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南北的兩千裏運河,李佑已經兩次來往,沿途沒有太多的新鮮之意。他這輩子隻要繼續做官,必定還得不知多少次在這條水路上飄來飄去。


    八月初到了京東通州,此時正值漕運最高峰期,通州至京城的通惠河隻許漕船通行。李佑的特權還不足以讓自己的船駛到京城,於是照舊例在通州下船換車。


    家裏人口眾多,為此足足雇了十幾輛大車,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李佑忍不住再次感慨,若自己沒有常例錢這些灰色收入,沒有喜歡做生意的關姨娘,也沒有金百萬讚助,像海瑞那樣活著,就算傣祿可以足額發放,還是開銷不起離任上京選官費用。


    話說李大人在揚州接到詔書之日,便打發了張三早早上路,提前前往京師購置房產,並且指定了要皇城西麵小時雍坊的住宅,即便買不到小時雍坊的住宅,也不可太遠。


    無它,俗語雲西貴東富,達官貴人、京曹官員多居住於西邊。尤其是小時雍坊,緊靠皇城西南,無論向東從承天門入宮,還是向北從西安門進大內西苑都很近,所以是京官聚集的黃金地段。這個位置,大約相當於後世的西單一帶。


    西貴的源頭大約起於國朝初年,因為這邊有什刹海,風景比其他處好,而且天子喜歡在西苑活動,從西安門覷見方便,所以高官顯貴將住宅位置選在皇城西邊。時間長了,皇城西麵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貴人區(注意不是富人區)。


    住在這裏,不但是身份象征,而且便於與同住附近的朝官們交往。


    不然的話,跑到京城東邊去住,會顯得有點另類,等於是遠離了朝臣主流。


    說實話,住在皇城之東,除了去找歸德長公主偷情和去教坊司胡同狂歡比較有地利外,沒多大好處。至於偏遠的北城和屬於外城的南城,那更不是考慮對象。


    李佑這次進京不像上次,可以胡亂找地方租住,要將架子正經八百的擺起來。在通州驛,見到了從京城前來迎接的張三。


    “老爺,合適的宅子不好找,盧尚書家幫了忙,才覓到兩處候選,都是離任京官留下的。一處就在那小時雍坊裏,但隻有三間三層,住進去有些擁擠,還好後院是樓房。


    另一處三間五層,寬大一些,但位置不如前麵這個。”張三對李佑稟報道。


    李佑考慮了一下,吩咐道:“那就要前麵這個,地方難得,小點就小點,以後說不定還有機會擴建。”一夜無話,次日坐大車出發,李佑與劉娘子和梅枝同乘一車。午後抵達京城,從東便門入外城,又崇文門沿著崇文內裏街進了內城。


    梅枝好奇的從小窗向外亂看,某種意義上也充當了劉娘子的耳目,嘴裏評價給劉娘子道:“小姐,京城街道又寬又直,就是有些髒,地麵塵土真大。”李佑笑道:“你這一看就是沒來過京師的外地人。如今已經快要到京師最好的時節了,秋高氣爽還是很不錯的。等到來年春季風起塵揚,你就知道什麽叫塵土大了。再說京師街道就這些大街寬,各處胡同裏一樣狹窄。”


    梅枝不理睬老爺的揶揄,眼朝外望,又繼續對劉娘子說道:“這房子紅磚綠瓦的,huāhuā綠綠挺好看,和老家那裏不一樣。”


    馬車又搖搖晃晃半個時辰,停了下來,一直在前領路的張三立在外麵,恭敬的稟報道:“老爺,夫人,這便到了。”


    李佑下了車,這宅子朱漆紅門已經打開了,內有照壁,站在門外看不清裏麵。張三拿出幾張圖,對李佑開始講解如何安置。


    李老爺不耐煩聽這些俗務,揮揮手道:“你與李四勤快些,將夫人們和家什安置好,以及給兩位西席找個清靜屋舍。回頭與我簡要說說耳可,老爺我就不細問了。”李佑站在胡同裏,東西南北的看了看,左鄰右舍果然家家朱門,不愧是字員雲集的地段,得閑了要拜訪拜訪才是。而且還得讓張三多打聽點,旁邊不知誰家要是離任或者被抄了,趕緊買下來擴大自家的麵積。


    第二日是八月初四,李佑將家人繼續留在新宅中安置收拾,而心急的他則帶著揭帖,向位於宮城正南方的吏部而去。


    李佑這次被召入京,是來接受任滿考察並敘用的,負責考察的衙門是吏部和都察院,所以進了京後,須得主動向吏部和都察院報道。叫崔師爺幫忙寫的揭帖,便等於是上輩子的述職報告,主要內容是自陳功績以待勘察。


