為哥哥獨自來揚州找他,不小心遭暗算犯了什麽過失,現在看起來,居然還是團體作案啊。他哥哥要是有帶領十幾號人馬的能耐,那當初被打發去繼承家業當衙役的就該是哥哥,而輪不到他李佑了。


    十幾個人就是比較明顯的目標了。李佑立刻將數百衙役壯丁都撒出去,在整個揚州城裏查訪。看看他哥哥到底是遇到了什麽事情才好有的放矢。


    不過又是一天過去了,卻毫無所獲,整個揚州城裏沒有一絲關於李佐等人的蹤跡。他們似乎根本沒有到過揚州城活動,隻是憑空出現在府衙大牢裏的一樣。


    這個結果讓李佑很猜不透。但南來北往旅途經驗較多的崔師爺提醒道,從江南至江北,要從京口瓜洲渡江,東主兄長必定也是如此。那四十裏外的瓜洲渡也在本縣轄下,不妨使人沿途打探消息。


    這便一語驚醒夢中人,李佑隻盯著揚州城裏,卻沒想到周邊市鎮,又亡羊補牢的遣冇人快馬往瓜洲去。


    當夜便有了回信,位於瓜洲鎮的戶部水次倉前陣子出過一件事,倉主事與十幾個前來交糧的蘇州人起了衝突。此後,那十幾個蘇州人被倉丁拿下,下落不明。


    李大人拍案而起,問題定是出在這裏了!


    說起這水次倉,要從關係到京師口食命脈的漕運說起。


    國朝初年,供應京師的漕糧都是由各地糧長和輪值糧戶直接運送到京師,但既勞民傷財又耽誤農事,於是便漸漸改為軍運。也就是由揚州衛、鳳陽衛等運河沿線的衛所官軍負責運輸,稱之為漕軍,也叫運軍。宣德朝正式定下了規矩,北軍負責戍邊,南軍負責漕運。


    但漕軍運糧,也不可能親自跑到農戶那裏挨家挨戶的收集漕糧,於是又有了水次倉的建立。


    所謂水次倉,就是在朝廷運河沿線一些運輸節點上設立的糧倉,主要目的就是用來中轉漕糧。例如臨清、徐州、淮安、瓜洲等處皆設有水次倉。每個水次倉,由戶部直接派有監倉主事一員負責管理,放在二十一世紀就是國家直屬糧庫。


    一方麵,各地民戶向水次倉交兌漕糧即可,不必遠赴京師;另一方麵,漕軍按照規定的年度任務,從水次倉兌支漕糧,裝船運到目的地,完不成任務就要受罰。


    這瓜洲位於江南渡江向北的必經之處,千百年來一直如此。而江南又是漕糧的最重要來源之一,所以瓜洲水次倉是江南各縣交兌漕糧的主要倉庫,漕糧任務最重的蘇州府也不例外,虛江縣更不例外。


    李佑想起現在是秋收後的十月,又到了交糧的季節嗎,這個時候哥哥在瓜洲與水次倉起了衝突,難道他來交兌漕糧時受了欺負?倉官收糧時那些貓膩,李佑太懂了。不過這種苦差事,怎會輪到自己哥哥,莫非是父親有意錘煉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新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奮鬥在新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