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裏這種看低李佑未來的情緒,其實也得怪他自己,前一段時間他為了蓄勢,自導自演造流言造的太狠了。
雖然在欽差到達時“悲情”的李青天獲得了平民百姓最狂熱的支持和聲援,數萬人齊聚在欽差麵前上演了幾十年難遇的大場麵,國朝沒幾個地方官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上達天聽和傳揚出去後就是極高的聲譽。但短期內還是存在一些後遺症的。
例如主打悲情牌的謠言泛濫了將近一個月,很多人看待李大人很悲觀的心理定勢一時半會兒扭轉不過來。再加上陰錯陽差之下誤判了朝廷態度,導致一些“理智”和“有遠見”的人對李大人前途很不看好,也算是他作繭自縛。
就連鹽運司的丁運使也被連串巧合迷住了雙眼,他曾對高運同道:“彈劾李佑時湊巧遇到他立功,起初本官尚且為喪失良機而痛心疾首,但於今本官卻為這個誤打誤撞而慶幸。若非如此,怎麽能偵測出遠在兩千裏外的朝廷大勢?我等要一鼓作氣的繼續彈劾他,朝廷中必定有人等著這些,就像等米下鍋。”
一時間揚州城裏雖沒了前陣子愈演愈烈的流言風潮,表麵上因為李佑成功留任而平靜下來,百姓對此也很知足,但各種暗流湧動是少不了的。
江都縣縣衙後衙,李佑繼續與幕僚談論道:“本官自到任揚州以來,出於種種與人為善的顧慮,始終以借力造勢、馭勢迫人和虛言恫嚇為主,實際殘暴手段用的不多。很多事情未盡全功便去了泗州,那時城中看似平穩,實際留下了許多後患。當前功勳護身,正是做些出格事情的好時機。不使出雷霆手段,便顯不出菩薩心腸…”
半個時辰後,因為沒有輪值到緝查私鹽肥差而留在守備司的兩營共計千餘官軍突然傾巢出動,一眼看去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端的是支虎狼之師。究其原因,他們的目標是鹽商的新安會館和幾家鹽商大戶…
一派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之後,二十一名未曾按照李大人規矩納課的綱商本人接連被抓捕至縣衙,另有若幹財物流進了守備司營地,軍心十分可用。
二十一名富豪將縣衙公堂塞得很滿,個個遍體綾羅,腰金佩玉。李佑掃視幾遍,側頭對崔師爺明知故問道:“按律例,百姓不納糧者何以處之?”
“施以杖刑,再枷號三日示眾,以儆效尤!蓄意抗糧者加罪。”崔師爺很專業的答道。
李大人揮了揮手“杖刑就算了,直接枷號示眾罷。左右將人犯二十一名拿至衙門口枷號!”
底下本來人多氣壯的“人犯”登時**起來,李縣尊居然要把他們這些有身份的人與交不起稅的泥腿子一樣枷號示眾?有人恨聲道:“縣尊辱人體麵太甚!”
李大人嗬斥道:“士農工商!體麵者唯有士紳,四民之末也想譖越麽!”
又有人叫道:“縣尊在上,我願補完征課!”
“遲了。”李佑用力拍下驚堂木,大喝道:“退堂!”
