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總商出籠之後,中午便在會館公道堂中辦了盛大酒宴狂歡一場。李大人與民同樂,喝了幾杯,便回衙署。


    他剛坐定看了幾件公文,就有把守城門的官軍前來稟報:“今日有南京的辦鹽太監及其隨從入城。”


    李佑聽了後沒有太在意。南京留守的大小、官吏軍士太監,每年用鹽四十萬斤,其中有些涉及到宗廟陵寢的,需求更是挑剔,所以有太監每年來一次揚州辦鹽並不稀奇。


    他們是和鹽運司打交道來的,與地方沒什麽關係,李佑又自恃身份和名望,沒事更不會去主動拜訪太監。


    話說南京距離揚州較近,水運又方便,鹽價極其便宜,大約隻有漢口口岸批發價的一半,每斤不過一分銀子。


    所以販運綱鹽去南京,利潤並不高,一般鹽商興趣並不大,何況官軍內監用鹽,仗勢給價更低,沒人願意去受這個氣。


    多年來,南京用鹽卻一直都是李佑的便宜老丈人金百萬承辦。金大員外與南京方麵勾結,每年都偷運上億斤左右的餘鹽。這點南京官用鹽,對金百萬而言自然就當送禮了,折本提供也無所謂。


    閑話不提,卻說當前李大人一手擺平了鹽商,一手順利開展迎駕事務,滿城聲望愈隆,什麽巡撫行轅、鹽運司、府衙之類的都沉寂消停下去。一時間,李太守感到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正值三月初春揚州人習俗最喜三四月中簪花出遊。李佑在全家人的攛掇下,帶著所有妻妾兒女,寶馬香車、畫航相隨的浩浩蕩蕩出了拱辰門,去瘦西湖沿岸踏青賞春。


    此時恰好俞豌兒從高郵過來,便加入了遊春隊伍。一年之計在於春,她本是來與金家商談今年運鹽業務的,趕上了全家出行遊玩,於是一起同行了。


    沒有爾虞我詐的爭鬥,沒有案犢勞神的公務李佑的心情難得放鬆平和,放下了官老爺架子,表露出二十歲年輕人的活力。


    略感疲累時,找了一處風景好的地方,拉起三麵錦障,圈出一片空地,隻對著湖麵開著口子。又鋪上毯子,全家人席地而坐,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李佑饒有興趣的看著膝下一雙兒女鬥法。大姐兒依仗領先半歲的體格強行壓迫弟弟,而李大郎則倔強的拚命反抗。


    一對小小的身子在柔軟的毯子上滾做一團,依依呀呀的叫聲都分不清是誰發出的。


    李老爺唯恐天下不亂的時而給兒子加油,時而給女兒叫好,很不負責任的表現惹得關繡繡一通白眼,分開了兩個不亦樂乎的娃娃。


    緊挨著李老爺的是俞娘子,她與李佑聚少離多,別人不會與她搶這個位置。


    俞豌兒斜瞥了一眼正與程賽玉竊竊私語的馬氏娘子,在李佑耳邊悄聲問道:“老爺給個準話,誰是第五房?”


    “你若回了家自然就是你。”李老爺承諾道。


    俞娘子唉聲歎氣道:“真是同人不同命我們俞家村追隨老爺鞍前馬後如今還不如馬莊的安逸。”


    那泗州馬莊,在族長運籌帷幄下誤打誤撞幫著李佑平了一起謀逆造反,經李大人奏請報功,如今被朝廷赦免了掘祖陵大堤的株連之罪,還賞賜給盱眙縣田畝若幹,以及免賦役五十年的優待小日子過得便滋潤起來。


    “那馬家命好,你不服也沒法子。你們俞家村搬到高郵去免去了年年災害,不也可以麽。”李佑笑道。


    “種地總要看天吃飯,奴家出了些銀子,去海邊鹽場那裏收了一千多畝的蘆蕩地,這個似乎比種地還旱澇保收。”


    李老爺點頭道:“你這個想法不錯。”蘆葦是煮鹽必須的燃料,相當於生產資料的一種,在鹽場算得上硬通貨,收購蘆蕩確實很合算。


    此時有個中年婆子從圍障外閃進來,向李老爺稟報道:“外麵有個自稱俞達的,說是有十萬火急的事,要見老爺。”


    李佑倒是知道這個俞達,他是俞琬兒的同族堂兄,粗通文墨又行走過江湖,為人機警幹練,算是俞豌兒找出來重點培養的。


    李佑疑惑的瞅了一眼俞娘子,俞豌兒便道:“今日金員外要領著在揚州的管事們去拜訪那辦鹽太監議事。因奴家要隨著老爺出來,便讓俞達代替奴家前往,卻不知又發生了何事。”


    十萬火急這種詞都用出來了,應該有大事發生,李佑看了看藍藍的天空,哀歎自己欲求半日閑而不得。坐正後吩咐道:“將他引進來。”


    那俞達被帶進了錦障裏,目光不敢斜視亂看,腳步卻十分匆忙,他對李佑見禮後開口道:“大事不好,金員外和其他管事被抓住了!”


    聞言李佑驚道:“被誰?”


    “被那辦鹽太監周懷捉拿的!小的僥幸逃脫,便一路打聽到此報信!”


    這辦鹽太監周懷供職於南京內官監,是協同守備、鎮守中官吳大用的心腹,與金百萬算得上老交情了,時常充當聯絡人角色。這次他來辦鹽,按著常例,金百萬少不得又要大出血。


    所以李佑才驚疑不定,辦鹽太監與金百萬這兩個應該是多年的一丘之貉、狼狽為奸才是,怎麽會毫無征兆的突然翻臉?


    再說辦鹽太監隻是個台前辦事人物,他的舉動隻怕代表的並非自己,乃是守備太監這些人物。想至此,李佑喝道:“你仔細說說!”


    原來今日,金百萬召集了自己手下各支管事,一同去公館拜訪辦鹽太監周懷。其目的當然不僅僅是辦理南京官用鹽,重點在於商談今年販運餘鹽的有關事宜,這是心照不宣的,每年都如此。


    俞達繼續說道:“進了大堂,我們坐好,沒過片刻,那公公便冷笑一聲道,聽說金百萬你另攀高枝了,可喜可賀。”


    “那時忽的從四邊冒出數十軍士圍住我等,小的位置緊挨著屋門,因練過雜耍把戲,靠著身手逃出大堂,又攀著樹木翻出了院落,這才得以脫身。隻是金員外和其他六七個管事全都陷在公館中了。”


    從俞達的話裏,李佑覺察到兩處重要地方,一是那太監冷笑說“金百萬你另攀高枝了。”二是有數十軍士。


    “夫君!”金寶兒聽到父親出事,臉色煞白,忍不住叫了一聲。


    李佑霍然起身,“有為夫在,不必擔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新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奮鬥在新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