    他新宅距離承天門外的六部不過二裏多地,而且還是很好走的大路,比起上次留京住的寓所,真是便利了許多。


    吏部大門那裏,還是那副終年不變的門庭若市樣子。如果說朝堂如市場,吏部就是這個市場中最大的商戶。


    在地方上具備真正告身的官員難得一見,一個大縣裏可能也就七八個。但在這裏卻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一片葉子打著旋兒落下來,就可能碰到三五個官員。任你是地方青天還是民之父母,到了這裏就是個普通貨物。


    但不得不說,即便站在貨物堆裏,李大人依舊醒目亮眼。與三四十歲為主的老家夥們比起來,如此年輕的正五品不是鳳毛也是麟角了。


    吏部大堂上的老吏對李佑印象極其深刻,見到英氣逼人的李大人踏步進來,愣了一愣,主動招呼道:“許久不見了,李大人!”在各式各樣的側目中,李佑插了隊將揭帖放在案上,問道:“天官和左部郎可在?”


    “在的在的。”那老吏收下揭帖,熱情的答複道。


    李佑點點頭致謝,轉身向吏部後衙行去。


    在去年三月的朝廷大洗牌後,原吏部尚書許道宏進位建極殿大學士,成了次輔。而原左都禦史趙良仁遷吏部尚書,便是如今的天官大人。


    這位趙良仁老大人與李佑乃是同鄉,李佑在蘇州又與趙家交好,所以論起關係,應當比許道宏更親近。


    不過趙天官大約是在都察院做風憲官久了,那種不芶言笑的嚴厲的派頭一時糾正不過來,對著李佑這個勉強算通家之好的同鄉後輩也是如此。


    所以麵對趙天官,李佑覺得親近程度反而不如與許次輔之間相處時,不過他也知道這純屬是個人感覺,而做官萬萬不能靠流於表麵的感官知覺。


    見了天官大人,禮畢寒暄幾句,李佑腦子轉了轉,決定說幾句不那麽突兀的私人事情,以增加親近程度。“貴府義老爺如傘在家將近三年,當初的風頭早已過去,按說應該起複了,老大人要舉賢不避親哪。”這義老爺便指的是趙家三兄弟中的老二趙良義,當初他為避嫌辭官隱退在家。沒想到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幸虧李佑幫他找回了流失在外的孫輩,才聊以為慰,這一晃也快三年了。


    趙天官苦笑道:“我這二弟如今一心在家**孫輩,不想入仕了。”哦,李佑陪著唏噓幾句,又說了說家鄉閑話,便起身告辭。


    出來又尋到文選司郎中左大人的屋子,對左郎中拱手道:“左兄別來無恙!”


    左郎中端坐公案後,不還禮不起身,很無禮的看著李佑歎氣苦笑,半晌才道:“景和七年二月底,你選官江都縣,至今方才一年零五個月二十天,你又回來了。”


    李佑做出激動樣子道:“左兄如此惦念在下,感激涕零!”


    左郎中傲然道:“本官不僅僅記得你。在其位謀其政,天下七品以上官員,履曆都在我心中!”李佑暗暗吃驚,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是假,這些身居要職的人物,果然人人有幾把刷子,恭維道:“左兄記性超群,在下簡直五體投地。”左郎中揮揮手:“不要打岔子,正在說你。我當初怎麽也沒想到,你被黜落到地方,不過一年半功夫,竟然又回來了,還能不升反降的與我平起平坐……”


    李佑之前是六品內廷京官,到外地任六品本身就是降了一等,升為五品地方官算是補了回來。但再遷轉五品京官,那又是升了一等,與五品郎中一樣了。


    明明是貶到地方去,結果轉了一圈升回來與自己平起平坐了,所以見多了升遷流轉的左大人才會明目張膽的嫉妒。不隻是說笑,李佑這種殊遇確實足以讓任何一個官員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李佑陪笑道:“左兄說的哪裏話,你這文選司郎中號稱天下第一五品,別處誰能與你比?你隻不過不屑於升遷別處而已,熬上六年九年任期,超擢直升為三品侍郎不在話下,何必計較一時長短。”又趕緊問道:“在下前來,是聽說朝廷要設立五品都禦使提督五城兵馬司,想問問底細。”


    左郎中皺眉道:“我就知道你為此而來,最初的名單是由我擬定的,再之後,就是廟堂諸公和聖母的事情了,我沒法做主。現在還剩五人待選,已經廷推三次並奏與聖母,但聖母次次留中不發,至今仍是懸疑。”李佑疑道:“那聖母意欲何為?”


    “這官職相當於主管京城大半事務,不但文臣爭端極其激烈,勳戚對此也是蠢蠢欲動,故而聖母遲遲難以決斷。不過我聽說,聖母有意叫五個待選之人當朝廷辯,以定人選。”


    李佑無語,看不出太後老人家還是很時髦啊,居然能超越時代的發明競選演講。


    左郎中似笑非笑道:“賣弄嘴皮子是你的長處,我倒覺得,廷辯大大有利於你。老實說,你huā的了多少心思在太後左右,才博得這麽一個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新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奮鬥在新明朝最新章節