次日,守備司官軍再次出動,抓了十個送到縣衙。至此,蹲在縣衙門戴著木枷示眾的鹽商已經高達三十一人,占到了綱商總數的十分之一。
縣衙裏存留的合格木枷不足用了,李縣尊隻好意猶未盡的停止了抓捕行動。再抓也抓不到什麽人了,其餘的驚弓之鳥大都逃到了城外別墅。
這三十一名衣衫華麗卻灰頭土臉的倒黴富豪成了衙門口一道風景,被譽為百年難遇的奇觀。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圍觀狂潮,無數百姓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有無聊的人將這三十一人身家計算一遍,咋舌道:“這是上百萬的銀子在示眾呐。”
李佑在後衙聽到百姓熱衷圍觀時歎道:“果然是階級鬥爭、一抓就靈,辛辛苦苦煽動了幾個月的階級和族群的對立情緒,也該發酵了。”
這三十一人的家屬自然是不甘心的,縣衙黑暗到不見五指是沒法說理了,但在府衙門前聚齊了百十人,將大鼓敲的震天響。
可惜沒有等到府尊升堂傳喚,卻招來了數百多無法無天的士兵,公然將鳴冤告狀的家屬瘋狂圍追毆打。從府衙大門一直到當街牌坊下,遍地傷殘,慘不忍睹。
有鹽商豢養的文人在筆記中詆毀道:景和八年十一月中,廣陵城綱紀蕩然,仁義不存,暗無天日。官場強梁一手遮天,富家人人自危,律令皆成空文。滿城唯有官軍喧囂隳突,其餘皆噤若寒蟬。始信破家縣令滅門令尹之說…
比較中立的文人筆記記載道:李大人初至揚州數月時,手握營兵卻甚少用,施政憐憫黎庶而抑製豪右,雖別有主見敢作敢為,除罪證確鑿者仍以布告宣示勸慰為主,人皆以為風流才子心性也。及至當年十一月風雲突變,棄王道而大行霸道,以泰山之石平碾直壓,一時間縣衙八字牆外人滿為患。又:其時城中諸司皆不聞不問、坐視不理,怪哉怪哉。
這幾日,欽差在城外遊山玩水,鹽運司默不出聲,分守道裝聾作啞,府衙縮頭烏龜…
朱欽差隻道是李佑勤於王事,要賣力氣搜刮錢財供奉天子,同時出於對李佑足智多謀的信任,所以懶得出麵管事。
老謀深算的丁運使則是抱著故意縱容心態。有幾分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的意味。
按察副使耿巡道明哲保身,穩守自己一畝三分地,誰也不去招惹,包括李佑。隻等著事情結束時上幾個不痛不癢的彈劾盡到風憲官本分。
府衙的羅府尊,如今應當是羅參政的心情最複雜。他與李佑交鋒最多,吃癟也最多,某種程度上也是揚州城裏最了解李佑的人。
當初和李佑對著幹,是為了借著李佑這個大名人刷自己的名聲和存在感,同時尋找靠山。如今目的可以說已經達到,升為了從三品,可美中不足的是還要與李佑同城為官。如果升遷到別處,他就沒什麽顧忌了,臨走前與李佑死鬥也無所謂,反正今後天各一方。
可現在這種繼續同城為官的狀況,反倒讓新鮮出爐的羅參政束手束腳了,何況他對李佑曾經的種種手段十分後怕,心理陰影很重。猶猶豫豫時羅大人看到鹽運司按兵不動,也就跟隨著縮頭了。
雖然在欽差到達時“悲情”的李青天獲得了平民百姓最狂熱的支持和聲援,數萬人齊聚在欽差麵前上演了幾十年難遇的大場麵,國朝沒幾個地方官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上達天聽和傳揚出去後就是極高的聲譽。但短期內還是存在一些後遺症的。
例如主打悲情牌的謠言泛濫了將近一個月,很多人看待李大人很悲觀的心理定勢一時半會兒扭轉不過來。再加上陰錯陽差之下誤判了朝廷態度,導致一些“理智”和“有遠見”的人對李大人前途很不看好,也算是他作繭自縛。
就連鹽運司的丁運使也被連串巧合迷住了雙眼,他曾對高運同道:“彈劾李佑時湊巧遇到他立功,起初本官尚且為喪失良機而痛心疾首,但於今本官卻為這個誤打誤撞而慶幸。若非如此,怎麽能偵測出遠在兩千裏外的朝廷大勢?我等要一鼓作氣的繼續彈劾他,朝廷中必定有人等著這些,就像等米下鍋。”
一時間揚州城裏雖沒了前陣子愈演愈烈的流言風潮,表麵上因為李佑成功留任而平靜下來,百姓對此也很知足,但各種暗流湧動是少不了的。
江都縣縣衙後衙,李佑繼續與幕僚談論道:“本官自到任揚州以來,出於種種與人為善的顧慮,始終以借力造勢、馭勢迫人和虛言恫嚇為主,實際殘暴手段用的不多。很多事情未盡全功便去了泗州,那時城中看似平穩,實際留下了許多後患。當前功勳護身,正是做些出格事情的好時機。不使出雷霆手段,便顯不出菩薩心腸…”
半個時辰後,因為沒有輪值到緝查私鹽肥差而留在守備司的兩營共計千餘官軍突然傾巢出動,一眼看去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端的是支虎狼之師。究其原因,他們的目標是鹽商的新安會館和幾家鹽商大戶…
一派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之後,二十一名未曾按照李大人規矩納課的綱商本人接連被抓捕至縣衙,另有若幹財物流進了守備司營地,軍心十分可用。
二十一名富豪將縣衙公堂塞得很滿,個個遍體綾羅,腰金佩玉。李佑掃視幾遍,側頭對崔師爺明知故問道:“按律例,百姓不納糧者何以處之?”
“施以杖刑,再枷號三日示眾,以儆效尤!蓄意抗糧者加罪。”崔師爺很專業的答道。
李大人揮了揮手“杖刑就算了,直接枷號示眾罷。左右將人犯二十一名拿至衙門口枷號!”
底下本來人多氣壯的“人犯”登時**起來,李縣尊居然要把他們這些有身份的人與交不起稅的泥腿子一樣枷號示眾?有人恨聲道:“縣尊辱人體麵太甚!”
李大人嗬斥道:“士農工商!體麵者唯有士紳,四民之末也想譖越麽!”
又有人叫道:“縣尊在上,我願補完征課!”
“遲了。”李佑用力拍下驚堂木,大喝道:“退堂!”
次日,守備司官軍再次出動,抓了十個送到縣衙。至此,蹲在縣衙門戴著木枷示眾的鹽商已經高達三十一人,占到了綱商總數的十分之一。
縣衙裏存留的合格木枷不足用了,李縣尊隻好意猶未盡的停止了抓捕行動。再抓也抓不到什麽人了,其餘的驚弓之鳥大都逃到了城外別墅。
這三十一名衣衫華麗卻灰頭土臉的倒黴富豪成了衙門口一道風景,被譽為百年難遇的奇觀。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圍觀狂潮,無數百姓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有無聊的人將這三十一人身家計算一遍,咋舌道:“這是上百萬的銀子在示眾呐。”
李佑在後衙聽到百姓熱衷圍觀時歎道:“果然是階級鬥爭、一抓就靈,辛辛苦苦煽動了幾個月的階級和族群的對立情緒,也該發酵了。”
這三十一人的家屬自然是不甘心的,縣衙黑暗到不見五指是沒法說理了,但在府衙門前聚齊了百十人,將大鼓敲的震天響。
可惜沒有等到府尊升堂傳喚,卻招來了數百多無法無天的士兵,公然將鳴冤告狀的家屬瘋狂圍追毆打。從府衙大門一直到當街牌坊下,遍地傷殘,慘不忍睹。
有鹽商豢養的文人在筆記中詆毀道:景和八年十一月中,廣陵城綱紀蕩然,仁義不存,暗無天日。官場強梁一手遮天,富家人人自危,律令皆成空文。滿城唯有官軍喧囂隳突,其餘皆噤若寒蟬。始信破家縣令滅門令尹之說…
比較中立的文人筆記記載道:李大人初至揚州數月時,手握營兵卻甚少用,施政憐憫黎庶而抑製豪右,雖別有主見敢作敢為,除罪證確鑿者仍以布告宣示勸慰為主,人皆以為風流才子心性也。及至當年十一月風雲突變,棄王道而大行霸道,以泰山之石平碾直壓,一時間縣衙八字牆外人滿為患。又:其時城中諸司皆不聞不問、坐視不理,怪哉怪哉。
這幾日,欽差在城外遊山玩水,鹽運司默不出聲,分守道裝聾作啞,府衙縮頭烏龜…
朱欽差隻道是李佑勤於王事,要賣力氣搜刮錢財供奉天子,同時出於對李佑足智多謀的信任,所以懶得出麵管事。
老謀深算的丁運使則是抱著故意縱容心態。有幾分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的意味。
按察副使耿巡道明哲保身,穩守自己一畝三分地,誰也不去招惹,包括李佑。隻等著事情結束時上幾個不痛不癢的彈劾盡到風憲官本分。
府衙的羅府尊,如今應當是羅參政的心情最複雜。他與李佑交鋒最多,吃癟也最多,某種程度上也是揚州城裏最了解李佑的人。
當初和李佑對著幹,是為了借著李佑這個大名人刷自己的名聲和存在感,同時尋找靠山。如今目的可以說已經達到,升為了從三品,可美中不足的是還要與李佑同城為官。如果升遷到別處,他就沒什麽顧忌了,臨走前與李佑死鬥也無所謂,反正今後天各一方。
可現在這種繼續同城為官的狀況,反倒讓新鮮出爐的羅參政束手束腳了,何況他對李佑曾經的種種手段十分後怕,心理陰影很重。猶猶豫豫時羅大人看到鹽運司按兵不動,也就跟隨著縮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